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序與曾櫻向府城並轡而行。
曾經的錦衣衛百戶沈炎率領一隊撫標中軍護衛在左右。守序的衛隊都留在了戰艦上,身邊只有林出勇一人。
到了瓊州,守序自然要去拜見岳父。府城在海口所南方10裡外,守序刻意壓低了馬速。
曾櫻已經60多歲了,老爺子是在中國最重要的盟友,未來還要合作很多年,守序不希望他出什麼意外。
守序勸道:“老先生,你要以身體爲重,不要過於操勞,以後還是坐轎爲好。”
曾櫻哈哈一笑,“老夫戎馬一生,不習慣那等享受。我們兩個比一比,看看誰先到瓊州府城如何?”
也不等守序回答,老爺子雙腿夾緊馬腹,皮鞭輕揮,一馬當先。
守序微微搖頭,只能揮鞭跟上。
瓊州漢代入華夏版圖,漢民開發拓殖已近兩千年。自宋朝以後航海與耕作技術進步,移民開墾才得以加速。有明一朝瓊州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開發。
與所有漢人大王朝一樣,明朝搞基建的熱情也很高。瓊州府所在的瓊山縣是全省最富庶的地區,官道與水利設施修建得尚可。守序與曾櫻才能縱馬跑完這十里的道路。
曾櫻親兵大多沒有馬,只有沈炎和林出勇能跟上來。
遠遠望見瓊州府城,面北的城牆上佇立着一座雄偉的城樓,到的近了,可以清晰地看見城樓上懸掛的牌匾寫着望海樓三個大字。
奇怪的是府城北面有城牆卻無城門,守序輕撥馬頭,隨曾櫻轉向城東。
繞過城牆上的角樓,瓊州府城展現在眼前。
瓊州東門叫永泰門,與所有的城市一樣,附屬在城門外的道路上形成了新的城關市鎮。此處道路上行人稠密起來,不能再縱馬奔馳,曾櫻勒停戰馬,原地轉了個圈,等待守序跟上。
守序停下,拱手道:“中丞馬術精湛。”
曾櫻深深地看了守序一眼,“騎個馬而已,我這把老身子骨還扛得住。”
守序一嘆,知道曾櫻是在以這種方式讓自己放心。封建王朝的特點是人亡政息,守序的盟友關係依賴於包括曾櫻在內的明朝大臣和將軍個人,而不是大明王朝。
等沈炎和林出勇追上來後,四人分成兩排,緩緩向城門行去。
曾櫻丟下了巡撫儀仗,但這並沒有造成什麼妨礙。府城的居民都認得這位新來的巡撫大人,紛紛避開。
府城開有東、西、南三座城門,因爲瓊州一直是海防重地,防禦設施齊全,城門處都築有月城。曾櫻到後,府城防禦是他最先整頓的對象。此時東門城樓上還有未拆卸的竹製腳手架,工程應該是接近結束了,城樓修葺一新,工匠人數並不多,在做的是一些外部的裝飾。
城門衛兵是海南衛本地的衛所兵,見到巡撫大人跪伏兩旁。
進了月城,四人甩蹬下馬。衛兵將戰馬牽到一旁,曾櫻領頭,邁步登上城樓。
在城樓最高的一層,士兵端來切好的西瓜。約是在井水裡浸泡過,咬一口冰涼舒爽。
曾櫻揮着馬鞭四下指點,“我到瓊州三月,已經將雷州和瓊北各州縣跑了一遍。瓊山縣爲粵西最富,出產不亞於江南一縣。可其他地方……”
曾櫻搖搖頭,繼續道,“僅定安、文昌二縣可與瓊山並論,臨高澄邁次之,儋州會同再次之。其餘州縣,難堪大用。”
守序拉開望遠鏡,城市四周是稻田,綠油油的秧苗長勢喜人,林立的水車顯示這裡的開發程度已接近了大陸發達地區。府城南門有美舍河,長約20多公里,貫通了幾公里外的南渡江。南渡江與美舍河上帆檣如林,人流穿梭不息。府城近十萬人口,物流交通多半依賴這兩條流速平緩的內河。因爲河運的關係,開有水碼頭的南門是瓊州主城門,物資客商多由南門進城。
沈炎擺開瓊州府的地圖,守序一看不由笑了。
地圖本身很常見,但其上做出的標記卻帶着濃濃的聯邦風格。
瓊山、文昌和定安三縣畫上了網格,澄邁與臨高是斜線,儋州會同是橫槓,昌化、感恩、崖州、陵水、萬州和會同是豎線,島嶼中央五指山地區則是一片空白。
這是曾櫻仿照聯邦地圖風格標記的瓊州墾殖指數圖。
曾櫻現在掌握的瓊州耕地數是萬曆四十三年的統計,海南有383萬畝又5分耕地。朝廷的數據實際上肯定會有遺漏部分,位於島嶼中央等地的黎垌土地也不可能得到統計,以曾櫻多年爲官的經驗,海南大約有420萬畝土地。
守序暗暗點頭,曾櫻的估計應當接近於這個時代的真實數字。民國時陳銘樞統計海南島有730萬畝耕地,這個墾殖程度在封建王朝時代肯定做不到。滿清一朝,統計中的海南耕地從未超過萬曆年的數字,一直是300萬出頭的耕地再加幾萬畝檳榔、橡膠等經濟種植園。
耕地雖多,但瓊州的土壤條件不好,現在的耕作技術比大陸也有差距。只有在瓊山、定安、文昌三個水利設施完善,土質較好,降雨也較多的縣水稻種植面積才較大。
明朝以前,瓊州一直無法實現糧食自給,全靠在大陸雷廉二地買糧。民國時海南人口240萬,每年消耗1000多萬石糧食,海南本島僅產850萬,需外購200萬。彼時是因爲海南一方面種植了很多經濟作物,主糧種植面積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海南的畝產比較低。
海南上等田一年出產3石糧,中等出2石糧,下等1石。與臺灣相比,海南土地單位畝產是不如的。海南以1石田爲數最多,雖然理論上可以一年3熟,但在沒有化肥農藥的時代,一年3熟是極罕見的例子。在瓊州靠近山區泉水和內河,得到充足灌溉的田地稱爲近江田,能做到一年2熟,遠離內河旱澇全看老天的田地稱爲遠江田,一年只有1熟。
瓊北臺地和瓊西昌化、感恩、崖州三地多沙土平原,其餘地區也多磚紅壤和磚紅壤性紅壤等不利於水稻種植的地形和氣候。
此時海南的主糧並不是水稻,種植面積最多的是番薯。海南土質差,先民們最早種植甘薯,在美洲番薯引進後,海南很快就完成了主糧替代,成爲全國最先普及番薯的地區。依靠這種對土壤要求較低的高產作物,海南在明末勉強實現了糧食自給。
農業與氣候密切相關,海南島大致可分爲四個氣候區。
中部的五指山攔住了南風來的水汽,降雨充分。落後的黎垌居然是瓊州出產水稻最多的地區之一,雖然他們很多部落還處於刀耕火種的遊耕階段,但依然能向漢民區出口大量稻米。
瓊北是傳統的糧食主產區。瓊州與臺灣另一處不同的地方是,這裡的平原臺地坡度太平緩,河水流速緩慢,很難實現自流灌溉,必須依賴水車風車等提水措施。先輩們在瓊山縣修築海堤屏蔽潮水,引河水沖洗鹽鹼地,將瓊山等地變成了萬頃良田。藉助水車和水壩,先民們甚至將定安縣的山谷地帶都變成了水稻田。
但全島能有這種開發程度的,只有瓊山寥寥數地而已。
瓊東陵水、萬州、樂會是風災多發區,海南平均每年被颱風襲擊3次,瓊東三州縣是颱風重災區。雖然那裡地理氣候條件尚可,降雨多,氣候溼潤,河流通航條件也不錯,但在瓊州並未得到完全開發的現在,願意移民到瓊東每年扛颱風的人並不多。
瓊南和瓊西氣候大致相同,降雨少於五指山區,氣候乾爽。
面向北部灣的瓊西昌、感二縣幾乎不會被颱風侵襲,瓊西降雨偏少,年均只有1300mm,多半集中在夏季,且集中在山區。
瓊西沿海地區存在很多小片的沙漠,這裡有中國南方最大的流動沙丘。造成的結果是瓊西有沙塵暴,風沙漫天,這裡罹患眼疾的人數比例接近中國北方。
先民們砍伐掉森林,高大的喬木消失後,稀落的次生林、草原和草坡出現在海南島,其中又以瓊西最多。島上牛羊遍野,隨意放牧,無冒領之人。明朝的海南島由耕牛進口地變爲出口地,成爲廣東耕牛與羊羣的主要輸出地,牛稅也成爲海南一大稅源。
守序看着地圖,瓊西沒有颱風,是聯邦控制區內唯一降水在2000mm以下的地區。降水少意味着瘧疾發病率低。這裡只要投入不多的成本就能成爲聯邦領土周圍最大,最好的牧場。
降水少也有降水少的好處。
瓊西至少能滿足守序三個需求。
戰馬養殖。南洋糧食產量高,不缺養馬的飼料,當然可以圈出養馬的牧場,可牧場總是不嫌多的。印度卡提阿瓦馬太貴,每年的運輸量都不多。瓊西乾燥的氣候,讓守序可以試試在這裡養殖一些對溼熱環境適應性不是那麼好的戰馬。
瓊西比臺灣更適合種植劍麻,劍麻不在乎磚紅壤,甚至可以起到改良土地的作用。
最關鍵的一點是,聯邦周圍沒有比瓊西更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了。本土、後江和臺灣等地可以種植一些來自東印度羣島的棉種,這最多隻能解決部分民衆穿衣的需求,達不到生產戰艦帆布的標準。有了瓊西,守序就可以憧憬一下自行解決部分帆布的可能。
守序開始在地圖上圈地,“曾中丞,我答應每年給你提供軍火,條件是把崖州、昌化與感恩這三地的官位交給我的人。”
崖州等三地人口稀少,現在產出的稅糧只有7000石,就算加派勸捐事例一起上刮地皮,也不過1萬石。守序甚至可以答應曾櫻,每年仍舊照1萬石的標準給他納稅。
曾櫻不動聲色,“你有合適的人選嗎?”
“我岳父如何?”
中國自古有異地爲官的慣例,不過現在是王朝末世,誰還管的了那個。
隆武朝如曾櫻這樣的軍門離開福京時,皇帝都會給予空頭剳付,就是空白的委任狀。皇帝沒錢,就靠賣空白官照抵衝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