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書店被人砸雞蛋的小插曲讓賈平娃的情緒有些低落,可林爲民隨口的一句話又讓他豁然開朗。
連一旁因爲這件事而感到心有餘悸的小姑娘毓秀都放下了擔憂,白天的籤售會,她就坐在賈平娃旁邊,寫個書還要被人砸雞蛋,差點給小姑娘留下了心理陰影。
前往滬上的火車是長途,林爲民和幾個作家在車廂裡聊天,發行部的秦運祥和王紅軍躲在另一個車廂裡。
毓秀問林爲民,“林總編,爲什麼我感覺秦叔叔和王大哥那麼怕你啊?”
“有嗎?”
“有。每次只要你在,他們的情緒就會很緊繃,而且連話都不太敢說。”
毓秀年紀輕,但觀察力卻很敏銳。
旁邊的幾個人表情微妙,毓秀雖然寫了一部小說,但不在作家圈子混,所以對於有些信息並不清楚。
大家對於秦運祥和王紅軍爲什麼這麼害怕林爲民,自然是清楚的。
國文社發行部發生了貪腐,包括副社長在內的三個工作人員都被送了進去,據傳證據蒐集的工作就是林爲民乾的。
所以,秦運祥和王紅軍能不怕嗎?
這就是國文社的活閻王啊!
“呵呵,我是他們的領導,怕我一點也正常。”林爲民說了一句,然後岔開話題說道:“小毓開學就念大學了吧?”
“嗯。”一說起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毓秀一臉憧憬。
她高考成績還可以,考上了鵬城大學。
在後世,鵬城大學是個很神奇的學校,非985、非211,但學生就業卻一個比一個好。
有人說是因爲培養出了一個小馬哥,但這種遠非一個小馬哥能解釋,更關鍵的原因在於特區政府對於本地人才的重視。
《花季雨季》出版的這半年裡,毓秀見了很多世面,成熟的也很快,她說起了父母想讓她留學的事。
毓秀家境優越,送她留學並非什麼難事。
“不過我想用我自己的稿費留學。”毓秀說道。
大家聞言紛紛笑了起來,他們並非是嘲笑小姑娘在異想天開,而是欣慰於各自的收穫。
他們的作品被收錄到布老虎叢書,銷量不俗,收入已經不能用可觀來形容了,是這羣作家在寫書之前想都沒想到的事。
賈平娃的《廢都》如今碼洋銷售突破2000萬,僅他個人所得的版稅收入就多達200萬元,這個收入也讓他超越陸遙和程忠實,一躍成爲陝西文壇首富。
除了賈平娃,上半年國文社推出的“陝軍東征”和“陝西文壇五虎上將”的概念也廣受追捧。
不提早已成名的陸遙和程忠實,就是高劍羣的《最後一個匈奴》和京扶的《八里情仇》月均銷量也超過了15萬冊,總銷量破百萬指日可待暢銷勢頭絲毫不遜於布老虎叢書。
而毓秀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也同樣因爲《花季雨季》的暢銷收穫了近百萬元的版稅收入。
而且現在《花季雨季》纔出版不過半年時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部小說都將源源不斷的給毓秀帶來不菲的收入。
她不光是可以用版稅收入支撐留學費用,長大成人以後的生活也會因此受益。
大家在聊起版稅的時候,臉上都是忍不住的笑容,樑曉聲坐在邊上也是如此。
他的笑容有一種憨氣,讓人很有好感。
他原來在燕影廠工作,88年調到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當藝委會副主任。
去了兒影廠沒別的好處,就是能分套房子,卻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這次他的《泯滅》入選布老虎叢書,樑曉聲本來是沒指望拿版稅的,他想着能拿到千字150塊的稿費就已經很好了,幾萬塊的稿費就能幫助家裡解決很大的問題。
可現實情況卻讓他大吃一驚,他的書在兩個月時間就賣了40萬冊,根據合同約定,超過了15萬冊的銷量,直接變成了版稅結算。
雖然版稅是三個月一結,他還沒有拿到,但國文社在稿酬支付這方面向來守約。
樑曉聲在家裡跟妻子焦丹算了一下,哪怕只按照前兩個月的銷量來計算,他也能拿到至少25萬稿費。
僅這一筆收入就超過了樑曉聲工作這麼多年的所有工資和稿費收入的總和,簡直就是一夜暴富。
更別說這才只是剛剛開始的兩個月而已。
夜深了,大家聊着聊着,有人進入了夢鄉,其他人見狀也止住了話題,各自睡去。
武漢、金陵、滬上……
西安籤售結束之後,衆人一路沿着長江南下,然後便是本次全國籤售的最後兩站地,羊城和鵬城。
到達羊城,這裡又有別名花城,這也是《花城》雜誌名字的由來。
得知林爲民率隊來羊城搞籤售,《花城》總編溫能特意給林爲民安排了點活動。
別想歪,就是吃吃飯,看看演出。
因爲溫能是私人邀請,所以林爲民沒辦法帶下屬和作家們一起赴約,他們在籤售完的當天便去了鵬城。
反正就剩最後一站了,大家輕車熟路,林爲民陪不陪都一樣。
大家約好了在羊城匯合,林爲民便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了溫能的安排。
吃胡建人這種假傳統當然是沒有的,但食在羊城也是事實。
享受了一天三餐美食,晚上溫能請林爲民看粵劇。
粵劇源自南戲,以明清時期的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梆子腔等諸腔爲基礎,在清咸豐、道光年間,本地班子在演出中以西皮、二簧作爲基本曲調,兼收高腔、崑腔及民間樂曲和時調,用“戲棚官話”爲基本語言間雜以粵地方言,逐漸形成粵劇。
建國後粵劇跟其他的地方劇種一樣成立了專門的粵劇團和粵劇劇院,民間基礎深厚。
但受限於語言的關係,粵劇流傳多侷限於兩廣、香江以及東南亞等粵語地區,反而在內地沒什麼市場和受衆。
今天溫能邀請林爲民看的劇目是《再世紅梅記》,由粵劇劇作家唐滌生創作,改編的是明朝周朝俊的《紅梅記》。
“畫欄風擺竹橫斜,如此人間清月夜。
愁對蕭蕭庭院,疊疊層臺。
黃昏月已上蟾宮,夜來難續橋頭夢,飄泊一身,怎分派兩重癡愛?
不如彩筆寫新篇,也勝無聊懷舊燕,誰負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
邊欣賞着臺上優美的唱段,溫能邊給林爲民做一些科普。
林爲民聽到“唐滌生”這個名字有點耳熟,轉念一想,便想了起來。
這不是南海十三郎的徒弟嗎?
見林爲民對唐滌生感興趣,溫能又給他科普了起來,林爲民越聽越覺得有意思,連戲都顧不上看了。
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譽鏐,唐滌生是他的弟子,二人均是粵劇劇作家,這師徒二人所創作的《寒江釣雪》《心聲淚影》《梨香院》《七十二銅城》《女兒香》《落霞孤鶩》《紫釵記》《帝女花》等作品均是粵劇當中廣受歡迎的熱門劇目。
相比弟子唐滌生,江譽鏐的人生經歷更加傳奇,而他的生平事蹟也在兩廣和香江等地廣爲流傳。
林爲民在後世看過謝君豪演的《南海十三郎》,講的便是南海十三郎江譽鏐的傳奇一生。
江譽鏐出身豪門,父親江孔殷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富商,他雖家世顯赫,卻是個情種。
年少時江譽鏐因爲太過調皮搗蛋被學校退學,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將他送到香江讀書。在香港,他遇到了令他心動的莉莉。他對莉莉一見鍾情,爲了她甚至不惜放下香江的一切,與她一同遠赴上海。
此後,他便銷聲匿跡了兩年。兩年後,他重新再出現,卻是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家人想知道,他消失的這兩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可任憑誰問,他都緘口不提。
而這段經歷便是日後他的成名作《寒江釣雪》的靈感來源。
回到香江後,江譽鏐沉迷粵劇,但每每聽到臺上名角唱曲時,他都要搖頭,臺上的名角薛五哥被他攪得心神不寧,二人卻也不打不相識,成爲了至交好友。
此後,江譽鏐憑藉《寒江釣雪》一炮而紅,成爲香江粵劇界的金牌編劇。
名聲大噪的江譽鏐吸引了很多仰慕者,唐滌生便是其中之一。
兩人的結緣源自於戲劇創作,江譽鏐的創作風格與衆不同,他在思考詞曲時往往需要助手協助,找了很多寫手都跟不上他的想法和速度。
偏偏唐滌生就能做到,唐滌生因此被江譽鏐收作弟子。
江譽鏐是個戲劇天才,唐滌生也不遑多讓,師生相得僅一段時間,江譽鏐不想讓唐滌生一直活在自己的陰影之下,埋沒了才華,對他惡語相向將他攆走。
離開江譽鏐後,唐滌生果然迅速在粵劇界嶄露頭角,與江譽鏐一時瑜亮。
唐滌生的出走,是江譽鏐人生的轉折點,他的後半生隨之而來的是窮困潦倒與悲劇。
時逢戰亂,江譽鏐一腔熱血投身軍營,在軍營中他試圖用勵志的故事激起將士們的愛國情懷。
可同行卻只會用低俗的劇作攪亂軍心,江譽鏐看不過去,把同行狠狠地揍了一頓。江譽鏐在軍中打人的事情在行業內傳開了,沒人再敢找他寫劇本,認爲他這人恃才傲物,目中無人。
沒有了收入來源,江譽鏐生活窮困潦倒,又逢內地政治風雲變幻,他家中父親去世,徒弟唐滌生英年早逝,接連重創之下,江譽鏐變成了一個瘋癲的乞兒。
林爲民至今記得瘋瘋癲癲的江譽鏐在面對警察的抓捕時所說的那句臺詞。
“偷我左腳鞋的是英國人,偷我右腳鞋的是日本人,中國人的鞋都叫他們偷光了。無路可走,哪也去不了,走投無路行不得也!”
一個典型的舊式知識分子,一個狂放不羈、追求愛情、追求平等的愛國文人,他的人生悲劇不僅是自身的性格造成的,同時也是時代和歷史的悲歌。
後世總有人將《南海十三郎》這部電影與《霸王別姬》相提並論,在電影技法上林爲民不做探討,但要論情節之跌宕起伏、人物的生動飽滿和作品所表現出的史詩氣度,林爲民認爲兩者確實不分伯仲。
林爲民又莫名的想到了破了產的李成儒,和他剛剛被停職的遭遇。
你看看這寫作素材,不就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