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袁紹的餿主意把董卓引來了 (1)

bookmark

引亂入京

一眨眼又過去半個月,何進還是沒能說動太后。與之相反,何苗那邊卻是連連告捷如火如荼。

十常侍當年搜刮來的金銀財寶如今都到了車騎將軍府,何苗的每一句話都在太后心目中舉足輕重,甚至何苗還把他和何後共同的老孃接到了洛陽城,在十常侍的逢迎下被冊封爲舞陽君。張讓、趙忠吮痔獻媚,不惜口口聲聲喊差不多同齡的何老孃爲奶奶。

大將軍府夜夜燈火通明,謀誅宦官之事簡直就是在堂而皇之地進行,全洛陽的人都知道何進他們想要幹什麼,哪裡還有什麼秘密可言?

何進那張雍容的胖臉瘦了一圈,眼裡佈滿了血絲,這些日子他受着雙重摺磨。他只要一進宮,準會遭到妹妹的斥責,她堅決不允許誅殺宦官,內廷換成士人,孤兒寡母怎麼好跟一羣大男人打交道。可是出宮回到家,袁紹爲首的這幫人又滿腹慷慨激昂等着他——受這樣的夾板氣,還不如回到南陽集市上殺豬呢!

幕府廳堂裡的掾屬越來越少了,有的當面告辭,有的留書而去,有的求了外任,還有的像田豐他們一樣,什麼招呼都沒打就悄悄去了。何進明白,自己太懦弱無能了,他們不願意再跟自己混了。他曾經嘗試過擺脫袁紹,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王謙的兒子王粲,靠兒女親家的關係維繫現在的幕府班底,可王謙卻嚴詞拒絕。看來不殺盡宦官,早晚這些人會一鬨而散。

“大將軍,時至今日您還不能決斷此事嗎?”袁紹已經不再喊嚷,這些天都折騰夠了。

“我這個大將軍是靠妹妹得來的,怎麼可以揹着她先斬後奏呢?”

逄紀聽了半天了,這會兒乾脆把話挑明:“大將軍是顧及車騎將軍把您取而代之吧。”

何進也曉得家醜不可外揚,嘆息道:“都是一家子親戚,他……”

逄紀懶得聽他廢話,打斷道:“大將軍應該明白,皇上遲早是要親政的,您應該趁早剷除奸佞,不要再讓他們禍害新君。自古爲帝王除奸,爲黎民清君側,是最大的功勞。大將軍若辦成此事,日後必得皇上信賴。”

關於何家的私事,曹操一句話都不敢多說,現在他已經逐漸看清袁紹的如意算盤了。只要宦官除掉,太后和皇上身邊就只能用士人,能夠幫助外戚壓制羣臣的盟友也就不復存在。

到時候何家也就失去與皇上的紐帶,何進、何苗也將被孤立,宦官外戚都被解決,最終獲益的是士人。曹操眼睜睜看着何進,這個憨厚的漢子被袁紹利用,他心中有所不忍。

袁紹拍了拍有些發漲的腦門,似乎很無奈:“既然大將軍不能與太后爭執,那咱們……咱們就給太后施加些壓力,使她迫於形勢不得不殺掉宦官。”

“有這樣的辦法?”何進似乎看到些解脫的希望。

“大將軍放心,我這個辦法定不會叫大將軍與太后反目,到時候太后自然而然就會除掉宦官。”袁紹低頭撫弄着佩劍。

“有這樣的好主意何不早講?你說說,是什麼辦法?”何進頓時兩眼放光。

袁紹放下劍,環視衆人道:“咱們秘密調遣四方兵馬,以清君側討宦官爲名興兵入京,逼太后決斷!”

在場之人頓了一會兒,纔想明白這件事的可怕性。陳琳陳孔璋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不行!如此行事乃引火燒身。”

“爲什麼不行?咱們暗地裡節制,不許他們入京城不就可以了嗎?”袁紹沒理陳琳,卻直勾勾看着何進,“大將軍,現在只有這個辦法,能夠保全您跟太后的體面。從前齊國爲亂,孝景帝先斬晁錯!”

曹操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本初!孝景帝雖斬晁錯,可那並沒有平息叛亂!況且現在本無叛亂,你這是挑動災禍無事生非。”

“這也是無奈之舉。”逄紀立刻駁道,“孟德你太不體諒大將軍的難處了。況乎只有如此行事才能左右保全,大將軍以後還得輔政呢!你們就不能替他想想嗎?”

“逄元圖!你少要巧言令色!”馮芳在一旁壓不住火了,“口口聲聲效忠大將軍,你可知各路兵馬一進河南,京師就亂了。”

“虧你們還是廝殺漢,連這點事情都怕,還不如我這一介書生呢。”逄紀譏笑道,“你們帶兵是幹什麼吃的?不會拱衛洛陽嗎?你們倆是不是難斷舊情,還捨不得那些宦官的性命呀?”

曹操與馮芳原本都是通情達理的,但是說話就怕揭短,逄紀用他們最在意的事情挖苦,他們豈能忍受?馮芳一着急,把劍拔了出來:“你再說一遍,我先宰了你!”

廳堂裡立刻炸了鍋,大家你言我語頃刻間分爲兩派,一派支持袁紹,一派反對這麼幹,雙方爭執不休。何進看着眼前的情景,實在是忍不下去了:“你們別鬧了!我……我……本初,你這個計策有把握嗎?”他支支吾吾半天,還是要諮詢袁紹的意思。

袁紹立刻施禮道:“有!今丁原之兵近在咫尺,召他速速進京,高呼清君側之言,傳至京師,太后必然就範。”

“不行不行!”曹操立刻反駁,“幷州軍皆是匈奴、屠格,這些人不服管教勢必生亂。”

“那就再招董卓進京,二人互相牽制不就行了嗎?”逄紀信口道。

“董卓擁兵自重包藏禍心,你不知道嗎?”

“你懂什麼,多招幾路人馬,他們互相牽制,也就鬧不出什麼大亂了。鮑信不是在泰山拜了騎都尉嗎?叫他也領兵入京,你們總得信任他吧?”逄紀滔滔不絕道,“東郡太守橋瑁,名門之後你總該信得過了吧?還有在外領兵的幾位掾屬張楊、毌丘毅,叫他們都領兵逼近河南,這些人你們總該信任吧?”

曹操一時語塞,這辦法聽起來還真像那麼回事,但是事到臨頭會怎樣誰都無法預料。他思考了片刻,緩了口氣道:“即便如此,這件事還需慎重籌措。兵者,兇也,能不用還是儘量不用的好。”

何進或許是想早點兒擺脫自身的尷尬,滿口應承道:“既然本初有把握,這件事就這麼辦吧。本初,就有勞你火速招諸將入京,叫他們打足了旗號,一嚇唬,我妹子就答應了。”

“大將軍怎麼能行這等謬舉呢?”陳琳跪倒在地,“《易經》有云‘即鹿無虞’,民間有諺‘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豈可以詐立乎?如今大將軍總統皇威,手握兵要,龍驤虎步,若有意誅滅宦豎,此猶如鼓洪爐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偏偏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爲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到時候大事不成,天下就要亂了!”說罷他連連磕頭,把腦門都撞破了。

何進趕緊走過來,雙手攙起陳琳:“你這又是何必呢?咱們把這件事早些了結,也就罷了。”

“了結,”陳琳都快哭出來了,“大兵一到洛陽,必然各自爲政,哪兒還有個了結啊!”

“我看本初說得頭頭是道,就試試吧。你給我個面子吧。”

“面子?天下大事竟然就是面子?”陳琳一把推開他的手,瞪大了眼睛搖頭道:“我不跟你說了……不跟你們說了……”他失魂落魄蹣跚到堂口,又回頭道,“大將軍,您好自爲之吧。”

馮芳見陳琳走了,也寶劍還匣,吼道:“好啊,我也走!我一個宦官的女婿,不配與你們這幫乾淨人說話。自以爲是!呸!”說罷瞪了逄紀一眼,甩甩衣袖,揚長而去。他這一走,夏牟、趙融這兩個校尉也吃不住勁了,皆拱手道:“大將軍,我等營中還有要事,暫且告退。”說完不待何進答覆,匆匆忙忙就躲了。

曹操見他們如此武斷,把諸校尉都逼走了,便也拱手要退。袁紹一把攥住他:“孟德,你我相交多年,曾經共過患難,難道連你都不信任兄長我嗎?”

瞧他凝重地看着自己,曹操的去意漸漸打消,慢吞吞道:“本初……我勸你慎重。”

“大家坐下講話,坐下講話吧!”何進趕緊打圓場,“本初,我看大家也沒弄明白,你詳細說說你的辦法。”

袁紹落座,娓娓道來:“十常侍所恃乃車騎將軍與舞陽君也,此母子進言於太后,故太后不能決斷。爲今之計,以雄兵入關,逼近洛陽,遍插旌旗,口稱清君側誅宦官。皇上尚幼,太后女流,聞聽此訊必然驚怖,誅宦官以退重兵。況朝廷官員聞訊亦有取捨,必進言太后誅殺佞臣,此一箭雙鵰也!”

說着他從袖中取出河南地輿圖與三輔黃圖來,展開指指點點道:“如今丁原轉任武猛都尉,他的兵最近,可令他率部渡河至孟津舉火示警大造聲勢。此若不成,可再發幷州兵,董卓尚未赴任,可命坐鎮幷州的西園司馬張楊、幷州從事張遼舉兵南下,至河南之地。”

“他們這些胡人兵來了,京師安危怎麼確保?”王謙插嘴道。

“這不妨,我與孟德等幾位校尉以及北軍列營各自戒備。”袁紹輕鬆地笑笑,“其實都是商量好的,大家做戲罷了,不會有亂子。”

曹操點點頭道:“戒備京師沒有問題,可要是到時候太后還不能應允呢?”

“沒關係,咱們可以再多發幾路兵。”袁紹指着地圖,“鮑信在濟北,讓他也發兵前來。東郡太守橋瑁,乃橋玄族侄,這個人頗可信賴,叫他領兵屯駐成皋,顯耀兵勢。王匡賢弟久往東州,給他一份手札,叫他到泰山郡發其強弩作修備狀,佯作鮑信、橋瑁之後援。最後南發在丹陽辦事的毌丘毅,讓他自南來;修書給自涼州往幷州赴任的董卓,讓他從西面來。這樣東南西北四面起兵,太后一定會害怕的,只要她一害怕,這件事就算成了。”袁紹說完喘了一口大氣,“誅殺完宦官,咱們再各自修書叫他們罷兵。”

“要是他們不肯退呢?”曹操接着問,“尤其是丁原、董卓這兩個老兵痞,他們的部下都是胡人,不是容易調遣的。”

“這個倒也無妨,他們兩人若是到了洛陽也是互相節制,到時候讓咱們的幾路兵馬也進來。”袁紹回頭看了看逄紀,“正如逄賢弟所言,都來了他們就不敢鬧了。孟德,咱倆手中也有兵啊!咱們幾個加上北軍,難道害怕他們臨時反水?”

何進這會兒笑了:“對,如此行事至少我和我妹子不傷和氣。我看這辦法好!”

曹操心道:“好什麼呀?這不成了烽火戲諸侯了嗎?國家的兵馬是爲了保國安民的,爲了你們兄妹搞這樣荒唐的鬧劇,你把我們這些將領當什麼了?”他原先覺得何進可憐,自這一刻起,突然覺得這個人可恨,那種無能和優柔寡斷太令人厭惡!

袁紹見他們不言語,又笑着補充道:“大家不必緊張,這些路人馬到不了洛陽。就比如這董卓,他現在遠在三輔之外,督着大隊人馬行進緩慢。咱們現在發書,等他到這兒,事情恐怕早完了!”

曹操還是笑不出來,看看在座的諸人,王謙、何顒、崔鈞皆低頭不語,大家的心裡還是沒底呀!

“大將軍,速速決斷吧!”逄紀趁熱打鐵。

“好吧,”何進倒是信心滿滿了,“這裡面的事情我也不太明白……王長史,你就順着本初的意思去辦吧!”

“諾。”王謙起身應道,“不過大將軍,這件事似乎不能以朝廷的名義調遣吧。”

“當然不能啊!”袁紹一挑眉毛,“明發詔書豈不是全告訴太后了?就以大將軍的受札印璽行事吧。”

王謙是長史,職責所在,醜話必須說在前面:“沒有朝廷的詔命就私自調兵,一旦出了亂子,這個責任誰擔呢?”

何進似乎已經放寬了心:“哎呀,這件事就這麼辦吧!也拖了這麼久了,早弄妥了,我也好睡個踏實覺。”

京師震怖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七月末的一個夜晚,沖天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那大火的源頭就在洛陽東北的孟津,乃是八關之一,黃河最重要的渡口,離洛陽城僅僅邙山相隔,近在咫尺!

京師頓時陷入一片混亂,衆官員和百姓不知所措。有些膽小的官員以爲出了叛亂,連夜收拾東西準備棄官還鄉。大街之上所有人都低頭往來憂心忡忡,他們似乎預感到有塌天大禍將要來臨。

因爲事情緊要,曹操回家沒跟任何人提起何進的計劃。因此孟津火起,家裡都亂成一鍋粥了。老曹嵩差出樓異去打聽,樓異不明就裡,掃聽了個糊里糊塗,回來添油加醋一念叨,更熱鬧了。

“老爺,幷州刺史丁原反了,聽說朝廷調他爲武猛都尉,他不願意赴任,就帶了幷州的十萬大軍殺過……”

“多少兵?”曹嵩打斷他,“幷州豈有十萬帶甲之衆?”

樓異跪在地上叩頭道:“具體多少說不準,街上有說十萬的,有說二十萬的。我覺得二十萬不太可信,所以我就說……”

“十萬也不可信吶!”曹嵩跺着柺杖瞪了他一眼,“然後呢?”

“他們殺過河,把孟津渡一把火給燒了,聽說是要殺入京師,自立爲帝,想要改朝換代呀!”

“胡說八道!”曹嵩並不糊塗,“他丁建陽是個傻子嗎?要造反就應該直入洛陽,強行突襲尚且不成,難道還蠢到火燒孟津,這不是明擺着告訴大家要造反嗎?”

樓異也不明白,嚅嚅道:“街上的人都這麼傳言,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這些話都不能信,孟津離洛陽這麼近,他要是真反了這會兒早他媽殺到都亭了。”曹嵩嘆口氣,扭頭看看兒子,“孟德,你有沒有接到戰報?”

曹操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爹爹問他話,揶揄道:“沒有啊,一切都好好的。”

“活見鬼啦!難道是守關的兵丁走水了?真不像話,八關重地乃是防衛緊要之處,怎麼能如此玩忽職守,讓這麼重要的……”曹嵩說着一半覺得不對:如此重要的軍情,朝廷和幕府豈能毫不知情?他惡狠狠瞪着兒子喊道:“不對!你給我實話實說,到底怎麼回事?”

第38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2)第31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2)第36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3)第29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3)第17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2)第23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1)第4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1)第49章 皇宮大屠殺, (2)第19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4)第42章 漢靈帝的身後事 (1)第10章 反民驟起,百萬人大造反 (1)第33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4)第33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4)第29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3)第5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2)第23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1)第23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1)第6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3)第40章 藉機扳倒當權派 (1)第30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1)第39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3)第25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3)第19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4)第36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3)第7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1)第31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2)第48章 皇宮大屠殺, (1)第49章 皇宮大屠殺, (2)第27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1)第24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2)第36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3)第18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3)第36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3)第18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3)第28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2)第44章 漢靈帝的身後事 (3)第32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3)第37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1)第37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1)第35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2)第6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3)第18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3)第10章 反民驟起,百萬人大造反 (1)第31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2)第8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2)第11章 反民驟起,百萬人大造反 (2)第8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2)第28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2)第39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3)第2章 新一輪宮廷鬥爭開始了 (2)第6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3)第45章 袁紹的餿主意把董卓引來了 (1)第5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2)第41章 藉機扳倒當權派 (2)第1章 新一輪宮廷鬥爭開始了 (1)第48章 皇宮大屠殺, (1)第27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1)第47章 袁紹的餿主意把董卓引來了 (3)第38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2)第9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3)第4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1)第7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1)第14章 一夜之間曹操變身將軍 (2)第6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3)第9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3)第24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2)第28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2)第37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1)第34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1)第37章 身陷兵權爭奪戰 (1)第45章 袁紹的餿主意把董卓引來了 (1)第26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4)第28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2)第44章 漢靈帝的身後事 (3)第23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1)第1章 新一輪宮廷鬥爭開始了 (1)第21章 升任濟南相,一口氣罷免八名昏官 (2)第36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3)第3章 新一輪宮廷鬥爭開始了 (3)第11章 反民驟起,百萬人大造反 (2)第8章 黃巾之亂拉開序幕 (2)第47章 袁紹的餿主意把董卓引來了 (3)第20章 升任濟南相,一口氣罷免八名昏官 (1)第35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2)第10章 反民驟起,百萬人大造反 (1)第20章 升任濟南相,一口氣罷免八名昏官 (1)第27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1)第24章 心灰意冷棄官不幹了 (2)第19章 急赴前線鎮壓黃巾起義! (4)第30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1)第3章 新一輪宮廷鬥爭開始了 (3)第13章 一夜之間曹操變身將軍 (1)第1章 新一輪宮廷鬥爭開始了 (1)第31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2)第35章 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 (2)第22章 升任濟南相,一口氣罷免八名昏官 (3)第33章 皇帝賣官,曹嵩出價一個億 (4)第27章 曹操的隱居歲月 (1)第20章 升任濟南相,一口氣罷免八名昏官 (1)第14章 一夜之間曹操變身將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