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第3307章

說歸說鬧歸鬧,崇禎將一干重臣召進宮,除了配合自己演戲之外,也的確需要他們給接下來的談判出出主意。

儘管向海漢投降已成定局,但對方在談判中提出如此之多的苛刻條件,已經遠遠超出了大明所能接受的程度,絕無可能一口答應下來,還是得想辦法跟對方講講價才行。

而這個時候,真正負責出面談判的王承恩就只能旁聽了。就算衆大臣再怎麼捧他,他本質上也只是個傳話筒,這御書房里人人都能對國家大事發表意見,但他這個內宮太監肯定只能是排名最末的那個。

朝廷能籌出多少銀子,被點名割讓的地區有多少物產多少人口,長江與京杭運河被海漢控制會帶來哪些影響,哪些是能讓步,哪些是不能讓步的,這些都是王承恩並不瞭解的問題,他站在旁邊插不上話,只能聽大臣們分析討論。

衆人一番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斡旋餘地最大的停戰條件,應該是海漢提出的第一項要求,即戰爭賠款。

理由是海漢的經濟狀況遠比大明要好,過去也一直都只是要求大明開放市場,通過貿易手段來賺取收益。而這次開戰的直接原因,也幾乎與金錢無關,海漢的索賠更類似於一種懲戒手段,而不是戰爭目的。

而其他的幾項條件,要跟海漢添加還價的空間恐怕就會小得多了。

衆所周知,海漢這三十年來一直在不斷蠶食大明領土,近些年來更是毫不掩飾要吞併大明的念頭。這些與海漢佔領區相鄰,以及位於濱海區域的州府,本就是海漢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今只是要脅迫大明得到官方認可,名正言順地佔領這些地區罷了。

崇禎對於南方地區的認知,除了當地是重要的稅賦來源地之外,其實沒有太多的感觸。

在他看來,南方戰場抵抗不力,很大程度是因爲海漢這些年在當地不斷滲透的結果。換句話說,當地的人心歸屬可能早就已經變質,海漢只是差了這麼一個藉口將其收到自己口袋裡。

其中也只有南京城有些可惜,畢竟那是大明經營了二百多年的地方,投入之大並不亞於北京城,崇禎是很不願意將其割讓出去。

而真正讓崇禎感到肉疼的,其實是華北的永平府和河間府。

這一南一東毗鄰京畿的兩個地區一旦易主,那就等於是被海漢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了。

但海漢軍已經佔領了這兩地的多座城池,其中甚至不乏灤州、滄州這樣的大城。要讓他們把吃進嘴裡的肉再吐出來,恐怕是不太容易了。

衆人商議半天,最後只商量出一個死馬當作活馬醫的辦法——如果海漢實在不肯放棄對這兩地歸屬權的索求,那隻能嘗試以地易地,看看能不能用南方的地盤來換這兩個地方。

畢竟海漢的根基在南方,如果大明願意用南方的州府來換,海漢也未必不會同意。

當然了,如果真談到那一步,大明需要割讓出去的地盤,恐怕就不只是兩府之地了。

而對於長江和京杭運河的開放問題,崇禎和衆大臣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無計可施。

海漢軍在鎮江摧毀了明軍在長江上的大部分武裝艦船,短期內難以恢復元氣,就算想阻止海漢船隻進入長江也有心無力了。

而京杭運河如今有近一半的航段已經處於海漢控制之下,漕運衙門所在的淮安雖然還在大明手中,但已經形同虛設,今後甚至連進入南北運河巡視都要申請海漢同意。

對大明來說,內河通航這個條件在談判桌上爭與不爭,不過是口頭上過招罷了。大明認可與否,都無法阻止海漢在內河流域一步一步拓展勢力範圍。這個會一直開到夜幕降臨才結束,崇禎放了大臣們離開,卻唯獨讓王承恩留下了。

“王承恩,朕剛纔一直沒過問你的意見,你可有什麼想說的?”

王承恩低眉順目地應道:“國家大事,當然是皇上作主,皇上吩咐怎麼辦,奴才就盡全力照辦。”

崇禎嘆口氣道:“要是朝堂上下,都能像你這麼聽話就好了。我大明君民齊心,哪會不敵海漢!”

王承恩應道:“奴才可沒上戰場殺敵的本事,唯有一顆忠心而已。”

“忠心!說得好啊,可剛纔在這屋裡的人,有幾個能像你一樣忠心?”

崇禎冷笑道:“朕想讓他們出面去跟海漢人談判,居然合力把你往前拱,唯恐被朕點將點到自己頭上。這些傢伙心裡打的什麼算盤,還以爲朕不知道!”

王承恩低着頭沒敢接話。崇禎作勢要安排其他人去談判,不過只是試探這幫大臣的真實態度罷了,但無論是君是臣,誰都不想去擔這個責任,差事最終只會落在王承恩這個工具人頭上。

崇禎說完閒話回到正題:“剛纔你在這裡聽了兩個時辰,對接下來的談判,心裡可有底了?”

王承恩道:“奴才愚笨,聽是都聽了,就是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

崇禎道:“你說來朕聽聽。”

王承恩道:“割地的事,實在爭不過,就用南方的地來換永平府和河間府。河道通航權不用爭了,只要海漢也能讓咱大明的船通行,不撕破臉就行。還有戰爭賠款,能減一點是一點,付款期拖得越久越好,總之不能他們要多少就給多少。”

崇禎嘆道:“王承恩,你比那幫大臣有用多了。若不是你已經進宮當了太監,朕好歹也要封個官職給你。”

王承恩連忙應道:“奴才不想做官,只想留在宮裡服侍皇上。”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天京城內外,便已經傳開消息,朝廷已經定了主意,與海漢停戰議和。不過海漢那邊提了不少過分的要求,所以談判仍未有結果。

至於海漢所提的停戰要求,各種離譜的傳聞就多了。

有說要求崇禎退位的,也有說崇禎要挑一位公主遠嫁海漢和親,還有說崇禎不肯屈從,是被內閣大臣和內宮宦官挾持之下,才被迫下令和談。

否則這被派出城去和談的使者,怎麼會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王承恩,他一個宦官,有什麼資格代表大明去談判,其中必定有鬼。

3279.第3279章第2212章第2253章第155章 修炮臺的海商2479.第2479章第1481章 戰爭機器第1393章 要挾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3303.第3303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1420章 談判砝碼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197章 李大掌櫃第2365章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五十章 前進的方向第1288章 儋州軍演第383章 調職申請第1648章 令人絕望2700.第2700章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2474.第2474章第1941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戰爭利弊第3491章第1768章 利益至上第54章 崖州城(一)第1105章 麻痹上級第1305章 儋州農產品第2168章第2010章3406.第3406章第1183章 逐步推進2382.第2382章2589.第2589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85章 換裝第359章 房產開發2940.第2940章第1511章 遼東屬誰第八百九十五章 釣魚執法2523.第2523章第七百九十九章 喜憂參半第92章 移民第2358章2585.第2585章2999.第2999章2706.第2706章2468.第2468章第六百七十章 使團抵達2772.第2772章第1536章 利益劃分2493.第2493章第八百零七章 耐心的獵人3338.第3338章2954.第2954章3057.第3057章第1374章 北上幹部第1886章 澎湖小憩2751.第2751章第193章 駐崖辦的不和諧因素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第九百五十五章 接頭第1745章 區別對待第1191章 真相重要嗎3229.第3229章2604.第2604章2389.第2389章第2201章第2063章第2226章3075.第3075章第七百六十四章 脅迫第七百零五章 十八芝的逃亡計劃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第134章 新任巡檢(一)2420.第2420章3157.第3157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實際困難第1055章 步步推進第329章 決定出兵2677.第2677章第五百零五章 環島考察結束3338.第3338章第四百四十章 進城抓捕第四百四十章 進城抓捕第2257章3354.第3354章第1335章 心思難定第2211章第1388章 秘書3120.第3120章2830.第2830章第3433章第1315章 緊急軍情第九百二十二章 安不納島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第1883章 漳州見聞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1653章 攻打馬尼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