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驅狼吞虎(十三)

南方戰場的實際情形並不難探聽,在遼國斥候的刻意打探之下,更是很快曝光於天下,消息很快傳到了賀蘭山下遼軍大營中。

雖然已經有了種種的推測,但當消息真的被證實的時候,遼興宗耶律宗真還是氣的差點噴出老血,宋人的奸猾和狡詐超出了自己的想象,雖然大遼選擇和宋人合力攻夏也是別有用心,但遼國一向奉行‘嚴於待人寬於律己’的原則,有些事自己能做,宋國絕不能做。

金帳內,耶律宗真召集羣臣商議對策,如今的形勢不容樂觀,原本是宋遼攻夏,如今變成了宋夏聯合抗遼,二打一變成了一打二,遼國君臣上下再有自信,也不能保證獲勝了。

“啓奏皇上,宋人背信棄義,跟夏國沆瀣一氣,老臣以爲,此戰再無必要打下去,如今最爲明智之舉莫過於趕緊退兵,我軍雖小損,但實力並無太大影響,用於防禦宋夏兩國當綽綽有餘。”張儉奏道。

“張大人說的對,按理來講,宋夏兩國的軍力加在一起也沒我大遼軍力雄厚,但我大遼雖雄兵百萬,卻不能全部用來投入攻夏之用,在夏國境內作戰依舊處於劣勢,還不如就此退兵,調集大軍陳兵於霸州一帶,相機報復宋人;宋人可援夏,夏人卻未必援宋,因爲臣細細思量,宋人想必是識破我大遼的計策,不願失去西北屏障,故而陰了我們一把,對夏國而言,他們是宋人手中的武器,雙方只是相互利用,有有何牢固聯盟可言?”南衙尚書柳子詢奏道。

耶律宗真長嘆一聲道:“兩位說的都有道理,可是朕實在是不甘心,就這麼被宋夏兩國玩弄於鼓掌之上,片土未得便要撤軍,朕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惡氣。”

“皇兄,既然咽不下這口氣,幹什麼要退兵?大不了再調二十萬大軍入夏增援,還不是一路勢如破竹?宋人雖奸猾,但他們只是背地裡使壞,卻沒有在明面上直接於我大遼爲敵,這說明他們有所忌憚,所以跟咱們打的只有夏國這幫餓的皮包骨頭的窩囊廢罷了,咱們大可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以爲我們必然鎩羽而歸,我們便非但不撤反而增兵,打他們個措手不及。”皇太弟耶律重元慷慨激昂的道。

興宗眼睛一亮,耶律重元的這番話倒不是沒有道理,也許出其不意之舉或有奇效,以優勢兵力徹底打垮夏軍,宋人反倒會陷入尷尬境地,大遼可以裝作不知宋人的詭計,先不和宋人直接翻臉,待擊潰夏國之後再和宋人算總賬。

“蕭愛卿,你怎麼看?”雖是敗軍之將,但蕭惠依舊是耶律宗真最爲信賴的人,此君因爲剛剛丟了全部人馬成了光桿司令,自覺汗顏無地,所以一直站在一旁沒有出聲。

“皇上,張尚父和皇太弟殿下所言各有各的道理,皇太弟的建議風險在於,要從國內調兵前來碾壓宋人暗中支持的夏國軍隊,恐怕不是殿下所言的二十萬即可。”

“哼,二十萬加上這裡的十七萬,近四十萬大軍滅不了夏國?蕭大王是嚇破膽了吧。”耶律重元鄙夷的道。

蕭惠耐心的解釋道:“夏國軍隊雖只有三十萬左右,但那時宋人還沒有暴露出奸詐的嘴臉,在宋國的支持下,夏國短缺的武器糧食等物資會得到補充,我們都知道,党項人全民皆兵,只要有足夠的盔甲武器糧食,他們也許會一夜之間全部成爲陣前的士兵,到時候我們對付的便不是三十萬,或許是五十萬或許是八十萬甚或是一百萬,就算他們的戰力不強,但這人海戰術的消耗,也不是我們能承受的起的。”

“一百萬又如何?我四十萬大遼精銳會敵不過一羣烏合之衆?兵貴精不貴多,這不是你常說的話麼?”

“殿下,我沒說打不過,我說的是消耗不起,打贏了之後可不是天下太平了,我們還有個更大的對手還沒有絲毫的消耗,而我們傾全力和夏人作戰,經歷巨大的消耗之後,還是不是宋人的對手,這纔是關鍵;皇上,咱們不能因眼前之小不忍而亂了大局,臣的意見是傾向於張尚父的建議,拔寨起營即刻退回國內。”

耶律宗真道:“可是就算咱們退兵,宋夏已爲聯盟,日後也必有大患,該如何處置?”

蕭惠想了想道“從長計議亦可,若皇上急於擺脫被孤立之局,臣建議可派人同夏國野利氏修好,便說我大遼乃是受宋人蠱惑才做出攻伐之舉,承諾再不攻夏,給他們些好處和甜頭;臣認爲夏國對於我大遼的好感絕對多於宋人,只要我們伸出手來,夏國必會投向於大遼,即便是不能結盟,只要我們讓夏國相信不再攻打他們,他們的大軍便會重新佈防,夏國南方如今處於不設防之態,我們撤兵,不知道宋人能不能抗的住誘惑也退兵,如果他們扛不住誘惑,便成了和夏國直接爲敵,到時候便有好戲看了。”

衆人紛紛點頭,覺得蕭惠的分析很有道理,耶律重元卻道:“若宋人也立刻撤軍呢?豈不是讓宋人白白的玩了我們一把。”

蕭惠道:“宋人也非全無消耗,此番出兵二十萬,又暗中援助夏國這個無底洞,損失也肯定不小,但他們其實什麼也沒得到,相反養虎爲患讓夏人從中得利;他們若果斷退兵,則西北之患猶在,比戰前還更加的惡劣些,如果他們趁機攻佔夏國南方的州府,除了跟夏人成了直接的敵人之外,我大遼便可即刻和夏國聯盟,這一回變成了遼夏聯合攻宋,形勢立刻便大有可爲了。”

耶律宗真微笑道:“有道理,有道理,你這麼一說,朕倒是希望他們能攻下夏國的幾處州府了,看來還是要隱忍一時,靜觀局勢變化。”

張儉道:“宋軍主帥是那個西北四路經略安撫使蘇錦,此人狡詐多變,還記得那年蕭特末出使宋國的事麼?當時這個蘇錦還是個毛頭小子,便已經讓蕭特末鎩羽而歸,還因此瞎了雙目,所以老臣建議不要寄希望於宋軍會按照咱們想象的套路走,還是要多想想辦法。”

衆人均點頭同意,蘇錦之名已經在遼國流傳已久,遼人對蘇錦的印象便是個尖嘴猴腮獐頭鼠目的狡詐之輩,手段極其的老辣,對他既是鄙夷又有些忌憚,指望着蘇錦直接於夏人爲敵,看來是不用想了。

計議已定,撤軍幾成定局,耶律宗真又同衆大臣商議起撤軍後的計劃,如何報復宋國等事宜,正討論熱烈之際,內侍匆匆走進大帳,湊在耶律宗真的耳邊道“軍鴿傳遞來南方緊急軍情!”

“快快,快帶上來。”耶律宗真忙道,心中盤算着南方會有什麼樣的軍情。

一名軍事捧着竹籠快步進入,叩見已畢,便從竹籠中捧出一羽銀灰色的信鴿來,將信鴿腿上綁着的竹筒取下,雙手捧着奉了上來;那竹筒漆的紅白相間,正是最爲緊急軍情的一種標誌,耶律宗真拔出木塞倒出裡邊的羊皮紙卷舉目迅速的看了一遍,赫然站起身來。

羣臣嚇了一跳,不知道這羊皮紙上寫了什麼,讓皇上驚訝若此,正面面相覷間,就聽耶律宗真爆發出一陣大笑,伸手彈動羊皮紙大聲道:“天助我也,天佑我大遼,宋人終究抵擋不住誘惑,咱們大有可爲了。”

羊皮紙在羣臣手中傳閱一圈,小小的紙片上寥寥數語,但卻讓大遼君臣個個喜笑顏開,紙上寫着:宋軍東路軍於十一月十七傍晚攻下宥州,目前正北進迫近龍州夏州一帶,似有取龍夏兩州之意。

宋軍動手了!這蘇錦聰明反被聰明誤,正當大遼君臣找不到機會的時候,他卻將脖子伸過來了。

第331章 沈大當家第859章 螳螂捕蟬第199章 報復第90章 毋貽來者羞第628章 忌諱第579章 私闖民宅第97章 變革時代(中)第11章 手段(中)第1001章 大結局第373章 旁敲側擊第432章 天上掉下個醉郎君第987章 反制第692章 智計第585章 無恥之尤第272章 警告第348章 全殲第527章 月黑風高夜第772章 因禍得福第678章 殿試風雲(上)第270章 選你的理由第276章 召見(上)第491章 老孃威武第273章 買兇第123章 進學第475章 夜訪鬼宅第979章 狡詐惡毒第590章 底線第168章 來來往往第873章 歸零第141章 偶遇第392章 恐嚇加引誘第97章 變革時代(中)第838章 意外之喜(上)第913章 驅狼吞虎(一)第548章 赴宴(上)第874章 西北王第175章 草木皆兵第136章 人生精彩各不同第717章 姍姍來遲第780章 過關第63章 風波(下)第720章 耳提面命第128章 束脩第304章 宴無好宴第986章 試探(續)第875章 長亭送別第537章 大逆轉第533章 生與死第562章 大慶殿風雲(八)第84章 解密(一)第60章 應對第411章 揚州之夜(中)第5954章 鬥狠第548章 赴宴(上)第349章 有人撿便宜第842章 反擊(二)第962章 輾轉騰挪(三)第494章 舊地重遊第62章 風波(中)第562章 大慶殿風雲(八)第635章 歷經艱險第228章 太廟遺訓第777章 跋涉第772章 因禍得福第456章 那一天第604章 佈置(下)第440章 秋風掃落葉第915章 驅狼吞虎(三)第34章 美食家第515章 給臉不要臉第882章 心漸冷第417章 揚州之夜第563章 大慶殿風雲(九)第165章 吾日三省第650章 探查第676章 再奪魁首第279章 問策(上)第253章 淪陷第657章 對質(上)第七百三一章 亂城七第330章 四大酷刑第851章 反擊(十一)第620章 談判(四)第157章 剪不斷 理還亂第152章 彩頭第861章 翠竹密會第199章 報復第86章 解密(三)第968章 戰臨潢(二)第101章 畫皮第2章 奇怪的公子爺第11章 手段(中)第152章 彩頭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880章 無心之禍第571章 妙手(上)第516章 禍水東移第495章 神神秘秘第339章 詭計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