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見龍在田

富弼這一句話,是直接道出以範純仁、蘇軾爲代表的保守派的困境所在。

他們說得其實都很對,這紙幣就是一把雙刃劍,稍有疏漏,那將會引發巨大的危機,這不是危言聳聽。

但問題就在於,他們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之法,來幫助朝廷,或者直接說幫商人走出面前的困境。

爲什麼宋朝會出現交子。

可不是哪個金融天才一拍腦門想出來的,更不是穿越者帶來的,而是被逼出來的,這得多麼大的困難,才能在古代逼出紙幣來。

首先,宋朝鑄幣,那真是鑄多少就虧多少,因爲宋朝是一國鑄幣,亞洲通用,西夏、遼國真是想盡辦法從大宋走私貨幣。

這要是紙幣的話,那就非常爽,但問題這是銅幣。

鑄銅幣是要花費人力物力的。宋朝就是再發達,也支撐不起他們這種玩法。

其次,宋朝的鑄幣速度,原本就跟不上本國的商業發展,再加上公檢法刺激,這差距就更大。

這就是爲什麼,公檢法每到一處,先是商業繁榮,其次就是錢幣匱乏。

而其它地方沒有出現這麼嚴重的錢荒,那就是在於東京是一個消費型地區,這跟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一樣,因爲他擁有着龐大的消費人羣。

如在齊州、青州,那王居卿、章惇也希望發行鹽鈔,但他們只是認爲,發紙幣是能夠刺激商業發展,而不是說遇到錢荒危機,故此才發紙幣。

之前的應對之法,就還是鑄幣,銅不夠,那就用鐵,各種金屬幣,這又往往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於是大家都融銅錢鑄銅像,儘量使用鐵幣。

關於貨幣問題,一直困擾着宋朝,沒有一個解決之法,直至滅亡,誇張一點說,甚至還將這個問題留給了明朝,要不是海外來了銀子,明朝的貨幣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這也導致商業發展受到一定的侷限性,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制度,雖然宋朝的制度,比任何朝代都更有利於商業發展,但到底具有封建社會的侷限性。

如今隨着公檢法的日益完善,以及《臨時法》的頒佈,制度方面開始打破侷限,那麼貨幣問題就顯得更加凸顯。

以前的辦法,就顯得更加不適用。

但是這不代表蘇軾就是錯的,如果你不提出這些風險,又怎麼能夠去解決?

提問題的人,不一定非得去解決問題,這術有專攻。

蘇軾的這一篇文章,成功引起趙頊的關注,於是趙頊今日又將張斐召入宮中,詢問其對於蘇軾這篇文章的看法。

張斐也是如實道:“毋庸置疑,蘇檢察長說得每一個字都是對的,而且他認爲的危機,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趙頊聽得眉頭一皺,擔憂道:“既然如此,當下就發行紙幣,是否過於冒失?”

蘇軾說得那麼瘮人,他也很是擔憂。

張斐道:“最好的辦法,當然還是獲得足夠的貨幣資源,也就是足夠的銅。”

趙頊沒有做聲。

要有的話,就不至於鬧到這一步。

張斐又道:“如果沒有足夠的銅,就必須得依靠完善的司法制度。”

趙頊略顯疑惑地瞧他一眼。

張斐道:“若是陛下仔細看過蘇先生的這篇文章,其實不難發現,蘇先生所擔憂的所有威脅,全都是基於朝廷自己破壞規矩,利用權力濫發紙幣,來維繫財政的支出。”

趙頊回憶一番後,稍稍點頭,“的確如此。”

張斐道:“那麼對症下藥,防止這些危機的手段,就是加強規矩,讓規矩不會輕易被破壞。”

趙頊道:“公檢法。”

“正是如此。”

張斐點點頭:“律法所具有權威和信用,恰恰是紙幣最重要的兩種屬性,所以陛下根本不需要過多關注紙幣,只需要關注公檢法即可,只要陛下給予公檢法足夠的權威,那麼紙幣的風險就難以出現。

到時我們會召開一場聽證會,邀請三司使來聽證會上作答,其中也會針對蘇檢察長的問題,要求三司使進行解釋和說明。”

趙頊驚喜道:“聽證會?”

張斐點點頭道:“根據祖宗之法,事爲之防,曲爲之制,三司使面對這些疑慮,必須是要做出解釋的,否則的話,就是違反了祖宗之法。”

“不錯,這纔是真正的違反祖宗之法呀!”

趙頊點了點頭,但隨後又略顯擔憂道:“可三司使能夠通過聽證會嗎?”

張斐道:“如果他通不過,那就只能說明,他只是在拆東牆,補西牆,甚至於他無法勝任這個職位。”

趙頊呵呵笑道:“如今這宰相真是越來越不好當了。”

張斐嘿嘿道:“陛下怎好像有些幸災樂禍?”

趙頊神色一變,“胡說,朕.朕哪有什麼幸災樂禍。”

張斐立刻又回到正題,道:“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就跟陛下提到過,公檢法如果建設好,是能夠爲這一切打下基礎,讓一切變得更加簡單有效。

而如今我們已經渡過最爲艱難的潛龍勿用階段,進入見龍在田的階段,陛下當初是如此堅持,不惜代價,建設了一整套公檢法制度,那麼現在就應該得到豐厚回報,這都是陛下付出所得。”

“見龍在田?”

趙頊精神一怔,不知不覺中,我們這都已經跨入下一個階段了,又問道:“那朕能夠得到多少的回報?”

張斐道:“如果一切都順利的話,在三年之內,至少能夠讓國力翻兩倍。”

趙頊震驚道:“多少?”

“翻兩倍。”

“???”

趙頊似乎懷疑自己出現幻聽了。

張斐解釋道:“首先,公檢法和稅務司的出現,本就能夠稅入增加一倍;其次,商業的發展,也能夠增一倍。

但其實還不止,因爲紙幣帶來的,不僅僅是商業的發展,還有過程中的損耗,這裡面也能夠省下很多錢,兩倍都是保守的估計。”

趙頊腰板漸漸直了起來,“要是能夠翻兩倍的話.!”

張斐道:“那我們就有足夠的能力,同時應對西夏和遼國。”

趙頊點點頭,又很是貪婪地問道:“何時能夠達到飛龍在天的階段。”

張斐道:“那就得等到全國各州縣都普及公檢法,不過以後公檢法發展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因爲如今有了更多人才儲備,隨着《臨時法》已經頒佈,大家學起來就快多了。”

趙頊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揚,“這真是令人期待。”

張斐的一番話,是徹底打消趙頊的疑慮,而三司那邊也在積極地籌備當中。

在王安石的文章爲三司掃平輿論道路後,三司這纔在邸報院正式公佈稅幣計劃,今年將會在整個京畿地發放三百二十萬貫的稅幣,而其中的一百萬貫將會用於河北地區,其餘的都會用在京畿地。

這立刻在民間又引發巨大的爭議,是讓你發幣,但沒有讓你發這麼多,動輒幾百萬貫,這真是太嚇人了。

立法會。

“阻止?”

富弼、司馬光、範純仁、蘇軾無不張着嘴,呆呆地看着張斐。

“當然啊!”

張斐點點頭道:“蘇先生的文章,那真是言簡意賅,一針見血,紙幣對國家的危害這麼大,而三司又沒有做出具體答覆,我們公檢法必須得依據祖宗之法,事爲之防,曲爲之制,來捍衛國家的利益。”

幾人面面相覷。

蘇軾突然是怒從心頭起,怒斥張斐道:“張三,你休在這裡裝神弄鬼,你敢說,那些文章不是你寫得嗎?”

司馬光也是一頭霧水,你這左右橫跳,將我們都給跳迷糊了。

張斐立刻舉起右手:“我對天發誓,那都是王學士寫得,我若是沾了一點墨水,都不得好死。”

“你。”

蘇軾又道:“你敢說與你無關嗎?”

張斐放下手來,道:“當然與我有關,但是是王學士主動找上門來,我們正版書鋪是沒有道理,不做這買賣啊。”

“休要狡辯。”

蘇軾道:“分明就是你在旁出謀劃策。”

張斐一本正經道:“就算我有出謀劃策,那也是生意,而不代表我贊成,我向來都是公私分明。”

這尼瑪能叫公私分明?

蘇軾對於張三下限又有了新的理解。

範純仁突然道:“也就是說,你是支持子瞻所言。”

張斐點點頭道:“我認爲蘇先生說得非常對。”

範純仁好奇道:“那你爲何不阻止?”

張斐道:“這我不是早就說過嗎,發佈稅幣與否,是在於行政決策,我們是無法干預。”

司馬光都迷糊了,“那你現在在幹什麼?”

張斐道:“如今他的政策已經出臺,可是又沒有給出足夠的理由,我們公檢法當然得出手,召開一場聽證會,詢問清楚,防止這個政策對國家造成危害。”

“聽證會?”

幾人又是一驚。

“對啊!”

張斐點點頭道:“我們公檢法不是協助朝廷制定政策,那與我們無關,但是政策出來之後,如果在法律上面存有爭議,尤其是在祖宗之法這一條上具有爭議,那我們當然得有所行動,讓對方解釋清楚。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稅幣是一種契約,但是又極爲特殊,與一般契約都不同,出現問題,那我們公檢法該如何判決,我們必須得問清楚,將來纔有理可循。”

“原來如此。” 富弼稍稍點頭。

範純仁不禁也是感慨道:“這公檢法真是博大精深,我們還遠沒有理解。”

張斐笑道:“各位只是習慣於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去質疑,去詢問。但是這世上就沒有完美的政策可言,往往就出現一個政策,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就導致,每一項政策都會被駁回去,存在得問題是永遠得不到解決。

而這就是公檢法存在的意義,就是防備政策中的弊端,首先一點,就是要直面問題,有問題是應該的,是必須要接受的,我們該去如何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做到揚長避短。”

司馬光、蘇軾聽罷,都略感汗顏。

仔細回憶一下,朝中爭論不就是那麼回事,就沒有一個政策,是不被人質疑的,都有它的問題所在,結果就是一事無成。

同時,他們對於公檢法又有了新得領悟,他們的責任是發現問題,進行預防,而不是說,一旦發現問題,就直接讓它胎死腹中,除非你能制定出更完善的政策。

可凡事都有兩面,就沒有完美的政策,你要它的優點,就必須接受它的缺點,公檢法的解決方案,就是用監督的方式,來削弱這些缺點帶來的危害。

這個領悟,令範純仁、蘇軾他們是豁然開朗,他們漸漸明白,該如何與行政相處。

在與他們商定之後,檢察院立刻以祖宗之法和國家利益爲由,召開聽證會,要求三司方面針對發行稅幣做出解釋。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到驚愕。

因爲許多人都知道張斐是支持的,結果人家剛剛公佈政策,你這又跑來反對,就是這麼善變嗎?

還是說我們又誤會了張斐。

但三司方面馬上做出迴應,薛向答應來聽證會解答檢察院的疑問。

日期就定着下個休息日,地點還是定在相國寺,相國寺是非常樂意承辦這種聽證會,不來也來了,不得少一炷香嗎。

當然這場聽證會是張斐與薛向早就商量好的,薛向也知道,河中府鹽鈔的成功,完全依賴於公檢法的監督,是他需要公檢法,而不是公檢法主動挑釁。

今日便是聽證會之日。

百姓對於聽證會,早已經不陌生,也是見慣不怪,雖然大家目前非常渴望朝廷發放稅幣,但是心中疑慮還是有的,因爲交子出現,早已經告訴百姓,這紙幣會有什麼危害,尤其還是這麼龐大的數目,更是加重了他們心中的疑慮。

所以,這場聽證會,也是萬衆矚目。

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

因爲官員是用稅幣的人,而商人百姓是收稅幣的人,每個人都是利益攸關方。

春風輕拂,陽光微照,桃紅柳綠,鳥鳴聲聲。

相國寺的前院是人山人海,所有人的目光就聚焦在中間臨時搭建的會場,有那麼一絲絲期待,也有那麼一絲絲緊張。

鄧綰看着薛向自信滿滿地來到庭上,心中卻是萬般忐忑,小聲向王安石道:“王相公,如果每個政策,都得這般詢問,往後誰還敢幫助官家分憂啊!”

他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來到作答,那他會瘋了,他也不理解,爲什麼薛向這麼熱衷,就不嘗試一下拒絕,說不定更好。

開了這個壞頭,對於行政官員,真是一個挑戰。

王安石頗爲無奈道:“這怎麼也比在朝中吵來吵去要好啊!”

鄧綰道:“這政策應該講究權威,而不是在於合乎情理,這聽證會我覺得就是在給朝廷平添麻煩。”

王安石沒有做聲。

他倒也想憑藉權威,因爲他可是推崇法家的,但問題是,上面還坐了一個皇帝,能出現聽證會這個項目,都是皇帝點的頭,今兒趙頊也來了,他對聽證會也非常感興趣,這能讓他看到在朝堂上看不到的東西。

而臺上則是坐着張斐、許遵、趙抃、曹棟棟四人。

當然,主角肯定是張斐,說實在是,看了這麼多場聽證會,不管是趙抃,還是富弼,他們還是拿捏不了這個度,有些問題,他們下意識就會迴避,不認爲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問出來。

等到薛向來到前面的證人席上坐下後,張斐便開口問道:“真是非常抱歉,我也知道最近三司使非常忙碌,但是沒有辦法,因爲在《臨時法》中,沒有太過關於稅幣的法案,我們公檢法必須要知道,這稅幣是什麼,它又具有何種法律效力。

除此之外,我們翻閱過一些關於交子的案例,許多發行交子的商鋪,都關門歇業,那麼交子和稅幣有何不同,如果一樣的話,那朝廷是不是也會遇到這些危機。基於祖宗之法,事爲之防,曲爲之制,我們必須要對此進行詢問。”

這得有法可依,而祖宗之法無疑最好用的。

“在下非常樂意來此作答,因爲解釋清楚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三司的責任。”薛向非常沉穩淡定地回答道。

“多謝三司使的理解。”張斐微笑地點點頭,然後就問道:“那麼,什麼是稅幣?”

薛向回答道:“一種可以用於向國家交稅的憑證。”

張斐繼續問道:“稅幣是否是一種契約,如果是,是否要遵循契約法?”

薛向點點頭道:“是一種契約,也必須要遵循契約法。”

張斐問道:“根據契約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合意,只有雙方都認同的契約,纔算是合法契約。”

薛向回答道:“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拒絕接受稅幣,而當某一個人持有稅幣時,那麼達成與朝廷的合意。”

張斐問道:“所以官員也能夠拒絕嗎?”

薛向遲疑了下,然後道:“這得分兩種情況,官員在坊間買賣東西,是可以拒絕稅幣的,但是朝廷發給他們的稅幣,那是不能拒絕得,因爲朝廷已經更改了俸祿制度,這也是朝廷內部的規定,官員們也願意要接受。”

在坐的官員們,上來就聽得很是窩火,雖然也不是說大家都反對,但是吧,我們什麼時候願意接受了。

我們有拒絕的權力嗎?

靠!

張斐又問道:“關於契約法中的等價制度?”

薛向道:“每一張稅幣上面,都有明確的面值,一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貫,在交稅的過程中,等價於相等數額的銅幣。”

在場所有人都是頻頻點頭,好像很懂的樣子,原因在於之前的那場全民議法的運動,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契約法,如今出現案例,他們瞬間就明白過來,這裡面法律的關係。

張斐道:“朝廷在去年發行稅幣,源於一場災情,事發突然,選擇採取非常手段,大家也能夠理解,這也是去年沒有對此召開聽證會的原因。但今年風調雨順,爲什麼朝廷還要決定繼續發行稅幣,據我所知,這是三司使你最先提出來的。”

“不錯,關於這項政策,正是在下最先提出來的。”

薛向趕緊點頭承認,又解釋道:“而整件事的起因,乃是因爲目前整個京畿地出現非常嚴重的錢荒問題,而朝廷並沒有足夠的銅錢,可以立刻鑄幣減緩這場危機。

而我們三司在仔細研究過後,發現導致這場危機有三個原因。其一,就是去年的倉庫稅。由於倉庫稅,導致去年許多富戶放出倉庫裡面的存糧,而當時由於災情,百姓都缺糧食,大量的錢幣都被富戶收走,但富戶又無法快速將錢幣花出來。”

在場不少大地主,是淚眼汪汪,就是這麼回事,我也不想的,我們不是故意囤積居奇,而是沒有花錢的理由。

又薛向繼續言道:“其二,就是因爲朝廷在去年的賑災,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張斐問道:“你是說賑災成功,導致錢荒?”

其餘人也都好奇地看着薛向。

“是的。”

薛向點點頭道:“由於去年朝廷以工代賑,推動了商業的發展,根據去年的商稅來看,是遠高於前年的,從古至今,這是從未發生過的,無論是堯舜二帝,還是隋文帝,唐太宗,可都未曾做到過,在災荒年間,絕大多數百姓不但沒有流離失所,餓死在路邊,同時商業還能夠得到發展,變得更加繁榮。”

此話一出,頓時迎來不少鄙視的目光。

你這擺明就是在拍皇帝的馬屁。

薛向爲什麼在朝中不得人心,就是他的爲人處世,是比較圓滑,喜歡溜鬚拍馬,又喜歡送禮送錢。

司馬光他們就最看不慣這種行爲。

坐在內堂的趙頊,都有些臉紅。

這馬屁拍得好像有些過火。

但薛向並不覺得有何不妥,還在認真的作答,“有一件事是能夠很好證明,就是商人都在向朝廷提起訴求,希望擴建城池,讓他們建造更多的作坊。

但是商業繁榮,交易增多,那麼對於錢幣的需求就會變大,這也是導致錢荒的一個原因。

其三,就是隨着錢幣價值的不斷上漲,導致大家都捂着錢幣不用,又進一步加劇錢荒。”

張斐問道:“所以,朝廷決定發行稅幣,乃是爲了應對這場錢荒危機?”

薛向道:“這是起因,當然也是這一次發行稅幣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三司希望能夠讓稅幣變得長久化,原因就在於最近稅法改革。”

張斐問道:“這與稅法改革有何關係?”

薛向點點頭道:“以往交稅,普通農夫多用糧食、絹布,用錢幣的很少,而一些商人,則是所生產貨物來交稅,比如說蠟燭、皮革、茶葉,等等。朝廷將這些貨物收上來,然後部分用於官府所需,部分則是發給官員當做俸祿。

但由於稅法改革,如今全都是根據總收入來計算的,沒有規定茶農用茶交稅,絲商用絲交稅。

這就導致去年的情況變得極爲特殊,去年無論是百姓,還是商人,全都是用稅幣交稅,而並沒有用貨物交稅。

同時去年朝廷將一些稅幣發給官員、士兵當做俸祿。

這使得從百姓將貨物交給朝廷,朝廷在發給官員,變成百姓交稅幣給朝廷,朝廷將稅幣發給官員,官員再拿着稅幣去從百姓手中購買所需貨物。”

張斐問道:“所以三司使認爲後者更好?”

“相比較前者,後者要好很多很多,這也是讓我們三司決定做出嘗試的原因。”薛向解釋道:“雖然看似只是中間多了一個步驟,但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張斐故作好奇道:“有何天壤之別?”

薛向回答道:“當百姓用貨物交稅時,是要面臨折算,如果貨物多的話,還是僱驢車去運送,亦或者自己揹着貨物去,這都屬於稅入以外的損耗。

同理,對於稅務司而言,計數也是相當繁瑣。如果是用稅幣的話,就會非常方便,中間的損耗幾乎爲零。

如今河中府多半都是用鹽鈔交稅,其餘州縣需要三到四月才能夠統計完,但是河中府就只需要一個月,就能夠統計完,這能夠爲朝廷節省許多人力物力。

而對於官員而言,其實每個官員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家中人口也不一樣,有些官員需要更多的糧食,但有些官員希望得到更多的蠟燭,可以前朝廷只是根據官階來發,不會根據你的需求來發,導致許多官員需要拿着貨物去市集兌換,且不說如此交易,非常繁瑣,最主要是這貨物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能夠換得更多,但有些時候所得甚少。

官員們也經常針對這些問題抱怨,如果是發稅幣的話,那麼官員就能夠拿去購買自己所需。

而這一切,就是商業爲何在去年變得更加繁榮的原因,也是許多百姓度過難關的關鍵原因,官員和士兵以前不需要購買,現在需要購買,商人就必須擴大生產,那就需要招納更多的人,給百姓提供更多的生計。

同樣,也能夠消除富戶對於倉庫稅的擔憂,因爲買糧食的人會變多,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是不愁賣不出去。

而朝廷也將因此受益,這可以減免許多損耗,同時還能有效防止貪污腐敗,一萬石糧食,多一斗,少一斗,是很難知曉的,但若是十萬貫稅幣,少一文就將會被發現。

歸根結底,稅幣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有好處的。”

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八十九章 是非之地第二百二十六章 是騾子是馬也得遛一遛第四章 告狀專業戶第六百三十四章 黃金兩小時第654章 自食其果第五百九十章 三法之爭(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三冗第一戰(九)第662章 以進爲退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武與法(四)第四百零四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哪也得給坐第四十二章 獅子搏兔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351章 課後感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律兩開花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教你啊!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不退讓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稅是義務第800章 火器時代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702章 太過分了第260章 政治危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彼岸第66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83章 搖起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714章 空城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六百零五章 不裝了,攤牌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稅戰(十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操作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642章 矛盾激化第九十五章 帶你們飛(求追讀)第354章 觀者不語第305章 三岔口第302章 取之於貴,用之於民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799章 大庭長何故謀反?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八十章 堂審(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法中取利(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六百零三章 撲買稅第716章 天道與人道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289章 各位,那只是預熱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第四百五十八章 貨幣戰(下)第五百九十章 三法之爭(四)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檢法第782章 文武並行第680章 謀反案(八)第324章 賠本賺吆喝?第二百二十六章 是騾子是馬也得遛一遛第796章 驀然回首第二百五十四章 絕代雙驕第732章 有鬥爭纔有進步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六百零四章 撲買稅(下)第785章 啓動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猛男王安石第五百三十三章 青苗之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離京赴任第五百一十四章 誰慫誰孫子第659章 東西兩開花第302章 取之於貴,用之於民第三十三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一百八十五章 迂迴禁區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66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18章 重大危機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四百三十一章 稅戰(五)第326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八十章 留給他們的時辰不多了第729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257章 混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迂迴禁區第二百零五章 律法不外乎人情第791章 第二把火第365章 欠債還錢第五十一章 做人要厚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流洶涌第712章 專業治國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四百六十九章 挖牆腳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三章 尋訪第五百四十三章 法中取利(一)第305章 三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