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支特混艦隊都是典型的航母戰鬥羣編隊,規模並不算很大,基本上都是一艘航空母艦,兩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加上兩艘潛艇這樣的配置(補給艦未算在內)。根據實際情況,護航艦艇可能有增減。但基本上都是六艘以上、十艘以下這麼一個編組模式。
而第四特混艦隊就龐大了,這是一支典型的前代海軍編組形式,核心艦艇是10艘戰列艦,其餘則有8艘重巡洋艦,外加5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和4艘潛艇。然而,第四特混艦隊卻會很容易被歐盟海軍認定爲真正的大唐海軍的主力。但其實大唐海軍很清楚,十艘戰列艦的真實作戰能力,還不如幾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加起來的威力更大。
可是,歐洲人仍舊把他們的目光集中在這支艦隊上面,關注着它的一舉一動,並且小心的權衡是與大唐海軍決戰還是規避。
而大唐海軍的舉動也非常明顯,第四特混艦隊兵陳斯卡格拉克海峽,扼守日德蘭半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之間的狹窄海域,目的就是防範德國海軍突破海峽,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匯合。
在北海之上,英國皇家海軍的主艦隊在神隱之中。皇家海軍的軍神納爾遜,就在英國人的旗艦——獅號戰列艦之上。
納爾遜抓着一封情報,眉頭緊蹙,說道:“唐人對自己有些過於自信了,將主力艦隊直接擺在斯卡格拉克海峽上,就等於是一個活靶子,我們知道他們在那裡,德國人也知道他們在那裡,就算那裡有三十多艘戰艦又有什麼用?只要我們皇家海軍主力艦隊和德國人的艦隊前後夾攻,唐人將會遭遇史詩一樣的慘敗。”
身旁的皇家海軍參謀,海軍少將戈爾則道:“但是唐人的航空母艦仍舊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北海他們有兩艘航空母艦遊弋着,雖然規模不算很大,但是艦載機是足夠靈活的戰鬥力量,一旦戰爭爆發,那麼必然有大量艦載機投入戰場,這可能是唐人認爲足以扭轉戰局的力量。”
納爾遜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唐人迷信於航空母艦的力量,已經逐漸以航空母艦作爲他們的艦隊核心了。可是航空母艦本身是無比脆弱的,面對戰列艦隻有被轟沉的結局。也許大唐海軍的技術水平更高,可是他們面對的是數倍於他們的敵人,是偉大的皇家海軍。”
今天的納爾遜有些反常的興奮,說到這的時候,臉上充滿了紅光。他已經快六十歲了,能夠親臨一線地指揮艦隊恐怕這就是最後一次了,而就是這最後一次的海戰,讓他趕上了這絕世史詩一戰,從此之後他的名字將永遠地被銘刻在海軍史上,成爲後世所有人仰望的人。
納爾遜認爲唐人過於自信,本質是因爲他也存在極大的自信。他所率領的皇家海軍艦隊的陣容,已經不能簡單用豪華來形容。皇家海軍的這支驚世艦隊主力艦由18艘戰列艦以及8艘輕型航空母艦組成,其餘的護航艦艇零零散散也有30餘艘,也就是說皇家海軍的決戰大艦隊的艦艇共五十多艘。
而納爾遜看來唐軍扼守海峽,是無比愚蠢的決定,因爲英德海軍可以聯合出擊。除了皇家海軍外,德國海軍的決戰艦隊同樣不可小視。七艘戰列艦和數量龐大的重巡洋艦編隊,總計也有三十多艘艦艇。
納爾遜還有一個殺手鐗,那就是水下的羣狼,皇家海軍和德國海軍總計有大約六十艘小型潛艇準備在這一水域向大唐海軍發動偷襲,英德集結了一支一百多艘艦艇的龐大決戰艦隊,目的就是畢全功於一役,徹底毀滅大唐海軍北大西洋艦隊,奪取制海權。
當然歐洲人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就算他們消滅了大唐海軍的北大西洋艦隊,那麼他們還將面對增兵過來的其他大唐海軍的艦隊,大唐海軍實在太過龐大了。但至少現在,歐洲海軍能用一場美妙地勝利,讓全體歐洲人看到他們也是可以打勝仗的,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並不是空想。
那麼唐人是怎樣想的呢?
海軍上將林煥生是這次決戰行動的總司令,此刻他正在海峽的夜空中,觀賞着這裡獨特的風景——夜光蟲。秋冬時節的這裡的海水中將充斥一種奇妙的生物,由於體內存在一種擬脂物質,所以會發出微弱的粉紅色光芒,大片的夜光衝在海洋中,將夜空下的海水變成一片粉紅之海,與星光交匯,映照着大唐海軍的艦艇,似乎在冰寒之中透出一種奇妙的溫馨。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閒心像司令官一樣在此觀景的,絕大部分人都在盡忠職守,因爲他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場大戰就要爆發。
林煥生露出微笑,相比納爾遜的狂熱,年紀還要小一些的林煥生卻出奇的淡定。這場海上的大決戰,從一開始就是他設的一個局,一個引皇家海軍和德國海軍出洞,自投羅網的一個局。
海軍肩上擔子不小,參謀本部要求海軍必須儘快挫敗歐盟海軍,確保補給航線的安全。而林煥生沒有時間去一一消滅自己的敵人,所以他只能讓自己的敵人來找自己了。
皇家海軍的龐大艦隊、德國海軍的龐大艦隊,林煥生都瞭然在胸。雖然在大海上尋找敵人的蹤影並不容易,但是大唐還是有數量不少的巡邏機,有潛艇,有偵察衛星。皇家艦隊的具體位置,他已經知曉了。但是林煥生不能先解決一頭再去管另一頭,他需要儘快,而且他的艦隊在對付英國人時,很可能德國人就獲得了新的機會。
讓敵人並肩一起上,有點不怎麼明智。但是海軍從來沒有怕過,就像納爾遜說的那樣,林煥生很自信。
那麼,下面就是比一比誰的自信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