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季風吹拂下的土地

陳守序召集了內閣擴大會議,除了六位委員,各位高級軍官也列席了。整個會議室煙霧繚繞,陳守序讓士兵將窗子全部打開,好讓海風稍微能吹走一些二手菸。

這次會議探討的是金城立國之基,貿易與航線。主講人是貿易與船運部長林同文。會議室按照陳守序習慣的方式擺放座位。橢圓形的長桌,在陳守序的對面佈置了一個講臺。與後世的區別就差了投影儀和ppt。

每個人面前都擺放着用中文和海盜文手寫的會議資料各一份。海盜文是一種混雜了英語、法語、荷蘭語和少部分西班牙語詞彙的奇怪語言,算是目前金城軍方的通用語。

林同文的身邊也站着一個同聲翻譯,負責將他的講解翻譯成多數人能聽懂的語言。

陳守序拍了拍桌上厚厚的一疊資料,首先起了個頭,“先生們,會議內容比較多,林部長每介紹完一段,都會給大家留出討論和提問的時間。不要拘束,可以輕鬆一些。”

“林部長,開始吧。”

林同文首先介紹的是總體形勢。

在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五大巨頭分別是中國、日本、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五強國之下是越南南北兩國,暹羅、緬甸和南洋天方教諸國。

西班牙和日本在市場上是主要的白銀提供方,屬於比較明顯的消費國。中國則屬於比較明顯的生產國,向市場提供各種產成品。亞洲其餘國家,除了像金城這樣的城邦國,大多屬於互通有無的狀態,在產品上有其優勢部分,在其他方面卻要依賴進口。

荷蘭和葡萄牙則是貿易商的性質比較明顯,他們有一些白銀,但不太多,主要從事的是在各港口間提供貿易服務。

WWW● Tтkǎ n● ¢○

林同文:“東南亞,印度人將這片土地稱爲風下之地。每年他們乘東北季風抵達東南亞,完成交易後乘西南季風回國。在過去,他們會與我們華人海商在馬六甲完成交接。我們和印度人一樣乘東北季風抵達馬六甲,乘西南季風回國。我們和印度商人各負責這條航線的一半航程。”

陳守序手指輕敲桌面,“歐洲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林同文:“是的,大人。歐洲人對我們華人的影響比較小。對印度那邊的影響就很劇烈了。葡萄牙與荷蘭人用大炮清除掉很多印度天方教生意人。“

“我們做了一些粗略的統計,在1621年至1630年,葡萄牙人運到東亞市場的白銀大約是4.4噸,荷蘭人運到13噸,英國人運到8噸,西班牙人23噸,而日本則是130噸。”

聽到這個數字,所有人都是一陣乍舌,日本人實在太有錢了。日本人派到東南亞的商船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卻能運走更多的商品。

林同文繼續:“在最近的十年,荷蘭人封鎖了馬六甲,葡萄牙人過不來了。荷蘭、英國和西班牙人運來的白銀也都減少,日本輸出還是保持着130噸白銀的規模。但日本在鎖國令後,白銀輸出的情況,我們還需要觀察。目前一般都傾向於日本提供的白銀會出現大幅下滑。”

葡萄牙如今算是被荷蘭打壓的夠嗆,澳門勉強靠給馬尼拉的西班牙人提供東亞貿易圈內的航運服務而活着,雖然如今葡萄牙已經獨立,但兩國還算是和平分手,生意還是可以做的。果阿那邊,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羣島能撿一些荷蘭人的剩飯吃。印度洋圈內貿易和亞歐貿易則依靠沿海要塞線還能維持一定規模。

“林部長稍等一下,”陳守序暫時打斷了林同文的講解,“說到這兒,大家明白爲什麼在歐洲荷蘭人與西班牙是死敵,而在亞洲,他們卻把主要精力放在與葡萄牙人作戰上了吧?”

科林伍德:“嘿,荷蘭人與葡萄牙人在亞洲是同質的競爭者。而西班牙人卻不是,他們帶來的白銀進入東亞貿易的大池子後,有一部分也會被荷蘭人賺走。馬尼拉實際上對各方來說,暫時都不可或缺。”

陳守序點頭道:“科林伍德艦長說的很好。林部長,請繼續。”

林同文翻到下一章,南洋篇。

首先是緬甸。東籲王朝沒什麼可多介紹的,多數時候這都是個強國。葡萄牙人用美酒、武器和僱傭兵打開了緬甸的國門。在葡萄牙人的訓練下,緬甸有一隻很不弱的陸軍。

林同文擡起頭,稍微笑了笑,“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緬甸曾有一個我們的前輩。葡萄牙人費利佩.德.布里託。這位布里託也是個強人,他以給阿拉幹人做僱傭兵起家,集結了一隻400人,來自各地的多國部隊。布里託利用阿拉幹、東籲和勃固之間的矛盾,向阿拉幹王借兵攻佔了下緬甸地區的沙廉港,然後依託當地的孟族人,脫離阿拉幹獨立,建立了一個天主教的沙廉王國。”

沙廉王國存在了十年,最後被東籲所滅,布里託本人被緬甸人活捉後施以刺刑,在刑柱上哀嚎了兩天才死去。葡萄牙前輩在緬甸建立沙廉王國的事,艦隊的人此前基本都不瞭解,此時看到,不由一陣唏噓。

陳守序環視他的艦隊指揮官們,“諸位可以仔細看看這段沙廉王國的歷史。布里託的軍隊力量雖然沒有我們強,但那不是敗亡的關鍵。他能獲得果阿印葡副王的支持,也不算是孤立無援。”

科蒂尼奧作爲一個葡萄牙人,此時更是感慨,“照資料上說的,布里託在沙廉也修築了堅固的城堡和護城河,實力並不差。但沙廉是緬甸伊洛瓦底江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之一,布里託強令過往船隻用沙廉作爲唯一的停靠港口,並向這些船隻收取港口稅。不服從的,就扣船殺人。這就讓東籲難以接受了。”

“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軍隊是我們的依仗,但我們不能醉心於使用武力。我們還是要讓與我們合作的朋友們都能賺錢。”陳守序加重了語氣,“比以前更賺錢。我們應當以自由貿易守護者的身份展現在亞洲舞臺上。”

馬爾蒙作爲二把手,知道的東西比其他人多一些,“所以我們建國伊始就與暹羅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你們看,沙廉人在緬甸強制推行天主教,與當地佛教徒關係搞的很僵,結果惹來衆怒。我們應該還是要對宗教保持寬容的態度,除了某個教以外,其他信仰不要去管。”

陳守序補充道:“是的。因爲宗教的原因去打仗得不償失,我們只會爲自由貿易打仗。或者,元老院認爲有必要的其他戰爭。”

自由貿易的保護者,對剛剛脫離海盜身份不久的人是個新鮮名詞。看着人人若有所思的樣子,這個話題太大了,他們還要消化一段時間。

以如今的局勢來說,貿易毫無疑問是華人的優勢項目,對於將艦隊的軍事力量和華人海上的貿易勢力相結合帶來的好處,艦隊的人還是基本能理解。

林同文見他們討論完了,繼續介紹。

“東南亞的大宗交易品,原先主要是大米、香料、印度棉布和中國生絲,現在還要加上糖。

先說大米,馬六甲在沒有被葡萄牙人攻佔之前,曾經是大米交易的中心。

暹羅每年出口1萬噸大米,真臘出口7000噸。我們金城曾經很依賴從真臘進口的大米。

勃固在被東籲征服之前,每年也能出口數千噸。但在風下之地,最大的大米出口商是東爪哇的馬打藍,他們每年能輸出2萬噸到3萬噸的大米。光是馬六甲,曾經每年都要接納15000噸爪哇大米。”

軍官們很吃驚,“就憑東南亞那些船?”

林同文道:“是的,不要小看天方教的海商。馬六甲王國很早就頒佈了成文的《馬來海商法》,如今馬六甲王國雖然已經不存在,但他們留下的法典依然是我們交易的重要依據。在這裡,我也想向各位大人建議,儘快推出我們的海商法典。”

陳守序對亞蘭比.羅伯茨說道:“羅院,海商法確實很重要。你們下去抓緊落實,《馬來海商法》也是我們立法的重要參考對象。”

羅伯茨答應道:“是的,閣下。既然本地有被普遍接受的成文法典,那麼我們參照歐洲的法律對之做些修改,應該不會太難。”

接下來是棉布和絲綢。

“如今的印度棉布主要由荷蘭人提供。我們統計了一下,荷蘭人在過去的五年,運到巴達維亞的印度棉布價值15噸白銀,棉布是荷蘭人賺取白銀最主要的商品。”

棉布實際上是來自印度的天方教徒和歐洲列強得以在東南亞立足的關鍵。衣食是人類最大宗的需求,東南亞本地產的棉布產能不足,必須依靠印度供給。日本此時也很缺乏棉布,日本的購買力就更強了。

風下之地正好位於此時世界上兩大紡織品提供國,出產棉布的印度和出產絲綢的中國之間。棉布和絲綢的重要性,不需要林同文強調,在座的人都知道。這是可以當成白銀使用的硬通貨。

“本地國家中,爪哇、蘇門答臘、望加錫都有一些劣等黃絲製品出產。孟加拉和越南則能出產質量較好的絲綢。當然,他們的絲綢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比不上中國絲綢。而且荷蘭人來後,強迫東印度羣島的國家種植胡椒,爪哇、蘇門答臘的絲綢產量正在逐年下降。雖然中國絲綢通常價格偏高,但市場是不缺的,我們的機會就在於設法降低中國絲綢的成本。生絲我們在國內主要面臨鄭芝龍帶來的麻煩,他壟斷了福建近海航線。”

陳守序擺擺手,“鄭一官的問題,我們以後再說。今天不提了。”

林同文:“是的,大人。紡織品之後,是香料和胡椒。”

林同文翻到資料中的表格,這種阿拉伯數字組成的表格讓人看起來一目瞭然。陳守序在艦隊推行之後,很快就被貿易與船運部學去了。

“我們做了一個香料和胡椒交易量的表格。除了望加錫的渠道,荷蘭人大體能控制香料交易。

荷蘭人輸往歐洲的香料佔本地產量的一半甚至更多。丁香、肉豆蔻、肉豆蔻衣加起來,每年大約有600噸。

印度蘇拉特和科羅曼特爾加在一起,大約每年能消費60噸香料。

胡椒的數量最大,每年運回歐洲的數量有3500噸。不過由於胡椒種植地分佈廣泛,荷蘭人不能完全控制,我們華商也能從蘇門答臘得到很多胡椒運回國內。”

陳守序看向所有人,“香料貿易是讓大家對貿易額有個概念。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120萬荷蘭盾,12萬英鎊的利潤,香料佔了大頭。除非我們與荷蘭人打到底,否則香料還是別去想了。最多做點胡椒生意。”

衆人都理解,爲了胡椒和香料,荷蘭人和英國人一起打垮了葡萄牙的亞洲帝國。以金城現在的實力,與荷蘭人的差距太大,直接產生對立不合適。

林同文翻到最後一部分,“我們現在有機會插手的大宗商品,是糖。”

陳守序道:“諸位可能看到糖的部分,我們介紹的很少。實在是糖太過重要。除了荷蘭人,日本每年要進口200噸糖,他們又很有錢,只是日本航線我們暫時很難直接插手。

糖是生活必需品,對我們來說,問題不是貿易,而是工業。工業司對白糖生產已經有了詳細的方案,今天就不談了。”

林同文笑道:“希望工業司能在產量上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陳守序:“也要靠你們多招募一些熟練的中國製糖工人。”

林同文:“除了上述大宗交易商品,陶瓷貿易上面我們也有很大的機會。”

聽到陶瓷,很多人都笑了,勒內.阿勒芒說道:“陶瓷不是你們中國人的傳統強項嗎?”

林同文:“阿勒芒艦長的理解沒有問題,中國陶瓷的事情我們會放到中國貿易那一章繼續探討。我現在說的是東南亞陶瓷。中國的瓷器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他們的價格也不菲。無論在哪個國家,中國瓷器都不是普通人能隨便買的消費品。”

扎卡里.馬爾蒙中國瓷器印象深刻,“在歐洲,中國瓷器是貴族身份的象徵。”

陳守序道:“在東南亞也是這樣。”

林同文:“各位大人說的對。既然中國瓷器比較貴,那麼在低端市場上,就需要其他的產品來填補。東南亞主要依賴的是我們的兩個鄰國泰國和越南。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城府和升龍府生產的瓷器質量越來越好了,某些青瓷產品與國內的質量不相上下。”

陳守序:“再強的技術壁壘都抵不過時間的侵襲。“

霍爾雷恩說道:“我是個軍人,大宗商品交易的事情我不懂。我看你在資料上還介紹有鐵器、鉛、銅和錫。這些金屬產品,都是重要的軍事物資。”

林同文:“將軍說的對。東南亞整體上看,軍備的製造水平比較落後,但也不是一點沒有。暹羅、緬甸、真臘、安南鄭主四國境內都有鐵礦,他們基本能做到鐵器的自給自足。我們目前的鐵器,也是自暹羅與真臘進口的。

東印度羣島中,蘇門答臘米加南保地區和婆羅洲沙撈越河口附近也有一些鐵礦出產,但可能是木材砍伐殆盡,現在他們的產量都有些下滑。婆羅洲最近又開發了一些新的鐵礦,質量還不錯。”

霍爾雷恩聽到這裡,向陳守序建議:“閣下,鐵器我們一定要掌握,不能假手於人。”

陳守序輕輕敲着桌子,“將軍的建議好啊。鋼鐵生產,我們一定會重視的。”

林同文繼續道:“最後是錫、鉛、銅。錫主要就產自我們附近,霹靂和吉打都是產錫國。金城附近也發現了錫,不過還沒有大規模開採,目前也在我們實際控制區之外。錫礦是利潤極高的生意,我建議儘快投入生產開發。”

陳守序道:“事情要一步步來,我們得把每步工作都做紮實。金城的防禦工事完工,我們就會向外推進。”

林同文點點頭:“鉛、銅都是重要的貨幣和軍備物資,利潤也比較高。本地能大規模生產鉛的只有暹羅和安南鄭主,擁有大銅礦的則只有鄭主。東印度羣島有一些銅礦,但對當地國家來說開採成本很高,在來自日本、中國和歐洲產品的競爭下,沒有生存的能力。”

陳守序喝了口茶,宣佈休會。這個會開的很長,有需要的人紛紛起身去了廁所。剩下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會議的內容,貿易對金城的影響,他們還要繼續消化。

陳守序聽完這個會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哪裡都會出現越南的身影。越南在東南亞真是個強國,礦產門類比較齊全,製造業也就是僅次於中國。面北稱王,面南稱帝,不是吹出來的。

第1章 鋼鐵脊樑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36章 韃靼兵力、財力;洪餉、士紳向背;歷史的輪迴第35章 楊文驄不想跑了第56章 八百里鋼鉗9第36章 審訊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19章 丹麥船第50章 威海營守備,人和船第19章 蘇卡達納之戰3第8章 海盜港2第6章 炮戰2第22章 背景第30章 身既許國,瓦窯堡的勇者!第21章 黑奴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第1章 戰爭與和平法權第59章 平黎疏第8章 海盜港2第48章 船團第16章 佛山第4章 高雷之戰2第7章 到瓊州第30章 走跳板第20章 兵敗如山倒第23章 女人都歸我吧第33章 大陸戰局第5章 炮戰1第41章 基隆之戰,具禮如初第57章 八百里鋼鉗10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69章 給遠征軍找塊地盤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66章 四國同盟1,荷蘭與廣南第38章 穆里尼奧式防守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35章 楊文驄不想跑了第29章 從營地中醒來第62章 紫禁城第12章 沈上達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30章 身既許國,瓦窯堡的勇者!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31章 收割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39章 初臨巴拿馬第21章 黑奴第52章 八百里鋼鉗5第27章 閩江口拆遷第10章 欽廉戰區1第38章 穆里尼奧式防守第27章 閩江口拆遷第8章 高雷之戰5第14章 硝與軍隊整頓第71章 馬吉翔以後我來殺第9章 靖南藩第36章 看不見的防火牆第61章 吳藩第18章 蘇卡達納之戰2第23章 西南季風第19章 蕪湖大營第3章 再臨臺北第4章 高雷之戰2第47章 新殖民地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67章 四國同盟2 暹羅,南掌和通向雲南之路。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66章 鬱林州第13章 三水至新寧的潭江出海口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第2章 季風吹拂下的土地第69章 四國聯軍2,吳哥窟第1章 佛羅里達海峽1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11章 瓊西廳第25章 長江突圍第14章 十里秦淮第19章 珠江口海戰2第27章 閩江口拆遷第41章 廉州合浦港第37章 豫湘桂?第33章 浙江商人第36章 溫州、台州、寧波第15章 航線第51章 八百里鋼鉗4第28章 清明節第31章 投奔怒海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3章 佛羅里達海峽3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第19章 高一功、李來亨第11章 金山寺,鄭鴻逵第1章 新的計劃第37章 洪承疇的酒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26章 凱龍1第6章 前夜第7章 安東尼.範.迪門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