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廷關於北征的論調,畢竟瞞不過明眼人,不過,漢廷境內的明眼人凡是顧大局的,多數知而不言,那些不知好歹或心懷叵測的又被大輿論環境給壓制住了。
然而境內如此,境外則不然。宗弼、趙構見了漢廷的舉動已經生疑,而云中的宗翰更是洞若觀火。迪古乃提議馬上發動進攻,但宗翰卻忍了下來,他認爲這的確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但這樣一個良機卻得把握好,不動則已,一動就要致折楊於死地!
只是如今大漢的實力實在太強,就算折彥衝北上,蕭鐵奴被困,留在中原的勢力也有扛住諸國同時進擊的可能,宗翰以屢敗之師,自忖就算全力一擊,也未必能攻破楊開遠、曲端的防線。
高慶裔獻策道:“如今折彥衝來勢洶洶,不但我女真爲之所迫,就算西夏、南宋,也都擔心遲早會被他吞併。而河南六王爺雖有僭越之嫌,但和我們畢竟是同仇敵愾。當下之計,莫若西聯夏人,南聯六王、趙氏,議定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就眼前局勢而論,這自然是上上之策,宗翰當即派人扮作商人,以求與宗弼互通消息。南下的使者能否順利越過漢地進入河南,宗翰沒把握,但西夏這邊卻是領土相聯,所以宗翰特意派了高慶裔爲使,出發前往西夏都城中興府。
對於漢軍在漠北的形勢,西夏君臣也有所耳聞,這時聽說高慶裔來,還沒交涉就已經大體猜到他要來做什麼。
這時的西夏國,已不是李元昊立國時那個西夏國,尤其是乾順繼位以後,既事佛,又禮儒,在經濟上鼓勵農耕、興建水利,在政治上分封諸王,鞏固政權,儼然已是一個相當開化的國家。雖然乾順已開始崇文抑武,但前朝武功餘威尤在,而軍中也還有許多良將,所以這幾十年來才能周旋於遼、宋、金、漢之間,維持不墮。但漢廷崛起以後,卻讓西夏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漢廷之強大連遠在天山的回鶻國王也深有體會,何況西夏?尤其在滅金臣宋之後,漢家已是天下新霸主更成爲諸國之共識。
乾順並不是一個野心大到要吞併天下的君主,也算比較有自知之明,他曉得,如果按現在的形勢發展下去,西夏是惹不起大漢的。但現在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就算他不去惹大漢,等大漢收拾了宗翰,解決了宗弼,平定了漠北,還會容許西夏存在麼?
在考慮這個問題時,夏人很快就將漢廷的態度和舊宋的態度聯繫起來。從開國氣象、君相魄力以及崛起形勢等諸多方面看來,漢廷無疑都要比北宋強硬得多,北宋以不能北勝契丹之勢,在穩定下來以後也謀求打通甘隴,甚至以趙佶這等末世之君也不忘對西夏連年用兵,可以想見,以折彥衝之強悍,連漠北也不肯放過,何況甘隴?所以西夏君臣將相很快就達成了共識:一旦漢廷平了漠北,滅了雲中,下一步就會輪到西夏!
這個共識達成以後,下一步的考慮就是:西夏究竟該嚴防死守,謀求負隅頑抗,還是應該主動出擊,趁着折彥衝北上進取中原。在這個問題上,西夏的將相卻分成了兩派。其中,濮王嵬名仁忠並不贊成主動出擊,而晉王嵬名察哥則主張主動出擊。
自劉錡、種彥崧西進以後,陝西、秦鳳兩地開始進行軍政兩方面的改革。在軍隊方面,劉錡和種彥崧一南一北分別整頓了宋邊、夏邊的軍紀軍律。劉錡種彥崧都是陝西出身,又能愛護士兵,在秦人眼中是既親且威,麾下兵將都願意爲他們賣命。所以陝西軍隊在改革之後,一方面保留了北宋西兵強悍的戰鬥力,另一方面又擺脫了宋廷中樞的制肘,邊疆將帥在戰術上的自主權,提升到了北宋制下所不敢想像的地步,在秦晉與東海仍然隔絕期間,劉錡已能穩穩守住西北邊界,到了去年,東海與秦晉一打通,西北邊疆更是連番告捷,將戰線重新推進,恢復了靖康之前的舊宋領土。
西北軍事改革的成功不但確保了渭河流域經濟的發展與民生的休養,而且支持了這幾年陝西政治改革的順利進行。這場政治上的初步改革,由既熟悉北宋舊運作體系又熟悉漢部新運作體系的鄧肅,會同熟悉陝西本地情況的郭浩,參照河東的模式,廢除了北宋末年的一系列苛捐雜稅,漢廷在東西一統後直到今日也沒拿過陝西一文錢,所有依照制度應上交的稅賦都就地返還,用於當地的經濟建設與軍方犒勞。在東海與秦晉連成一片以後,塘沽中央抓得比較緊的也只有人事的委任與司法的統一,至於兵與財則仍然給西北以相當大的自主權力。
嵬名仁忠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一年來漢帝國東部並沒有一兵一卒進入河西,但陝西、秦鳳兩路的地方zf與邊疆守將也已經實現以秦人之錢養秦人之兵,同時面對西夏、南宋兩方面的威脅而不落下風,東西一統後渭河的經濟因商路通暢而更是興旺,西北漢軍也是士氣如虹,所以他認爲南侵必然失敗,對夏主道:“秦地舊稱天府,秦漢因之以一統,隋唐因之以大興,雖然今日疲憊,人力物力比之漢唐十不及二三,但宋之弊制既去,以秦川一地,足當我甘隴有餘!且這幾年裡漢廷在此已大得民心,夏邊劉錡爲名將,長安虞琪亦老成,兵民均願爲之效死,而視我爲仇寇,當此局面,我大夏縱不惜傾國之力,恐怕也是勞而無功!萬一漢廷騰得出手來,以東方兵力來援,則南侵之舉勢必變成引火燒身!”
對於嵬名仁忠所說的這些問題,主張主動出擊的嵬名察哥並不是沒有看到,相反,他在這一點上和嵬名仁忠的看法幾乎一樣,但他卻得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濮王既然也已知道漢人勢大,怎麼還要我們束手等死?我聽說,秦地稅賦,不及漢廷所有稅賦十分之一,漢軍十大上將,劉錡亦不過其一人,而十上將之上還有五元帥在。如今漢廷以不到一成之財貨,一上將之兵力便能與我相當,將來等折彥衝平定了漠北,滅了雲中,到時我們還如何自保?”
嵬名仁忠道:“攻守之勢不同。用以攻,西夏全軍未必能克劉錡一人,用以守,則折彥衝千里遠來,要破滅我西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嵬名察哥冷笑道:“或許不易,但真讓他混一了漠南漠北,我西夏之亡國便只是遲早之事了。”
嵬名仁忠道:“若是妄自出擊,恐怕我西夏亡國就在數年了!”
嵬名察哥大聲道:“寧可放手一博,也勝過坐以待斃!”
仁忠道:“折彥衝征伐漠北,未必便勝。不如且看折彥衝在漠北勝負如何。若其勝,則我以小事大,如事遼宋故事;若其敗,再作進退決斷。”
嵬名察哥道:“漠北一盤散沙,蕭鐵奴或已被困,然而尚未覆滅,折彥衝再以大軍繼之,勝算頗大。若等他得勝南歸,到時我等再要以小事大,恐怕他也不許了。”
仁忠與察哥一文一武,同時爲乾順所倚重,對於將相二人的分析他也覺得都有道理,一時無法決斷,舒王嵬名仁禮道:“不如便請那高慶裔上殿,看他有何話說,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