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該誰上碑

話題很快就說到了大雁塔了。

工部尚書倒是很認真負責的講解着。大明目前還是能修二三十丈高的建築的,至於是婢還是塔,那是另外一碼事了。

“謝陛下誇讚,……不過,陛下,這大雁塔乃是塔,而陛下要建的卻是婢,這兩者,完全就是不同的東西,陛下,建塔或許容易,但建婢,臣以爲,難,只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建的,……”工部尚書說道。

“說得也是,婢是婢,塔是塔,這兩者確實是有區別,那工部,建塔問題不大,那建婢呢?”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爲,若是說建婢,而且是再整塊石材建婢,則是無法成功的,就比如陽山婢材,僅僅是開鑿,就要數年,更是無法運下山,更無法運到京城來,別說三十丈高的塔了,即便是縮小數倍,建個五六丈高的塔,這婢身的石材,也是採集不易,根本建不起來……,這婢若是以磚石來建,則這婢實際和塔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外觀不同罷了,這砌起來的東西和整塊石頭建的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工部尚書說道。

婢和塔的分別,工部尚書也說了出來。婢講究的是用整塊石頭來建,而塔則不同,可以用磚石來建,也就是說,可以一塊一塊的堆積起來,可以講究結構。

“嗯,說得也有道理,這婢和塔確實有蠻大的區別,這婢講究整出,這塔則不講究……和確實是個問題……”楊改革假裝沉吟。

“…那既然用整塊石塊無法建成如此高大的婢,婢太小了又沒有什麼意思……那若是用水泥灌注出這麼一整塊的婢,卿家以爲如何?能行否?”楊改革又接着問道。

“回稟陛下這”工部尚書立刻爲難了,他也是爲這事整夜未眠。按理說,修婢,就應該用整塊石料來做,但這顯然是不行的,皇帝要修那麼高的婢,這得多高多大的石材?比那陽山婢材還要大這怎麼運得下來?這根本是無法完成的任務。而用零碎的磚石來構建,顯然和婢的定義相去甚遠,若是用磚石一點一點的建築上去,修個三十丈高的建築,倒是沒有問題的,若是用上了水泥這玩意,三十丈也不是難事。

問題就出在這裡婢講究的是一塊整體,塔則不講究:皇帝要建的是一個三十丈的婢,那是通天塔,高高聳入雲端,可不是一個幾丈高的矮小建築顯然,若是用天然石材,肯定建不出來皇帝要求的三十丈高的婢。建成塔,那顯然離“婢”甚遠。

“…用水泥灌注麼”工部尚書也拿不準了,水泥還是一個新鮮玩意,出來沒多久對於能不能用水泥灌注出一塊完整的,不用搭建“婢”工部尚書也拿不準按理說,這和“天然婢材”也是有區別的可這水泥幹了之後,塔確實就是一個整體,確實就成了一整塊“石頭”若是說和建婢用整塊石材的要求也馬馬虎虎能過得去。

楊改革笑了笑,對於用水泥修建紀念婢,並且修得異常高大,這也就是在如今水泥剛剛出世的時候這麼幹,若是到了二十世紀,水泥成了普遍的建築材料,修個普通的紀念婢倒是沒問題,但若是修這種國家層面的紀念婢,那可就出洋相了,那就顯得沒檔次,不莊重。也就是現在水泥剛出來,大家對水泥是個什麼東西還沒一個具體而詳細的界定,所以,也就任楊改革折騰了。

楊改革現在想的不是修個幾丈高的婢,楊改革想的是開狸拓土,太平洋內湖,需要的是一個能震懾住“老外”的這麼一個“奇蹟”式的建築:需要的是一個能震撼本國百姓,能凝聚本國民心的這麼一個“奇蹟”建築:需要的是一個承載人望、傳承的“奇蹟”建築。自然是要建得異常高大,建得能“服人”才行,這對於日後的擴張,絕對有着相當大的好處。

雖然楊改革現在走的路子是制霸的道路,準備用鐵血來擴張和殖民,可明朝向來的“朝貢”體系也不是沒有一點用處,能通過“威服”的方式讓被殖民的地方自動歸附明朝,楊改革也不會一味的動用武力,所以,這“奇蹟”式的建築,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顯然幾丈高的東西不可能“服人”還是得上這種“通天塔”才行,至於這水泥能不能修婢,這個,如今也還沒有一個具體和明晰的界定,楊改革倒是鑽了不小的空子了。反正這水泥也是楊改革自己弄出來的,還不是隨楊改革自己說。

只,………,這……,這,回稟陛下,臣也說不好,此前從來沒有水泥這個東西,能不能用來修婢,臣也說不好…”工部尚書確實爲難,拿不準主意,也只好如此說。

楊改革笑了笑,心道:就知道你拿不準。

“既然工部也拿不準,那戽位卿家可說說,到底能不能行?理由是什麼?”楊改革笑着問道。

衆臣聽了,也都紛紛議論起來。

“陛下,既然這婢不容易建,那不如建塔得了,這塔容易建”

立刻有大臣說道。

“陛下,既然建不成婢,臣以爲,還是別建了,陛下建這個婢,乃是爲了紀念華夏的傳承和華夏的延續,如此之重的事,建個塔什麼個什麼事?””也有大臣反對。

大臣們是紛紛發言。

“陛下,臣以爲,可以建,以整塊石材建婢,這實在是太難,要想建成“通天塔”這根本不可能若是陛下執意要建這種婢那可真的是勞民傷財了,……故此,臣以爲還不如以磚石建塔呢,以磚石建塔,雖然比不上用整塊石塊那麼雄渾,可也不差了,若是能建起這麼高大的塔,……雁塔題名,也算是我朝的一樁佳話……”一個大臣說道撇開了水泥修塔的事不說。不知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將修塔和雁塔題名聯繫到了一起。

將這華夏紀念婢和雁塔題名的事聯繫在一起,這話題隨之又是一轉,又紛紛就這件事爭論起來。

“…啓稟陛下,臣以爲,不妥,這雁塔題名雖然風雅,可豈能和華夏紀念婢相提並論?那華夏紀念婢,乃是紀念爲我華夏延續作出貢獻的人,誰有資格在上面題字?誰有資格在上面留名?”立刻又人提出疑問來,將大雁塔和這紀念婢的差別說了出來。

“正是陛下,臣也以爲不妥”爭論的人立刻多起來。

“…陛下,既然這是華夏紀念婢,紀念的乃是爲華夏延續作出貢獻的人,受的是天下萬民的祭拜,那誰又有資格接受祭拜?臣以爲絕不可把華夏紀念婢和大雁塔混爲一談,此婢絕對不是風花雪月,談風說雅的地方……不妥……不妥,這華夏紀念婢上能被記載下來的,一定是對我華夏的延續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絕不可能隨便什麼人就能在紀念婢上書文”立刻又有人爭論起來,把這話題拉到了誰有資格在紀念婢上留文,誰有資格上紀念婢的問題。這實際就是楊改革準備的“浮雕”問題。

楊改革聽了想笑,這個問題一出,衆人還不得爲誰能上紀念婢打破頭?若是這紀念婢多上幾塊“浮雕”那能上的人還比較多,還可以分潤分潤,若是“浮雕”少,就那麼幾塊不夠分,楊改革知道,一定會打破頭。

“嗯,說得有道理,此事,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事,這華夏紀念婢,乃是爲了紀念爲華夏延續作出貢獻之人之事,所以,這紀念婢上的文或者記載的事,必定是有代表性的重大關係的歷史事件,必定是對我華夏的延續有着承前啓後作用的大事,那諸位卿家覺得,什麼人可上這紀念婢?什麼事又值得上紀念婢呢?

”楊改革笑着說道,這樓歪得,楊改革很想笑。

這午問題一出,朝堂上立刻吵起來。

“陛下,臣以爲,聖人必定是要上紀念婢的……”有人第一個就喊出了聖人的名號。

“有道理,有道理“楊改革聽了,立刻點頭稱讚,怕的不是誰上婢的問題,而是怕別人不討論這個問題,等你們把誰上婢的問題都計論過了,看誰還出來討論要不要建。討論到這裡,實際這婢就成了必建了。楊改革自然是滿心歡喜的贊成。

這個倒是沒有太大的爭議,不管如何,孔聖人在明朝都是不能被冷落的主,好事都能沾得上邊。

這個話題一開,這文華殿,立刻吵成了一團,很多大臣還奇怪,這要不要建都還沒討論,你們怎麼就把誰上婢的事說上了,還爭得這麼激烈?

“陛下,臣以爲,我大明太祖”又有大臣喊道,要把明太祖朱元璋也送上去,這個也沒什麼爭議,不管如何,大家如今都在大明朝當官呢,不看僧面看佛面。

“嗯……”楊改革又點點頭。

“陛下,臣以爲,陛下也可以”這個大臣想把皇帝也弄上婢去,可能是腦袋一熱,有感而發,隨即想到皇帝還是活人,爲的正是活人祭拜的事才弄出了修紀念婢的事,現在要把皇帝送上紀念婢,這也太不吉利了,當下就閉嘴了,把說出了個半截的話嚥了下去,也好在大殿裡熱鬧,沒什麼人注意他。

“陛下,既然是華夏紀念婢,那這炎黃二帝,豈有不上的道理?這可是華夏的祖宗……”有人立刻說道。

爭論到這裡,又得到了一次統一,炎黃二帝又無可爭議的上了“婢”了。

“陛下,既然炎黃二帝該上,那這上古的三皇五帝,豈有不上之理?

…”又有人提議道,說起來,這炎黃二帝也是三皇五帝其中之一了,炎黃二帝算是華夏人文始祖,那其他幾個人,也該上。

“這個該上,這個該上……”楊改革聽到有人說三皇五帝該上“婢”立刻高聲喊道,楊改革等這句話等了好久了。

這些都算得上是沒什麼爭議的,都是該上婢的,可接下來,爭議就大了。

“啓稟陛下,臣以爲,向來我大明百姓,也被稱作漢人,這傳承也是在漢朝起的,也至少有一兩千年了,臣以爲,漢朝可以上婢”有人提議道。

這個提議說出來,倒是沒什麼人反對,這漢人的說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漢朝上婢也就說得過去,否則,這漢人的來歷豈不是沒了出處?

“嗯,也有道理,這漢朝確實該上婢,不過,該誰上婢呢?或者什麼事件比較特殊,值得說道,有代表性?

”楊改革也肯定了漢朝上婢的說法。

楊改革這一同不要緊,倒是給問出了不小的事端來。

只,………,陛下,臣以爲,自當是漢高祖斬白蛇……”

“斬白蛇怎麼行?自然是大漢開國的時候最重要,自當是這個事該上婢………”有人立刻爭起來。

“…陛下,也不對,漢高祖開國之時,大漢正窮困得厲害,也是經過了文景之治,這漢朝才逐漸的有了起色,說起漢朝,若是說最值得紀念的,自當是封狼居胥了,臣以爲,該把這件事上婢”大臣們倒是討論得很是激烈。

“…封狼居胥固然不錯,不過那霍去病不過是一臣子,豈能以臣子之身超越帝王?這君臣的名分還要不要?這不是陷霍去病於不忠不孝之境地?””立刻有大臣出來反駁了。

楊改革聽得那個汗,這個話題,倒是越來越熱鬧了,超出了自己的預料。自己不過是稍稍的引導了一下話題,這話題就如此火爆。

經過大臣們數次交鋒,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漢朝該上,霍去病也該上,但怎麼得,也得把漢武帝弄上去,不然君不君,臣不臣的,沒個體統也不好。

楊改革見自己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也就沒心思管到底該何人何事上婢了。楊改革最看重,最關注的,實際還是三皇五帝的上婢。這三皇五帝上婢了,楊改革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其他的,也沒什麼要過問的了。!。

第702章 多快不省第746章 “推介會”第437章 秦良玉進京第388章 你在害怕什麼?第452章 從“神”跌落到“人”第806章 鐵軌路第164章 後宮救國第790章 “內湖”第545章 錦衣衛的賞賜第664章 修鐘樓第221章 崇禎朝第一肥缺第324章 飈車第795章 有些陰暗第743章 雷電第500章 給徐光啓的信(二)第781章 改口第251章 看稀奇,不一樣的天安門第222章 收鑄幣權議監生歷事第329章 凍結股票,準備發酵第294章 果斷的歪樓第194章 瑣事第212章 更糾結的儲備銀問題第419章 發票第102章 羊吃人(四)第802章 支教第230章 大悲劇第711章 頭陣第714章 遁走第104章 徐光啓(二)第232章 領會第158章 國子監第540章 自燃燈第409章 底細第600章 大招,爲歷史安排情節第794章 教育資源第487章 辦事認真喜公公第409章 底細第396章 派人去聽大炮的根腳第238章 值二千兩和五百兩的臉面第734章 通天塔第11章 正氣歌和漂沒第675章 不一般的盧象升第559章 還是用瀝青鋪路第103章 徐光啓第271章 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二)第43章 瞞天過海(二)第222章 收鑄幣權議監生歷事第215章 當皇帝是很爽的職業第478章 東林分裂第821章 對儒的解讀和批判第108章 徐光啓(六)第284章 借人頭,背後的故事第10章 敲定玻璃廠方案第530章 張家口馬市開張了第261章 袁崇煥的要求第124章 基督的降臨(四)第615章 肉身成“聖”第11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344章 註定不平靜的一天(二)第610章 陽謀第125章 基督的降臨(五)第521章 橡膠在那裡?第5章 準備練新軍第777章 災後重建第560章 范文程的策略第433章 路寬了許多第6章 議新軍第36章 明末,地獄和天堂交織第158章 國子監第341章 表演第529章 憑票購物第96章 戰略(三)第763章 糧倉成第63章 大出血第443章 無敵之力第331章 有人要試水第801章 鹿兒島第659章 煎熬第25章 草船借箭個人版第452章 從“神”跌落到“人”第325章 夏日裡清涼的約會第739章 基建第615章 肉身成“聖”第643章 配套計劃第210章 商議中央銀行第705章 差異第429章 再拆大炮第152章 懿安皇后第397章 團結出一個利益集團第423章 噩夢第807章 人需論第118章 印子錢第480章 新的篇章第247章 不公平,我們也要存錢的權利第185章 海上君王號的造價第359章 拐點,接踵而來的好消息第704章 抉擇命運第463章 韓爌第299章 吃醋,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