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過幾百米的長廊,轉眼就到了風雨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十米多高的橋樓,青磚結構爲底,上鋪青瓦,有三道飛檐,飛檐飾以雲紋。橋樓上部正中是一塊牌匾,上書三個鎏金大字“祖師橋”,看來這就是這座風雨橋的全名。橋門樓下部是風雨橋門,橋門是是兩扇黑漆大門,上面有獅頭的銅鎖。橋門離地大概有兩米高,因此在橋門前設置了一個小看臺,看臺有石欄杆相圍,通過兩側的石階拾級而上,在兩排石階的中間,看臺的下面是一套二龍戲珠的石浮雕,浮雕雕的栩栩動人,就將呼之欲出。石雕再往上看,就是一大副十六尺見方黑底金字的石刻碑文,上書:
“蓼湄古鎮,源遠流長。 肇自秦漢, 稱市隋唐。府隸寶慶,州屬武岡。宋趨興盛,明臻蕃昌。 清設分州, 駐軍佈防。儼然縣治,南楚屏障。有水蒔竹,導源武陽。濱繁紅蓼,豔若海棠。河名本此,九曲流芳。砂多金粒,富甲一方。淘瀝積丘,蓼湄名彰……”
曾儒看到碑文不免就隨着朗誦了起來,看到曾儒搖頭晃腦的樣子,旁邊的幾位都不免笑出聲來。曾儒唸了幾句,轉過頭來對劉巧等人說:“這座風雨橋就是我們蓼湄著名的景點,標誌性建築祖師橋啦,祖師橋它有一個風雅的名字叫做洄瀾橋,取的是波瀾潯洄之意,在洄瀾橋上有我們蓼湄著名的八景之一——洄瀾涌月,坐在洄瀾橋中央亭樓的靠椅上,在月出之夜,打一壺米酒,就點花生米,看着來回涌動的蓼水,聽着耳畔潺潺的水聲,聞着蓼草飄來的清香,豈不妙哉。”曾儒到了這古色古香的祖師橋邊,也不免變得文縐縐了起來。
曾父在旁邊聽到曾儒的話,在旁邊道:“這曾儒說的確實不錯,但是曾儒你知道蓼湄八景的洄瀾涌月,可知另外七景”。
曾儒接到:“我知道,另外七景就是馬嶺回雲,洪灘浴鶐,石井浮香,蓮寺禁鍾,石祖懸燈,滄浪擊磬,沙潭躍鯉,對吧。”曾父在旁邊頻頻點頭。
林天見曾儒在這裡急着賣弄文采,急的差不多要撓頭搔耳,連忙打斷了曾儒的話:“這個八景洄瀾涌月是介紹的差不多了,其他七景你也一一介紹唄,不要只說個名字,我們好一一去看。”
曾儒應聲到,你別急嗎,我正好和你們說呢,說着就清了清喉嚨,準備介紹。但是喉嚨是清的挺乾淨,介紹確實半句也沒蹦出來。曾父看到曾儒的尷尬,連忙接到:“曾儒,你看你小子學問不到家吧,還要賣弄,半天就記得一個洄瀾涌月,還是讓叔叔來給你們幾個朋友介紹介紹吧。
這個馬嶺回雲,距蓼湄大概五里,有一塊石頭如圍棋縱橫,上有棋子,有云氣環繞,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天必要下雨,大家叫它仙人石,爲什麼叫仙人石,是有一個傳說叫馬王的人在山中見仙人下棋,也吃了線人送的棗子。山中一日,山外一年,錯過了歲月,而馬王吃了仙棗也成了仙,後面留下這個棋盤和仙石。而馬嶺的位置就是在現在的南泥鄉,那邊很多石山,九口巖也在那邊,哪天天氣好你們可以去那邊玩一玩;
洪灘浴鶐估計是見不到了,鶐就是翠鳥,專門捕食小魚蝦,常在楊公橋,就是現在的水泥廠賀家洲那一塊附近的河灘出現,也有人把這個鳥寫做‘涑鳥’(兩字合一),但是這個字典裡面沒有,所以也不一定當得真。
石井浮香也是在楊公橋後面浮香橋旁邊的水井,傳說經常有香氣冒出。
蓮寺禁鍾在現在的開發區,已經拆了看不到遺址了,爲什麼叫禁鍾,就是傳說蓮花寺一敲鐘就起火,後面就禁止蓮花寺敲鐘,所以只能聽到蓮花寺的暮鼓,而聽不到晚鐘了,是遺憾,但也是一個傳說。
石祖懸燈,就是木山村內的龍頭石,因爲形象站立的人而得名。洄瀾涌月曾儒已經說了。滄浪擊磬是以前上游的鐘滄寺前面江水,水流潺潺打在河灘上好似擊磬,和河水互相繚繞,讓人聽了使人意靜,但是現在也沒有了。
沙潭躍鯉也是在水泥廠那邊曾經發大水,半山就被沖掉了一半。沖掉後便形成深潭和沙灘,有個被稱爲“員外”的就深潭大養其魚,別人抓魚不着,“員外”去了,大鯉魚就跳上沙灘來。”
大家聽了曾父的介紹,也連稱可惜。這時林天又問道,“這個橋不是叫洄瀾橋嗎,怎麼又叫祖師橋。”曾儒連說:“這個其實是應該叫洄瀾橋更準確些,但是因爲在橋中間供着真武祖師,所以鄉民經過,都習慣叫做祖師橋了,此橋原生已經在日戰中炸燬了,這座是後面復原的,爲了順應名義,此橋就叫做祖師橋了”。
劉巧正在讀碑文,她看的仔細,看到碑文後的落款,說道:“這個碑文的落款是曾傳國,也姓曾,是不是你家親戚啊。”曾父在旁邊笑道:“這個還確實是我家親戚,曾老先生是小儒的舅爺爺,我的表叔,是我們蓼湄的文化名人,書法名家,曾儒每年回家都要去拜訪的”。劉巧忙說:“那是大師啊,那我也要到時候一起去拜訪拜訪”。大家連聲稱好。
在碑文處待了半天,聽曾父講了半天蓼湄八景的典故,美麗的故事讓大家都忘記登橋了。曾母在旁邊說道,大家先登橋吧,一邊看一邊說,蓼湄的美景一下子說不完,說的好不如親眼所見。
大家說着走進了橋門,橋內地面是鋪着青石條,兩側是木質的欄杆,有靠椅讓人納涼,正中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個大字聞拓創新,再往前走到風雨橋的中央,共有左右四間共八間廂房,可以供人在此飲茶娛樂。其中廂房上方都有名人的題詞牌匾,牌匾寫有龍馬精神,輕世傲物,蛟龍戲水,丹鳳來儀,洄瀾涌月。看到洄瀾涌月,大家想起了曾儒介紹的典故,都相視而笑。
最左側的中央,就是祖師橋的來源,供奉的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像上面有一塊牌匾,上書四個大字“祖師重光”,也道明瞭此橋名的來歷。
大家參觀完風雨橋一樓,就從廂房邊上的木梯,拾級而上,就到了風雨橋的二樓,風雨橋二樓是一個迴廊,四面都可以賞景,尤其以東西面最佳,大家不約而同靠在了向東面的護欄,看着清澈的江水向東流去,在往遠看,能看到對面雲峰山上被燈帶裝飾的雲峰塔和南峰寺,大家一下子就安靜了起來。安靜的氣氛裡,能隱隱聽到雲峰寺傳出的鐘聲。在橋下撐過了幾艘烏篷船,船裡隱隱傳出了船老大的歌聲,劉巧聽着歌聲,也不免輕輕的喝了起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曾儒在劉巧的身後,聽着劉巧銀鈴般的嗓音,被她讓微風偶爾吹起的髮梢帶在臉上,麻麻酥酥的,能看到劉巧髮根的皮膚如牛奶般的白膩,不由了看的癡了。
這時只聽到後面傳來兩句清脆的聲音,“曾儒”“曾儒哥哥”,一下子把這美好的環境也打亂了,曾儒轉過頭去,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