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擒龍(十一)

如狼似虎的唐軍機步兵進城了。

他們乘着七五式閃電快馬桶車,或者是七七式的半履帶車,基本上以排爲單位,有三到五輛戰車開路,而不管遇上什麼樣的敵人,他們甚至不需要從戰車裡走出來,就能把清兵擊潰。

琚國衝直接在朝陽門建立了自己的臨時指揮部,他手中是滿編的機步團,兵力達1500人左右,加上火力和載具的優勢,琚國衝自信能在昭烈團抵達前,徹底控制住內城九門的局面。

不僅如此,他派遣八個連的部隊,分別奪取除朝陽門外的其他八座城門,仍舊有多餘的兵力,於是他就將部隊拆成以排爲單位,三到五輛戰車,開始對內城之中一些重要的目標,進行攻佔。

比如說,距離朝陽門比較近的怡親王府,琚國衝將王府列爲首先攻打的目標,在於這些王爺們在清廷享有比較高的地位,比如怡親王就是鐵帽子王,是少數可以世襲罔替的親王。這些王爺抓在手裡還好說,但是一個不小心要是放跑了一個,雖然他們在外面直接登基稱帝的可能性微乎及微,但是仍舊可以利用自己王爺的身份組織勤王軍隊,畢竟他們存在“大義”上的優勢。

當然,琚國衝以一個前kmt軍頭樸素的觀點認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王府通常不會太窮,搶下了這些王府,能夠搜刮到比較多的財物。出征前他可是被一臉嚴肅的白司令弄到跟前耳提面命了一番,白司令他老人家的原話是:“……咱們來打仗,目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發財……”

琚國衝這個時候還不由得腦洞大開,心想:“怎麼這會兒不是嘉慶初年呢,和珅那廝不知搜刮了多少財富,抄家所得足抵滿清朝廷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雖然韃子經營能力比不上我們大唐一個小手指,但規模還是在這裡,也能抵得上我們大唐幾年的財政收入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以一己之力,斂財就達八億兩到十一億兩之間,好吧,大唐的財政收入現在也不過兩億多唐元,還是指着與滿清貿易的數字,折銀兩還不夠一億兩紋銀,和珅的家產已經是大唐共和國八年到十一年的財政收入了。

想到這裡,琚國衝不由自己也是心頭火熱,他倒是不是想自己也貪污一些錢,當初他穿越前就深深認同黃埔軍校的那副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當然事實證明沒有操守的黃埔生們完全違背了這個訓示,把當兵做發財進身之階,甚至於後來還有幾十名黃埔畢業生都投靠了日本人當漢奸。琚國衝穿越後搖身一變成了大唐軍人,比較滿意軍內的風氣,他當初一直是挺佩服某黨治軍的能力的。他現在薪資和津貼都不少,要啥有啥,貪污受賄沒有意義。

倒是琚國衝倒是覺得,這筆錢如果被大唐利用起來,至少能夠增強對軍隊的投入,比如說開發出更多有用的裝備來。比如說,琚國衝本人就是一個火炮自行化的擁躉,他認爲現階段唐軍完全沒有開發坦克這種東西的意義,但是開發出能夠隨着裝甲車進行機動的自行火炮的意義非常大。

以他的猛虎團爲例,機步兵們用了五六個小時時間,從天津一路打到順天府,他也有卡車能夠攜帶105毫米的火炮,但是卡車對於地形適應能力差,而且到達既定地點後,還需要炮兵展開,打完了還得接着再弄回車上,不夠麻煩的。但是如果有了自行火炮,不必多麼先進,如二戰時期的黃蜂型或者牧師型那種就足夠用了。

一汽和通用合作,都已經搞出了半履帶車這樣的玩意,再進一步生產出自行火炮倒也不是不能實現的。畢竟穿越來的工程師設計師們都有明確的思路,不明白的地方砸錢研究就是,一年弄不出來五年,五年弄不出來十年,如此而已。

怡親王府前,見到朝陽門戰鬥的包衣奴才們已經回報了去年才繼任王爵的永琅,這位新晉怡親王也聽說了下午時天上飛過來的不明物體,這會兒覺得可能大事不好,他也顧不上其他,叫人直接將怡親王府的大門緊閉,不管外面怎麼鬧,反正自己家沒事兒就行。

可是一個排的唐軍機步兵可是領了任務要佔他家的王府,怎麼會被一扇大門給擋住。

“拿火箭筒轟吧。”排長很自覺地想了辦法,他的座駕上可是立了一架40毫米火箭筒。部隊當初在使用120火的時候,普遍反映這東西攜行性差,而且威力太大,完全不必須,後來軍工單位研發出了幾種不同形制的火箭筒,40mm、60mm和80mm的,最終40mm贏得了軍方的訂單,儘管口徑最小,但是設計最合理(有靠譜的山寨),能夠大量攜帶彈藥,所以成爲了標配的單兵火箭筒。

排長親自操作火箭發射筒,一發火箭彈就把怡親王府的大門給轟開了。這大門後面是不少怡親王府家的包衣和護衛,王府不比皇宮,皇帝如果寵信親王會派內務府的侍衛保護王爺,不過這些侍衛不會聽從王爺的命令,是對皇上負責的。八旗也有兵丁擔任王府的護衛,再就是有封建主僕關係的包衣奴才們,屬於王府的家丁家將。

王府的護衛一見大門都給轟開了,當即就蒙了。這邊剛纔躲在石獅子後面的幾個士兵,連腦袋也不露出來,甩手就往門裡頭扔了幾個手榴彈,還沒等護衛們想明白怎麼回事,就上天坐土飛機了。

這七七式半履帶車也不含糊,直接踩着白玉階往裡面衝,把王府門前的階梯都給碾碎了,機步兵們都猴精猴精的,車頂的那臺重機槍雖然有護盾,但就護住正面,難免側方和後方不被襲擊,所以大家乾脆就在射擊孔裡,有輕機槍地用輕機槍打,沒輕機槍的用s1也不嫌麻煩。

怡親王府裡壓根也沒有百十號人的護衛,大半都圍在正門這裡了,被鐵皮怪物打出的一堆子彈收割,登時便沒有什麼人還能站得住了。步兵們一擁而上,將王府裡還反抗的人一併幹掉,最後從柴房裡找到了正打算化裝成下人的王爺。只是三十出頭的王爺皮膚比起下人來嫩太多,而且氣質太好辨認,一下子就被士兵們給抓了出來。

同樣的故事還在內城中其他地方上演,內城向來是八旗貴人們住的地方,很多外放的封疆大吏的根底也在內城,琚國衝的猛虎團可是帶着地圖來了,找了一些歷史學者回憶了一番哪些個人更有錢,便去敲誰家的府門,不過這個時候還是以控制人員爲主,還不到抄家的時候。

當然城內也不是隻有王公大臣的,在京城佈防的軍隊也是不少。藍靛廠外,一個連隊的猛虎團士兵在這裡建立了陣地,他們對上的是戰鬥力相對強一些的京師火器營。雖然這些火器營使用的武器還多是擡槍、鳥槍,連門火炮也沒有。想想也知道,乾隆怎麼可能沒事讓人把火炮安排在離皇宮這麼近的地方。

其實這會兒已經有侍衛從神武門跑出來到火器營這裡求援,只不過火器營這邊尚未聯繫到他們的頂頭上司和珅,也沒有做出什麼有效應對時,就讓猛虎團給按到家門口來了。火器營的人也不傻,營中參將言道:“賊勢大,來之突然,又兼火槍之利,不可輕舉妄動也,待我火器營借營盤之穩固,一挫賊之銳氣,固守待援。”

他想得也不能算錯,防守京師的兵馬何止兩萬之衆,城內有驍騎營、前鋒營,還有步軍統領衙門之下的步軍營,城外香山還有健銳營,豐臺還有豐臺大營,再遠一點還有古北口鎮守長城的兵,往東是通永鎮的綠營,西北有宣化鎮的兵丁,東北有馬蘭鎮,東南有天津鎮,西南有泰寧鎮,真個堪稱固若金湯。

只是,他完全想不到的是,來犯之敵根本沒有把他認爲穩固的營盤放在眼中。

“上迫擊炮!”機步連這邊雖然沒有團屬的105榴彈炮可以用,但是本身可都是有迫擊炮的,而且把營屬的迫擊炮也搬了過來。清軍慫得要命,不敢前出,這邊唐軍心安理得地在藍靛廠以東設置了炮兵陣地,對火器營進行了炮擊。

說起來他們這邊才十多門迫擊炮,火力也不算多麼強悍,可是火器營的清兵根本想不到這幫“賊軍”居然把炮給拉到城內來用了。火器營平素也練過發炮,可是真到自己挨炮子兒的時候,頓時炸了鍋。參將也根本約束不住火器營的士兵,有些人直接往營外跑,有些甚至直接趴在地上,把屁股撅起向老天祈禱。他倒是有限能控制火器營中少量部隊,但是還沒等做出任何反應,藉着炮擊轟開了營門,乘着裝甲車的大唐機步兵就闖進來了,火器營的擡槍、鳥槍們根本不能傷裝甲車分毫,而裝甲車卻一茬一茬地收麥子一樣殺死火器營士兵。

最後不知道哪個喊了一句投降不殺,大片的兵丁棄了手中鳥槍,跪地求饒,這參加也知道大勢已去,居然還有些膽氣,自己橫刀刎頸了。

409 反擊795 武昌381 財政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608 青州案(二)926 決戰日德蘭(一)242 擒龍(十一)297 新朝新體(下)145 接近紐約122 夏威夷種植園752 世界盃(下)174 東南三州643 不知道地獄在哪但知道莫斯科在哪023 聖地亞哥號909 低地戰役(一)599 萃英會(中)744 除盜667 真正圖謀(上)866 盟約停止648 國王之死590 文化發展650 炮兵指揮官954 愛爾蘭獨立692 美國商人(上)868 巴爾幹之亂(上)819 目送(番外)629 新的三個條件491 脅迫566 普魯士的國王723 秩序制定(下)598 萃英會(上)571 萊比錫戰役(三)396 吞武裡之戰(十二)180 暹羅953 亞平寧登陸437 謝絕265 兵變034 阿爾普爾科105 陳福仔在大唐012 盛宴621 第三十三套演習方案524 河網戰術447 跳火車(下)690 父與子376 上海生意(下)434 福興350 紅顏醉(一)436 孟加拉灣中的艦隊724 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上)594 里約201 珍珠港的外來者016 鄧艦長的海軍宏圖181 鄭信708 華沙會戰(六):戰略245 京中人心(上)389 吞武裡之戰(五)153 盤蛇計劃753 埃及890 卸職436 孟加拉灣中的艦隊881 應對歐洲249 遷移010 晚會籌備111 最終抵達866 盟約停止478 罪魁084 天地會517 鋼鐵352 紅顏醉(三)732 插手印度051 約庫茲戰爭(上)736 海地783 拳亂(九)821 對天空的嚮往875 空襲莫斯科660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下)588 移民之議(中)899 風雨未來120 馬德里之行(下)760 亂來022 譁衆取寵626 反擊660 東瀛治安作戰計劃(下)541造艦941 新年轟炸行動649 土倫之變425 南北齊動121 馬德里協定738 高等教育168 搶攻彭薩科拉410 英荷戰爭072 遇船375 上海生意(中)331 獻計739 總統千金836 紐芬蘭海戰(下)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575 萊比錫戰役(七)100 杜鵑計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