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老大難的問題

既然決定了要做一款定位和a300/310相似的客機,那麼飛機在最大起飛重量上面就不用再繼續像md-11那樣,搞得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到270噸,這樣明顯就不是一款中短程寬體客機該有的樣子。

就還是說空客的a300/310,這一系列飛機在最大起飛重量數據上,一直都是在140-170噸之間徘徊,現在中航西南要做出同樣定位的一款寬體客機,雖然這邊的機型在機身直徑上要比a300的5.64米大了接近0.5米,這樣肯定會導致飛機機身的表面積更大,最終飛機重量會有一些增加。

但是還有一點必須要承認,a300/310在機體制造上所使用的材料還依舊是用早年老式的鋁鎂合金來製造,但是現在中航西南在開發飛機的時候就不一樣,隨着結構設計能力的進步,相關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飛機的空重是肯定要有所降低的,所以這一加一減之下,兩款飛機的空重上面可能會差的不是太多。

再往後涉及到的就是因爲中航西南這邊的寬體相比起md-11而言,考慮到航程上的降低、載客量的減少,在md-11機身55米長度的基礎上完全是可以砍掉10米的長度,甚至連機翼都可以再優化設計一下等等,最後只需要把機身長度控制到45米,這樣的一款中短程寬體客機在載客上甚至也都還要比a300系列多,畢竟機身截面多出0.5米就意味着單排座位佈局最多可以到10人,而每排多安排1人就意味着載客總數上可以多出二十多人。

相比之下的安218,這款飛機的機身截面和空客的寬體客機沒有太多的差距,最後設計出來的飛機也不見得會有多好,這還遠不如中航西南現在手中的md-11魔改計劃來的更合適,到時候只要發動機方面能夠保證,項目成功的可能性幾乎就是十之八九了。

至於真要說到發動機的時候,這還真就不得不說它確實是一個老大難,這次中航西南也只能想辦法尋找外援,至少國內在十年之內應該是拿不出一款推力在25-35噸之間的民用超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那東西涉及到太多方面。

這裡面的原因肯定是不少,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安全!

首先要明白這寬體客機之所以受歡迎,那是因爲它一次載客多,而載客多的最終目的就是降低單位乘客的飛行油耗,最終起到降低飛行成本的作用;而在寬體客機當中,飛機又逐漸地往雙發動機方向發展,這同樣也是因爲雙發的油耗相比起四發、三發的油耗可以做到更低,最終的結果依舊還是飛行運營成本降低。

隨着雙發動機成爲民航公司普遍追求的方向,民航公司對發動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加嚴苛地要求,畢竟這一架寬體客機起飛就是好幾百號人命,出一次空難就是難以想想。

雙發機時代對飛機安全要求的提高,自然航空公司就會選擇有經驗、發動機質量可靠的老牌航空發動機三巨頭所提供的動力系統,這樣一來新公司所研製的超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就算再好,也難以打開市場。

工業設計製造領域就是這樣,涉及到人命問題的時候,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會慎之又慎,因此現在楊輝更願意選擇使用三巨頭提供的航空發動機,至少這樣能夠幫飛機方面先站穩腳跟,至於發動機方面能不能一起發展起來,楊輝還有另外的計劃。

而要說到發動機的時候,楊輝覺得這時候烏克蘭確實還可以再繼續裝逼一段時間:“我們預計的中短程寬體客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50-170噸左右的位置之間,因此使用的發動機就不需要有太大的推力,之前安218計劃使用的d-18tm發動機完全夠我們使用,在這方面倒是可以加深合作。”

對於d-18t發動機,中航西南其實已經有了全套的技術資料,甚至還對這款發動機做過很多的研究,一開始那邊技術資料到手的時候,聯合航空發動機甚至就打算過在d-18t的基礎上發展共和國自己的超大涵道比民用渦扇發動機,要按照羅羅公司的路線走準沒問題。

但是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內部就出現了不同聲音,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實際上是並不支持在d-18t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超大涵道比民用渦扇,這理由也很充分:同樣走三轉子路線,羅羅在技術積累上遠強於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甚至烏克蘭那邊原廠也比不上羅羅方面,而按照同樣的路線來發展民用超大推力,最終也只能在羅羅的屁股後面吃灰。

相應的,反對d-18t的一方也有自己的方案,在624所那邊已經有了完整的航空發動機核心機開發經驗,並且各種技術儲備也不算少,既然624所能夠研製四代軍用大推渦扇的核心機,那麼要打算研製一款民用超大涵道比渦扇的核心機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

況且這時候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的當家人已經不是之前的白老所長,而是由624所在此之前的劉大響院士當家,劉院士出身624所,並且自己還是共和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事業的先驅,再加上624所已經成了整個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實質上的技術核心,在這樣的強大影響力之下,624所那邊會放過研製一款超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核心的誘、惑,轉而去支持山寨、吃透d-18t發動機之後不斷優化的路線?

說實話,雖然d-18t這條路可行,但考慮到屁股決定立場這個永恆不變的道理,最後的結果很明顯就是d-18t發動機的資料到了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之後,雖然也有組織對這款發動機的研究,比如d-18t發動機的樹脂基靜子葉片技術,然後是相應在該技術上發展帶鈦合金前緣的複合材料風扇葉片。

對於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內部大爭論,楊輝破天荒的沒有太多地插手,因爲這次也算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安穩的角度出發,走d-18路線沒錯;但是從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的技術繼承,以及對超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全套技術掌握,打牢後續技術基礎的方向來看,發動機要全部自主研製也同樣是應該的。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我要的就是它第八百四十八章:好好的交代在這裡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過是從頭再來第五百六十九章:都是不大靠譜啊!第四百三十九章:發動機命名第十六章:火線上崗第七百五十章:樂意之至第一百二十六章:測試開始第四十章:新鮮出爐的楊總師第二百一十一章:我們要現銀第九百二十七章:亞馬遜監視系統第一章:涅盤第九百四十一章:可知道爲什麼?第二百三十一章:這變化實在太大第八百九十.章 天脈系統第八十五章:一定要快第六百三十二章:不能動大手術第四百八十七章:老歐洲的技術第一百四十章:技術底蘊第四十八章:燃油選擇第二百四十七章:柳暗花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還不合適?第八百七十三章:貓與側衛幾十年第九十章:放衛星了吧?第九十五章:拿技術來截胡第八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第五百四十三章:還有這說法?第七百一十七章:這個不行第七百四十四章:貓黨的春天第三百七十七章:或許還可以這樣使用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這都是壓力第八百九十一章 再難也要啃下來第三百一十三章:來自洪都的邀請第九百二十二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六十八章:是德國人第四百五十七章:上面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九章:編隊解散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載金歸來第三百一十四章:傳奇總師第三百三十二章:定型生產第二百一十八章:三哥來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一鍋兩智第八百一十四章:禁飛區第九百六十七章:忽悠成功第七百三十九章:各種各樣的反應第六百零六章:一條折線設計第七百一十九章:該陸軍放血了第一百七十四章:會議的重點第五百零四章:要有制導彈藥第一百四十九章:各取所需第四百零三章:來了隊逗比猴子第一百零六章:方案彙報(三)第七百四十四章:貓黨的春天第九百零三章:佈局未來第四百二十八章:幹掉它第一千零九十七章: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四章:成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準備見客第四百七十三章:光電和紅外第一千零七十章 那就說錢的事第七百三十章:前沿氣動探索第六百一十五章:大家一起來第一百四十三章:人才之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技術官僚的可貴第六百八十章:打廣告來了?第一百五十五章:重回二所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似乎也不錯第八百五十章:赫爾墨斯900第一百三十九章:老沙就交給你們了第五百三十四章:睜着眼睛說瞎話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報告,能見玉山!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有利影響第七百三十二章:大家都很有想法啊第一百七十七章:從新上馬?第五百七十章:一句話引發的yy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準備!突破!第八百二十五章:生米熟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來,大膽試一試第一百三十章:雷達選型(中)第七百八十六章:我們的雷達沒問題第六百一十六章:戰事起、電話到第一百四十五章:總有刁民想賴賬第三百四十章:人生豐收時刻第五百六十八章: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三百九十二章:裝機聯調第九百二十章:還算有點大局觀第五百二十三章:電子戰技術第八百三十二章:四代核心機工程第三百三十章:大洋彼岸的狂熱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似乎也不錯第五百一十一章:競爭失敗者第五百七十七章:順道也看看第四百一十七章:海上的戰鬥第八百一十二章:都給我老實點第八十九章:起飛第七百九十六章:氣炸了第四百三十三章:坦克發動機管我啥事?第七百四十六章:全都給變了第八百一十章:兩個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