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劉健的指責,楊厚照怒指着他:“朕看你分明跟馬永成一樣,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而他方纔給馬永成定的罪名就是奴大欺主。
劉健經歷了四朝,自認爲是兢兢業業,現在小皇帝竟然指着他的婢子說他欺上,他是要臉的人,這話傳出去還了得?
劉健鬱悶的滿臉通紅,後摘下烏紗道:“臣還是那句話,八虎不除,江山社稷令人擔憂,臣老了,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無法再爲皇上分憂,臣請求致仕。”
既然江山社稷令人擔憂還請求致仕?
這話說的自相矛盾。
而自相矛盾的話語背後誰都能聽得清,是威脅。
只要楊厚照不下令把剩餘的七人也懲處了,劉健就要撂挑子不幹了。
劉健的個性向來說得出做得到,其他人怕形式僵化,紛紛挽留,並且請求楊厚照懲處七虎,留下劉健。
那鋪天蓋地的氣勢,真有排山倒海之力,讓人心焦又感覺無法招架。
又是這一大招。
如果是以往,楊厚照肯定會覺得害怕,他要把內閣大臣逼走了,他做錯了,但是昨晚李昭告訴他了,江山是他的,哪有內閣大臣天天跟皇上作對的?
那江山到底是他的還是劉健的?
而真的忠臣,豈能讓皇上留下罵名,動不動就用致仕來危險皇帝,說到底誰都是爲了成就自己,不管別人死活。
楊厚照對李昭的話深信不疑,而這樣的結果,也是他們夫妻預料到的了,早有對策。
他道:“劉大人要致仕,不是摘了烏紗就行的,按照流程來,寫摺子吧。”
說完威嚴站起,大手一揮:“退朝。”
這次說完退朝二字他不給任何人留有說話的餘地,帶着儀仗氣沖沖就從殿後的入口走了。
等大臣和司禮監的太監反應過來,高遷站起道:“皇上退朝。”
李東陽等人忙磕頭叫道:“臣恭送皇上。”
但是其實人早都走了,根本沒人會回答他們的話。
等了一吸,殿上在沒有動靜,李陽東先站起來,緊接着其他大臣也跟着站起,然後是司禮監諸人。
等司禮監最後一個太監起身,殿裡除了劉健,都打算離去了。
李陽東走到劉健身邊要扶起他,劉健卻一聳肩膀,喘着粗氣,不說話。
李陽東勸道:“元輔大人,什麼事起來再說。”
劉健陡然間擡起頭看着他:“八虎不除個乾淨,本官就致仕,誰來附議?”
周圍一陣安靜。
李陽東又回頭看向楊寧:“方纔爲何不附議?”
楊寧一臉難爲之色,道:“元輔大人,皇上發話之後匆匆就走了,也沒容許咱們附議啊。”
真想致仕還怕皇上走?
劉健臉色氣得泛青,明明是這些人不夠義氣。
對於劉健想找人認同的心裡李陽東可以理解,看着老者跪地那孤立的身影,他於心不忍,再次去扶劉健,道:“元輔大人,皇上沒有立即同意您致仕,而是說上摺子,這就是有爭取的餘地,事情到底要不要如此針鋒相對,別人要不要附議,咱們起來再議,總能有章程的。”
而這裡是太和殿,不是議事的地方,不然別人都聽了去了。
可劉健還在傷心方纔沒有一個人附議他的話,身爲元輔,他也要拿出威嚴來讓屬下知道什麼是首領。
他站起後用冷漠憤怒的眸子將文官這邊都打量個遍,然後道:“諸位好自爲之。”
說完便拂袖而去。
楊寧想要跟隨,可是方纔劉健看他的目光分明比別人更憤怒些,他雖然是次輔,可是也不是劉健的奴隸啊,如果這麼跟上去,定然會被人笑話,他想了想沒有動,而是看向李陽東。
李陽東道:“元輔大人正在氣頭上,讓他消消氣吧,咱們還是回府衙吧。”
內閣和六部辦公的地方不在一個地方,而李陽東和楊寧雖然是內閣的人,但是還兼顧着六部。
這個主意好,暫時不要去惹劉健,楊寧連連頷首,後擡手看向衆人:“諸位請。”
李陽東也做着相同動作:“請。”
*******
清寧宮,楊厚照不在,李昭在書房中坐着,她的神色恬靜,端着一本書在看,窗外大好的陽光照在她身上,四周有種歲月靜好的美感。
從表面上看,一切如舊,朝廷的風暴好像對她一點沒有影響。
忽然珠簾嘩啦一聲。
李昭立即擡起頭,秦姑姑走進來看向她,然後一愣,後笑道:“娘娘,您書都拿反了,奴婢剛進來的時候,真以爲您在看書呢。”
李昭:“……”
她放下書笑道:“在等結果,看不進去,做做樣子而已。”
“前面什麼消息,萬歲爺脫身了嗎?”
秦姑姑走近兩步,然後低聲道:“脫身了,劉大人當場要致仕,可是萬歲爺走得快,旁的大人也沒說附議,或者沒來得及說,就劉大人一個人孤零零的,他覺得被人孤立了,所以和內閣其他成員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就摔着袖子走了。”
李昭眼睛微眯:“真的是摔着袖子走的?”
“咱們的人看的真真的,千真萬確。”
秦姑姑說完,臉上難得露出得意的笑意,道:“之前就怕滿朝文官跟着他一起附議,這下好了,旁人都沒說話,就他一個人堅持的話,那就是固執,所以只他一個跟皇上作對,咱們萬歲爺就不用管了,張公公也不用走了。”
她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雙手放在胸前搓着,仰頭看着上方的虛空,神色期待嚮往。
李昭總感覺她是一高興把心裡話說出來了,所以她的最後一句對她來說纔是重點。
不過她更在乎的是她的前一句。
歷史上楊厚照被人罵,是因爲劉健楊寧許多人都致仕請辭,楊厚照受了趙瑾蠱惑,就同意了這些人的請求,然後重臣紛紛致仕,御使給事中都關進牢房,楊厚照昏君的名頭就坐實了。
但是現在則不然,已經祭出了馬永成,雖然只有一個人,其實也代表了楊厚照妥協了,聰明人都不會咬着不放,所以如果劉健再要求致仕,不會引起歷史上那麼大的反響。
李昭謀劃的一切,就是希望楊厚照名聲損失小,同時還把權利捏在手。
已經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