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洮南

作爲民國陸海軍最高統帥,趙北親自趕去長辛店爲國防軍暫編第105師授旗,這本身已經表明他對軍事力量的重視,而作爲總統關注的重中之重,東三省的局勢和廣東的局勢都是民國中樞政府關注的重點。

爲了解決“廣東事變”引起的南方動盪局面,中樞政府已經派遣海陸大軍南下平叛,雷霆萬鈞之勢,絕非區區龍濟光那幫跳樑小醜可以抵擋,現在,廣東的局勢已在中樞決策中退居第二的位置,中樞開始將主要注意力轉向北方,盯住了東三省。

東三省,那裡的複雜局面遠不是廣東可比的,由於日本、俄國分割了東三省的勢力範圍,中國中樞政府要想在那裡有所作爲,就必須多動些腦筋。

實際上,此次國防軍暫編第105師的新駐防地就是山海關,這裡控扼關內外交通,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共和政府成立之後,北洋陸軍曾在這裡駐紮了大量精銳部隊,猶以曹錕的北洋陸軍第三師爲佼佼者,但是自從南北大戰爆發,山海關的北洋軍幾乎全部南調,而曹錕的北洋陸軍第三師也在河南信陽全軍覆沒,如此一來,現在防守山海關的除了少數北洋部隊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地方部隊了,而其中又以張作霖的部隊爲主。

張作霖現在不僅是北洋第十六師師長,而且還是遼寧鎮守使,作爲一個綠林出身的江湖好漢,他能混到這一步,恐怕主要原因還在於這個混亂的時代。

時勢造英雄,沒有時勢,英雄是不會出現的,時勢出現,但未必誰都可以成爲英雄,有的人或許只能做一個梟雄。

張作霖就是一個梟雄,至少他的部下是這麼認爲的。

在這些將張作霖視爲梟雄的人裡,以王永江最具代表性。

王永江字岷源,遼寧金縣人氏,清貢生出身,才名冠居鄉里,日俄戰爭之後,清廷在東三省試行改制,行新政,劃省份,這些事務都離不開當地名士的鼎力支持,於是,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保薦下,王永江走上仕途,歷任奉天民政司政史、東邊道尹、遼陽巡警總局局長等職,“戊申革命”之後,徐世昌宣佈東三省“保境安民”,實際上成爲了東三省的土皇帝,而王永江也一步登天,做了徐世昌的高級顧問,專門負責民政事務和財政事務。

王永江本欲做出番事業,報答徐總督提拔之恩,但是沒等他做出番成績,徐世昌就去了北京,接替袁世凱當了民國臨時大總統,徐世昌本想將王永江調到身邊協助,但是調令剛剛發出,國會彈劾總統案就爆發了,不久之後,徐世昌悽然下野,而當徐大總統辭職、趙大總統接任的消息傳到王永江耳朵裡的時候,他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南下,去北京輔佐徐世昌。

徐世昌倒臺了,王永江也失去了靠山,不僅南行之議擱淺,而且在東三省的位置也被人取代了,不過短短几天工夫,昔日的政界明星就成了坐冷板凳的失意政客,王永江心中的淒涼或許只有他自己才明白了。

冷落王永江的人是吳俊升,徐世昌去北京接任總統之後,吳俊升就暫時署理東三省總督的職務,但是不久之後,傳出徐世昌有意以張作霖取代吳俊升爲東三省總督的風聲,結果吳俊升與徐世昌的關係出現了裂痕,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爲什麼吳俊升會在徐世昌下野之後落井下石的剪除徐氏在東三省的勢力了,王永江作爲徐世昌一手提拔起來的“政界明星”,自然被吳俊升拉進了免官的黑名單,靠山一倒,王永江自然也就失了勢,坐了冷板凳。

徐世昌剛一下野,吳俊升就迫不及待的對其落井下石,將徐氏門人一掃而空,這種做法在王永江看來就是“鼠目寸光”,這樣一個純粹的武夫是成不了什麼大事業的,即使他不趕王永江走,王永江也是會自動請辭的,既然是亂世,那麼像王永江這樣的文人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不能做一方諸侯,也要做個輔佐諸侯的良相能臣。

王永江沒坐多久的冷板凳,就有人來請他出山做自己的“良相能臣”了,這個人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雖然是綠林出身,但是這眼光、氣魄卻不是那幫綠林同行們可以相比的了,他深知“武打天下文治國”的道理,現在既然是亂世,就靠那幫綠林手下,做個土皇帝沒問題,但是若想做一方諸侯,與中樞分庭抗禮,沒有懂得治國平天下謀略的文人輔佐是不行的,所以,他開始蒐集文臣。

之所以先去請王永江出山,這實際上是出於徐世昌的推薦,說句實話,徐世昌雖然下野了,但是並不代表他不關心時政,對於吳俊升落井下石的行爲,徐世昌也是非常惱火,不管是出於報復的心理,還是出於穩定東三省局勢的考慮,徐世昌向張作霖推薦了王永江。

張作霖和王永江過去曾在一起共過事,兩人之間也曾有過摩擦,但這並不妨礙兩人再次合作。

張作霖身爲遼寧鎮守使,按說他的職權範圍就是軍事問題,但是他卻對王永江這幫文人感興趣,這本身就已證明了他的野心,所以,王永江也沒推辭,這樣一個禮賢下士的梟雄人物正是他願意輔佐的對象,前途比那個吳俊升要光明得多,至少不會四面豎敵。

王永江一出山,剩下的事情就容易許多,在王永江的幫助下,許多被吳俊升罷黜的官員紛紛聚攏到張作霖身邊,爲他的戰略計劃出謀劃策,以便早日將整個遼寧納入北洋第十六師的勢力範圍。

現在吳俊升依然署理着東三省總督的職務,中樞既沒有流露出讓他滾蛋的意思,但是也沒有明白說過要繼續保留這個“東三省總督”的官位,前段時間就在傳聞,說中樞打算撤消“東三省總督”,改以省長負責民政、財政,督軍負責軍事事務,所以,吳俊升可能很快就會下臺,到了那時候,或許就是張作霖做“遼寧王”的時候。

明白了這個背景,也就明白張作霖爲什麼將第十六師的師部和遼寧鎮守使府設在洮南,而不是省垣奉天。

張作霖是想避免與吳俊升過早的直接接觸,修養生息,保存實力,以便在關鍵時候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奉天,做他的“遼寧王”。

也正因此,王永江這幫輔佐梟雄的文人也在洮南。

現在,王永江就坐在第十六師的師部裡,替張作霖批閱一些政務公文,這都是關於民政事務的公文,現在的遼寧,基本上被吳俊升和張作霖一分爲二,東邊是吳俊升的地盤,西邊是張作霖的地盤,雙方井水不犯河水,現在基本上相安無事,而在遼西地盤上,張作霖最近正在督促軍隊訓練,這民政的事務自然只能全權交由王永江處理。

王永江處理民政事務自然是得心應手,這讓張作霖很滿意,而王永江也一心要報答知遇之恩,今天按說輪到他休息,可是他還是來到師部,親自批閱公文。

正忙着就一份旗地拍賣文件批註意見,一名張作霖的副官匆匆走進師部,將一封電報交給了王永江。

“王先生,咱們大帥叫我把這封電報拿給你,叫你見了電報之後,馬上去見他。剛纔去你家裡,你不在,一打聽,才知道你在師部,早知道的話,我就直接過來了。”

王永江接過電報,向那上頭掃了幾眼,心中也是一凜,於是二話不說,戴上帽子就跟着那副官離開師部,騎馬趕去校場。

張作霖就在校場練兵,見王永江過來,指指校場邊的一座草棚。

王永江先進了草棚,在一張長凳上落座,不多時,張作霖也走了進來,還沒坐下,就將軍帽一扔,罵了幾句。

“媽了個巴子!吳光新那小子要到山海關,現在拍電報過來,叫老子去山海關迎接他,這叫個什麼事?論歲數,我比他大五歲,論資歷,老子當年拉隊伍的時候,他小子興許還在玩尿泥呢。現在倒好,都是師長,他吳光新反倒要我去迎接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王永江撿起滾落到腳邊的那頂北洋軍帽,放在桌上,看了眼張作霖,不緊不慢的說道:“雨帥,吳光新架子大,那是他不知天高地厚,你罵一罵倒也沒什麼,不過在卑職看來,吳光新率領國防軍暫編第105師開到山海關,其中似乎是有深意啊。”

“什麼深意?剿匪?咱們不是在這裡麼?用得着他們麼?現在從山海關到錦州,一直到這洮南,都是十六師的防區,用不着別人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張作霖在王永江身邊坐下,叫來一名馬弁給他錘腿。

“最近‘關外旗人’鬧騰的很兇,背後未必沒有日本人的指使,中樞調105師到山海關,或許就是爲了以防萬一,現在廣東那邊的亂局尚未平息,中樞自然不希望東三省現在再出現什麼事變,派兵威懾也在情在理。”

王永江的話讓張作霖有些奇怪,聽對方意思,他似乎是支持中樞派兵過來的。

“你的意思是,讓我去山海關見見吳光新?”張作霖有些不甘心的問道。

“不僅要去見他,還要帶些見面禮過去。吳光新不比別人,他是段祺瑞的小舅子,靠山硬,路子廣,與他交往,將來未必沒有好處。”

“靠山硬?岷源老弟,你這話說得可有些冒失,現在北洋已經完蛋了,段祺瑞光頂着一個‘陸軍總長’的帽子,其實就是麪人一個,想怎麼捏,這得看那位趙大總統的意思。”

“話不能這麼講。雨帥,說句不好聽的話,吳光新不算個人物,可是咱們現在連吳光新都比不了的,吳光新好歹有中樞撐腰,咱們若是怠慢了他,中樞那邊也不好交代啊,何況,現在吉林鎮守使馮德麟正與吳俊升眉來眼去的,咱們現在要想找個靠山跟他們對抗,中樞政府就是咱們唯一的靠山。”王永江分析道。

“可是,前幾天那個日本浪人過來說過……”張作霖遲疑着說道。

“雨帥,日本的心思咱們心裡都明白,他們巴不得咱們越亂越好,方便他們日本人上下其手,吞併東三省,咱們可不能被眼前的蠅頭小利給蒙了眼,好歹咱們是中國人,利用日本人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日本人跟中樞作對,咱們可就得躲得遠遠的,免得偷雞不成蝕把米,被國人唾罵,被中樞聲討,那樣的話,天下雖大,卻已無我們容身之所。”王永江正色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其實,我就是想從日本人那裡騙些洋槍洋炮,真把咱們十六師賣給日本人,我還捨不得呢。”

張作霖點了點頭,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話鋒一轉,說道:“不過叫我去山海關見吳光新,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好歹我也是鎮守使,豈有鎮守使去見一個師長的道理?”

這話音剛落,外頭走進一人,卻是張作霖的左膀右臂湯玉麟。

“二虎,你不是去奉天催餉了麼?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張作霖起身相迎。

湯玉麟說道:“吳俊升壓根就不願見我,我不回來,難道在那裡撒潑不成?對了,聽說吳光新要過來,還叫大帥去山海關見他?”

張作霖苦笑道:“可不是麼,二虎,若換了是你,那麼你去不去山海關?”

湯玉麟撓了撓後腦勺,搖了搖頭,說道:“我是不會去見他的,吳光新算個什麼玩意?”

“對了!咱們都不去見他!”

張作霖點了點頭,見王永江似乎有話要說,急忙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再勸。

不過湯玉麟接下去的那幾句話讓張作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大帥,咱們不去,是咱們的骨氣。吳俊升和馮德麟去山海關巴結吳光新,這是他們沒有骨氣,看他們以後怎麼在東北混。”

“什麼?吳俊升和馮德麟要去山海關?你聽誰說的?”張作霖一凜,看了眼王永江,見他也是有些吃驚。

“吳俊升手底下的幾個軍官說的,他也接到吳光新拍去的電報了,我還沒趕到奉天,那吳光新的電報就拍到奉天了。”湯玉麟說道。

“雨帥,咱們的電報是什麼時候收到的?”王永江站起身問道。

“剛纔接到的電報。媽了個巴子!原來吳光新先給吳俊升和馮德麟拍了電報,今天才給咱們拍電報,他這是狗眼看人低啊。”張作霖忿忿道。

“雨帥,趕緊收拾收拾,咱們馬上出發,興許,吳俊升和馮德麟現在已經在路上了。”王永江說道。

張作霖沉吟片刻,站起身,看了眼湯玉麟。

“二虎,備些老山參、好貂皮,再選些好馬,帶上五百弟兄,咱們去山海關。吳俊升那個傢伙別的本事沒有,這溜鬚拍馬的本事老子是比不上的,就是不知道如果老子做了東三省總督,他會不會來巴結老子?這年頭,還是得找對靠山。”

第982章 以退爲進第699章 處處被動第1137章 特殊任務第398章 行動迅速(下)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512章 四萬萬(下)第53章 貳臣(上)第435章 廣東事變(上)第283章 剋制爲上..第93章 軍官速成學堂第1045章 戰爭的腳步(上)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273章 吳師長(上)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90章 決心第1086章 叢林軍刀(下)第1030章 總司令的準備(下)第448章 下馬威(下)第33章 君憲旗手(下)第909章 恰克第785章 外交辭令第1213章 試探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156章 掮客(下)第1103章 迎擊(上)第908章 財政整理(下)第520章 風波第501章 關東軍第595章 原則問題第1024章 圖窮匕見(下)第688章 達子營第1056章 在基地(下)第377章 各施奇謀(上)第925章 安加拉1號站(上)第223章 匈奴未滅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334章 落幕第40章 共和饅頭第539章 意氣之爭第306章 武勝關(上)第584章 少壯派第1069章 推進第781章 跳板第855章 “石斑魚”號第519章 移民實邊第101章 被服廠第1228章 “第二戰場”(下)第610章 事變(下)第23章 大時代第1152章 佯攻(下)第841章 龍行南洋(上)第1058章 雷鳴第293章 扭曲的歷史第427章 制度與協調第456章 中秋密謀(下)第1098章 飛蛾撲火的艦隊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6章 先鋒官第168章 租界(下)第276章 形勢微妙(下)第1151章 佯攻(上)第824章 友好的背後第232章 四年計劃第188章 不識好歹(上)第972章 變數(下)第1089章 “覺醒”的亞洲第949章 來自天空的陰影第439章 鐵路雄心第71章 獨木難支(下)第125章 第一功臣第200章 羣情洶洶第136章 立場不同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468章 冒險第617章 關山飛渡第20章 撲朔迷離(上)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481章 局(上)第38章 革命衛隊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813章 1917年第932章 步步緊逼第582章 重要任務第234章 代號“曼佗羅”第397章 行動迅速(上)第994章 畿輔紛亂(下)第437章 左膀右臂(上)第82章 伐大樹(上)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1207章 逃兵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647章 着急上火第904 口蜜腹劍(下)第754章 幕後策劃者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798章 變數與機遇第945章 戰鬥在巴黎(上)第43章 東京第735章 總統回京第491章 1912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