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c-75的試運營工作已經展開,cf-34發動機佔據了先手已經裝上了飛機進行試運營測試,特別是漢莎城際航空公司那邊,合計170架的超級訂單要是最後都採購了cf-34發動機就肯定是不能忍,但還好德國那邊的mtu公司挺給力,在這期間也還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mtu和德國政府一起出面,直接用一些政策性的優惠來說服了漢莎的母公司高層,也就決定僅僅只在首批前30架上使用cf-34發動機,後續的140架飛機會支持國產,使用在mtu公司總裝生產的cg-2000發動機,而這也暫時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但在這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意味着更加巨大的壓力襲來,cg-2000發動機最後階段的空中飛行臺測試、結冰飛行測試等項目都在不斷地推進,一些特殊飛行條件不好進行模擬,需要在國外的相關專業機構進行測試,美國那邊肯定不給做,羅羅更是橫眉冷對,最終還是負責cg-2000整個後續測試工作的克拉夫琴科提出了方案,將發動拿到俄羅斯去進行最後的結冰測試,這纔算是解決了問題。
但不管怎樣,就算再着急上火也要把該做的測試項目都一個一個走完,在時間上就至少還有一年的最後期限,原本打算採購cg-2000發動機的民航公司也知道這款發動機性能好,但需要一段時間的等待,也就都是把發動機的定型交付時間簽到了94年,只要在這之前能夠交付發動機就不會流失大量的客戶,違約金也不用擔心。
和cg-2000發動機的遭遇不一樣,提供給巴航工業emb-145客機使用的ms-4小推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卻順風順水,這種小推力發動機雖然有市場,但盈利卻並不多,也就不太受到三巨頭的重視。
發動機只要能夠符合相關的適航要求,最後的適航證流程已經走完,英國提供的適航證還算是很有含金量,畢竟英國還有着羅羅公司這樣的民航發動機巨頭在,全世界範圍內承認英國航空發動機適航證的國家幾乎佔據了90%。
第一批的ms-4發動機因爲在巴西建的總裝線還沒有正式運營起來,所以還是由331廠製造並整機出口,裝上了前幾架emb-145客機也開始了試運營工作,和裝到mpc-75上的cg-2000發動機的遭遇所不同的是,這emb-145客機只有ms-4一臺發動機可供使用,要想其它的發動機?
對不起,我們不兼容!
而鑑於巴航工業背後的諾斯羅普公司背景,emb-145客機也很快就拿到了美國的適航證,一大批的美國訂單正充斥着巴航工業上上下下,雖然飛機還處於試運營當中,但生產線已經開始了加足馬力的生產,連帶着這邊331廠也是加班加點地組織生產任務,也是一副喜洋洋的氣氛。
定型了ms-4發動機之後,除了留下一批技術人員跟蹤發動機在後續飛行中的小問題,其它的技術人員則是全部都轉而去配套mz-2200發動機的研製工作,雖然ms-4渦扇發動機和mz-2200渦軸發動機除了在覈心機上相同以外,幾乎就沒有了相通的地方。
但ms-4發動機和其它的渦扇發動機不一樣,ms-4同樣也是採用了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傳家寶:齒輪傳動技術,再加上608這邊的技術人員乾的活也雜,在ms-4之前還做過渦漿發動機,所以在渦軸發動機的減速齒輪設計上還算是經驗豐富。
集中起608全所的力量之後,爆發出來的效率還就是不一樣,發動機的各個分系統已經設計打樣,相關的部件測試也加快了進度,上上下下就是卯足了勁要拿下這共和國第一款完全自主設計的渦軸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這邊的情況雖然很值得驚喜,但傳到楊輝這裡的時候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因爲這個時候的楊輝正在參加光電探測系統公司當年爲閃電配套研製的紅外導航和激光瞄準系統的測試,在這次的測試工作中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要測試由楊月帶領團隊所開發出的技術水平。
雖然一開始整個項目是爲殲18配套研製機載的內置光電導航瞄準系統而生,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中間確實走過不少的彎路,但最終還是磕磕碰碰地完成了設計工作。
爲殲18研製的一整套系統是屬於內置式,所以是按照機頭下方的固定空間來安排,因此爲了保證尺寸就顯得有些不修邊幅,沒有像吊艙式那樣的簡潔漂亮。
機體內置版的整套系統在測試的時候是安裝到了一架運七改進的特種試驗機上面進行各種測試,在前面一段時間的測試中已經進行了夜間熱紅外成像功能的測試,得到的結果還算是能夠堪用,畢竟以共和國的基礎工業實力,在九十年代就能夠造出堪用的整套系統本身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後續的激光器測試工作就還在測試當中,首先就是對激光發生器的功率進行測試、多雲條件下的激光穿透能力測試,這時候因爲激光的固有特點,在多雲天氣下的工作也並不是多麼令人滿意。
多雲條件下的正常工作有些困難,那楊輝之前想過的要在多霾的情況下進行測試恐怕就更加難看了,所以話到嘴邊還是嚥了回去,雖然激光制導還有很多原理上的固有缺陷,但其精確制導能力還是要重視起來,在2010年之前衛星制導的精確制導炸彈還威脅不到激光制導炸彈所牢牢霸佔的高端市場。
所以,一方面在選擇了大力展發衛星制導炸彈的同時,考慮到未來二十年之內都很難有可靠、精確的制導衛星系統,殲18還是選擇了並行發展激光制導炸彈。
而這次的測試之所以能驚動到楊輝這裡,那是因爲這次已經不是簡單的整套光電系統本身測試,而是要進行第一次激光制導炸彈投放測試。
這次的空投打靶測試,使用的炸彈並非是全新研製的激光制導炸彈,而是經過空軍的協調之後,由當年研製7721激光制導炸彈的單位翻新生產了此前留下的多枚7721激光指導炸彈的測試樣彈。
要說起這7721炸彈,其實就是仿製了越南戰爭時老美首次投入使用的“寶石路”1,而之所以選擇仿製“寶石路”1的整體設計,在於其結構特點和技術上比較成熟,而且實戰使用中也證明這一設計的成功基礎,而且單純從整體設計角度來說,7721也基本達到了西方7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共和國在77年就開始着手仿製的這款炸彈還是經過了前後共7年的時間,斷斷續續的資金支持下在85年纔開始了實彈測試工作,記得當時測試這型炸彈的載機還是用的老轟五爲平臺。
當年在實彈投放試驗中的7721制導炸彈成功實現了激光制導,導引頭和彈載控制系統也基本達到了設計需要的標準,總體結構設計和大部分系統的試驗數據都滿足了設計要求,因此從結構設計和純粹技術角度上可以認爲7721在總體上取得了成功。
但這畢竟是六七十年代的技術,其導引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測試中7721的命中精度無法達到設計指標要求,而且模仿“寶石路”i的設計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經開始落後,所以官方說法則是這款炸彈僅僅是起到技術探索和設計隊伍的鍛鍊作用,7721最終沒有定型裝備。
上一位面在7721工程之後也確實沒有了下文,經過了中間近十年時間的斷檔之後,直到96年的危機之後軍隊又重新開始拾起各種武備項目,精確制導炸彈再次被重視起來,於是又在97年開始了對隨着蘇27一起來華的俄羅斯kab-500l激光制導炸彈的仿製工作,7721是美系的激光制導炸彈,而97年仿製的俄羅斯kab-500l又是蘇制路線,兩種炸彈除了原理相同之外各方面的設計都是大相徑庭。
所以,上一位面花費近十年時間,用大量精力和代價仿製7721所積累的經驗和鍛鍊的科研隊伍,早在這中間十年的斷檔中沒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上一位面那樣的選擇確實是有很多基於現實的考慮,一方面是7721在技術上確實落後,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共和國沒有對這東西的迫切需要,於是就斷了這條路。
但現在這一位面不同了,7721在85年進行首次投彈打靶測試,後續又經過幾年時間的各種測試之後才最終下馬,因此在下馬的時候已經比較接近殲18項目的開始,而殲18則明確提出要以精確制導炸彈爲主要的對地攻擊手段,於是剛剛下馬不久的7721項目又被撿起來。
而這時候的要求就不同了,首先是要在7721的基礎上對導引頭進行大規模改進,要求新導引頭能夠達到二代激光制導炸彈的水準,到現在的93年雖然依舊還沒有完成新一代導引頭最後的研發定型工作,但至少在技術上得到了延續和傳承,科研設計隊伍還能夠繼續維持,資金上也有軍隊和中航西南這邊從殲18項目中拿出一小部分來支持,因此還算是過得去。
而這次對機載激光瞄準系統的測試中,使用的還是那邊提供的幾枚當年7721項目的樣彈,炸彈各方面都還算保養的不錯,稍微測試翻修一下就能夠投入測試,反正這次測試的又不是制導炸彈,而是在測試激光制導系統,因而對炸彈的精度要求不高,7721也可以接受。
現在,一枚樣彈就被掛到了運七的機翼下,正在往楊輝所在的預定靶場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