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9年的夏天是一個異常炎熱的季節,而國際局勢也像夏天的驕陽一樣火熱,歐洲的戰爭仍在繼續,雖然法國已經戰敗投降,並組建了在納粹德國監督下的傀儡政府,但是德國與英國的戰爭仍在繼續,交戰雙方在天空和海洋上展開了激烈角逐,戰場已不僅僅侷限於歐洲和北海,而且已經擴展到了整個大西洋,不僅冰島海域活躍着納粹德國的潛艇狼羣,而且就連巴西、阿根廷近海也出現了納粹德國的襲擊艦隊,它們瘋狂的攻擊着英國的商船隊和護航艦隊,幾乎每一天都有許多英國商船和駕駛商船的船員沉入冰冷的大西洋海底,英國商船隊的損失達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英國本土造船廠已幾乎無法滿足國際航運的需求,即使這些造船廠早就開始仿造中國的那種通用型船舶,也無法彌補海上的巨大損失。
爲了支援盟友英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日以繼夜的建造那種廉價的通用型船舶,而且也用懸掛美國國旗的商船爲英國運去了大量急需的戰爭物資,從鋼鐵、油料、軍火、彈藥,到棉花、砂糖、小麥、奶油,幾乎所有英國政府最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美國得到,而這一切不需要立即付帳,通常採用記帳貿易的方式,由美國政府向企業提供擔保,但是同時,作爲交換,或者說作爲“必要的安全措施”,英國政府已經開始陸續通過潛艇、軍艦運輸的方式將儲存在國內的黃金全部運往北美,存放在加拿大的軍事基地裡,而其中的許多黃金轉手就進入了美國銀行的地下金庫。
美國在大發戰爭財,其它的美洲中立國家也在跟着大發戰爭財,智利的硝石、阿根廷的牛肉、巴西的橡膠和咖啡、哥倫比亞的石油……英國政府都是來者不拒,不過這些國家不像美國那麼“慷慨”,不見黃金它們是不會發貨的,而且通常不願意用本國商船爲英國政府效力,因爲這些南美洲的小國同時也在與德國做買賣,它們不想得罪德國,甚至對德國仍存好感。
毫無疑問,因爲歐洲的戰爭,美洲各國迎來了一個貿易繁榮時期,這種畸形的繁榮局面造就了一種假象,讓許多人誤以爲美洲會成爲下一個歐洲,並主宰世界經濟,就連阿根廷那樣的基本上沒有完整工業體系的農業國也被一些經濟學家評價爲“最有潛力成爲發達工業國”的國家,許多歐洲人也因爲擔心戰爭蔓延而選擇了移民美洲,美國是首選,其次就是阿根廷。
歐洲的戰爭確實有擴大的趨勢,這不僅僅是因爲南斯拉夫王國政局的動盪,以及東南歐幾個小國之間的齟齬與衝突,而且也是因爲蘇聯那讓人不安的西進舉動,就在1939年的夏天,蘇聯軍隊悍然入侵了波羅的海三國,隨即將三個小國一口吞下,一邊咀嚼着戰利品,一邊盯着下一個目標,而且蘇聯很快採取了行動,出兵佔領了羅馬尼亞東部地區的一大片領土,同時開始向北方鄰國芬蘭提出無理要求,想與芬蘭“交換”一些領土,但是卻遭到了芬蘭的堅決拒絕,而作爲必要的防備措施,芬蘭政府開始向德國靠攏,而德國納粹政府也很慷慨的向芬蘭提供了一些軍事裝備,同時也在極力拉攏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加入軸心國集團,以共同對付蘇聯的威脅。
蘇聯不僅在歐洲行動,而且也在亞洲行動,1939年夏天,一場軍事政變在伊朗王國爆發了,伊朗老國王被廢黜,一個傀儡國王隨即被蘇聯政府拋到了前臺,但是這個傀儡國王並不甘心做蘇聯的木偶,通過一次精心策劃的行動,在中國軍事情報部門的協助下,傀儡新國王與被廢黜的老國王搭乘一架運輸機,從伊朗首都起飛,逃往鄰國伊拉克尋求避難,而伊拉克國王費撒爾二世也非常慷慨的接納了這兩位逃難的國王,並對蘇聯政府的警告和威脅置之不理。
作爲對蘇聯策劃伊朗政變的反應,“亞細亞解放陣線”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堅決否認政變集團的合法性,同時開始向伊朗邊境地區增兵,印度、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都將本國部隊派往與伊朗接壤的地區,監視已經進駐伊朗高原的蘇聯軍隊,中國的陸軍裝甲部隊也很快應邀進駐伊拉克與伊朗邊境地區,威懾蠢蠢欲動的蘇聯。
中國之所以能夠抽出兵力干涉伊朗政變,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已與英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停火協議,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爭暫停,這使中國軍方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蘇聯。
雖然蘇聯政府態度強硬,但是面對“亞細亞解放陣線”的強大軍事壓力與政治壓力,蘇聯政府確實不敢再有進一步的行動了,甚至連那個已經策劃好的蘇維埃伊朗政府也暫時偃旗息鼓,蘇聯政府匆忙找了一個伊朗將軍做爲僭主統治伊朗,而且也不敢再繼續向伊朗境內增加蘇聯陸軍兵力。
也正是在這種稍稍緩和的西亞局勢下,沙姆沙伊赫和平談判正式啓動,中國與英國終於公開坐在了談判桌前,用談判的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
爲了表示對沙姆沙伊赫和平談判的重視,中國總統趙北親自主持了此次會談的第一次談判,並與英國方面的全權外交特使進行了私下會談,會談內容無人清楚,記者們只是知道,這位中國總統在此次與英國全權外交特使進行會談之後就匆匆離開了沙姆沙伊赫營地,乘飛機向東而去,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直到幾天之後,中國中樞政府發表政府公報,宣佈總統已回到首都,而且正式宣佈參加下屆總統大選,這時,記者們才明白過來總統先生爲什麼急着返回國內。
中國總統任期五年,趙北的本屆總統任期是從1934年開始的,到1939年正好任期滿,本來1939年春天就應該開始籌備總統大選事宜的,但是當時與英國的戰爭正如火如荼,所以中樞政府取得國會批准推遲了下屆總統大選開始的日子,而現在,夏天已過,中英戰爭告一段落,在這種情況之下,確實可以舉行總統大選了。
宣佈角逐下一屆總統寶座的候選人只有兩位,一位是獨立候選人章太炎,他很早就宣佈將參加下屆總統大選,而另一位總統候選人就是趙北,他是在從沙姆沙伊赫返回北京之後才正式宣佈他的決定的,雖然時間比章太炎晚了許多,但是這氣勢卻不是章太炎那個文人可以相比的,自從中國軍隊連續擊敗英國軍隊,並控制了中東地區之後,趙大總統的威望已無人可以挑戰,在舉國歡騰之下突然宣佈參加下屆總統大選,趙北是胸有成竹,而章太炎也只能黯然敗北。
總統大選是秋天舉行的,毫不奇怪的,趙北得到了全國絕大多數選民的鼎力支持,九成九的選舉人票投給了他,而章太炎僅僅只得到了寥寥幾張選舉人票,差距是巨大的,章太炎輸得心服口服。
於是,趙北順利連任總統,並在1939年秋天正式宣誓就職,而就在他宣誓就職的當天,從沙姆沙伊赫傳來一個新的消息,英國政府已經全盤接受了中國方面提出的所有條件,不僅宣佈承認亞洲各國主權獨立,而且也宣佈,爲了表示英國政府的和平誠意,屬於埃及領土的西奈半島由亞細亞解放陣線聯軍駐紮。
1939年秋天,中國政府代表亞細亞解放陣線與英國政府正式簽訂了一份和平條約,宣佈“亞洲解放之戰”正式結束,亞洲新獨立的各國均派代表在和平條約上附署,因爲這份和平條約是在西奈半島的風景勝地沙姆沙伊赫簽訂的,因此這份條約也被稱爲《沙姆沙伊赫和平協定》。
《沙姆沙伊赫和平協定》的簽署不僅標誌着亞洲解放事業的初步完成,而且也標誌着英國亞洲霸權的永久衰落,英國不僅失去了亞洲的所有殖民地、保護國,而且也失去了對亞洲事務的主導權,從這一刻起,亞洲事務的主導權就轉移到了中國政府手中。
不過,英國政府並非完全一無所獲,實際上,《沙姆沙伊赫和平協定》的副本給予了英國一處在亞洲的戰略立足點,這個戰略立足點就是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這個國家被稱爲以色列,按照《沙姆沙伊赫和平協定》的規定,巴勒斯坦實現分治,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將出現兩個獨立主權國家,一個是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另一個是阿拉伯人的國家,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面積都不大,但是卻平分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和水源,至於聖城耶路撒冷,則暫時由英國軍隊控制,最終歸屬權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協商確定。
《沙姆沙伊赫和平協定》雖然使英國完全失去了亞洲事務的主導權,但是卻同時使英國得以騰出手來,開始專注於歐洲和北非戰場,大批駐紮在埃及的英國空軍被調回英國本土,與德國空軍繼續爭奪英國和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制空權,而英國駐埃及的陸軍部隊則在剩下的空軍部隊的支援下向入侵埃及的意大利北非軍團發起了猛烈的反攻,幾乎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就完全扭轉了戰局,並將入侵的意大利軍隊趕回了託卜魯克,意大利政府緊急向德國政府求援,隨即,納粹德國宣佈組建非洲軍團,並任命隆美爾將軍爲德國非洲軍團指揮官,協助意大利軍隊反攻埃及。
就在隆美爾將軍踏上非洲的土地的同一天,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城市悉尼陷落,日本陸軍和海軍攻佔了這座城市,日澳戰爭似乎正向着日本勝利一邊傾斜,對此局面,不僅英國政府非常着急,就連美國政府也認爲已經到了必須干涉的地步了,但是,面對國內高漲的孤立主義與和平主義情緒,美國總統羅斯福無法直接宣佈參戰,美國政府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參戰理由,而且也很快找到了這個參戰藉口。
以上,就是1939年夏天到秋天的世界局勢發展,亞洲持續動盪,但是動盪局面正在接近尾聲,而歐洲的動盪局勢卻是日甚一日,多數戰略家都堅持認爲,歐洲很快就將陷入全面戰爭之中,而世界的局勢會如何發展,卻沒有人敢保證,剩下唯一可做的事情或許就是等待,等待局勢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