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5.第2765章

第2765章

明代從南方調運公糧至北方,主要分爲海運和漕運兩個部分。從明成化年間開始,每年的漕糧運量常額約爲四百萬石,其中六成是來自南直隸和浙江。而除了漕糧之外,江浙地區的蘇州、松江、常州、嘉興和湖州五府還需承擔專供宮廷、京官的所謂“白糧”,每年二十一萬四千石。

明代規定漕糧全徵本色,不得減免,除非在重大災害或者漕運受阻的情況下,不得用金銀或其他商品折算。而包括運費、修船費、人員消耗等等,全部都由糧戶承擔,按照正糧加耗派徵。

如此一來,就給各級官府的貪污聚斂留出了巨大的操作空間,各種名義的加耗雜派層出不窮,甚至比正常繳納的數量要多出了好幾倍。

各府有戶部和漕府的官員坐鎮指揮,而州縣以下就是由糧長負責徵收和解運工作,糧長之下還有解戶和運夫,以徭役的形勢承擔運輸任務。

但運輸過程中一旦公糧出現各種折損,又或是因爲沒錢應對官吏勒索而導致無法通過官府的驗收,那所造成的損失都將由承運者全部承擔。由此被逼得家破人亡者,在民間比比皆是,整個漕運體系也成爲了官逼民反的加速器。

這糧長曹昆便是一個典型的受害者。他在十多歲的時候,便被迫繼承了他父親的糧長職位。而他父親的卸任也並非正常交接,是因爲一次運糧過程中船隻在河上傾覆,上千石糧食沉入河中,他父親無法承擔損失,乾脆就選擇了逃亡,從此人間蒸發不知所蹤。

當事人是跑掉了,但這筆債可沒法跟着跑。所謂父債子償,曹昆不想全家坐牢,就得承擔這份債務。從他就任那一天起,便已欠下了官府一大筆錢,只能通過連年不斷的徭役來慢慢償還債務,到如今已經幹了七年了。

卷宗中沒有提及特別聯絡處是如何與這個曹昆建立起了聯繫,但從字裡行間的信息來推斷,很可能是曹昆有主動告密的意圖,然後被轉給了特別聯絡處來負責處理此事。

而曹昆要告知海漢官方的事件,也正是與漕運和徵解田糧有關。

1654年大明向海漢稱臣投降,雖然名義上海漢將會繼承大明的統治地位,但接管這樣一個龐大國家的管理體系也並非短時間內能夠完成,很多地區和部門依然是延續着大明統治時期的運轉方式。爲了完成平穩過度,海漢也不得不默認這樣的情況。

大明的漕運事務是由設在南直隸淮安府的漕運總督管理,這個職位的全稱是“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也就是說漕府不僅管理長達三千餘里的運河,而且還有權管理運河沿線的地方事務。

漕運總督下面還有理漕參政、巡漕御史、郎中、監兌、理刑、主事等文官,又有運軍編制,下轄參將、統領等武官,文武官員加一起約有兩三百號人。編制最爲龐大的時期,漕運下屬的衛軍竟有十二萬人之多。當然這中間是有多少用來騙朝廷預算的空頭名額,那可就不太能統計出實情了。

但即便是在明末崇禎年間,漕府下轄的倉儲、造船、衛漕兵丁等在編人員,仍有幾萬人之多。如果再加上運河沿岸靠着漕運體系爲生的民衆,那麼這個數字恐怕還得翻上好幾番。

如此龐大的機構,一旦停下運轉,那麼可能就會影響到幾十萬人的生計,進而引發社會動盪。而且北方地區仍需從通過漕運從南方輸入物資,所以必須要保證漕運體系能夠繼續平穩運轉。

而海漢想要對原有體系取而代之,顯然也不是派幾名官員過去接管,換個衙門招牌就能起到效果。所以海漢在接管江浙之後,也暫時還沒對漕運體系採取行動,依然是讓其保留着以前的編制,照常維持運轉。

但也正因爲如此,海漢的態度大概給某些人造成了誤解,認爲海漢因爲種種忌憚而無法完全掌控漕運體系,那麼大可藉着這段非常時期動一些手腳,謀取私利,或是給海漢製造一些麻煩。

曹昆在去年下半年一次北上押運糧食的任務中發現,蘇州至淮安的運河上存在着許多問題。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便是途中的剋扣和折損計算。以損耗之名在漕運過程中撈取油水,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以前有漕府衙門專人盯着,一般不會做得太誇張,各個環節把自己該收的一份好處收了也就罷了,運到北方至少還有八成以上。

但如今運糧船還沒過淮安,漕糧就已經以損耗的名義被偷偷刨掉了三成左右。據曹昆所說,他在半夜見到當地衛軍有組織地登船卸糧,並且被警告不許對外聲張。

如果是以前出現這樣的狀況,那承運者肯定要擔責,弄不好還得像曹昆父親那樣賠償損失,但如今在背後組織這種行動的主使者爲了不讓事情敗露,已經找到了更好的藉口,便是將這黑鍋推到海漢頭上。

運抵北方的貨物數量不足,是因爲途中被海漢查扣了一部分。如果不認繳,那別說糧食,整個漕運都可能會就此中斷。誰要覺得有問題,那就自行去找海漢交涉。

這樣的理由雖然很牽強,但偏偏很有效。對此感到不滿的人,只會聽信傳言,把這筆帳直接記到海漢頭上。懷有疑問的人,也未必有渠道能夠查實海漢是否有過這樣的行爲。

漕府衙門已經沒有了嚮明廷效忠的義務,而明廷對漕府衙門也失去了應有的管制力,整個漕運體系都變成了缺乏監管的黑洞。所以只要拖上三五個月之後,這些折損就都會成了無法查證的糊塗賬,而好處自然是流進了某些主使者的口袋中。

最要命的是,即便海漢派到這些地區接管行政事務的官員發現了貓膩,對此也沒有比較好的處理辦法,只能裝聾作啞。因爲一旦要徹查懲治漕運體系,那就會牽動太多人的利益,甚至會影響漕運的正常運行,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如果要因此而影響到大量民衆的生計問題,誰又能擔得起這樣責任呢?

(本章完)

第1719章 糧食貿易2538.第2538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反擊第1209章 基層官員第2271章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後總結3295.第3295章第1987章2779.第2779章第1829章 無處下手第350章 洗劫會安2770.第2770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2919.第2919章2666.第2666章2632.第2632章2776.第2776章第1133章 追剿餘孽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2925.第2925章2838.第2838章第1170章 幕後交易第1827章 接連受挫第1713章 特權機構第1383章 馬家莊移民營2902.第2902章3289.第3289章2635.第2635章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321章 試乘火車3335.第3335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2969.第2969章第1170章 幕後交易2698.第2698章2884.第2884章3039.第3039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第九百五十六章 先下手爲強第1590章 儋州風情第183章 防災減災第1981章2514.第2514章第1075章 一路向北第八百零二章 攻打淡水第五百六十五章 各有打算3271.第3271章第1321章 正式遭遇第14章 漫長的一天(四)第2139章第1086章 外勤隊第1109章 登遼海道第2157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六百七十八章 投資環境第1680章 不擇手段2849.第2849章2634.第2634章3410.第3410章第1004章 開國慶典(四)2923.第2923章第1870章 世子的使命第1080章 進展順利第2320章3142.第3142章2776.第2776章第1224章 人口問題第19章 失敗的伏擊2552.第2552章2847.第2847章第1376章 工作交接第300章 瓊州聯合開發集團公司2385.第2385章第53章 邀功請賞(二)第九百八十一章 社會變革第58章 考察彙報第六百三十五章 交手(四)第1877章 國家實力第1873章 實話實說第2066章第1121章 老熟人2576.第2576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2572.第2572章第八百九十章 斷人財路第2080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濁水溪畔第九百八十五章 考察書院的收穫第1929章第93章 殺雞儆猴第1740章 商業優勢第九百五十四章 信使3379.第3379章3281.第3281章2702.第2702章第1518章 巡視前線第2098章第329章 決定出兵第1581章 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