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荀將軍身受重傷,沒有他統兵,只怕難以攻下攜地城,也沒人能對付虢公翰,何來反攻一說呢。”衆人紛紛議論道。
畢竟,衛揚這番話的前提,便在於荀成能帶兵攻打攜地,可若是他無法前往,就算設想的再怎麼美好,也只會化爲泡影。
見衆人發問,衛揚並無緊張,徐徐說道:“諸位莫慌,試想一下,若爾等是虢公翰,天下所慮,唯有荀成一人,可此時此刻,最爲憂慮之人,已然身受重傷,那爾等還會憂慮嗎?”
“那自然是不會的。”陳刀毫不猶豫地說道,若他是虢公翰,在得知荀成身受重傷這一消息,就算攜地處境頗爲艱難,但在短時間內,二王並立的局面也能夠一直維持。
“可這又有何關呢?”姬仇話剛剛說出口,倏然,他便認識到自己已經踩入了衛揚早已布好的陷阱之中。
卻見衛揚嘴角微微揚起,不錯,他說了這麼多,目的便在於讓姬仇說出這番話,在他說出此話的一剎那,他便接話道:“晉侯說的不錯,此事乍一看確實毫無關聯,可實際上,其中卻是大有學問,
荀成將軍身受重傷,晉侯您的脾氣,天下人也都頗爲了解,絕不打無準備之仗,若沒有荀將軍衝鋒陷陣,您定不會發兵攻打攜地,連我等都是這麼想的,更不用說亂臣賊子虢公翰了,若此時此刻能發兵攻打攜地,定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一舉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
此話一出,即便是姬仇,也啞口無言,的確,這纔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本就是他心中所願,可沒有想到,因爲姬還的愚蠢舉動,不僅把這一計劃給延後了,還讓他的重臣荀成身受重傷。
心中雖有不滿,可若是當着天下衆人的面數落自己兒子的不是,豈不是在承認自己教子無方,可說一千道一萬,的確是這麼個道理,而衛揚正是能抓住這一破綻,抓住他想要結束二王並立局面的想法,說出面對這一困境的解決之法。
“衛侯說的頗有道理,虢公翰所慮,無非是荀成將軍一人,現在其剛剛撤兵,雖說衛國元氣大傷,可其也損失不少,若能趁着此次機會,一舉攻下攜地城,倒也不是不可能。”
當有人開始贊同衛揚的想法時,其他人也會認真思索起此方法的可行程度,可顯然,這明顯是可行的,畢竟姬餘臣發兵攻打齊國,虢公翰發兵攻打衛國,對他們而言,實力皆有些損失,更不用說無功而返,更是讓士氣下降。
之所以選擇撤兵,一方面是爲了阻止損失擴大,另一方面便是爲了回到攜地養精蓄銳,以做好準備,畢竟,這一番舉動引起了天下諸侯的不滿,或許,等這段時間過後,晉侯姬仇便會帶兵奔襲而來。
“晉侯。”還沒等姬仇思考完,衛揚便繼續道:“此次若要攻下攜地城,最好的辦法,便是把荀將軍身受重傷的消息告訴天下人。”
“不行!”還沒等衛揚說完,姬仇便厲聲喝道,“荀將軍是孤之重臣,若是讓天下人知道,他是因爲晉世子姬還而身受重傷,天下人會如何看待孤,又會如何看待晉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之事,孤絕對不會這麼做。”
“可唯有如此,方能讓亂臣賊子放鬆警惕,晉侯您才能發兵攻打攜地,一舉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這大好優勢不加以利用,着實有些可惜,還是說,晉侯您已經有十足的把握,去攻下這座攜地城了麼。”
晉侯姬仇雖自詡自己實力非凡,晉國實力強盛,可在面對能與之分庭抗禮的亂臣賊子虢公翰之時,他的語氣也少了些自信:“說實話,孤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說一定能攻下攜地城,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虢公翰再怎麼說,他也能與孤分庭抗禮,輔佐姬餘臣登上天子之爲位。”
有這番實力之人,皆不容小覷,所以纔要慎之又慎,方能步步爲營,可同時,此時的確是一個好機會,攻下攜地城,結束二王並立的好機會。
可姬仇心中仍有疑慮,若能打消他的疑慮,或許他便能答應發兵,衛揚也知道,其憂慮爲何,無非就是,若把號稱天下無敵的荀成受傷一事,告知天下人,他臉上無光不說,還會讓天下人以爲,晉侯姬仇不念情誼,陷跟隨自己的戰功赫赫的荀將軍於危險境地。
本該說不會產生影響,可衛揚只覺得這樣反倒是會起到反效果,所以他用了別的法子:“晉侯,的確,若告知天下人此事,您的面子上的確過不去,可這又如何呢。”
聽到此話,姬仇的臉色變得極差,一旁的衆人都被衛揚這番話給嚇到了,他們沒想到,衛揚的膽子真大,竟然敢當着晉侯的面,來數落他的不是。
反觀齊國大公子呂祿甫,倒是向衛揚投以信任的目光,這可是自己的妹夫,能贏得招婿之試,登上衛侯之位,他的能力又會差到哪兒去,他定然已有自己的打算,不然不會這麼講。
“晉侯,現在您的處境可是極爲危險,姬還公子所作所爲,您不會不知道,而且,您當真以爲您瞞得住麼,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或許大家早已知曉此事,只是礙於晉侯您的顏面,不說罷了,心中作何想法,您也不知道,
而現在,若要扭轉您的局面,覆滅亂臣賊子,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方是唯一之解,況且,荀成將軍號稱天下無敵,若突然消失一段時間,難免會引起天下人的懷疑,最終,荀將軍身受重傷一事,天下人也定然會知曉,您瞞不住,
還不如趁此機會,讓虢公翰等人放鬆警惕,一舉攻入攜地城,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方爲上上之策,也算是幫助姬還挽回一點名聲,爲您自己挽回一點顏面。”衛揚說的話,句句讓在場衆人汗顏。
他們沒想到,衛揚不過區區一個衛侯,竟然敢教訓起晉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