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朝議

“那長文(陳羣字)你說說,我們該怎麼應對川軍啊?”曹操緩聲問道,語氣中沒有一點急迫,好像曹軍沒有任何危險一般。

“這……”陳羣是個玩政治的,不會玩軍事,哪能提出什麼對策。

“你們呢?”曹操睜開眼,在其他文官武將身上掃過。

“和川蠻子拼了。”夏侯淵看着殿中一片安靜,終於忍不住大聲嚷道。

“你們也贊成就這麼拼了嗎?”曹操看向文官,文官們當然不敢學夏侯淵,就這樣和川軍拼了,送死可不是他們的性格。

可是這個時候他們也拿不出什麼主意,幾乎是在同時,所以文官的目光落在司馬懿身上,只希望他能想出主意。

“仲達,你足智多謀,現在正是我軍危難時刻,你有什麼計略快快道來?”曹操凝視着司馬懿。

原本司馬懿承受着所有目光,都面不改色,臉上毫無生氣彷彿死人一個,可是曹操的目光落下來,司馬懿皺了皺眉。

這和以前曹操那種虎目精光的感覺不一樣,不是威懾,卻有很強的壓迫力,就好像……明明曹操就直視着自己,司馬懿卻好像有一種被偷窺的感覺,這種感覺讓司馬懿本能地提起全部精神力,努力讓自己清醒。

在原位愣了好半響,司馬懿站出來,和往常一樣對曹操九十度大禮,擡起頭來道:“主公,如今沒有別的辦法,唯有一個字,退。

幷州面對下河套十萬川軍,雖然有曹彰十萬軍隊,吳俊軍師周策與部將風姿吟帶出一萬軍隊。但是這根本無法擋住川軍進攻,如果硬抗,只能全軍覆沒。

但是幷州雖無險可守,太行山脈綿延,到處是險塞險道險關,如果我們將幷州的軍隊撤回太行山一線布放,川軍就算再強,也難以飛渡。”

“仲達先生。”世族文官吳質從原位走出來,質疑道:“太行山雖險。但是隻要出了太行山,騎兵一日可到鄴城,這是不是太冒險了?

吳質沒有仲達先生懂兵,但是也知道一個道理,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關口。就算一道屏障再險要,也無法保證不失,我們豈能只在鄴城不到兩百里外布放?”

“是啊,太危險了。”

“太危險了。”

吳質話音一落,其他文官也紛紛露出憂慮之色,他們不約而同回憶起許昌,許昌被川軍攻破後那些屠殺世族的萬人坑。

回憶起許昌。再想到川軍竟然就在不到兩百里外,文官們就不寒而慄,那些這一年多世族進入曹營的武將同樣心驚肉跳。

如果曹軍只能把守太行山脈,那還有好覺睡嗎?說不定哪天晚上正睡得香。忽然就有家丁來報,川軍騎兵殺進鄴城了。

這不是杞人憂天,是完全可能發生的事實,只要川軍突破太行山。可輕而易舉辦到。

“那季重(吳質字)先生是有別的好辦法了?”司馬懿慢條斯理問道,他和吳質本是好朋友。但是這時問話也沒有客氣的成分。

其實就連這些世族,有時候也不知道司馬懿心裡在想什麼。

吳質站在原地,他確實沒有好辦法,和吳質一樣,殿中議論紛紛,卻沒人出來說話,荀彧荀攸等人都沒說話,曹操眼睛再次微微閉上。

突然,一名文官走出來,對着曹操納頭一拜:“主公,微臣建議遷都。”

“遷都?”“遷都?”

衆人聽到那文官的提議,先是沉吟,接着眼前一亮,立刻出來很多人附和,陳羣道:“主公,王大人之言有理,剛纔仲達先生不也說了嗎?我們現在應該以退爲主,當避川軍鋒芒,暫時遷都。”

“不可。”荀彧再也忍不住站了出來,微微帶着怒氣道:“如今我們的兗州名存實亡,川軍要下徐州也隨時都能辦到,黃河以南我們幾乎無立錐之地,現在就剩下一個河北,我們還能遷都到哪裡去?”

荀彧心裡想說的是,我們已經在許昌遷過一次都,如果還遷都,那還剩下什麼?民心沒有,軍心沒有,連尊嚴也沒有了。

可是說出這些,就好像自己在自命清高,對這些表面道貌岸然內裡實際勢利的世族官員,沒有半點說服力,說不定還被當成潑婦罵街。

陳羣向荀彧一禮,恭聲道:“荀大人,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將都城置於危險之中,或許遷都出鄴城,我們會喪失一些民心軍心,但是那是迫不得已。總比到時候鄴城被一日之間攻破,我們就此覆亡來得強吧?何況。”

陳羣掃了一眼滿堂文武:“我相信就算我軍遷都,軍心民心都還是堅如磐石,絕不會動搖。”

陳羣的意思誰都清楚,所有世族都是和曹軍堅定站在一起的,連家族士兵被收編都忍了,一個遷都又能如何?世族還是會團結在曹操周圍。

陳羣說完,立刻一片附和之聲。

“那長文打算遷都到哪?”荀攸問了一句。

“信都。”陳羣答道:“安平郡信都縣原本就是鄴城治所,是僅次於鄴城的冀州第二大城,外有鉅鹿之險,就算川軍突破太行山,也無法到達信都。”

“臣贊成陳大人提議。”吳質站出來道。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大羣文官站了出來,曹操看向衆人,好像只有荀彧荀攸程昱幾人不同意,還有張遼夏侯淵等血性老將不同意,其他都已經在附議的一列了。

“你等都是這樣想的嗎?”曹操問道。

“我等都是。”

“孤不便違衆人請託,既然如此……”

“臣反對。”

曹操還沒說完,司馬懿大聲喊了了出來,陳羣吳質等都詫異異常,沒想到荀彧荀攸沒反對,反而是司馬懿反對。

司馬懿可是所有世家推出的代表。現在所有世族文官都要遷都,司馬懿爲什麼反對?

“陳大人。”司馬懿轉頭看向陳羣,不客氣地道:“陳大人力主遷都,理由無非是信都距離太行山遠,鄴城隨時可能被破,司馬懿請問,鄴城一旦失守,信都能保住?”

“這……”陳羣結舌道:“我說了,我不太懂軍事。但是信都有鉅鹿之險……”

“鉅鹿那也能叫險?”司馬懿忽然哈哈大笑,“不懂軍事就不要瞎說,鄴城若破,鉅鹿對川軍來說就是一馬平川,信都也最多支撐兩三日而已。何來安全?”

陳羣臉色鐵青,令他生氣的不止是司馬懿的態度,更生氣的是司馬懿明明是世族代表,卻用這種態度對自己。

司馬懿不理陳羣,對曹操道:“主公,遷都之言,萬萬不可採納。鄴城雖險,也有險的優勢,正是因爲各位大人和大小將軍,都知道他們沒有退路。他們只能守住太行山。

只要太行山被突破,就會家破人亡。

正所謂君王守門戶,只有這種心理,前方士兵纔會死戰。武將才會提起萬分小心,後方文官才能兢兢業業。糧草才能更充分到達前線。

如果遷都信都,士兵武將官員沒有那麼強的危機意識,太行山那纔會被突破,太行山一旦被突破,別說信都,整個河北都保不住。

故司馬懿堅決反對遷都,請主公下令曹彰將軍退守太行山,十萬大軍扼守太行山險塞,只要不大意,就算川軍再強,也難以突破。

並且鄴城距離太行山如此之近,也方便隨時支援前線,糧草及時送達,可以說定都鄴城,以太行山爲前線,我們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微臣建議太行山分梯隊守衛,三層梯隊防禦,一層被破,第二層堅守,同時反攻第一層,如此可長期堅守。”

曹操微微點頭,對其他文武道:“你們還有意見嗎?”

衆文官沉默,陳羣等人心裡雖然對司馬懿生氣,但是也沒有反駁的理由。

“除此之外。”司馬懿繼續道:“還有重要的一條,現在鮮卑人烏桓人根基被毀,後路被氐人大軍卡斷,有家不能回,糧草斷絕,陷入絕路。

主公必須扶持鮮卑軍烏桓軍,否則川軍從幷州往北,從草原向南進攻,我們將沒有任何防禦力,只有支援鮮卑軍和烏桓軍,以他們十幾萬大軍爲基礎,才能堅守北方一線。”

“仲達的意思是說,用我們的糧草養異族?”曹操問道。

“不,是養援軍。”司馬懿回道。

“不可。”荀彧立刻出列道:“如果這樣,我們就是滋養異族軍隊,這與漢奸何異?”

“沒錯,拿我們的糧食去養那些外族人,我夏侯淵第一個不答應。”夏侯淵大聲道,田豫張遼等人沉默,但是他們顯然和夏侯淵一個想法。

“這怎麼能算漢奸。”陳羣這時聽出了司馬懿的意思,這才知道川軍不止可以從太行山突破,還可以從北方突破,頓時危機感上升,也來不及怨懟司馬懿,站出來大聲道:“下河套一戰,我們不也請了異族出兵嗎?

當初請援和現在給那些異族一點糧食,都是權宜之計,川蠻爲禍甚烈,動輒上萬上數十萬殺伐平民,比之異族如何?

劉璋與川蠻比異族爲禍更烈。

何況劉璋自己也用異族,麾下羌兵蠻兵十數萬,隨時都是前鋒,難道劉璋沒有給他們糧食嗎?五虎上將就有兩個是異族,這又怎麼說?

我們現在給那些異族一些糧食,只是爲了借力打力,對抗更加蠻暴的川軍,待他日我軍強盛,一樣可以殺入草原。”

衆文官紛紛點頭。

荀彧道:“陳大人,這完全不一樣,劉璋對異族是絕對控制,而我們現在是聯合,我們可能隨意調動鮮卑烏桓一兵一卒?

下河套之戰的確請了異族作戰,但是這次我們是拿糧食去滋養,十數萬異族軍隊,需要消耗多少糧食?我們還有多少糧食消耗?

這幾年來,我軍一直敗北,不斷擴軍備戰,糧食消耗甚重,雖然有世家捐贈,也入不敷出,老百姓頭上苛捐雜稅已經夠重了,如果再加稅,恐怕會激起民變。

這無端端供養異族,捉襟見肘的糧食大量消耗倒是其次,我們用這麼多糧食給異族,老百姓怎麼想?

漢奸不是自己說了算,是老百姓說了算,我們請異族助戰,沒有動糧食,那纔算是借力打力,可是現在這樣做了,老百姓會戳我們脊樑骨的。”

荀彧是管內勤的,而且自從世族大量捐贈都通過司馬懿到軍中後,荀彧更是隻管了從平民身上徵稅,他深知現在曹軍轄下百姓的現狀。

河北原本該是大漢最富裕的地區,可是經過曹袁大戰,還沒恢復就大量抽稅發動關中之戰,之後一直處在沉重的稅收之下,河北百姓過上了幾百年都沒過的最艱難的日子。

如果天下都如河北一樣也就罷了。

反觀川軍轄地,劉璋不斷推出鼓勵農耕和改善農耕的政策,卻六年沒有加稅,有時候甚至寧可不出徵也沒有加收糧食。

川軍的糧食,在關中之戰以前,多少是從江東和中原河北世族這裡買去的?

還有一部分川軍糧食,也是川軍用錢從百姓手中買的餘糧。

以前是爲了彌合荊益二州叛亂的創傷,自關中之戰後,荊益二州已經完全恢復,可是即使如此,劉璋也沒有加稅。

正因爲沒有足夠糧食,劉璋在關中之戰後,放棄了滾雪球一般的一統天下,而是退回關中休養生息。

而這次川軍同樣因爲沒有足夠糧食,只出動了十萬軍隊進入下河套,要不然以川軍軍力,早就對河北發起全面進攻了。

川軍不是不能籌集到足夠糧食,而是在戰爭中兼顧民生,這纔是厚積薄發。

荀彧只因爲忠心曹操,所以從來沒說過,照這麼下去,就算曹軍有世族支持,在後勤上就耗不過川軍,遲早會敗。

看看川軍百姓的生活,再看看河北,一方是從廢墟中興旺,一方是從興旺中民不聊生,荀彧在發佈徵糧告示的時候,自己都感覺到羞愧。

而且荀彧對上次下河套之戰,請異族助戰本身是不滿的,這既是恥辱,也標誌着曹軍徹底沒落,困獸猶鬥。

第154章 盡入塵煙第326章 戰場利刃第270章 一支絕對秘密的騎兵第172章 兩軍對壘第775章 遺忘的戊己校尉部第309章 歐亞四大帝國第948章 黃月英加封燕王第841章 騎兵圍殺第805章 殺了劉璋第540章 天地絕唱,靈雎第35章 千萬別說見過我第911章 對峙第962章 殺人滅口第602章 江東的前途第955章 面子那麼重要嗎?第266章 賈詡自保,月英立誓第128章 先過我這一關第81章 定軍山第74章 一片冰涼第971章 天衣無縫第487章 計中計,誰中計第791章 搶女人,殺男人第246章 梅開數度,心思幾何第327章 我願意爲皇叔作戰第985章 封爵第84章 攻破南鄭第21章 你能如何?第635章 仇深似海第947章 曹丕之死第4章 庸主與雄主第175章 兩軍對決第532章 拜黃月英爲義母第325章 青衣羌之怒第517章 不缺你一個諸葛亮第28章 靜夜花園第286章 波折之夜,銅頭鐵尾第33章 劉璋會殺人?第249章 韓馬,西羌,川軍,劉備第776章 絕對控制第609章 火暴孫尚香第802章 你做夢第953章 誰的酒第251章 投降,投降第358章 西羌之戰1第5章 滿門抄斬第512章 馬超與樊梨香第16章 罵人第265章 日行七百里“神將”第377章 五毒之首第537章 波折的一夜第657章 達哈木死亡第380章 漢羌盟誓第784章 投桃報李第378章 軟攻西羌第189章 屈辱,讓人窒息第202章 天降橫禍第353章 韓遂賦詩一首第531章 安息國回馬射第199章 奶奶拿好第515章 關銀屏在氐營第950章 關銀屏的苦惱第560章 攻心計第592章 舉薦一位大才第789章 共存亡第465章 西域商人拜見第149章 一萬個不甘心第123章 反抗纔有味道第177章 兵簇第545章 川軍鼎盛,蒞臨巔峰第329章 拖出去打第253章 龐統薦人才第606章 漢獻帝獲救第405章 五溪蠻,南中蠻第464章 涇水大戰第364章 氐人五勇士第23章 蓮花落第396章 平定南疆第458章 他真的疾病纏身嗎第376章 坐地分贓第526章第519章 最後的瘋狂第131章 將在外第112章 韓玄書信第186章 能掐會算第188章 拼了第29章 賭一個朗朗乾坤第630章 是你嗎第660章 龐統到西域第631章 本王決定發兵西域第74章 一片冰涼第524章 大軍攻城第375章 隴西十八騎第417章 改變第770章 金錢,女人第314章 馬超來襲第609章 火暴孫尚香第438章 如果第625章 最孤獨的新娘第90章 不一樣的戰策第668章 你們說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