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經筵

文華殿,永樂年間由於三大殿失火,臨時做爲皇帝上朝時的休息場所,待三大殿修復之後改成了太子攝政所在。它的屋頂和慈慶宮一樣改用綠色琉璃瓦,嘉靖在位時又成了皇帝經筵所在,琉璃瓦再次換成了黃色。

現在萬曆朝的第一位太子正式冊封了,年至弱冠卻未曾啓蒙,不管皇帝樂意不樂意,朝臣們依照祖制抓緊時間爲太子補課,於是文華殿就成了太子經筵之地。

經筵,據說始於漢朝,後爲各朝效仿。它的本意是給皇帝講課,屬於在職教育,就像後世某些老總、領導們一邊上班一邊去長江學院或者黨校進修。

只不過經筵的學生只有皇帝一個,老師倒是一大堆,且質量非常高,不是宰相就是首輔,最次也得是名望很高的學術權威。

同樣的,老總領導們日理萬機,不可能整天聽課,經筵也不是每天都有,一般啥時候皇帝有閒工夫了啥時候就開講。

問題是天底下就沒有幾個發自內心愛學習的皇帝,有閒工夫去後宮陪陪嬪妃多好,誰也不樂意聽一羣老頭子嘰嘰歪歪、指桑罵槐。

結果到了明朝,這個進修班成了類似祭祖的儀式,用來向外人彰顯皇帝有多勤奮刻苦學習,基本流於了形式,並有了固定時間,每月逢二舉行,曰大經筵。

有大就應該有小,除了給皇帝進修的大經筵之外還有種小經筵。聽名字就知道,這種活動肯定不是給皇帝準備的,但有資格在紫禁城裡聽課,且能和皇帝相提並論的應該只有一個人,太子!

沒錯,在太子大婚的同時,朝臣們輪番上奏,逼着萬曆皇帝答應開了小經筵。他們可能是好意,卻苦了太子,這有點像父母,總之是爲了你好,做爲兒女,無論樂意不樂意都得接着。

新婚第二天,洪濤就不得不在天矇矇亮時起牀,拋開新娘子、穿好九縫皮弁服、坐上步輦,按時趕到文華門外參加自己的入學典禮。

文華殿不是一座建築,而是個建築羣。前後兩個院子,正門朝南曰文華門。前院有文華、主敬兩座大殿,東西有本仁、集義兩座偏殿。穿過主敬殿再向北就到了文淵閣,此地乃皇家圖書館。

這麼設計倒是挺方便授課的,如果教授的內容有爭議,大學士們也不用和學生擡槓,到圖書館裡翻翻資料,一般來講就能找到正確答案了。

和一路上王安所講的小經筵盛況不同,文華門外既沒有朝廷勳貴也沒有六部尚書,連基本的展書、侍儀、供事、贊禮官也不見蹤影,只有四個小宦官和一頂小轎。

“千歲爺,是首輔沈閣老……”見到此情此景王安有些詫異,更多的還是尷尬。很顯然,皇帝一點都不重視太子的教育問題,甚至不打算假惺惺的搞個排場掩飾。

可這樣一來對太子內心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唯一還能說得出口的只有那頂小轎。好在朝臣們沒跟着皇帝一起落井下石,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留在外面!”但洪濤半點不悅的神色都沒有,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吩咐身後的東宮官員止步,不緊不慢的邁進了大門。微微站定之後先向兩邊的偏殿看了看,見到門窗緊閉才繼續向文華殿走去。

沈一貫,鬚髮皆白的清瘦老者,個頭不高,看樣子已經步入古稀之年,臉和手背上出現了不少老人斑。但眼神還算清明,說話也比較清晰,略帶南方口音。

“沈大學士,學生朱常洛……”洪濤在給老者施過禮之後,獨自走到書案北邊坐下,低垂眼皮不再言語。

這位內閣首輔大學士在自己的記憶裡有些資料,他大器晚成,隆慶二年(1568年)快四十歲纔在會試考了個三甲一百多名,勉強擠進翰林院選爲庶吉士,開始論資排輩熬資歷,等着有朝一日被朝廷起用。

和翰林院裡的其他同僚相比,沈一貫有點無慾無求的意思,既不拉關係找門路也不刻意結交權貴,好像有了公務員身份之後就滿足了,準備下半輩子躺平混日子。

這一躺就是六年,活活躺死了穆宗皇帝朱載坖,迎來了神宗皇帝朱翊鈞。新朝新氣象,萬曆二年(1574年)機會來了,分配到一個不錯的工作,會試同考官。

別看這個活兒實權不大,但只要操作得當也不是沒有機會露臉。朝中大臣們誰也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考生裡面肯定有他們的家屬、親戚、朋友、同鄉。做爲主考官略微表達表達善意,保不齊就能被某位大佬心領神會。

結果這次會試裡還真有個大人物的親戚,很大,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大兒子來了。其他考官們無不上趕着巴結,唯獨沈一貫秉公辦事,愣是讓這位首輔之子名落孫山。

就在他人以爲沈一貫要倒黴的時候,這位老哥居然升職了。雖然只是個沒啥實權的翰林院編修,畢竟也在級別上有了進步。

至於說張居正爲啥不報復,有可能是事情太多忘了,也有可能是懶得和個無品級的小官糾纏。以張閣老的身份地位,只要想幹涉,隨時隨地能給兒子弄個二甲前幾位。

反正吧,沈一貫逃過了一劫,可他並沒汲取教訓,繼續在嘬死的路上加速狂奔。三年後張居正的父親死了,按照明朝祖制,不管什麼職務此時也得辭官回家守孝,三年之後才能重新回來等待分配工作。

此時萬曆朝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着,要是突然離開三年,之前幾年的功夫就全白費了。於是張居正在徵得李太后和皇帝同意之後,自導自演了一出小鬧劇,奪情!

他先寫個辭呈遞上去,再找幾個關係不錯的同僚上疏奏請皇帝,擺事實講道理,核心思想就是大明江山可以誰都沒有,唯獨不能缺了張閣老,一天都不能!

有了這個由頭,皇帝就可以下旨奪情了,以公事爲重當理由拒絕張居正的辭呈完全符合規定,還能彰顯君臣風骨。

爲了讓劇本更加精彩,張居正第一次沒同意皇帝的奪情還據理力爭,死氣白咧的非要回家守孝。經過再三辭職、挽留,最終驚動了皇太后。老太太一份懿旨發下來,幫着皇帝一起勸說首輔要以江山社稷爲重。

這時張居正纔看在太后和皇帝的面子上不情不願、非常違心的置孝道於不顧、舍小家爲大家,繼續堅守在內閣首輔的崗位上,爲大明江山嘔心瀝血!

第1016章 進退兩難084 意外收穫324.第324章 產能不足614.第614章 侵略與道德第665章 觸目驚心341.第341章 最後通牒第792章 林丹汗的反擊307.第307章 南海匪患6297.第297章 二桃殺三士2第882章 聲北擊南124.第124章 小疏忽第750章 新軍制3第111章 搖旗吶喊080 東林書院3第756章 荷蘭特使3531.第531章 何爲兵2496.第496章 除非己莫爲583.第583章 太監監國469.第469章 小動作第987章 不宣而戰3第699章 仙術215.第215章 激烈反應091 正不正常?第786章 繼續南巡第898章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第786章 繼續南巡336.第336章 海商和工廠343.第343章 海盜出發348.第348章 馬尼拉大帆船4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477.第477章 海關法第669章 利益共同體2129.第129章 工業基礎第757章 歐洲的戰火第742章 三個驢友第965章 小琉球大基地2522.第522章 抗爭294.第294章 爲國取士086 收買宦官心245.第245章 一場空3644.第644章 談不攏079 東林書院2第108章 攤牌057 順手牽羊230.第230章 遼東鉅變4138.第138章 奉旨走私575.第575章 又一個想不到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第788章 小國的悲哀028 好事多磨第698章 仙書654.第654章 新時代的開啓3第1007章 兩大洲的碰撞3286.第286章 重用外戚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177.第177章 糧荒2349.第349章 馬尼拉大帆船5第1018章 損失489.第489章 發展和污染471.第471章 塞王2527.第527章 酒品太差641.第641章 中間人433.第433章 欲加之罪2513.第513章 不擇手段434.第434章 何患無辭406.第406章 京城保衛戰529.第529章 大明武將第695章 文武全才653.第653章 新時代的開啓2226.第226章 遼東鎮126.第126章 跳躍式發展019 王皇后(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654.第654章 新時代的開啓3589.第589章 灤州基地584.第584章 糧草先行025 合作伙伴018 番僧和鐘錶545.第545章 毫無懸念第857章 好事多磨第791章 瓦剌各部022 李之藻第780章 尼科巴羣島2040 妖怪來了第983章 科恩總督4441.第441章 日新月異第809章 政治是爲經濟服務的第712章 金融工具2569.第569章 旁觀者清3345.第345章 馬尼拉大帆船第806章 普魯士藍第696章 各方反應489.第489章 發展和污染第916章 勞累命第723章 擠兌3071 忍無可忍第712章 金融工具2154.第154章 內憂外患2154.第154章 內憂外患2355.第355章 天下沒有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