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們防禦好四城之地,四城之地的六百萬百姓,人人可以安生,這就是天大的福德。”
眼看着兩大派系又要爭吵上了,在一旁一直默不作聲的慶陽先生,不由得出口道;“你們還是別再爭吵了吧,只要派出談判代表,利用各種厲害關係,跟他們商定和平發展,彼此之間不能出兵,要個三五年的發展時間不成問題。”
“滾一邊去。”
“對,一邊玩去。”
主張和平談判派系的官員剛剛開口,立馬就遭受到了防禦派和進攻派的出口反駁。
這纔剛剛纔稍微安靜的大殿,又再次上演了派系之爭,他們之所以爭,雖然也有權欲之心,可更多的是理念之爭。
柳青看得他們一個個不成樣子了,只能再次開口,道;“輪到本首領說兩句了麼?要是等你們討論個結果出來,恐怕蒙國和廣宣帝國的大軍都已經衝殺過來了。”
幾位大官一個個都不甘心地閉上嘴巴,那眼睛看向對方,都仿似能夠吃人。
“我等知罪。”
文武官員齊聲道。
柳青點點頭,道;“你們都是爲民着想,都是好官員,爲了自己的理念,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到底,本首領也佩服你們。”
聽着柳青這麼說,想象中的呵斥沒有到來,他們一個個都顯得振奮,那就說明他們的理念是沒有錯的。
柳青需要的是平衡,不是一家獨大,只要堅持大的原則下,各種意見都可以有。
他繼續道;“諸子百家,你們也是懂的,各種理念都有,也不能說他們都是錯的,只能說,是否符合我們的。對於目前的形勢和即將遇到的問題,我已經有了謀劃,我說出來,你們也參考參考,看看哪裡需要補充。”
“臣等洗耳恭聽。”
諸位大臣一個個恭敬行禮。
在他們的認識中,柳青不僅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指揮官,更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經濟家和政務官。
跟隨柳青最早的一批元老,他們最清楚不過,剛開始的民軍是一支十分弱小的隊伍,都是靠着柳青慢慢帶出來,逐漸強大的,所以對於他的軍事才能,他們一個個都無法忽視。
至於柳青的政務管理才能,更是不可小覷,自從聽從柳青的政策後,四城之地實施這種政策後,百姓們的私有財產逐漸增加,他們對民軍發展的支持,達到了一個歷史以來巔峰的地步,是最愛民軍的存在,也是對民軍寄以極大的期望,恨不得爲民軍貢獻自己的性命。
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的心裡都記着,說與不說罷。
軍隊方面的戰鬥力更加不必說,體能和戰鬥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也更加靈活多變,指揮更加快捷和簡便。
其中就有上萬的精兵突破都了聚元境,要是這上萬精兵出動,堪比十萬大軍的戰鬥力,難得可貴的是,他們更加靈活多變,生命力頑強,單兵戰鬥力根本就不是蒙國騎兵能夠比擬的。
財政上出現的盈餘讓他們這些官員,一個個走路起來都昂頭挺胸,非常有精神頭。
對於柳青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簡直就如同神明般。
他們恭敬行禮,一個個默不作聲,非常尊敬。
柳青道;“我們民軍跟廣宣帝國和蒙國必然有一戰,但是,這場戰鬥來得越遲,對我們來說就越爲有利,因爲我們的百姓可以得到安穩的時間發展。”
“所以,第一,慶陽先生聽令,你們要即刻抽調談判人員,儘可能地爲我們四城之地爭取和平,就算最終無法談妥,那麼就儘可能地拖延時間,讓戰爭晚一天到來,只要晚一天,百姓們就可以多一天的安穩。”
慶陽先生激動不已,立馬恭敬道;“微臣聽令,必然讓各方停止征戰,不僅爲我們四城之地謀求和平和安定,也爲廣宣帝國和蒙國百姓爭取和平。”
柳青點點頭,目光移動到李闖的身上,道;“一旦談妥不攏,戰爭一觸即發,所以防禦也非常重要,李城主聽令,我讓禁軍統領張衡協助你,務必要做好四城的防禦,絕不可以讓敵軍進入我們城池組亂,危害百姓。”
李闖只是得到一支大軍的支持,想要再說點什麼,遲疑了下,還是選擇閉嘴,他相信柳青能夠做好佈置,接下來,肯定有利於防禦的措施出現。
他恭敬道:“微臣領命。”
柳青滿意地點點頭,看向谷地和嶽羣道;“第一民軍統領谷地、第二民軍統領嶽羣,本首領交給你們兩個任務,一個是自由防禦,一個是轉準戰機自由攻擊,要注意跟慶陽先生的配合,畢竟談判是需要底氣的,底氣來源於兵力。”
“同時,你們要快速將新收編的二十大軍整編訓練,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巨大的戰鬥力,然後平分進入三支大軍。”
嶽羣和谷地臉上都洋溢着喜悅,柳青的決策中,無疑也是支持他們進攻,只是進攻時,需要跟各方協調好。
他們二人立即行禮道;“末將領命。”
朝會進行到這裡基本上可以結束,各個方面都已經安排下去。
這時一個處理外交的外務長站出來道;“首領,關於即將遷來紫雲山和其他教派,應該如何安置,臣建議將他們安置在慶陽城附近。”
這名外務長提出問題後,當即就有官員表示道;“首領,依微臣看,那些宗門自成體系,不服管教,應該拒絕他們搬遷到民軍的統治範圍,廣宣帝國爲了剷除了各個教派,花費了很多力氣,可始終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我們不應該引狼入城。”
一名武官道;“讓他們搬遷進來又有何不可,說到底他們一樣是百姓之一,不同的是他們有個宗門身份罷了。”
這名武官之前跟紫雲山的弟子合作,對黑風寨進行軍事行動,對這些宗派的弟子們觀感不錯,他們不僅修爲高深,並且有道德有素質,是個真心爲民的教派弟子,爲他們說句好話也不過分。
一名官員立即反駁,道;“從長遠來看,有教派的存在,適中不利於我們的長治久安,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屬地,萬一做起一些不法的勾當,那就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任,萬萬不可能讓他們搬遷進來。”
對於是否接納從廣宣帝國統治下搬遷過來的教派弟子,朝會上,再次進行了一番辯駁。
一派主張讓他們搬遷進來,一派主張拒絕,不接納他們,另外一派就中立,不參與其中的爭吵。
雙方爭辯,各自陳述理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一會間,朝會上再次喧譁吵鬧一片,如同菜市場上的喧譁熱鬧般,真是讓人頭疼。
柳青對於這種事情,經歷多了,也就習慣了,神色上不急不躁,只是溫和地看着他們,也不說話,聽着他們各自的理由,甚至鼓勵他們繼續爭吵,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
這讓中立派的官員看見,一個個都在一旁微笑着,看着那兩派官員的爭吵,就如同看着猴子表演,一個個臉紅脖子粗,一個個吹鬍子瞪眼,好幾個武官們,差點就要晚起袖子動武了。
待得他們爭吵得差不多了,喉嚨也沙啞了,作爲中立派的一個御史這才站出來出聲道;“你看看你們都成什麼樣子了,一點斯文都沒有了,依微臣看來,首領應該有了自己的計策和想法了,我們何不如聽聽首領的高見。”
接納派和拒絕派聽聞,一個個收聲,眼神恨恨地瞪着對方,站好之後,道;“臣等聽首領指導。”
柳青好笑地看着他們爭吵,聽着御史出言做了和平派,他不滿地瞪了一眼御史,大有一種繼續觀看兩派爭吵的態勢。
御史訕訕地笑下,立馬低頭,裝作看不見首領的目光。
柳青這才道;“關於是否接納教派問題,我也提個想法吧,具體的還要你們考慮纔是。”
要是首領提出來的想法,他們就是想要反駁,也顧忌幾分,給幾分面子,眼下,他們也只能祈求首領能夠給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了。
柳青也知道自己的看法估計就會成爲政策的,也不敢太過於馬虎,思索了下,道;“教派是一個組織,組織有好有壞,所以一些大臣怕他們壞事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支持他們的做法。”
拒絕派聽到這裡,神情都輕鬆了些,臉上寫滿了笑意,看向接納派的官員時,有種勝利的神態。
接納派的官員們此時沉默着,心裡有些不甘,剛想要說幾句,就聽着拒絕派的官員已經拜見道;“首領英明。”
柳青揮揮手讓他們不必多禮,這才接話,道;“然而,接納他們的話,那些好的教派就會爲百姓們做點實事,有利於百姓的發展和安寧,同時,我們接納他們,就是對他們有救命之恩,他們就會感激我們,會認同我們的統治,只是我們的統治中,我們不多幹預他們就可以。”
說到這裡,他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接納派的官員一個個神情振奮,仿似打了雞血般,雙眼也反瞪那些拒絕派官員。
柳青接着道;“接納是必然接納的,但也不是全部接納,這個要看他們的教派的宗旨和行事方法,要是一心爲民的教派,我們接納他們也是一種功德,要是邪惡的教派,那麼我們就拒絕,你們看如何?”
這話語出來,但不說首領的威望和威嚴,就是他的想法都已經說服了兩派官員。
這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的想法。
拒絕派的官員無非就是怕那些教派進入了四城之地後爲非作歹危害百姓,現在首領直接說那些邪惡的教派不可以接納,這不符合他們的想法。
對於接納派來說,他們接納的目的無非就是同情教派弟子們,希望給他們一個立足之地,再者也希望他們的到來,能夠帶給百姓幸福,讓百姓們豐富生活。
只要接納了那些正義的教派,他們的目的也是可以達到的,並且還防止了邪惡教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