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1.第2731章

第2731章

相較於使團訪日期間已經造訪過的幾座城池,江戶城的內廓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裝潢水平,的確都要高出不止一個檔次。所見的宮殿均是白牆綠瓦,斗拱重檐,屋脊兩端有高高翹起的鴟尾,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形制極爲接近。

使團這幫年輕官員當中,石成武常年在江浙,還多次去過南京城,自然識得這種建築風格是唐宋遺風。而來自海南島的幾人往常所見大多是方正外形的海漢式建築,少有機會見到類中式風格的宮殿,對眼前所見還頗感新奇。

唯一對此場景生出熟悉感的,就只有身份特殊的朱子安了。他出身王府,對於宮殿建築再熟悉不過,早先在漢城所見的宮殿,他只覺得那是劣質的仿製品,甚至連外形都未能做到及格水平。而此時所見的這些宮殿建築,雖遠不如大明宮殿華美,但形制倒是比朝鮮王宮要強多了。

不過衆人此時的心思都沒有放在眼前所見的景緻上,各自都在琢磨着接下來要與日方進行會談的事項。

衆人被帶到其中一處廳堂中,等候幕府將軍到來。不過這裡沒有座椅,光溜溜的草蓆地板上僅有幾個綢布坐墊和兩張矮几,衆人也只能席地而坐。好在使團先前已去過金石城、長崎城、大阪城幾處地方,衆人也習慣了日本人這種摳摳搜搜的家居風格,倒也不覺有什麼不妥。

不多時屋外走廊傳來有人走動的腳步聲,接着格柵紙門從外拉開,一行人簇擁着一名身着紫袍,頭戴垂纓冠的少年走了進來。使團衆人知道這是正主到了,也都起身躬身相迎。

那名少年低聲說了幾句,旁邊便有專人用海漢話翻譯出來,請衆人落座說話。

雖然來之前已經聽馬博然說過現任幕府將軍的情況,但見到真人之後,衆人多少還是有些吃驚。

這位在四年前剛滿十歲時就繼承了將軍之位的少年,便是目前日本最有權勢的人物,德川幕府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但他看起來身材矮小瘦削,臉色蒼白,明顯沒達到一個健康少年應有的身體發育水平。

他是上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次子,不過他的兄長出生就夭折了,所以他也就成爲了第一順位的繼承人。或是家族基因有缺陷的緣故,德川家光四十七歲就撒手人寰,大兒子夭折,德川家綱也是天生體虛,時常生病,身體狀況遠遠談不上健康。

也正因爲這些原因,幕府的政務更多是由高層官員們分擔,而德川家綱的地位卻變得與天皇有些相似,在多數時間裡並不處理實務,只是一個權力象徵而已。由於擔心形象會影響到幕府的權威,德川家綱也極少會離開自己的府邸,在公衆場合露面。

當然了,儘管如此,德川家族的深厚背景仍然足以保障德川家綱能繼續掌握權力,就算他手下的權臣可以左右朝政,但也還是不敢輕易挑戰幕府將軍的地位。

德川家綱雖然身體不好,但畢竟也當了幾年的將軍了,表現得還是比較沉穩,落座之後先是對海漢執委會的問候和禮物表示了謝意,然後讓下人也送上一份禮單,作爲官方回禮。

簡單的寒暄結束之後,雙方便進入到正題。海漢使團此行其實準備了頗多議題,不僅有貿易相關,也有國際關係方面的事務。不過最終能談成幾樁,那就得看使團的臨場發揮了。

當初日本雖然是受到武力脅迫才與海漢簽署了通商條約,但這幾年運作下來,幕府從雙邊貿易中得到了真金白銀,好處都是實打實的,這也是幕府願意就貿易問題繼續與海漢開展對話協商的重要原因。

使團提出的議題都很實際,比如在長崎建設海漢專用的港區,爲商家提供更便利的運輸條件,以吸引更多的海漢商家進駐長崎港;允許海漢在更多的地區設立海漢銀行的辦事機構,讓從事貿易活動的商家能夠以海漢紙幣計價結算;調低海漢商品進入日本市場的稅率,以此來促進貿易規模增長等等。

涉及到具體的事務,年輕的幕府將軍顯然有很多不甚瞭解的環節,所以在聽完每一個議題之後,他都要與身邊的官員們進行長時間的問詢和討論,然後再作出迴應。

雖然使團很詳細地陳述了這些措施將會帶給日方的好處,但要以此來說服德川家綱接受這些議題,還是不夠力道。幕府對這些措施將會產生的後續影響仍有很多顧慮,擔心會降低自身對這些貿易活動的掌控力度,進而產生不可控的風險。

一番磋商下來,幕府倒也沒有一口回絕使團的各項議題,但也未能就其中任何一項達成一致意見。德川家綱表示需要一些時間來確認這些議題的可行性,這個週期可能會長達數日,另外其中一些細節也還有待商榷。

這樣的答覆其實沒有出乎使團的預料,馬博然早就給他們打過預防針,幕府內部並不是一團和氣,年少的將軍又比較弱勢,威信還難以服衆。所以談判過程不太可能一帆風順,海漢拋出這些議題在最終能有一半得到對方認可,就算是比較理想的結果了。

而關於國際關係方面,使團所提到的事項則是激起了幕府方面的震動。

使團提出,在去年大明向海漢歸降之後,大明的各個藩屬國也由海漢一併接收,然而其中琉球國目前有大部分地區仍在日本薩摩藩島津氏的掌控之下。海漢希望幕府能以大局爲重,勸說島津氏放棄對琉球的控制,主動退出該地區。如果薩摩藩能夠照辦,那麼在當地的產業和貿易權仍可得到全部保留。

琉球國自明洪武年間開始,便已成爲明王朝的藩屬國,不僅國王接受明廷的冊封,甚至就連年號也是直接照搬大明。但明萬曆三十七年,薩摩藩出兵攻入琉球,連國王也一併俘虜了,後來琉球就被迫簽署了《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還將治下的奄美五島劃給了薩摩藩直轄,從此進入了一國兩屬時期。琉球名義上仍是大明的藩屬國,但實際上卻是受德川幕府和薩摩藩的控制。

(本章完)

2424.第2424章第五百零三章 王湯姆的憂慮第1304章 虛驚一場第2189章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第六百五十章 差距第1120章 現實的差距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潰敗第3504章第1887章 高雄見聞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2728.第2728章第四百零九章 入職經歷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第184章 參觀工業區2783.第2783章第1872章 定海港見聞第1734章 態度轉變第1268章 入籍手續第1959章2846.第2846章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第1940章第2123章第1550章 糧食行業第1211章 中南半島2593.第2593章第1041章 剿殺第1742章 買買買第1114章 計劃變更第八百五十六章 林家兄弟的顧慮第51章 考察(二)第1611章 參觀軍營第八百五十四章 雙嶼水道第五百八十章 行動日(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升職之路第2100章2852.第2852章第七百八十八章 年終總結第2336章第1381章 備戰期第385章 可疑對象第1430章 難啃的骨頭2708.第2708章3156.第3156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抓捕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第1424章 獅子搏兔第四百六十八章 用人選擇第3504章3235.第3235章第六百九十二章 秋交會成果3406.第3406章第1004章 開國慶典(四)2738.第2738章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2276章第五百零二章 儋州調查第32章 春種第1781章 再出發第2311章第1912章 行程安排第1332章 令人絕望第3441章第3512章第46章 達成合作2728.第2728章第四百六十三章 債券第1485章 海漢模式3339.第3339章第2244章2906.第2906章3351.第3351章第1627章 自1627年以來2878.第2878章3032.第3032章第128章 華夷之辨第1077章 芝罘灣第3447章2565.第2565章2811.第2811章3124.第3124章第121章 海外考察(八)第1669章 戰後馬尼拉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第1669章 戰後馬尼拉第1188章 知情人第268章 先遣隊第3470章第七百六十章 交易條件2987.第2987章第322章 參觀考察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2240章第2033章第五百九十章 小動作第348章 兵發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