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講到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西方社會也各有不同。主要分成兩類,一類叫全民教育,一類叫貴族教育。
全民教育起於一個二戰時期的強國,後來被一個世界強國學了去,又人它那裡傳到了中國。所以我們中國人是人人都上學的,也由此產生了很多出國留學的人。
貴族教育就像我國古代那種有錢人才能讀書的模式,這章我重點要講的,就是在貴族教育制度下產生的益處和弊端。
這種教育制度衍生出一種良性的兩極分化。爲何我認爲是良性的呢?這兩極就是指貴族和平民。貴族就不用講了,除了皇親國戚,就是那些原住的酋長;平民之間卻是形成了一種“職業無貴賤”的社會形態。
當我和朋友說起外國人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的時候,朋友問:在國外有什麼工作人員的地位會高一些呢?我給的答案只能是:沒有。
平民這個詞,按中國的說法,說得不雅一點可以稱爲“沒文化的人”,說得好吃聽一點就是沒有一技之長的,都是從零做起的,不管入哪一行,收入都是差不多的。而且換行比較容易,換一行就再從零學起。有的人一輩子做洗碗工人,但其收入和坐辦公室的人是一樣的,彼此之間根本就沒有誰看不起誰的概念。
這樣也產生出了一種和諧的社會制度,兩種互相不侵犯彼此利益的階層,過着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一致認爲:強迫公民去上大學是****的。所以在自願上學的情況下,去讀大學的人只有三類。一類是純貴族,他們畢業之後也是呆在皇宮裡,拿大額的**補貼;一類是政客和商人的後代,政客後代學習是爲了繼續從政,商人後代是爲了繼承家業;還有一類人就是在畢業後從事教育行業或當醫生。
當然,現在又多了一類人,就是以中國人爲首的國際留學生。這一類人也是最難溶於這種貴族教育制度的社會的人。這裡我就舉兩個女同學在西方職場的經歷。
先講講成功者的職場經歷吧!她畢業於一傢俬立學院,商科大專生。畢業後進入一家小型的鞋業公司,先做了一年打雜。打雜的工作包括清潔和衝咖啡(西方人很重視咖啡,特別是在工作環境中)之類的工作,還有搬運,對於一個身高不到1米6的小女生來說,把一箱一箱的鞋子搬來搬去也是很吃力的。一年之後同事就開始教她如何用電腦,然後又教她操作EXCEL,這樣就能幫他們管理很多數據。對於一個早就有電腦基礎的大學生來講,這些都是已經是得心應手的了,但她仍然裝做很虛心的樣子向老外學習,還奉承老外說是他教的好。後來老外直接讓她操作財務軟件和報稅軟件,成爲公司的會計了。
另一個女同學畢業於一所世界排名排在北大清華前面的名牌大學,IT專業碩士。她畢業之後就職於一家大型IT公司,起初的兩年是負責給公司的同事衝咖啡。與她同時進公司的還有另外四人,三個男的主要做些搬運和清潔的工作,另一個女孩子形象好一點,就負責給同事端咖啡,還有招行客戶之類的工作。後來那四個同時進來的人都走了,只有這位女同學堅持做了兩年,又有新人來接替衝咖啡的工作了,她就可以在辦公室裡有把椅子坐了。
老外先是讓她整理一些文件的工作,接着同事就開始教她用電腦,先是從開機關機學起。老外是很耐心的教,告訴她關機時一定要關掉所有程序,要從“開始”菜單來關,不能直接在主機上點關機鍵。但對於一個IT專業碩士來講,她是真的沒有心情去聽老外給她講這些基礎知識。老外一氣之後就不準備讓她再碰電腦了,估計是覺得她好高騖遠,不想從基礎學起,怕她不認真學,將來不知道如何關電腦的話,有可能會直接拔電源,那很危險的。
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了。當然,在離開之前她也曾經爭取過,她曾經努力的向老外解釋過,說自己是IT專業碩士,自己對電腦懂的有多少,但老外當時看她的眼神卻很迷茫,因爲他根本不懂上大學是幹什麼。他只知道所有員工一進公司都是什麼也不會,都是一點一點做起的,跳槽過來的除外,那也是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才能一下子就坐高位,但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他一點一也不瞭解。他眼中的大學畢業生就是我前面講過的那三類人,而不管是哪一類人,都不會到公司裡去打工的。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西方人那麼“蠢”嗎?怎麼連電腦都不會用,還有從頭學起。我想最佳答案來自於一個朋友和他老師的對話。當他和老師說自己在用電腦做某某工作的時候,他的老師很虛心的在聽,然後說:“我又學到了點電腦知識。我很喜歡向中國人學電腦方面的知識,因爲我沒有辦法向我們國家的人學。電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國家卻有很多人都沒有電腦。我曾經多次向他們說明電腦和網絡是多麼的重要,但沒有人感興趣。真搞不懂,爲什麼所有的中國留學生個個都有電腦,而我們國家的人都不用電腦呢?”
前面講述了一些大環境,既然這一章是講教育制度的,那不得不講一些細節的教育環境。其實很多朋友應該都對西方的教育環境有一定了解,他們在教室裡可以坐着,可以躺着,回答問題也不用站起來,這些都是西方不拘小節的教育方式。學生也比較自主,課程也很隨意,學時也不忙,有足夠的時間打工。
這裡還有一點要說明,西方人常說他們的子女在18歲的時候就可以脫離父母了,但中國人做不到。但我卻見到很多出生於國外的中國人也能做到,他們都能在18歲的時候脫離父母,自己去上學或工作,因爲他們也屬於外國公民,也有**補貼可以生活和學習。所以每當老外對我說:“你們中國人都依賴父母,有的甚至依賴到30多歲。”我的回答永遠是:“你們國家的人都依賴**,依賴一輩子。”
最後,不得不再描述一下那個世界強國,它在全民教育的制度下確實有一定有成就。舉一個數字做的例子,在這個世界強國的貧民區中有5%的人能取得學士學位;而有些貴族教育的國家,他們全國只有8%的人有學士學位。這就能看出差距了,但在這個世界強國,學習方面的競爭更是殘酷。
在那裡,很多學校都實行三分之一淘汰制,就是每學期都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及格。有些人學了一學期沒過,再學就過了;但還有些人在學某門課的時候,學了幾個學期都過不了,因爲每學期都有新學生加進來,而他們學了幾個學期還是學不過那些新學生。所以他們那裡經常會有人學到最後失去信心了,就買把槍,然後回到他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