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

第二天沒有朝會,朱銘去辦公只遲了一個半小時。

快到中午的時候,朱銘看到了一封奏疏,當即說道:“把胡安國叫來,午膳多準備一份。”

胡安國來到垂拱殿時,午膳已經備好。

朱銘說道:“過來一起吃。”

“謝陛下賜食。”胡安國趨步上前。

太監抱來一張椅子,放置在皇帝辦公桌案旁邊,君臣面對一堆奏疏和資料吃飯。

朱銘問道:“學田問題這麼嚴重?”

胡安國說:“前宋末年裁撤了許多官學,大明開國之後,陸陸續續予以恢復。尤其是滅金之後,官學數量恢復更多。現在江西丈田完畢,全國學田總算能全權統計了。情況確實糟糕,須得朝廷頒佈詔書來統一治理。”

“也可。抓一些典型,抄家流放吧,反正邊疆需要充實人口!”朱銘點頭。

“陛下聖明!”

胡安國對此極爲支持,他甚至希望能殺一批。

因爲侵佔學田的都是豪強或大族,那些傢伙自己不缺錢糧,卻跑來砸讀書人的飯碗。

當真該死!

宋代的學田制度,是在慶曆新政時確立的。

各地官方學校皆獲得土地,一般是500畝地。後來提高到1000畝,但很多學校沒那個條件,依舊只有原來的500畝。而個別重視教育的地方,學田能達到3000畝!

這些學田皆由學校管理,租給農民收取糧食或錢財。

由於不用交稅和服徭役,農民佃耕學田是很划算的。校長爲了名聲,也多半不敢亂來。

有了各地學田收入托底,朝廷對教育經費也沒那麼頭疼。

北宋最後一次教育統計,是在宋徽宗大觀年間:全國共有官學生16萬餘,有教室和宿舍9萬多間,擁有學田一千多萬畝。每年收取學錢300萬貫、收取學糧64萬石(學錢和學糧,既包含自費生的學費,也包含學田的收入)。

胡安國說道:“最後一次統計是大觀年間,但蔡京後來又大力辦學,到政和年間達到了極盛。當時沒有確切統計,但據臣所估計,政和年間的官學生至少有20萬人!很多新建的學校,根本難以配給學田。也有官員爲了討好蔡京,巧取豪奪百姓土地做學田。”

“全國20萬官學生,難怪蔡京後來要廢除大量官學。”朱銘能夠想象當時的財政壓力。

胡安國說道:“如果有學田支撐,再加上一些外舍生自費讀書,其實朝廷是不必再撥太多經費的。但學田被形勢戶侵佔太嚴重了,他們通過各種手段佃耕學田,卻又不給學校繳納田租,也不給朝廷繳納田賦。學校的教授、教諭無力催要,地方官府又事不關己,各地官學只能向朝廷索要錢糧辦學。”

“另外,蔡京裁撤學校時,地方形勢戶趁機大肆侵佔學田!”

“着實該死!”朱銘唾棄道。

其實世代書香的大族,還真沒幾個侵佔學田的。不但不侵佔,偶爾還給學校捐錢,甚至是直接捐贈田產。

侵佔學田的主力,是那些地方豪強。

他們家裡沒啥能做大官的人才,卻又通過經商、佔田、採礦、勾結官吏,成爲盤踞州縣的地頭蛇。大族不屑跟他們打交道,地方官也不願得罪他們,學校被侵佔了土地只能吃啞巴虧。

朱銘說道:“前宋的學田制度必須改革。根據學校的規模、學生的數量、學校的等級,制定每所官學的學田定額。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準接受學田捐贈。”

胡安國難以理解:“爲何學校不能接受田產捐贈?富戶支持辦學,這不是好事嗎?”

朱銘說道:“大明新朝嚴查田畝,大戶田產今後難以詭寄給廟觀和小民,而且攤丁入畝後還要按田產收取丁役錢。田產越多,交稅越多。無法詭寄給廟觀,無法詭寄給小民,那就肯定有人詭寄給學校!”

“竟還能這般?”胡安國大爲震撼。

他也是做過地方官的,但沒有遇到過如此操作。

因爲北宋官府管理鬆懈,田產可以輕易詭寄給廟觀和小民,根本沒必要寄在學校裡偷逃賦稅——學校裡都是讀書人,這種事兒容易鬧得人盡皆知。

朱銘說道:“先吃飯吧。”

胡安國開始夾菜,腦子裡卻想着給學校詭寄田產的騷操作。

操作起來非常簡單,什麼都不需要變動,大戶只須把田產掛靠在學校名下,就能完美逃避田賦和丁役錢。

而校長如果是貪財的,收取好處費肯定樂意配合。甚至校長還能博得美名和政績,畢竟在他的管理之下,地方士紳踊躍給學校“捐田”。

甚至捐贈的學田多了,給校長的好處費多了,大戶還能安排子弟違規入學!

這種情況,不是有可能出現,而是必然會出現!

又扒拉幾口飯菜,朱銘說道:“勒令全國官學校,自查學田數量上報。制定好新的學田標準之後,由地方官府重新分配。學田超額的賤賣給原耕佃戶,學田不足的想辦法補上。地方官如果查到詭寄學田、侵佔學田者,可抓起來押付法曹、按察司審理。該抄家抄家,該流放流放,地方官可以獲得政績!一年之後,我會派御史隨機抽查。” “官家聖明。”胡安國抄着筷子拍馬屁。

朱銘說道:“各地秀才,若有生活拮据者,可免試到縣學讀書。各地舉人,若有生活拮据者,可免試到州府官學讀書。最多能在官學讀三年,逾期依舊落榜者自動退學。”

官方學校是能免費住宿、免費吃飯、免收學費的,這對家境一般的學子而言很有幫助。

當然,也有定額的自費生,並且學費、伙食費、住宿費還很貴。

官方學校的教學質量,往往不如大族的私塾和書院。

說白了,公立不如私立(村塾、社學這些不計)。

因此真正的有錢人,不會貪圖官學的免費待遇。那裡的教學水平不如自家,那裡的飯菜太差也吃不慣,犯不着跑去跟貧寒學子搶免費名額。

現在大明的學校系統如下:

官學(公立學校):小學(蒙學)、縣學、州府學、太學。以及軍校、醫學院等各類專科學校。

私學(私立學校):村塾、社學(社區學校)、私塾(家庭學校)、書館(家族學校)、書院(敞開招生的大型私立學校)。

各級公立學校的學生,可以自願參加傳統科舉。也可以逐級升學,參加錄取專業人才的制科。

朱銘仔細翻閱禮部的統計數據,發現大明的官學生數量,還遠遠趕不上宋徽宗時期。

全國在讀小學生約6萬人,縣學生約4萬人,州府學生約2萬人,太學生約3000人。總計12萬餘,不如宋徽宗執政前期的16萬餘,更不及蔡京裁撤學校前的20萬人。

另有軍事、醫學、造船、冶煉等專科學生6000餘人。

大明絕大多數學生,其實是在讀私立學校!

按照朱銘的設想,大概會撥1200萬畝土地做學田,比北宋頂峰時期略多一些。

這種學田制度,看似朝廷難以直接管理,其實比全部由朝廷撥款更實用。可以有效減少教育經費的貪污現象!

縣學及以上的校長都是進士出身,學校的產業除了學田沒有其他。校長一旦貪污過多,學生們就吃不起飯,鬧大了會毀前程的。

此時的學生,可沒那麼好打發,一個個是真正的士子。

另一個時空的明朝,也有學田制度。

但全國學田只有50萬畝,僅相當於北宋學田的零頭,因此明代多是地方官府撥款。

可地方官府怎會老實撥款辦教育?

搞到最後,明代的官學制度名存實亡。縣學、府學雖然有大量學生,但只是掛一個名而已,平時都不來上課的,也就廩生按時去領米。

甚至連明代的太學都名存實亡,太學生全都不到學校上課。太學老師多爲舉人充任,整天只想着怎麼考科舉。

北宋的科舉制度雖然不完善,但范仲淹、王安石、蔡京設計的北宋教育體系,卻遠遠優於另一個時空的明清兩朝。

好的制度,朱銘自然要繼承且改進。

之前有科舉改革,現在有學田改革,大明的教育科舉體系基本定型。

朱銘仔細想想:“再頒佈一個法令,侵佔學田之人,罪名比侵佔民田更重三等。夥同他人詭寄、侵佔學田的教諭和教授,一律罷官,移交有司定罪。今後把這個法令寫入《大明律》。”

御用舍人提筆記下,讓通政院擬定中旨交給刑部。

胡安國陪皇帝吃完午餐,高高興興退下。

朱銘起來散步消食,心裡想着再增加專科學校數量。

軍官、醫生、科學家、農學家、工程師……這些都還數量不夠,須得多多培養才行。

當然,財政恐怕會撐不住,須得把握好一個度。

但專科學校即便不免費,也不能學費收得過高。因爲真正有錢的人家,肯定跑去考科舉,願意讀專科學校的家裡又沒啥錢。

朱銘雖然每年有專科生的進士、舉人名額,但這些名額不能設得太多,否則會引起傳統讀書人的反對。

唉,治大國如烹小鮮,這火候着實難以把控。

朱銘下令全國清理學田的時候,安南那位杜太后終於進京了。

朱國祥刻意避嫌不跟朝臣接觸,因此至今還不知道,他要新納的妃子是個太后……

第167章 0162【鄉中報喜】第274章 0269【朱大學】第1022章 1017【太上皇懂仙術實錘了】第966章 0961【大明的農民與西夏的牧人】第821章 0816【還有細作】第348章 0343【傳檄天下】第675章 0670【國庫已空】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1151章 後記八太后和首相還是過於強勢了第1111章 1106【賜名澳州】第1062章 1057【人屠黃佐】第716章 0711【絞肉戰場】第991章 0986【脫一隻靴子】第572章 0567【童貫:我好像裂開了】第256章 0251【蜀地望族】(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39章 0134【道中講學】第13章 0012【牀前看月光】第485章 0480【九妹出使】第321章 0316【訓練精兵】第724章 0719【球賽與騎射】第789章 0784【天鵝絨換阿拉伯馬】第391章 0386【長腿高太尉】第672章 0667【要辦成典型】第655章 0650【衝就完事兒】第1111章 1106【賜名澳州】第1020章 1015【去了大明,能頓頓吃肉嗎?】第455章 0450【誰輸誰贏?】第1061章 1056【武大郎的醬油首戰】第1149章 後記六這個大明有點亂第1081章 1076【最明白的人】第710章 0705【什麼時代了還單挑?】第35章 0034【殺人放火受招安】第1107章 1102【澳大利亞】第1014章 1009【跨海登陸】第136章 0131【古代也有硬筆】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719章 0714【進軍平型關】第473章 0468【兵指洛陽】第159章 0154【走馬上班】第258章 0253【郎情妾意與河東獅吼】第834章 0829【朱皇帝喝馬奶能喝一桶】第419章 0414【小李廣花榮】第498章 0493【河北山東】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489章 0484【趙鼎】第36章 0035【控水旱育秧】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1106章 1101【敦煌遺書帶來的影響】第202章 0197【大數據治民】第875章 0870【傷風敗俗】第795章 0790【德政】第1191章 後記四十七這個逼裝得真爽第1046章 1041【東羅馬人眼裡的中國】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471章 0466【局面大好】第162章 0157【避諱與罷市】第1184章 後記四十權貴子弟也各有各的活法第1129章 1124【我也有族譜,我也是華夏苗裔!】第787章 0782【奸臣的謀劃】第912章 0907【偉大的波斯學術】第623章 0618【徐州名勝】第429章 0424【李彥仙說他喜歡漢中】第1022章 1017【太上皇懂仙術實錘了】第849章 0844【奇葩年號】第550章 0545【做勸農官的前朝皇帝】第11章 0010【潑皮】第975章 0970【不應幕府無班固,早晚燕然刻第1071章 1066【大理明國公】第1122章 1117【電報在漠北】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139章 0134【道中講學】第661章 0656【稿城之圍】第539章 0534【李察哥想跑】第1184章 後記四十權貴子弟也各有各的活法第978章 0973【河北雜記】第912章 0907【偉大的波斯學術】第105章 0100【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第1093章 1088【打仗也要講人情世故】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223章 0218【訓練有素】第656章 0651【向死而生】第1147章 後記四變法派裡的牆頭草第1057章 1052【服不服】第1102章 1097【河西走廊的半漢化牧民】第972章 0967【收復河西走廊】第1003章 0998【只留清氣滿乾坤】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159章 0154【走馬上班】第1080章 1075【羣衆的力量】第935章 0930【孤軍深入】第312章 0307【盡是失意者】第250章 0245【道君皇帝和天父地母】第190章 0185【盜賊遍地】第603章 0598【天子是太陽?】第884章 0879【天子劍下,衆生平等】第929章 0924【投明的時機要把握好】第824章 0819【抓到兩個大傢伙】第278章 0273【品官婚禮】第159章 0154【走馬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