203.第203章 以文御武

bookmark

殊不知王安還是小看了皇帝的陰險和狠毒,表面上看是用巨大的利益收買或者叫賄賂了文官集團,暫時達成統一戰線。

可暗中還要給武將勳貴們送點溫暖、打打氣,變相鼓勵他們把腰桿挺一挺,拿出點男子漢氣魄,面對困境勇敢拼搏,爭取應得的權力。

如此一來大明朝廷可就真要熱鬧了,除了文官集團內部的黨派之爭,沉淪了近百年的武將勳貴們在得到皇帝的支持之後,必然不會甘心永遠屈居人後,然後文武之爭又將再次開啓。

只要這種局面出現,洪濤就會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讓雙方快速進入實戰階段,把朝堂攪合成一鍋粥,整日裡你來我往明槍暗箭不斷。

讓朝臣們陷入互相爭鬥狀態,對於管理國家而言肯定是有害的。在自顧不暇人人自危的環境中,即便是想爲國家百姓做點實事的官員,怕是也沒時間、沒膽量、沒能力去實現了。

可對於皇帝而言卻是個抓權的好機會,站在一邊看熱鬧外加扇陰風點鬼火,時不時再客串一下裁判員吹點黑哨、渾水摸兩條魚,豈不美哉。

當然了,任何事都有兩面性,挑起朝堂文武之爭固然可以緩解皇帝的壓力,也可能惹來兩方的共同敵視,最終熱鬧沒看成、魚也沒摸到,還將玩火自焚。

不過洪濤有信心把握住局面,一是手裡有了點武力依仗,不太怕狗急跳牆出盤外招。二是對挑事兒這門技術非常喜愛,且實戰經驗豐富,又具備諸如臉皮厚、道德底線低、掌控輿論等諸多優勢,贏面還是非常大的。

到底是什麼溫暖能重新點燃武將們早已冰冷的鬥志呢?答案特別俗,一個字,權!非要再加一個字的話,更俗,錢!

洪濤打算把水泥燒製、石油開採粗煉的項目規劃出來,再加上煉焦和鍊鐵廠全交給勳貴們經營,通過合夥做生意的方式與之拉近關係,順勢表達出足夠的善意。

爲什麼要如此麻煩呢,難道不應該是叫來幾名勳貴武將講事實擺道理,談一談眼下、聊一聊將來,把美好的遠景一番描述,他們就如同打了雞血般的亢奮,馬上加入皇帝陣營甘當馬前卒嗎?

放在其它朝代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還不低,但唯獨在明朝不太好使。原因很簡單,從明中期之後武將勳貴們就被文官集團踩在腳下摩擦,歷經了好幾代皇帝的扶持也沒爬起來。

這事說起來還得怪在明英宗朱祁鎮頭上,明初時受封的勳貴多爲武將,開國六公除了李善長之外全出身行伍。話語權那是相當的大,說打誰就打誰,只要皇帝同意了根本不搭理文官們的建議。

到了永樂宣德時代,隨着全國各地基本收歸朝廷,北方元帝國的勢力逐漸土崩瓦解,勳貴武將們的地位稍有下降,但依舊和文官集團平起平坐。

但土木堡一場戰敗幾乎葬送了所有大明軍方精銳,導致文武相對平衡的局面急轉直下。文官集團乘機做大,以文御武的情況直到明朝滅亡也沒轉變過來。

後世裡有種說法,土木堡失敗根本不是朱祁鎮受了太監蠱惑貿然出兵中埋伏被也先打敗,而是明朝內部高層設的套。與其說這是場對外戰爭,不如說是場宮廷政變,其策劃者和執行者就是當時的文官集團和部分武將。

那他們爲啥要設法推翻英宗呢?這得從皇帝小時候說起。朱祁鎮是明宣宗的長子,剛剛8歲朱瞻基就死了,繼位之後主少國疑,朝政基本都由奶奶,也就是明仁宗的皇后張氏主持。 張氏雖然貴爲太皇太后,卻無法直接出面管理國家,於是任命了楊士奇、楊溥、楊榮入閣輔政,史稱三楊。也就是從此時起,原本只是皇帝辦公室秘書的內閣大學士一職,轉而成了類似宰相的實權機構。

皇帝還小,太皇太后強勢,輔政大臣老道,仔細想想,朱祁鎮所面對的情景像不像萬曆皇帝?把三楊換成張居正,是不是就一模一樣了?

朱祁鎮當時是什麼感受洪濤沒地方求證,司禮監的檔案裡關於這段時間的記載不光少還斷斷續續,很明顯是被人動過手腳。

但萬曆皇帝親政之後是個啥狀態必須特別清楚,就算能把檔案毀掉,很多經歷過的官員、太監、宮女還都活着呢,想問明白是分分鐘的事兒。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感覺只有兩個字,恨和怕。恨是因爲小時候整天被教訓,各種限制太嚴格傷了自尊。怕是沒能力反抗,張居正一手遮天,連後宮的事情都能管。

張居正剛死,萬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翻臉了,不光追責還株連,差點把張家一族給滅了。可見其心裡的恨意有多濃,已經無法掩飾了。

朱祁鎮的情況也差不多,不過他的能力比萬曆皇帝更強,忍了幾年之後就親政了。《明史》裡講英宗皇帝是16歲開始親政的,但根據《國榷》記載,在英宗皇帝14歲時就力排衆議主導了麓川之戰。

正統六年正月,朱祁鎮任命定西伯薛貴爲總兵官,掛平蠻將軍印,抽調雲南、貴州、四川、湖廣四省軍隊開赴緬甸征討叛亂的思任發、思機發父子。

根據存檔記錄,楊士奇堅決反對出兵,但最終也沒攔住,可見當時的朱祁鎮比萬曆皇帝本事大多了,已經可以硬抗三楊,不用縮在宮裡眼不見爲淨自己蒙自己。

麓川之戰進行得不算太順利,從正統六年到正統十四年斷斷續續打了8年,付出的成本確實不小。但也讓緬甸和泰國北部各族膽戰心驚,之後100多年沒敢再搗亂,從性價比上算好像也不虧。

就在出兵雲南的同時,正統六年七月,朱祁鎮又派都知監掌司洪保率領船隊去了次南洋。洪保是誰呢?他是鄭和下西洋時的副手。這個舉動有着很明顯的企圖,皇帝可能要再次啓動下西洋的船隊,洪保此行只不過是熱身。

第787章 呂宋熟 大明足556.第5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458.第458章 兵者,生產力也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170.第170章 代價(白銀加更13)第780章 尼科巴羣島2第931章 沙廉港2第1108章 靈感322.第322章 再勝一局第960章 熊來了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第739章 越訟第977章 立威第779章 尼科巴羣島第747章 富峪城028 好事多磨051 不擇手段第972章 驅熊行動178.第178章 糧荒3432.第432章 欲加之罪第968章 轉輪短槍602.第602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667章 三雄會第677章 鄂爾多斯第108章 攤牌010 經筵036 精神力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第1031章 紮緊籬笆283.第283章 這人是帥才!247.第247章 算賬時間2389.第389章 新人新船第694章 以力服人047 內臣2625.第625章 當堂分贓第1019章 戰爭的規矩068 漕運2第986章 不宣而戰2089 報紙471.第471章 塞王2630.第630章 不計劃也不自由164.第164章 三十六行(白銀加更11)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260.第260章 天高皇帝遠2590.第590章 徇私情第865章 厲兵秣馬581.第581章 陰雲密佈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249.第249章 算賬時間4411.第411章 京城保衛戰6第859章 安南內附第975章 日新月異3第827章 分崩離析084 意外收穫419.第419章 鐵與火的風暴620.第620章 盛世初現167.第167章 三十六行4(白銀加更12)199.第199章 加快步伐3653.第653章 新時代的開啓2225.第225章 嚴懲首惡不問脅從第932章 沙廉港3531.第531章 何爲兵2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146.第146章 銀貴(白銀盟主5)第710章 女強人260.第260章 天高皇帝遠2016 先露一小手第1044章 規劃亞洲3131.第131章 老憤青有大用024 新式自鳴鐘第916章 勞累命156.第156章 內憂外患4490.第490章 衡量056 閒人生事第823章 諜影重重4025 合作伙伴第1101章 艦船雲集2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第843章 隱患340.第340章 有錢大家賺286.第286章 重用外戚586.第586章 規矩626.第626章 朝鮮李朝第1104章 未卜先知515.第515章 來者不善第956章 十年之後3第1003章 仙術328.第328章 敏感話題268.第268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504.第504章 羣星閃耀489.第489章 發展和污染054 徐光啓231.第231章 借題發揮第689章 遲來的炮227.第227章 遼東鉅變515.第515章 來者不善第939章 皇帝幫着撒謊第797章 神兵天降593.第593章 初生牛犢070 鼓勵當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