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楊府裡還有個智障兒子,這是北虞所不知曉的。看着大姑娘和三姑娘的表情,似乎她們知道此事。也難怪,北虞是後尋回來的,又沒人向她說楊府裡的事,她自然不知曉。
引路的丫頭忙上前攔着,“大爺,這是姑太太家的姑娘們,大爺快去別處玩罷,別衝撞了姑娘們。”
男子身邊的丫頭就細聲的哄起男子來,“大爺,快和奴婢去吃慄粉餅罷,廚房爲大爺已經做好了,就等大爺去嚐嚐吶。”
男子紋絲未動,一雙眼睛似乎要長在北虞身上,擡手一指北虞,“她是大美人,我要去找我娘,讓我娘把她娶回來給我當媳婦!”
一句話臊得北虞滿面通紅,她也不理衆人,折身就往回走。
身後的男子哭叫了起來,“大美人兒,你別走啊,你等等我!你們這些奴才,去把我的美人兒攔住,我要讓她當我媳婦,陪我睡覺!”
北虞的臉瞬間氣得滿面通紅。她也不答話,帶着丫頭快步回了楊太夫人的院子裡。
門外的小丫頭見北虞臉色大變的回了來,便去問,“姑娘怎麼回來了?”
北虞也不答話,對丫頭說,“請姐姐行個方便,我在耳房裡等母親就好了。”
小丫頭不知是何事,忙叫了其他人帶着北虞主僕去了耳房。
北虞剛進去耳房,楊府大爺楊福至就到了,身邊還跟着幾個哄勸着的丫頭。楊福至一邊說一邊嚷着,“我要美人兒!我要和娘,和姑母說,要我那個美人兒來陪我!”
楊福至一邊走一邊耍着賴,好似一個四五歲的孩童一樣吵着鬧着。
楊太夫人正在裡面和楊氏說着話,外面便傳來了吵嚷之聲,太夫人臉色微沉,擡頭望了一眼身邊的嬤嬤,嬤嬤忙出去。
沒一會兒嬤嬤回了來,面上有難色的回道:“太夫人,是大爺,奴婢剛纔喝斥了跟着的丫頭了。”
嬤嬤偷眼掃了一下立在牀榻旁的謝氏。
太夫人眉頭一挑,“可是鬧
出了什麼亂子麼?”
楊氏馬上安慰着太夫人,“母親,您現在病中,凡事還有嫂子來管呢,母親又是操得哪一門子的心。”
謝氏忙笑着說:“母親,您和妹妹在這裡說話,我去瞧瞧。”
謝氏說着就退了出來,到了門外,謝氏見自己的寶貝兒子正耍在地上,任丫頭們怎麼哄,就是不起來。
謝氏嫁於楊懷麟,多年不孕,到後來生下來個兒子,心疼得不得了。卻不想兒子竟然頭腦不清,長到二十幾歲,依然如孩童一般。如廁要丫頭們去幫,時不時還會尿了褲子。
謝氏爲這個兒子真是操碎了心。
現在見兒子又來耍脾氣,謝氏不由得即心疼又傷神。謝氏趕着過來,先捶了幾個跟在楊福至身邊的丫頭,“你們是怎麼服侍大爺的?冰涼的地上就任大爺去坐麼?還不快把人給我擡起來!”
小丫頭吃驚不敢哭,只能忍着淚去擡楊福至。
豈料楊福至頓時大怒,甩開了幾個丫頭,坐在地上竟然大哭起來。他一邊哭還一邊對謝氏說:“娘,我要那個美人兒,我要那個美人!”
謝氏一問才知道,原來楊福至看到了北虞,就追到了太夫人的院子裡來。謝氏氣得不行,不忍心說兒子,又怕鬧得裡面的婆婆和小姑聽到,小姑心裡不自在。
謝氏只能好言哄着:“孃的福兒乖,好好聽話,福兒先回去,娘去幫着福兒說媳婦去,好不好?”
楊福至扁着一張嘴,用手背抹了一把臉上的鼻涕,才說:“娘去幫福兒說媳婦,福兒要那個美人兒當媳婦!”
謝氏忙掏出帕子爲兒子擦着鼻涕,笑着說:“好,孃的福兒先回院子裡去,娘這就給福兒說媳婦去。”
謝氏連哄帶勸的命丫頭們好生帶着楊福至回去,她這纔回轉身子進了正房。
一進門,謝氏見婆婆太夫人沉着面,小姑也不說一句話,謝氏便知自己兒子鬧的事,被婆婆和小姑聽到了。
楊太夫人打發走大奶奶
馮氏和四姑娘,見四下無人,便訓斥起來謝氏,“我早就和你說過,別讓至哥兒出來亂跑,你非不聽,現在驚到的是你妹子家的庶女,若是客人家裡的女眷,你可如何說?”
謝氏自知兒子闖了禍便低下頭去,不敢作一聲。
楊太夫人說了一長段的話,不由得喘成一團。身邊的楊氏忙爲母親輕撫着前胸,楊太夫人才又道:“此後至哥兒就在院子裡玩耍罷,別亂出了來。還有些事,我本不想管,今日也要說上一說了,妾們的藥,你停了沒有?”
自楊福至出生後,楊太夫人就極其失望,謝氏又一胎生下的是女兒,從此便沒再結珠胎。楊太夫人把希望寄託在楊懷麟的妾身上。可是隻一個姨娘生了個女兒外,其他人並未生養過。太夫人便對謝氏有所不滿,認爲是她在背後搗的鬼。
謝氏委委屈屈的回道:“母親,幾位姨娘的藥已停過了,媳婦也不知她們爲何還沒身孕。”
楊太夫人冷冷的笑了一聲,“懷麟這支的血脈,斷不能斷到你們這裡。”
謝氏只能唯唯稱是。
楊太夫人這才讓謝氏退下去。
楊太夫人又轉頭安慰女兒,“你侄兒是有這個病,你也是知曉的,千萬別怪你嫂子和侄兒,此後我不許他亂跑就是了。”
楊氏知道母親是擔心庶女被衝撞的事令她面上不好看。
嫡母帶出庶女來,庶女就在嫡母的孃家被男子衝撞,這事怎麼說都是好說不好聽。那起有心的人定會以爲此事是楊氏授意的,楊氏倒真是冤屈。
楊氏勉強點了點頭。
楊太夫人吩咐嬤嬤,“去安慰下徐二姑娘,拿一包血窩給她,便說是我給她壓驚的。”
楊氏起身謝過了太夫人。
楊太夫人留着楊氏等人在楊府裡用過了午飯,楊氏才起身告辭。
出了楊府,如來時一樣,楊氏坐着一輛馬車,馮氏和大姑娘坐一輛,北虞和三姑娘坐一輛。衆人上了車後,馬車緩緩行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