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女學霸
楊曉明是何許人物?那可是從青春文學圈成功進入傳統文壇並站住腳跟的作家,雖然比不上袁龍川、花泉鏡這樣的頂尖作家,畢竟他從來沒有獲得過什麼具有分量的獎項,主要便是因爲他的小說十分商業化,缺乏深度,不爲評委所欣賞。
楊曉明作品在商業價值上很高,尤其是他寫的那些傳統文學作品,很受一些影視公司的青睞,他的作品非常適合改編成好看的警匪片、諜戰片之類。
而他本人的文風也很受電影人歡迎,不少電影人爲了擴大自己電影的影響力,都會找他將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比如之前他剛剛完成的《幽寂》。
楊曉明今年已經三十五歲了,可他當年出道時的污點,依然讓不少人提起,就是因爲抄襲,若是借鑑了一個創意倒也罷了,這種只要不深究,也沒人會來追責,畢竟還是用自己的文筆寫的,可他當初卻直接盜了友人的稿子,附上了自己的名字……
因爲這本書質量不錯,很暢銷,當年二十歲的楊曉明被各種吹捧,之後他又憑藉這本書的名氣再次出書,這次倒是用自己文筆寫的,但抄了創意,然而他的名氣卻越抄越大。
而後來事情敗露之後,“楊抄抄”卻還死不承認出道成名的書是抄襲的,他理所當然地被告上了法庭,然後敗訴了,最終賠償了事。
就是這件事,楊曉明被打上了一個人品低劣的標籤,可他的那些腦殘粉卻依然表示“明哥抄你是給你面子”“明哥這麼努力,你們也好意思黑”。
楊曉明憑藉抄襲出道,之後在文壇上的發展倒是越來越順了,他也算是是個有實力肯努力的作家。可努力卻不用在正道上,而他當年直接盜用人家的稿子,實在是太傷人品了。
早在楊曉明發現自己的文章實在寫不出深度的時候,頗有野心的他爲了進一步得到文壇的認同,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文學批評家。他認爲通過批評別人的作品,便能踩着別人上位,以提高自己的深度。
楊曉明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從來不選擇那些硬茬子,而是喜歡挑軟柿子尤其是名氣大的新人作家去捏,也難怪他能夠與黃千易一拍即合了,因爲他們顯然是同類人,欺軟怕硬。
當年楊曉明與姚瓊一次驚天筆戰,可謂吸引了整個文壇的注意力。他原以爲青澀的姚瓊是一個容易捏的軟柿子,卻沒想到姚瓊的戰鬥力那麼強,竟然連他都有些招架不住的感覺,之後這場筆戰也最終沒個結果,姚瓊在楊曉明的批評之中反而越來越出色了。
楊曉明在不斷地文學批評中,終於通過這種劍走偏鋒的方式,使他在文壇上有了特殊的地位,怎麼說文學批評家比商業文作家拿出去要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
可嚴格意義上來說。楊曉明的文學批評是很不合格的,作爲一名文學批評家。首先評書的態度就是要客觀,但是這位自稱文學批評家的楊曉明,幾乎能算是文學挑刺家了。
有一些新人作家,對這位專找後輩挑刺的楊曉明,極爲痛恨,心理素質不強的他們往往被楊曉明傷得體無完膚。於是楊曉明還獲得了一個“新人作家試金石”稱號,對此,他欣然接受,毫不介意有人噴他“打壓後輩”。
毫無疑問,這位楊曉明。就是黃千易請來對付吳笛的撒手鐗,吳笛名氣雖大,但也不過就是一個文壇新人,楊曉明作爲文壇前輩,完全有資格評價吳笛的作品!
楊曉明來到《時光碎片》既可以用他在商業作品上的實力將銷量拉上一層樓,又可以讓他對吳笛之前的作品批評、挑刺,打擊對方的寫作信心,甚至影響對方的寫作狀態,吳笛作爲一個新人,怎麼可能不受楊曉明的影響,畢竟楊曉明在文壇還是頗具名氣的!
在楊曉明引發第一波對吳笛作品漏洞的批評時,黃千易準備再請動水軍,大範圍地攻擊吳笛的作品,吳笛的背景再大,反正只要不攻擊她的個人就行了,只針對她的作品!
再著名的作家,也不可能寫出一部讓所有人都喜歡的作品,要挑刺的話總能挑到,一般經驗豐富的作家,都知道這種事,被吐槽吐得習慣了,那也就淡定了,保持自己的風格總歸會有讀者喜歡的。
比如說姚瓊這位在爭議中成名的個性作家,當初不知道有多少人罵他的言情小說,但是最終他卻創造了一個流派,至今有無數言情小說模仿他的風格,他在成功之後,反而沒多少人敢去惹他了,他本人倒是歡迎別人來惹他……
然而新人作家自然不可能都像姚瓊那樣心理素質過硬,往往被文壇前輩一批評,被小部分讀者一影響,就急急忙忙地修改文章,修改之後反而更加不堪,因爲他丟掉了那些沉默的大部分讀者。
在黃千易看來,吳笛這種過於一帆風順的作者,抗打擊能力肯定很弱,而楊曉明這樣挑刺能力極強的人,就是吳笛最大的剋星!
只要吳笛失去了方向,那什麼《最獨唱》也成了紙老虎,爲了不讓人看出楊曉明是刻意針對吳笛的,他還花了一大筆錢,讓楊曉明再去打擊另外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青春祭》的潛力新人作家樑涼。
楊曉明對黃千易付出的價格非常滿意,他的商業作品寫得好,就是因爲他一切以錢看齊,那些希望將《電影》改編成小說的電影人,爲何都喜歡與他合作?就是因爲楊曉明總是按照他們的要求來改,楊曉明本質上就沒有任何文人的傲骨,雖然表明上裝得很好,客觀的文學批評家嘛。
而這也是他寫不出內涵作品的原因,他早就在一切以錢看齊的商業化創作中,失去了自己的思想。
這個時候,他將自己的姚瓊流言情小說的連載提綱交給了他的御用槍手團體之後,開始翻吳笛的作品,準備他的挑刺,不,是文學批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