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平米的小屋內,各種物品分門別類放在各處,而荊建正在忙着整理。
“錢還真頂用,居然還有1587塊4毛8。還有小笨豬你留下的300。真是小笨豬,你男人還需要你花錢?”荊建正清點身邊的現金,“差點兒忘了,這塊電子錶還要給小霞寄去……”
考完試回到家,用過飯後,荊建倒頭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完全養足了精神,閒的沒事,荊建就開始打起行李。他已經有點迫不及待,準備等魏穎芝一回來,倆人就立刻動身。
天天翹首以盼,就這麼過了三、四天。行李打了又打,房間掃了又擦,想到可能下一刻,魏穎芝就會笑盈盈的出現在自己面前,荊建胸中充滿了甜蜜……
……
已經過了五天,荊建苦笑着搖頭。女人就是沒有時間觀念,亂七八糟的事就是多。可能魏穎芝的行李也多吧?也可能想在父母身邊多留幾晚。不過這事可沒那麼容易原諒。還老師呢,居然還敢遲到?決定了,見面後,一定要打小屁屁!嗯,絕對肯定是……
……
第八天。似乎感覺門外有動靜,荊建猛地打開門,就見一隻貓從藤架上受驚跳下。完全已經坐不住,荊建索性走出院門口,向大街兩旁眺望,不知過了多久,還是沒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緊捏雙拳,荊建不斷在提醒自己:“冷靜,千萬冷靜!”
憑藉着強大的自控力,荊建勉強裝作鎮定回到自己屋,又打了一盆水,拿出刮鬍刀,開始了今天第三次刮臉:“要給那個臭娘們留一個好印象,她一定是被什麼事耽擱了。想想分開的時候,一點兒也沒預兆,一點兒蛛絲馬跡都沒有。所以……肯定不會!要信任她……”
就這樣,荊建在不斷的爲自己打氣……
……
第十天了。荊建安靜的坐着,眼中有了根根血絲。他又點上煙,地上丟滿菸頭。從昨晚開始,荊建已經沒心情去打掃了。腦中開始越來越胡思亂想:“會不會她父母不同意?把她扣住啦?或者……意外?車禍?生病住院?……”
荊建越來越膽戰心驚,他終於坐不住了,找出自己的通訊錄,把魏穎芝父母的地址抄寫後貼身放好,然後就急匆匆地往屋外跑。然而剛出門口,又急着回來,又取出鋼筆找了張紙,爲魏穎芝寫了張便條。短短几行字,就塗改了好幾處,荊建已經無心再謄寫一遍,把鋼筆放在便條上壓住,接着就向長途汽車站跑去。
**********************************************************
站在樹蔭底下,劉祥東汗流浹背。他扇着草帽,不時扯嗓子在喊:“再跑一圈,就一圈,注意隊形別脫節,後面那幾個別拉下。喂,三狗你這個驢蛋,快加緊幾步……”
打穀場上訓練的是村裡基幹民兵,全都是些青壯。然而在這大夏天正午訓練,而且是高強度負重跑了幾圈,所以等一過終點,每個人都累得癱倒在地,幾乎都要虛脫。
拼命往肚子裡灌水,終於有幾位緩過勁:“支書,這大太陽正毒,怎麼就挑這個時辰?”
“嘿嘿!”劉祥東一聲冷笑,“等大晚上練,就有看熱鬧的大姑娘、小媳婦了吧?想的美。這次是全省民兵競賽,聽說是抽籤定的科目,從實戰出發,難道大餉午就不打仗了嗎?都精神點,再休息一袋煙,準備訓練投擲!”
打穀場上頓時怨聲載道……
……
抹着汗,趙金河快步走到劉祥東跟前。看了一眼正在投擲訓練手榴彈的民兵,趙金河陪着笑臉遞過煙:“支書,您受累着呢。”剛纔劉祥東派人找,說有急事,所以趙金河就匆匆過來了。
接過煙點上,劉祥東沒好氣的罵道:“你家三個男娃就那麼金貴?叫他們訓練都不肯。”
“這不是……活多嗎?”
“行行。”劉祥東一甩手,“今日不是跟你嚼穀這個,反正就你們趙家破事多。那就給你個好消息,你家很快就活少了。鄉里來了文件,你女婿家自留地和宅地都要收了。村裡也合計過了,他家地裡的那些莊稼,就給你留到秋收。不過,你家養的那幾頭豬,要趕緊搬走。還有,記住,搬走的時候打掃乾淨。”
“這是?這哪能?”驟聞噩耗,趙金河沒了主張,急得團團轉,“支書,支書,您得給個準話,到底是啥事?是不是小建那個惹禍胚的事?那也不興牽連俺家呀?您……您倒是幫忙到鄉里說說情啊?”
“怎麼牽連?你倒是說出來聽聽?那是荊家的房子和地,有你們趙家啥事?還有,說啥情?那是鄉里命令,紅頭章蓋着呢。而且俺忙着訓練這幫兔崽子,天天嗓子都冒煙,誰有空去打聽?”劉祥東極不耐煩。趙家那種佔便宜的做法,本來就惹得全村的非議,“反正那文件就在村公所擱着,你不放心,有空就去看看,自家琢磨去。”
望着趙金河悻悻離開,劉祥東“哼”了一聲,眼中帶着鄙視。雖說趙金河與荊建是翁婿,荊建都沒說話,外人就不怎麼好開口,但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雖說這些天劉祥東一直忙着民兵訓練,但說他一丁點都不知道荊建的事?那也絕無可能。無非是知道的少點罷了。不過這位老支書還挺有原則,組織沒正式宣佈的事,就絕不會說,絕不傳謠。所以今天趙金河問,他就裝傻賣愣往上級推,反正自己就是堅決不說。
至於爲什麼“組織還未正式宣佈”?那就得說到荊建的幹部身份。
由於“檢查通過”,於是就開始組織流程,要恢復荊建幹部身份,然後定級別、安排工作。本來這一系列的事也就是走個流程,拖不上太久。然而荊建一參加高考,就把整個流程給耽擱住了。
而這一切,都要歸因於“荊建事件”的特殊性,更有着當年的一項幹部管理內部政策。一句話,在荊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給組織部門出了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