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江東內爭

從荊州前往江東,陸路極爲不便,大多地段人跡罕至,被高山和森林阻隔,只有城市附近纔出現一段官道,而且南方城池大多臨水而建,靠水路出行。

無數河流和湖泊彙集,最後彙集到一起,形成了一條寬蕩蕩的貫通東西的水路大動脈,這就是長江。

荊州受戰爭影響,長江江面上的船隻已不多見,但過了柴桑後,江面上的船隻明顯增多了,大江之上隨處可見列隊而行的貨船隊,載人遠行的三桅客船,在靠近江邊,捕魚的小船更是數不勝數。

此時已是八月上旬,一支由十幾艘戰船組成的船隊在江面上劈波斬浪,順流向東而行,這支船隊便是從江陵而來的劉備座船,受孫權邀請,劉備前來參加孫老夫人壽辰。

孫老夫人是孫權母親之妹,也同樣嫁給了孫堅,在江東最早被稱爲孫二夫人,建安七年,孫權之母不幸病逝,遺言命孫權視姨娘爲母,孫權謹記亡母遺言,尊孫二夫人爲國母,從此稱爲孫老夫人。

今年是孫老夫人的四十七歲壽辰,按照江東風俗,六十以下,逢五和十祝壽。

孫權雖然事母極孝,但另一方面他又厲行節儉,所以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特地爲母親辦四十七歲壽,但這次爲了給劉備一個來江東的藉口,孫權破例爲母親舉壽。

劉備的船隊早已過了蕪湖,正向丹徒疾駛,三國時期,江南還未得到充分開發,自然沒有大運河走水路,因此去東吳只能在丹徒下船,走陸路經曲阿、毗陵、無錫到達江東都城東吳。

其實也有一條水路,就是在蕪湖進入溧水,經溧陽、陽羨進入太湖穿越太湖也能抵達東吳,不過溧水最後只能行駛五百石的船隻,而劉備所乘的千石戰船無法通過,他們一行人只得去丹徒走陸路。

二樓的船艙裡,劉備坐在窗前,飽覽沿途的風光人情,在他對面坐着龐統,而江東使者步騭在後面一艘船上。

此次東行,劉備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諸葛亮,而沒有交給關羽,這讓軍中上下都感到異常驚訝,諸葛亮效忠劉備還不足一月,劉備便將軍政大權交給了他,這讓很多人不滿,連關羽和張飛也頗有怨言。

龐統也是不滿者之一,他雖名爲副軍師,卻沒有什麼實權,遠遠不如諸葛亮受劉備重用,他實際上只是一個幕僚。

龐統心裡很清楚,劉備之所以不帶諸葛亮去江東,主要目的是爲了給他一個獨掌大權的機會,建立威望,而自己就沒有這種機會,這讓龐統心中又是嫉妒,又是不滿。

他一路不斷提醒劉備,諸葛亮經驗不足,若襄陽軍隊大舉南攻,諸葛亮恐怕擔不起反擊重任,希望劉備能改變主意,轉命關羽爲主將,對他不斷的‘善意’提醒,劉備也只是一笑了之。

“這次江東之行,我們名爲拜壽,實際上是要爭取江東的支持,和江東建立一種同盟關係,進則共榮,敗則同損,第一步便是要讓江東承認琦公子爲荊州牧。”

劉備緩緩和龐統商量着此行的目的,這已是第二次商談了,龐統早已胸有成竹,他沉吟一下道:“這次孫權邀我們前往東吳,很大程度上是張昭派系力爭,他們很明顯是想利用劉景升病逝的機會,謀取荊州利益,頗有一點遠交近攻的意味,我感覺江東是想和我們共同對付劉璟,那麼長沙郡就是首當其衝。”

劉備卻搖了搖頭道:“孔明可不是這樣認爲。”

劉備張口孔明,閉口諸葛,讓龐統深爲嫉恨,他今天剛提出一個建議,便被劉備因爲孔明意見不同而否決了,使龐統心中大恨,但他又不敢表露出來,只得乾笑一聲問道:“那孔明是怎麼認爲?”

“孔明認爲,那只是張昭的想法,未必是孫權的意思,我們其實就只是孫權的一顆棋子,被孫權用來對付劉璟,孫權還是想和劉璟結盟,但他想獲得更大利益,所以把我們請去東吳,對我們而言,要利用這次機會,千方百計阻撓孫權和劉璟的結盟,只要劉璟和孫權談判破裂,那我們的機會就來了,所以這次東吳之行,消息靈通是第一要務。”

龐統啞口無言,半晌轉開話題笑道:“聽說皇叔和張昭有舊,這是真的嗎?”

劉備點點頭笑道:“早在徐州時我們便認識了,確實有交情,陶州牧病逝,還是我去請張子布給陶州牧寫墓誌,這次張子布支持江陵,或許有那麼一點念舊的緣故,不過關鍵還是利益,荊州三分,讓江東看到其中的利益。”

龐統沉默片刻道:“屬下有點擔心江東會對皇叔不利,我們此行有點冒險了。”

劉備呵呵一笑,“我劉備名望天下,孫權豈會害我?士元多慮了。”

“雖說如此,也應帶一員武藝高強之將,其實我覺得子龍不錯,皇叔爲何不肯帶他?”

提到趙雲,劉備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不久前他聽說劉璟派人去武陵探望趙雲,送給他一封信和一些襄陽土產,趙雲竟然欣然收下。

而且看完了信就立刻燒掉,信中究竟是什麼內容,就這麼見不得人?更讓劉備惱火之事,是趙雲居然還回信給了劉璟,寫滿了兩頁信紙。

他以爲身在偏僻武陵,自己就不知情嗎?如果趙雲問心無愧,爲何不把信交給自己過目?

儘管龐統和諸葛亮也多次勸自己重用趙雲,人才難得,但他們不知道趙雲和劉璟有着非同尋常的關係。

而他劉備很清楚,這麼多年來,趙雲始終不肯斷掉和劉璟的情義,劉備早就對趙雲失望之極。

龐統雖然也知道趙雲和劉璟交情不錯,但他不知道細節,不過此時他見劉備臉色陰沉下來,便不敢再多問趙雲之事。

這時,一名士兵跑來稟報:“啓稟皇叔,前方來一艘江東大船,船上人要見皇叔!”

劉備心中微怔,他起身快步來到船頭,船隊已停下,只見對面一艘大船上站着一名三十餘歲的文士,身材高大,頭戴高冠,身着白色儒袍,在船頭顯得風度翩翩,他抱拳微微笑道:“在下諸葛瑾,奉吳侯之命前來迎接皇叔!”

........

東吳,吳王宮,張昭步履匆匆,穿過一條長廊,向吳侯孫權的書房走去,張昭年約五十餘歲,鬚髮已半白,他長得身材高大,相貌清奇,衣着峨冠儒袍,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

張昭是徐州名士,躲避戰亂逃到江東,被孫策啓用,在孫權繼位中又有擁立之功,深得孫權器重。

張昭出任江東長史,主管政務,實際上就是行丞相之職,是江東公認的第二號人物,也是江東北派領袖。

在這次荊州內亂中,張昭主張支持江陵劉琦,一方面是他認爲曹操數年之內難以南下,應趁機統一南方。

另一方面劉琦嬴弱,可以利用他爲傀儡而吞併荊州,至於劉備的故人之誼,在張昭心中,早已被江東的利益所取代。

孫權書房內,孫權也正在和周瑜、程晉商量軍隊事務,周瑜在荊州三家中主張支持劉璟,儘管三年前他們在柴桑慘敗,再和劉璟結盟,作爲軍方頭號人物,周瑜也頗感屈辱,不過從大局出發,周瑜還是極力主張與劉璟結盟。

周瑜和張昭同爲託孤之臣,在名聲和官場人脈中,周瑜並不輸給張昭,但周瑜卻受到以程晉爲首的軍方老將制肘,使他只能屈居爲江東的第三號人物。

在江東派系中,周瑜是少壯派領袖,在他身邊聚集了大批江東年輕才俊。

這次周瑜和張昭的荊州之爭,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致,都是爲了江東的利益。

但在具體方案上兩人卻有了分歧,張昭是主張先統一南方,再全力抗曹,而周瑜則認爲曹軍大舉南下在即,他們沒有時間統一南方了,現在只能聯合劉璟共同抗曹,統一南方的大業只能以後再談。

儘管周瑜的想法更加現實,但在軍方卻遭到了程普、韓當等老將的堅決反對,他們無法忘懷當年的柴桑之恥,不願和劉璟同盟。

早在孫權和劉璟和解之時,程普等人便極力反對,現在談及結盟,他們態度更加堅定。

而在江東內部,張昭的方案卻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令偏向於周瑜的孫權也感到十分爲難。今天他把周瑜和程普找來,就是想統一兩人的意見。

“請吳侯恕臣直言!”

程普態度十分堅決地說道:“如果沒有選擇餘地,爲了江東的利益,我可以忘記當年柴桑之恥,支持和劉璟同盟,但現在我們有選擇餘地,我們完全可以聯合江陵,共同滅掉江夏和襄陽,扶劉琦爲荊州傀儡,轉而抗曹,待擊敗曹軍,荊州也同時是我們囊中之物,再順江攻克巴蜀,江東帝業已成。”

“程公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周瑜忍住心中對程普的反感,勉強笑道:“江夏軍的戰鬥力程將軍不是沒有見過,聽說這幾年他們又培養出一支強大的騎兵,程公以爲他們那麼容易戰勝?”

程普可沒有周瑜的謙虛,他是三朝老將,開國功臣,資歷在江東第一,除了在孫權面前略表臣子之態,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周瑜更是他的晚輩後生,對周瑜說話的語氣也十分傲慢。

“周將軍別忘了,我們也今非昔比,我們有十萬精銳大軍,戰船數千艘,厲兵秣馬三年,我不信江夏會是我們的對手,而且上次是因爲火油的意外,還有我們輕視了劉璟,這一次若全力以赴,絕不會再重蹈覆轍,周將軍太妄自菲薄了。”

周瑜也冷笑道:”就怕大業未成,反而兩敗俱傷,白白讓曹軍撿了便宜。”

“呵呵!周護軍想得太多了。”

門口傳來了張昭的笑聲,張昭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吳侯,臣可以進來嗎?”

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149章 冤家偏路窄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100章 陶家蒙難第250章 偷襲南陽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582章 木牛問世313章 蔡族紛爭第84章 驗功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694章 孫思曹慮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786章 新年私訪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21章 一簡戰書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656章 廢后立妃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565章 烈火焚城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694章 孫思曹慮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847章 把話挑明第544章 離間之計第1023章 蓄勢等待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656章 廢后立妃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437章 魯肅求和第868章 困獸之鬥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438章 孫權的抉擇第79章 刀下留人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