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從走老路=破冰之旅

對於楊輝提出的關於新教練機的尾旋測試一事,洪都方面也高度重視,石屏對楊輝提出的這問題早就有過多種解決方案,不過最後還是隻留下了一套可行方案。

對於教練機尾旋測試項目,當然還是專業的公司來做比較靠譜,而這裡面最靠譜的當然還是要數意大利馬基公司和洪都走的最近。

“關於我們新飛機的尾旋測試問題,我是準備和意大利馬基公司合作,打算把這次的尾旋測試和我們的強五飛機現代化改進打包一起,馬基公司要拿下我們強五的現代化改進,就必須協助我們完成教練機的尾旋測試。”

強制捆綁合作?這聽起來怎麼這麼熟悉,楊輝仔細一想,這東西不就是上次的麥道和國內的奉天所玩兒的那手嗎,現在洪都居然也學到,若是能成也算是不錯,就是不知道馬基公司到底上不上鉤。

意大利馬基公司的前面提到過,這是意大利航空工業的代表,在歐洲也是比較出名的,甚至到了新世紀的時候,馬基公司還拿下f35的生產。

而在80年代他們定型了一款和k8定位相同的s211教練機,說起來和洪都現在研發的這款教練機也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若是馬基公司願意幫助我們做這些測試,自然是最好,不過馬基公司好像也有一款初中級噴氣式教練機,恐怕要他們協助設計一款能威脅到s211外銷的飛機,恐怕很難。”

楊輝此話一點也不假,這完全是有跡可循的,上一位面的k8也是和意大利合作測試了k8的旋轉天平風洞試驗,但後面的尾旋試驗卻沒有了下文。

原因就是這款飛機的優良性能,已經嚴重威脅到了s211,馬基公司爲了自己的利益,自然就單方面結束了合作。而現在k8這款飛機提前出來,對s211的威脅就更大了,合作還真的有可能嗎?

楊輝的擔心不無道理。在說出了擔心之後,石屏也怪異的看了楊輝一眼,這傢伙怎麼這麼聰明?典型的能掐會算啊。

嘆了一口氣,石屏也頗爲無奈的說到:“這樣說吧。關於和馬基公司合作一事,我還真就沒有把握,實際上我們和馬基公司已經合作過一次,84年的時候就合作測試過這款教練機的氣動。馬基公司在測試了之後,就表示不打算再和我們合作。他們肯定是感覺到了威脅。所以我們纔想出了捆綁合作的方式,但馬基願不願意接下這項目,我也沒有底。”

聽了石屏這話,楊輝終於明白了,歷史大勢浩浩蕩蕩,上輩子k8和馬基的合作機也只是停留在旋轉風洞試驗,現在這情況恐怕也不會比上輩子好,對於捆綁合作一事,楊輝打心底裡是覺得不太靠譜的,強五的現代化改進那可是軍隊要求的。

就算意大利不願意繼續在k8項目上合作。強五和馬基公司的合作,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現在新教練機還在審覈階段,而強五的合作馬上就要簽署合同了,軍隊也是挺急的。

在教練機和強擊機中做選擇,楊輝不覺得軍隊會選擇放慢強擊機的改進,也就是說最後k8的尾旋試驗恐怕還得要另外想辦法。

“個人認爲和馬基公司的合作很難繼續下去,爲了飛機的研製進度,我們要有兩手準備,馬基公司不可靠啊!”

說到這裡。楊輝又想到了上一位面中k8的研製中,在馬基公司停止了合作之後,後續的尾旋試飛工作,或許這也是一個比較冒險的辦法。

若是能提前像上個位面一樣聯繫到俄羅斯方面。一切都將迎刃而解。沒錯,上個位面中k8的尾旋試飛就是和俄羅斯飛行研究院合作的,當然現在是86年,叫蘇聯飛行研究院纔對。

“或許我們可以試着聯繫一下蘇聯方面,現在要和西方國家合作做尾旋試驗幾乎是不可能,畢竟我們這款飛機研製出來就是他們的強有力競爭對手。西方國家那些航空公司可一點也不傻。”

聽了楊輝這話,石屏嚇得話都說不出來了,和蘇聯飛行研究院合作,這楊輝真是敢想,就現在共和國和蘇聯的外交關係,這怎麼可能?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要合作一番就真的不可能嗎?答案顯然是棱模兩可的,只要有心要合作,在86年就和蘇聯展開試探性的談談,也不是不可能。

1985年3月,年僅54歲的戈爾巴喬夫接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職,而在1986年夏天,戈爾巴喬夫的一番講話,成爲中蘇關係正常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而現在正好就是1986年,再等上半年時間,中蘇之間的關係就要準備開始有所轉折,楊輝完全可以相信,在一款攻擊性不強的教練機中,展開小範圍的合作,這應該是共和國、蘇聯都願意看到的。

實際上中蘇關係回暖在79年就有所苗頭,那時候蘇聯就能提出在民航客機制造中合作,更何況是現在?

中蘇關係要回暖,肯定要有一項契機,當年中美關係回暖都還有一出乒乓外交戲碼,現在中蘇關係回暖也需要來一出試飛外交。

就蘇聯那龐大的軍工帝國,除了軍事工業還真就不容易找出合作的契機,而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86年,有些合作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在上個位面中,共和國在88年都派出了航空專家到蘇聯洽談合作、訪問,那一次訪問的直接是深入到了航空發動機的試驗中心,由此可見蘇聯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對共和國外交的態度。

“先不要激動,我只是提出一個想法而已,一切還要看馬基公司是不是願意和我們合作,若是馬基公司不願意和我們合作,基本也就代表了西方教練機制造商的態度,畢竟我們這是一款要和西方正面競爭的機型。”

聽了楊輝推心置腹之談,石屏也嘆了一口氣,對楊輝這“烏鴉嘴”,石屏早就有所體會,若是楊輝都這樣說,恐怕**不離十了。

“誰說不是啊,我們也比較擔心這點,但和蘇聯合作真的有可能?雖然現在戈爾巴喬夫上臺,對我國的外交政策比起前幾年要好上太多,但在航空製造業合作是不是步子太大?”

步子大嗎?楊輝倒是不覺得,實際從1982年10月起,負責與蘇方談判的中方工作人員就跟隨錢棋琛副外長在北京、莫斯科兩地穿梭。在這個時候蘇聯就主張通過增加相互往來、合作等辦法改善兩國關係。

只要蘇聯願意,楊輝不認爲國內會阻止,畢竟這也算是破冰之旅,而且在86年也就是今年夏天,戈爾巴喬夫的海參崴講話之後,阻力會更小。

現在也不好透露太多,楊輝只能模糊處理:“我不是說過了嗎?一切還需要看天時,說不定蘇聯的溫和派戈爾巴喬夫今年就能整出些有利於兩國關係更加轉暖的消息呢?我們尾旋試驗也不是太急,甚至等到明年也不是不行,慢慢來就好。”

若是等到87年,楊輝對這是就會更加有把握,上個位面中87年二月,中蘇甚至進入了邊界勘探的程度........

第七百三十章:前沿氣動探索第一百五十九章:悄悄的進村?第三百二十七章:武器系統(下)第六百九十九章:全新的格局第五百九十四章:科研力量還要再集中第四百一十八章:空中支援第五百零三章 武器系統要多樣化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核心設計觀第二百零八章:跟我們走一趟第九百二十章:還算有點大局觀第三百一十三章:來自洪都的邀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以點帶面第五百七十六章:不能把自己也坑了第一百六十章:終究還是要面對第一百四十九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三十四章:我告訴你怎麼用第六百一十七章:拿人訂單,與人消災第六百六十一章:低阻與滑翔第七百章:總還是有些好項目第九百五十九章:異想天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沉渣泛起第七百六十六章:陪你們玩兒到底第五百三十章:一波平,一波起第二十五章:預料中的原因第二百三十五章:這個完全可以第九百八十一章:延後?第五章:論文答辯(上)第八十九章:起飛第六百九十九章:全新的格局第五百三十八章:終究是來了第七百零五章:吾有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五十七章:學做毒餡兒餅第九百九十一章:中短程寬體客機第七百二十二章:我們投2.5億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壽命浪費第三百五十七章:突如其來的權力第四百一十九章:第一波空對海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二批人才第七百八十章:差強人意第八百六十五章:輸在起跑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好處真心多第四百七十二章:炮偵1第七百六十一章:都拉出來溜溜第八百九十五章 技術官僚的可貴第三百四十九章:畢竟老牌設計局第四百八十二章:紅旗方案第六百一十四章:先忍一下,以後總會有的第六百六十一章:低阻與滑翔第四十六章:燃燒室成了第四百三十七章:八方雲集第三百八十八章:來自624所的消息第九百二十章:還算有點大局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核心設計觀第七百五十九章:家常便飯第七百二十章:就是這麼牛逼第一百五十七章:窮人的思想第五百四十四章:這錢終究得給第二百四十五章:逆向工程第三百六十四章:反尾旋試飛第一百零一章:時代的潮流第七百六十六章:陪你們玩兒到底第九百六十三章:AT-2000不服第二百七十四章:光一家公司玩不轉第八百零三章:要不要來一發第六百四十七章:我們還是棄權第八百五十五章:陸航的想法第七百零三章:來一個五年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爲了未來第五百七十章:一句話引發的yy第六百四十二章:壓力好大第二百二十一章:海鷂絕技第四百五十八章:等着上面的獎勵第四十二章:那我們接了第二百七十四章:光一家公司玩不轉第七百九十四章:新的挑戰第四百七十一章:因地制宜第七百四十七章:參軍入伍第六百零七章:到底建在哪裡好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來吧:局長!第九百七十六章:換裝兩個團第四十章:新鮮出爐的楊總師第五百七十章:一句話引發的YY第六百四十六章:這不是好萊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一鍋兩智第九百一十章 一羣有背景的來客第四百六十章:我們說道說道第四百一十三章:這就是方案第七百八十六章:我們的雷達沒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同人不同命第三百三十五章:來自阿聯酋的邀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絕配第七百九十三章:一發命中第五百一十章 仔細剖析第四十六章:燃燒室成了第一百二十二章:附面層隔板第二百七十七章:西飛的手段我們也會第八百章:還真的攤上了第一千零六章:大有可爲第四百七十章:不能承受之重第九百九十七章:八月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