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中了邪的三發機

對於md-11這款中了邪的客機,楊輝在心裡其實也是有些發毛,畢竟這款dc-10/md-11飛機的事故率簡直是高的可怕,而說到md-11的時候,肯定也不能少了它的前輩dc-10客機,因爲實際上這次中航西南看中的目標在定位上和dc-10要更像一些,而並非是md-11的設計。

早在六十年代,爲了滿足民航公司提出的新要求,洛克希德和當時的道格拉斯公司分別推出了l-1011型和dc-10型設計,用以填補波音747爲代表的寬體客機與波音707爲代表的窄體民航客機之間的市場空缺。

而在dc-10和l-1011那個時代,由於“60分鐘規定”的存在,美國航空公司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要求道格拉斯公司更改設計,通過多增加一臺發動機來合理規避faa的“60分鐘規定”,而且也理所應當地認爲三臺發動機的起降性能上會表現更好,所以dc-10的方案就變成了後來人們所看到的三發設計。

不過麥道的設計師們似乎也只是簡單地在dc-10的垂尾根部又加上了一臺引擎,而這樣的三發動機設計更改,最大的好處就莫過於整個後機身無需再做太大的設計修改,而且相較於機尾引擎“埋入”後機身的傳統三發飛機設計,外露的垂尾引擎對發動機的維護也多少有點“方便”之處。

然而成也三發、敗也三發設計,也正是這個“再加一臺發動機”設計更改,在日後則被指爲是導致dc-10以及繼任者md-11系列飛機操控穩定性差,重心不穩定的問題根源,甚至被認爲是重大設計隱患,再加上dc-10也確實在服役生涯中暴露出了諸多設計上的缺陷,比如dc-10的機尾貨艙門的設計問題,之後是通用公司的cf-6發動機引擎風扇葉片脫落導致蘇城空難。

也就從此時開始,這個dc-10就如同中了邪,似乎也像是被詛咒了一樣,開始了它空難大王經歷,在整個1979年期間,dc-10在年內連續發生三起重大事故,這三起事故則共計造成605人的死亡!當然事後也查明瞭,這些意外的起因與飛機本身的設計實際上並無直接關係,但美國聯邦航空局方面還是以安全爲理由,要求全球的dc-10全部停飛。

所以,不管是道格拉斯時代的dc-10客機,還是之後合併入麥克唐納公司新設計的md-11系列,這就是兩款中了邪的民機,所以這也讓楊輝在心裡多少還有一點點的虛,雖然他本人也清楚這個故事裡面有很多的細節都有待商榷,甚至整個故事背後都有些網絡段子的味道。

你實際上要公正一點來說,在dc-10的“空難”事故中,其中很多並不是由於飛機設計上的缺陷所導致,很大一部分空難是由於飛行員的人爲操作失誤所導致,或是因爲惡劣的氣象原因,甚至是航管部門的指揮失誤,又或者還能遇到炸彈爆炸這樣的恐怖襲擊所致。

整個dc-10/md-11系列的事故高發,重大空難頻發是即成事實,相對而言的波音、空客飛機在空難次數上也同樣是不少,只不過它們沒有像dc-10那樣正好可以在一年之內爆出三次空難,最多還連着死掉了六百多號人,大概這就只能算是麥道的點子太背,不過這所謂的“中了邪”肯定也有波音、空客在外各種僱傭水軍煽風點火有關係。

作爲正兒八經的航空工業從業人士,要是真的被空客、波音搞出來用於騙不明真相吃瓜羣衆的段子給亂了心智,這肯定就是年度最大的笑話了。

反正不管如何,dc-10/md-11都已經算是相當成熟的寬體客機平臺,對於中航西南這種初次進入寬體客機領域的初哥來說,保證飛機不會出大的問題纔是當務之急首要之處,用麥道“中了邪”的成熟設計機型做改進,這遠遠要比全新研製或者和安東諾夫去搞什麼安218來的要更加靠譜太多。

總體上來說,中航西南選擇在麥道的遺產md-11基礎上改進出一款雙發寬體民航客機肯定是沒有問題,畢竟這時候的中航西南已經拿到了幾乎全部的設計與生產資料,選擇在md-11的基礎上發展一款寬體客機是最合適不過,當年麥道在設計的時候雙發改三發做的相對比較簡單,這也同樣導致了現在中航西南要把三發改回雙發的時候不會有太多的麻煩。

現在也別說安218這種還在圖紙當中的貨色,你就算把伊爾96這種飛機拿來同中航西南合作,也同樣不會引起多大的波瀾,楊輝這人其實沒有別的長處,反正就只是認準了一條道路之後就一頭扎到底,最後到底如何是一回事,但至少不會因爲中途受不住誘惑而搞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樣的笑話。

金琴科到了這個時候也大致明白:“一款已經有了全部設計資料的寬體客機,那應該就是麥道公司之前帶來的md-11了,說起來這款飛機也算挺有潛力,改一改之後我們還是能夠繼續把它推向市場,這款飛機很多設計缺陷都已經暴露出來並且克服,唯一還沒有解決的發動機問題,也可以選擇通過取消掉機尾發動機,改爲常規雙發動機佈局來解決,這樣在飛機的航向控制上面就會有很好改善。”

不愧是專業的飛機總設計師,在知道了安218合作沒有希望,未來是md-11魔改型的天下之際,也是果斷地選擇了在其位謀其政,趕快轉變好自己的角色,做好飛機總設計師的本職工作纔是正事,也開始謀劃着對md-11的改進計劃。

也不得不承認金琴科是一位很不錯的總設計師,能夠敏銳地感覺到md-11在設計上的不足之處,並且給出了改進措施,最重要的是這改進居然還和之前聯合客機公司多次調查國內民航公司需求之後所得出的結論不謀而合,這樣看來就真的是人才啊!

但是話又說回來,md-11使用了三臺28噸推力的cf-6或者pw-4000系列的發動機,那單臺28噸的推力綜合起來就是74噸的總推力,真的要打算使用兩臺發動機來達到之前三臺加起來的推力,這至少就需要單臺35噸的推力。

對於這樣的發動機,現在中航西南也還只能欲哭無淚,現在能夠提供使用的只能是波音777配套的三款發動機:ge-90、瑞達800、pw-4000系列,這些發動機要說提供給共和國研製的寬體客機使用,反正楊輝覺得還挺懸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傳奇總師第八百章:還真的攤上了第九百六十四章:逼海無涯的一小撮第四百三十二章:又框到手了第九百九十四章:211?不,這太小了!第九百九十一章:中短程寬體客機第五百九十二章:合作愉快第八百四十章:艱難的抉擇(上)第八百五十三章:找個啓動用戶第二百九十二章:再想想辦法第五章:論文答辯(上)第八百五十六章:非常合適搭檔第四百四十四章:老牌巨頭之間的默契第一千零四章:兩個先進第五百一十五章:巴西、巴西第一百二十五章:繼續做試驗第八百四十章:艱難的抉擇(上)第四百八十一章:雲盟主第一百十九章:三句不離.第二百七十五章:德國MTU第二百五十章:還真有些意思第五百三十四章:睜着眼睛說瞎話第六百七十六章:要給我一鍋端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個吃螃蟹的下場第五百二十六章:血的競標會第四百零四章:總有一款適合你第五百八十八章:談崩了第九百四十四章:再次爲訂單發愁第五百二十五章:雙座機的多用途第九百三十四章:這是異端,要燒死!第九百五十八章:整合式電子戰系統第九百二十一章 通用運輸/加油機第六百零二章:請你提條件吧第四百四十七章:不死心的MTU第六百六十一章:低阻與滑翔第二百八十三章:絕不虧待你們第五百八十六章:這樣的設計局難怪不得第九百九十八章:宏偉鉅作第五百三十二章:該收網了第七百八十六章:我們的雷達沒問題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早有準備第二百六十七章:什麼情況?第六百六十五章 再推薦一個項目第三百一十二章:鈦合金並非全能第五百七十五章:還是資本主義的皮好用第五百七十七章:順道也看看第五百零五章:激光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摟草打兔子第九百三十章:是該動起來了第二十五章:預料中的原因第七百九十九章:出大事了第七百四十五章:友在國會山第九百五十章:戰忽出手!第一千零六章:大有可爲第一百二十六章:測試開始第八百二十四章:時間要快了第六百三十九章:戰爭的陰雲第六百五十章:這就是忽悠第一百九十九章:土洋結合第四百八十九章:發動機控制第七十八章:謝連發的安排第四百六十二章:結束與開始第七百二十一章:一次優秀的演講第二百一十五章:這些都不是問題第四百五十四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四百三十章:該回來的,都要拿回來第八十九章:起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預警機外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走,突進去!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這個逼裝的有深度第一百二十九章:雷達選擇(上)第九百一十五章 確實有些困難第五百一十四章:更加徹底一些第六百零三章:讓我們把事業做大第三百四十九章:畢竟老牌設計局第四百零九章:提前一年的邂逅第七百一十五章:米17第一百零一章:時代的潮流第七百零七章:這纔是符合國情第四百六十八章:甩開膀子研製第九百二十五章 你沒有選擇第二百九十八章:同門相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人才之戰第七百六十二章:被翅膀煽動第二百七十七章:西飛的手段我們也會第二百五十九章:我們需要雙發戰鬥機第八百六十四章:一觸即發第八百一十七章:給我們也來兩架第一百零二章:最靠譜的一套方案第一百五十六張:恩怨何時了第六百一十四章:先忍一下,以後總會有的第一百八十一章:熱火朝天第一千零二十七章:至少一個團第一百六十四章:這塗裝怎一個第八百三十一章:原則上沒問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各懷心思第八百二十九章:這設計有意思了第一百八十六章:刁鑽和出名第一百九十二章:各方心思第八十二章:真正適合巴基斯坦的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