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戰爭利弊

安南在1629年結束了國內的南北戰爭,並由此得到了寶貴的和平發展時間,在之後的五年中逐步修復了持續數年的內戰所造成的創傷,國力比戰前甚至還有所提升。但和平的日子似乎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此次安南所面臨的戰事並非南邊一直不太對路的占城國,也不是國內有叛黨餘孽作亂,而是與其國境以西的瀾滄王國因爲領土和貿易方面的分歧而起了摩擦。

瀾滄王國,又稱爲南掌國,即後世所稱的老撾。這片區域在公元一至七世紀屬於扶南國統治區,之後到十四世紀中葉這段時間隸屬真臘國,直到1353年法昂王纔在琅勃拉邦建立了瀾滄國。

瀾滄國的國土北臨大明,南接真臘,東西兩邊則分別是安南與暹羅,西北邊還與緬甸國有小段接壤,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內陸國。而且比較悲哀的一點是,周邊國家的國力基本都是在其之上,也就只有已經走了兩百年下坡路的真臘國跟其差不多同一水平。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落後就會捱打可不是什麼宣傳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狀況,國力相對較弱的瀾滄國在過去的兩百多年中經歷的對外戰事着實不少,與周邊的國家基本都打了個遍。雖然戰果是勝少負多,但終究還是維持住了國體不倒。

目前瀾滄國的國王是剛繼位不到兩年的帕盟寇王,這位老兄上來之後自然也有一番大展宏圖的打算,他看到鄰國安南與海漢人的貿易做得風生水起,短短几年中國力就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說不眼紅肯定是騙人的。他自然也是想要依葫蘆畫瓢,開闢一條與海漢貿易的通道,讓國內的資源能夠換回海漢的金錢和武器。但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得克服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瀾滄國所處的地理環境。

瀾滄國想要與海漢開展貿易,就得先開闢一條出海通道,而縱觀瀾滄國周邊,最近的海岸線便是東邊鄰國安南,距離瀾滄國土最短距離甚至還不到百里,只要有一條陸上通道通往海邊,就可以將瀾滄國內的珍貴木材、礦產、藥材、皮毛等出產向海漢輸出了。當然這個想法並不是在看到海漢的貿易能力之後纔出現的,事實上瀾滄國在很早以前就一直想得到一條出海通道,爲此跟國土地形狹長又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安南沒少發生衝突,目的就是指望着能自西往東在安南領土上打出一條出海通道來。

但帕盟寇王向升龍府提出這個要求之後,卻是被毫不留情地拒絕了。原因也很簡單,這兩國之間本來就有一些未曾了結的恩怨,鄭梉並不想讓這個不安分的鄰居在自家領土上借道做買賣。就算他肯,國內的輿論也不會同意這種形同賣國的決定。

當初安南內戰的時候,瀾滄國可是沒閒着,暗中出錢出兵援助南方小朝廷,其交換條件就是在南方獲得戰爭勝利之後,在順化以北三百里的同海縣境內獲得一個專屬港口——這裡就是距離瀾滄國最近的一處海岸。當然了,這個方案最終因爲南方小朝廷的戰敗而化作泡影,但戰後得知其中內幕的鄭梉卻將這筆賬記了下來,就等着合適的時機來跟瀾滄國進行清算。如今瀾滄國居然主動提出要求,豈不是正好給了鄭梉一個當面打臉的機會。

瀾滄國被拒絕以後也沒就此放棄,帕盟寇王心知很難讓鄭梉回心轉意,便決定另覓他途,比如說嘗試用武力直接在安南國土中間開闢出一條通往海岸的道路。當然這樣做的後果肯定是安南無法容忍的,因爲這就相當於是將安南國土再次一分爲二,人爲地製造出南北分裂局面。兩國最近這幾年間,在位於安南中部地區的邊境線上發生了數次摩擦,只是一方始終下不了狠心發動全面戰爭,另一方不願把事態擴大化影響到國內的安定形勢,因此一直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但這種國境線上的摩擦從去年開始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且安南人發現對手已經開始頻繁地派出人員越過國境進入臨海地區活動,這分明是在戰前偵查地形的意圖了。於是安南朝廷宣佈關閉與瀾滄國之間的所有關口,停止一切人員活動和貿易往來。這樣一來,瀾滄國原本還能通過安南商人轉運來實現對海漢貿易,也由此全部終止了。

瀾滄國的帕盟寇王顯然並不指望通過談判磋商來解決這個困擾兩國多年的問題,從去年年底開始,便調動軍隊在安南同海縣附近的國境西側集結。而不堪其煩的升龍府也打算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件事,同樣也開始往當地調集部隊。

目前的安南軍隊在理論上已不需要再僱請海漢民團軍直接介入戰事,他們自己的實力已足以應付瀾滄國這樣的外敵,不過出於謹慎考慮,安南軍方還是希望能提前訂購一批軍火,以應付戰爭中將會出現的消耗折損。由於瀾滄國是內陸國,安南的海軍也派不上用場,所以這次的訂單內容幾乎都是以陸軍裝備爲主,特別是戰爭中消耗量極大的彈藥,此次更是佔據了將近一半的金額。

“看樣子安南人並不會滿足於擊敗對手,他們是真打算要跟瀾滄國好好幹一場了。”在審閱了鄭柞向海漢兵工提交的訂單之後,陶東來毫不掩飾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次的量比他們內戰時向我們下的軍火訂單還要大了不少啊!”

王湯姆道:“參謀部也分析了雙方的實力,認爲安南軍應該是明顯佔優的一方,畢竟從武器裝備到人員培訓,都有我們參與其中,沒理由打不過一個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小國。不過這場戰事很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因爲瀾滄國境內幾乎全是連綿不斷的山區,而且交通建設狀況比較落後,安南軍即便能打進瀾滄國,軍隊的輜重補給運輸將會面臨很大的考驗。”

安南現有的武裝部隊幾乎是與海漢民團一脈相承,大量軍官都曾在安南北部海岸的塗山訓練基地接受過海漢軍事顧問的培訓,一部分高級軍官甚至還有到三亞的海漢軍校留學的經歷,作戰指揮的方式和理念都大量照搬了海漢模式。而其軍隊的武器裝備更是高度依賴海漢,目前列裝的火槍火炮基本全是產自海漢,完全可以稱之爲海漢的忠實擁躉。

但這種依賴於熱兵器的軍隊有比較明顯的弊端,就是更受限於後勤供應,只要彈藥補給一斷,戰鬥力就會跳水式下滑。熱兵器的列裝比例越大,這種趨勢就越明顯。在這方面就算是他們的師傅海漢人也並沒有十分有效的解決辦法,在陸上作戰也只能依靠大量的勞工和畜力來運輸投送補給,運作效率並不會比同時代的封建王朝軍隊高出多少。

所以海漢向外擴張的策略一向都是是選擇近海地區,而不會過多向內陸擴張,因爲軍方高層很清楚,海漢民團軍在遠離海岸線之後的表現很容易受限於後勤補給,戰鬥力下滑將是不可避免的狀況。師承海漢的安南軍隊也存在同樣的短板,在進入到內陸山區之後,原本強弱比較分明的雙方很可能會進入到拉鋸戰狀態,參謀部正是因此而作出了戰事不會在短期內結束的判斷。

作爲安南的盟友,海漢當然會在戰爭爆發時選擇支持安南,不過如果戰事持續的時間長一些,對海漢來說倒也未必是壞消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最起碼面向安南的軍售訂單會因此而多出不少收益。而且安南軍隊與瀾滄軍隊在內陸山區的交戰實例,也將會成爲海漢軍方今後修訂戰術的參考資料。畢竟海漢民團軍進入內陸山區的作戰經驗不多,說起來似乎也就只有1631年石碌礦場暴動後民團軍進入瓊中山區平亂,算是小小考驗了一下民團軍在這方面的作戰能力。

主管兵工生產的白克思道:“不過我們的外貿型軍火沒有這麼多的庫存,只能跟他們簽署分批交貨的協議,不知道安南人能不能接受。”

“我倒是覺得安南人不會有挑挑揀揀的念頭,對他們而言,我們不把訂單砍掉一部分就算很不錯了,畢竟他們以前遞交的軍火訂單從來就沒有足量成交過。”陶東來不無調侃地笑着應道。

海漢與安南雖然是盟友,但出於安全和長期控制的考慮,在軍火裝備的出口方面卻是一向卡得很緊,很多東西並不是安南人拿多少錢就能買到多少。安南向海漢下的軍購訂單上的內容,十成能買到六成就可以偷笑了。至於交貨期,這一向都不是安南人會在意的交易條件。

“不過他們這次買的軍火數量不少,要是最後沒跟瀾滄國幹起來,這批軍火流入他們的武器庫,那今後兩三年大概都不會再接到他們的訂單了。”白克思對這批軍火最終是否會在戰事中派上用場還是存在一定的疑慮。

海漢並不希望賣出去的軍火成爲買主的庫存,只有不斷的消耗,軍火生意才能長久地做下去,而戰爭無疑是刺激軍火消耗的最佳手段,如果安南真跟瀾滄國打一場全面戰爭,那麼一次性賣給安南兩年的軍火供應量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參謀部認爲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非常高,除了兩國之間的宿怨以外,安南目前向外擴張的意願也是很強的,但南邊的占城和真臘都不是那麼好對付,北面的大明就更不用說了,東邊跟我們隔海相對,也就只剩下西邊的瀾滄國能動一動了。”王湯姆解釋道:“事實上我認爲他們可能這幾年裡就一直在等着瀾滄國先動手,以便有足夠的理由發動一場對外戰爭。”

對於這兩個相鄰的國家來說,彼此都是現階段唯一適合開戰的對手,在這樣微妙的局面之下,戰爭似乎已經無法避免。而唯一有能力阻止這場戰事的海漢,卻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做這件事。恰恰相反的是,除了能向參戰國出售武器之外,也還有其他理由讓海漢冷眼旁觀,甚至是在暗中推波助瀾。

“一旦戰爭爆發,移民市場的價格就會下滑了。”一直旁聽沒出聲的施耐德終於開口發話:“勞動力可以長期爲我們創造價值,比一錘子買賣的軍火貿易更划算。直到現在,我們也還在收穫當年安南內戰帶來的人口紅利。”

當年安南內戰中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多達數十萬,而海漢抓住這個時機收納了大量的安南難民。在海漢目前所統治的人口當中,安南裔歸化民的數量依然佔據着相當可觀的比例。這些歸化民已經在工廠、礦山、軍隊、航運、種植園等各個行業中爲海漢工作數年,所創造的財富價值也遠遠超過了當初引入他們的花費。海漢正是從中嚐到甜頭,到現在都還是會對爆發戰事的地區有着特別的興趣,哪怕是遙遠如山東半島,也會想方設法將當地的難民運回自己地盤上進行安置。

如果近在咫尺的中南半島上再次爆發戰事,那不想可知交戰地區肯定會大量地出現難民,而不管是瀾滄國還是安南國,屆時大概都不會有餘力和心思來安置這些難民,這個時候由海漢出來充當救苦救難的大善人就再合適不過了。海漢在處理安置難民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屆時只需派出一支隊伍,帶夠糧食補給到戰區去,將難民組織起來乘船渡海到海南島就行了。

正如施耐德所說的那樣,海漢從這種人口遷移中將會獲得的長期受益,肯定是遠遠超過一錘子買賣的軍火貿易。雖然這聽起來似乎很不人道,但在這種亂世之下,難民能夠有活下去的希望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何況他們到了海漢治下之後,生活水平或許還會大大好過以前,背井離鄉也並不見得就是壞事。

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2434.第2434章第1219章 野外遊樂2872.第2872章第2026章2575.第2575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2193章3147.第3147章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合情理的手段第93章 殺雞儆猴第297章 巡視廣州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2981.第2981章2978.第2978章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146章 勘察道路3219.第3219章第1495章 朝鮮使者第2078章3156.第3156章第1096章 調兵遣將2443.第2443章第2322章2765.第2765章第18章 遭遇戰第1910章 並不簡單第2207章2886.第2886章第1057章 應對乏術第222章 越南之行(五)第九百四十章 戰略要地2459.第2459章第八百三十七章 誘惑2910.第2910章2906.第2906章第1945章2721.第2721章2463.第2463章第298章 駐廣辦的新業務第六百九十一章 談判結果第2139章第1351章 罪魁禍首第1509章 抵達遼東3034.第3034章3245.第3245章第2111章第2364章第1147章 午夜偷襲第四百零四章 偶遇故人3371.第3371章3234.第3234章3272.第3272章3264.第3264章2992.第2992章第1494章 權力之爭第1732章 套話2370.第2370章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3466章第1939章3223.第3223章2856.第2856章第2144章第1857章 利益集團第273章 行動開始第1176章 海漢的要求2552.第2552章第1797章 進入敵佔區第1395章 收網日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第339章 率先動手第1836章 截殺清軍第1214章 抵達安不納2724.第2724章第2004章2715.第2715章第1822章 退守大同江第七百一十九章 新兵訓練第2295章第1745章 區別對待第3458章第1305章 儋州農產品第1158章 馬小姐3061.第3061章第2005章第125章 戰爭販子第3章 分工合作2591.第2591章第九百九十五章 軍事援助第31章 水電站開工3083.第3083章2866.第2866章第158章 童子軍第43章 不安分3093.第3093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曲知府的意願第1626章 心癢難耐第2352章第1497章 夾縫中的朝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