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大唐的電影來說,大唐的音樂出版行業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卻並不是那麼火熱。節奏快或者旋律鮮明的流行樂確實得到了一些外國擁躉,但是很多外國人能夠接受看原聲電影配字幕,卻不太喜歡聽不懂的中文歌曲。相反,在大唐國內相對小衆的音樂風格,由穿越衆直接帶來的爵士樂或者搖滾樂,即便是中文作品,也比流行樂在國外銷路好一些。
而大唐國內的文化業公司也不會因爲國外觀衆和聽衆去變動自己的產出,因爲國內市場纔是絕對的大頭,更多的文化廠商摩拳擦掌希望在華夏地區再幹出一片新天地。
大唐在經濟上的巨大優勢,很容易轉化成在文化輸出上的優勢。幾乎在文化產業的方方面面,大唐都在扮演着領軍者的角色。諸如電影、音樂、戲劇等方面,暫時還沒有引發歐洲人的擔憂,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明顯具備戰略價值的部分,已經讓歐洲人警覺起來了。
英國下議院在1801年初,正式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外國資本收購、參股本國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禁止來自國外的主編和臺長直接管理本國的新聞媒體。
這個法案是對大唐國內文化業集團對英國主流報紙的掌控而做出的直接反應,英國人寧願以溢價的方式收回這些媒體的股份,也不能接受唐人繼續對這些新聞媒體施加更多影響了。
歐洲在大唐影響力達到巔峰之前,就存在不少報紙之類的新聞媒體。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唐進入歐洲之後,由大唐專業人才創建了新報紙,在二十年後已經成爲了歐洲最主流的報紙和新聞媒體。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人也創辦了一系列所謂的進步刊物,其運營模式也基本上是照搬大唐媒體的模式來的。英國人自然也不能倖免,之前英國政府對類似的事務沒有直接插手,所以大唐資本已經進入了英國輿論。
不能否認有大唐資本參與的新聞媒體的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新聞質量和多樣化乃至最關鍵的銷量都有不小進步,但讓英國政府和王室不能接受的是,這些背後多少有大唐影子的新聞媒體,戰鬥力是極強的,含沙射影都是小兒科,即便英國自備新聞審查的機制,這些新聞媒體也能夠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明裡暗裡去譴責英國政府一系列不公不義的行爲。
基本上有這麼幾大方面,一是黑歷史。英國搞了上百年大三角奴隸貿易,在殖民地對原住民屠殺和盤剝,都成爲了黑材料,以前英國人對此沒什麼直接認知,畢竟信息閉塞,也沒有人去關注,可是現在拿出來說事了,還是有很多人鄙夷英國政府的海盜行爲。
第二方面則是階級矛盾,工業化社會伴隨着科技的進步和社會財富的累積,還必然伴隨着工人階級的血淚史。西方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幾乎是站在工人階級的屍骨和血肉上成長起來的。歐洲大戰之前的國家主要矛盾是共和派別跟君主派別的矛盾,但隱含其中的其實還有資產階級和工農階級的矛盾。
國際主義國家,在名稱上沒有揭露其經濟基礎,實際上則是國家資本主義之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模式。國際主義國家的顯著特徵是,經濟上執行國家資本主義和壟斷組織政策,以最大的效率去開發經濟資源和推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各類資源,包括經濟資源、行政資源、法律資源全面服務和惠及國民羣衆,在制度上保證威權國家的國家使命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文明整體的進步。而國際主義這個名稱,更多來源於團結世界上一切追求文明進步和公平正義的國家和民族共同進步。
世界上最害怕的東西是對比,唐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比歐洲人高,這是生活質量的差距。幹着同樣的工作,大唐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時,每週工作五天或者六天,加班有加班費,津貼、獎金、休假的制度完善。大唐有周密和嚴謹的勞動法,有企業中和跨行業、跨地區的工會組織。反觀英國,幾乎什麼都沒有。
大唐不是沒有私人資本家,而是私人資本家在大唐社會體制中是帶有原罪的。低調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最好盔甲。一旦出現違規操作和醜聞,私人資本將萬劫不復。法律層面還有反壟斷等一系列東西在束縛着他們。加上大唐社會中堅力量是勞動階層,所以私人資本的力量很薄弱。
英國的資產階級尚在原始資本的積累階段,能夠從工人身上多拿一英鎊他們就多拿一英鎊。在這種環境下,新聞媒體爲勞工羣體發聲,在人道和正義上是無可批判的。可偏偏,如果真的讓這羣勞工們起來鬧事,或者要求更好的工作條件和報酬,又是資產階級無法接受的事情。在當前這個生產力階段,要有力必須有錢,要有錢必須剝削。剝削工人,剝削殖民地,這是歐洲國家的套路。
即便是大唐也是在這個套路中的,不能說大唐工人的勞動價值被完整體現了,當然價值本身的界定標準就極爲困難。大唐主要的資本積累,來源於技術高低落差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剝削,主要形式是貿易。同時,大唐也對自然資源和環境本身進行剝削。這是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除非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才能夠進入新的階段。
總之,英國政府和有錢人對於明顯****化的新聞媒體十分不滿意,最終還是祭出了限制令。大唐自然對此尤爲不滿,也抗議了幾下,不過大唐在這個問題上也沒辦法腰桿太直,因爲本身大唐也是不允許外國資本投資本國的新聞業的。雖然作爲世界頭號強國,大唐做事兒也是講究吃相的,雙標搞得太明顯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畢竟標準和規則這東西主要是爲自己所用保護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