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一族勢大,朝中遍及黨羽,內閣裡還有一位神通廣大的次輔,到時候衆口爍金,憑着朝廷對藩王的猜忌,韶懿郡主和武穆王,就沒有好果子吃,若是操作得當,甚至連虞氏族也要受到牽連。
韓六公子輕嘆一聲:“韶懿郡主拿了謝府作伐,意圖拿捏豪紳,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對付士族,士族和豪紳合作多年,一些干係牽扯不斷,瞧瞧今兒白太太,及遼東一帶不少豪紳家眷,都急巴巴地湊到韶懿郡主跟前,就知道韶懿郡主此計,到底有多麼高明,將人性拿捏得分毫不差。”
若讓韶懿郡主成功了,豪紳轉投武穆王,反過來對付士族,士族難免要牽扯其中,難免會傷筋動骨,損失慘重。
他的話中透了對韶懿郡主的讚歎,只是語氣顯得輕浮散慢,就顯露出了不屑與嘲諷來。
果然!
韓六公子嗤笑了一聲,話鋒一轉,一邊搖頭,露出了惋惜的表情:“嘖、嘖、嘖,可惜啊,便是世族精心教養的嫡長女又如何?到底是養在深閨裡的無知女子,卻是小看了韓氏族,白府拿捏了韓氏族的把柄,想要將其當成,投誠武穆定北王的籌碼,可韓氏一族同樣也拿捏了白府的把柄,並且先下手爲強……”
張氏告狀一事,看似針對的是白府,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韶懿郡主已然是騎虎難下背。
賀知縣連忙道:“韶懿郡主要是不理會張氏告狀一事,那就相當於不管白府的死活,白府自然就知道,投靠武穆定北王不能保命,就要回頭來求韓氏一族,也就不敢幫着武穆定北王對付韓氏一族,而其他有異心的豪紳,見此情形,自然也就老實了。”
謝府捐錢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兩日已經在遼東一帶陸續傳開,各地豪紳們也是人心浮動。
“若是管了這事,難免就要被扣上一頂干涉朝綱,禍國亂政的大帽,韶懿郡主意圖拿捏豪紳,對付士族的算計,已然不攻自破,您這一招釜底抽薪,實在太高明瞭。”
韓六公子得意地笑:“若不是韶懿郡主是稟了大義,過來襄助武穆王,在北境推廣番薯種植,緩解北境,乃至大周朝的災情,關係了朝廷頒發的國策,干係甚大,區區一個郡主,在京裡頭尚有幾分體面,到了北境的地界,她就是一條金鳳凰,也要保管她有來無回。”
賀知縣身體一抖,連忙垂下了腦袋,不敢開口了。
周厲王一案,北境血流成河的慘狀,至今還歷歷在目。
皇上沒有追究到底,是皇上還要利用北境士紳,繼續牽制藩王,是士族在朝中勢力龐大,牽一而發動全身,也是士族在北境根深蒂固,貿然動了,北境難免動亂。
彼時,長興侯押解進京,時至秋冬季,北狄虎視眈眈,可北境卻由驃騎將軍輔戰,急需儘快安定北境局勢。
韶懿郡主雖然是外臣之女,可她封了宗室爵位,身份很高貴,深受皇恩浩蕩,也得太后娘娘看重,更是虞氏一族京裡這一支的嫡長女,她代表的是朝廷,身後站着保皇黨的利益,虞氏族的支持,倘若她在北境出了什麼事,就直接捅了馬蜂窩,挑釁的是天家威嚴,宗室體面。
萬一有個差池韶懿郡主,那就是公然挑釁皇權,朝廷不會善罷干休,而北境士紳也將成爲衆矢之的。
動了她,無異於自尋死路。
……
此時,虞園護衛軍已經橫刀在前,擋在馬車四周,將馬車圍得嚴嚴實實,有幾個護衛,將一個蓬頭污面,衣衫襤褸的張氏圍住,腰間的佩刀已經出鞘,雪亮的刀鋒,對準了張氏頭、喉、心三處,保管張氏要是有什麼異常舉止,瞬間能一擊斃命。
而四周,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對這一幕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張氏渾然不怕,跪在地上哭聲淒厲:“民婦有冤情,求韶懿郡主爲民婦做主,您可是活菩薩啊,民婦給您磕頭了……”
孫婆子沉着臉上前:“你有冤情,不去衙門審冤,半道攔截郡主是什麼道理?”
“郡主又不是縣太爺,難不成還指望郡主爲你審冤不成?”
“國有國法,朝有朝綱,後宮的娘娘們,尚且不能幹政,郡主乃爲女子,豈非亂了朝綱法度?”
“郡主以外臣之女,恩封了郡主之尊,是蒙天家恩典,受皇恩浩蕩,自然是要遵紀守法,又豈能勢仗身份,亂了國法?”
“郡主身份尊貴,你半道攔截衝撞,對郡主無禮,便是治你一個以下犯上的大罪,亦不爲過。”
這一席話,叫四周一衆百姓也都心有慼慼。
張氏更是淒厲痛哭:“民婦先頭的男人,可是跟着周厲王一起上戰場,最後戰死的,後頭的男人,是個木匠,也是經常幫着幽軍做一些木匠活兒,不都說,韶懿郡主是活菩薩嗎?民婦就是想求一個公道,求求您幫幫民婦吧……”
接着,張氏又扯了嗓子地嚎哭,哭自己的男人死得不明不白,哭自己有多麼命苦,哭家裡死了男人,公婆身體不行,孩子都是半大一點,以後的日子沒法活。
唱演俱佳,夾雜着現實真情切意的悲苦,令在場的百姓無不感同身受,一時間熱淚盈眶,悲痛不已。
張氏的悲苦,是北境大部分老百姓的現狀,更是大部分軍人家眷們的血與淚。
便連虞幼窈也不禁紅了眼眶,低聲交代春曉:“請張氏過來說活。”
春曉下了馬車,打開了車門,掀起了厚重的帷幕,只留了一層薄薄的紗簾遮擋,衆人只能看到,紗簾背後端坐着一位珠玉翠冠的女子,雖瞧不清這女子的模樣,可女子一身玄纁霞帔,在一瞬間便震懾了在場的百姓們。
百姓們不通禮法,只聽說韶懿郡主位同嫡公主,當下就恐惶地跪了一地,深刻地認識到,韶懿郡主雖有聖善之名,卻亦有貴女之尊。
尊貴威儀不容置喙。
更不是他們能夠,議論指點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