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4.第2694章

第2694章

朱子安所在的德王府因爲入不敷出而變得落魄,在這個時期的大明並非個例。從天啓末年開始算起,連續二十多年的內外交困加上財源不暢,到十七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大明國庫的年收入已經從萬曆年間的兩千萬兩白銀迅速下降到不足五百萬兩,財政狀況可謂是捉襟見肘。

維持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就靠這麼點收入,朝廷自用尚且不夠,根本就無法再照顧到京外各地的藩王宗親了。所以面對海漢近些年的不斷擴張侵蝕,大明因爲嚴重缺乏軍費,就連像樣的抵抗都組織不起來,只能以歸降的方式來暫時保全朱氏大明的名字不被抹掉。

至於像德王府一脈這樣的落魄藩王,即便向京城求助也只會被無視,那就只能自生自滅,或者像朱子安這樣自謀出路了。

沒有足夠的財力,就無法保持強大的國力,大明近幾十年的境遇已經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而海漢則是與之相反,正是依靠着強大的財力,才使其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迅速崛起,成爲東亞地區第一強國。

朱子安之前只知道海漢在海外的貿易規模極爲可觀,但具體到什麼樣的程度,他卻沒有一個確切的認識。直到此次在釜山接觸到這些第一手的數據,才真正感受到了震撼。

想當初若是大明能開放海禁,引導海商在官府監管之下從事跨國貿易活動,想必也不會比海漢差多少。國庫若是多了海貿的收入,又何愁軍糧不夠,兵甲不整,面對內憂外患出現時也能從容得多。如果大明提前百十來年就控制了東亞各國的海上貿易,又哪會給海漢留下發展的空間。

當然了,朱子安也知道這些只不過是自己腦中無用的假設,現實狀況就是大明選擇了一條錯誤的發展路線,而海漢把握住了機遇,充分利用了海上貿易來迅速擴充實力。

在別國貿易港劃界設立自治專區這種措施,朱子安不記得大明曾採取過類似的手段,可見如今海漢在海貿方面的發展狀況,已經是大明拍馬都追不上的水平了。

當天的審計工作結束之後,陶弘方召集衆人聚餐、雖說這工作只需坐在屋裡翻閱各種文件,不用在外邊風吹日曬,但終究是個動腦的差事,而且需要統計的數據十分繁雜,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錯,一天忙下來頭昏腦脹,也頗爲疲勞。桌上好酒好菜管夠,也算是他對手下辛苦工作的一種慰勞。

朱子安抓着空子,在席間向陶弘方請教自己的疑惑:“陶大人,海漢商家在釜山繳納的稅賦數目頗大,就算我們有法子讓地方官府閉嘴妥協,但上繳國庫的稅銀終究會出現一個大窟窿,這朝鮮國王能甘心就這麼每年白白少了幾十萬兩的進賬?”

陶弘方道:“那怎麼可能甘心?我們這麼做,其實就是讓朝鮮人把進了嘴的肉再吐出來,就算通過施加外交壓力讓朝鮮朝廷勉強認可了此事,也還是要另行設法安撫才行。釜山這邊每年少收入幾十萬兩銀子,總得讓他們有點想頭才行。”

朱子安道:“大人可否細說一二?”

朱子安在本地無親無故,陶弘方倒也不會擔心他泄漏秘密,便耐心向他解釋道:“這稅雖說收不到了,但我國承諾會加大在釜山的貿易規模和投資力度,這樣也能間接給釜山帶來許多收益。而且我們在釜山專區收的稅,基本上都會用於專區的日常運轉和基建工程,也就是說這筆錢最終還是會花在釜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會流向釜山民間。錢雖然沒進國庫,但還是留在了朝鮮,這道理明白了吧?”

朱子安恍然道:“原來如此!大人這麼一講解,在下就明白了!”

海漢商家每年在釜山向官府繳納的幾十萬稅款,對海漢本國的財政來說並不算是很大的數目,如果能用這筆錢進一步鞏固海漢在釜山的影響力,執委會是樂見其成的。

專區的成立並不意味着這裡便與朝鮮隔絕開來,恰恰相反的是,這將給本地的朝鮮民衆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並且會給釜山地區提供一個可效仿的港口城市基建模本,大大提升本地的貿易效率。

今後除了海漢商家之外,也會有許多朝鮮人能夠享受到專區內相對完善的城市和港口設施,所以對地方官府來說,這個方案並不只是其單方面的損失,實際上是有失有得。以長遠眼光來看,這或許會更有利於釜山港的發展。

陶弘方繼續說道:“而且從安全角度來說,我國在釜山的投入越大,這個地方的貿易環境就越安全。對朝鮮來說,在不讓我國部署駐軍的前提下,就能得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這其實也是很划算的一筆買賣。”

朱子安默默點頭,這倒是他之前沒有意識到的一個觀點。

陶弘方的觀點不難理解,釜山雖然是一個天然良港,但因爲地理位置原因,在歷史上曾不止一次被倭寇攻佔。每次日本入侵朝鮮,釜山都是首選攻擊目標,說是朝鮮半島的安全命門也不爲過。即便兩國早在十多年前已經逐步恢復了正常關係,釜山的淪陷史也依然是朝鮮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但海漢商家開始進駐釜山之後,朝鮮就踏實多了,他們帶給釜山的不僅是直線上升的貿易規模,同時還有撐在釜山上方的一把巨大保護傘。

如果釜山再遇到外敵入侵的危機,那麼海漢商家利益必然受損,而在這種情況下,海漢肯定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出兵干涉。而日本早年間已經在海漢手底下吃了不少苦頭,就算對釜山港垂涎三尺,但要讓日本人冒着再次被海漢實施軍事打擊的風險來攻打釜山港,那他們肯定會選擇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

所以海漢在釜山加大投入,擴張經營規模,客觀上的確會對本地起到保護作用。朝鮮人吃過虧也嘗過甜頭,當然不會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在權衡了利弊得失之後,最終還是答應了海漢在釜山設立自治專區的要求。

(本章完)

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懾作用第1234章 潛入柔佛3174.第3174章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2504.第2504章2952.第2952章第2249章第1673章 戰後評功2380.第2380章2505.第2505章第174章 銷售模式第2259章第1385章 收買第2054章第1515章 共同利益第1608章 大明使臣第六百二十一章 打掃戰場第1192章 返回舟山2385.第2385章2822.第2822章第1208章 入籍手續第八百五十六章 林家兄弟的顧慮2797.第2797章2644.第2644章第2072章第九百四十七章 討價還價第1273章 意外收穫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第2360章第2016章3406.第3406章第50章 考察(一)3041.第3041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關於香港島的爭論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切爲了慶典第六百八十八章 國際形勢第2211章2594.第2594章第2196章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第1240章 正面交鋒第366章 軍售只是開始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第3455章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1909章 境遇差異第2294章第81章 未來形勢第2088章3018.第3018章第3499章第1252章 誘人的條件第382章 全方位介入第1943章第95章 貨幣(一)第1905章 陸軍基地2862.第2862章第七百六十五章 打狗港第2305章2425.第2425章第四百五十八章 吸納移民的套路第1781章 再出發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第222章 越南之行(五)3065.第3065章第2307章2837.第2837章第八百零九章 改換門庭第1345章 脅迫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七百五十九章 荷蘭使者第2053章第1186章 杭城見聞第1838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7章 籌備進行時(三)第3485章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日島之戰(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安南軍團的反應3128.第3128章第2010章第1382章 新任務第1365章 騎兵交鋒第五百三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2278章第1757章 依法處置第2020章3342.第3342章第161章 喪心病狂的軍火推銷2837.第2837章第1674章 逐步接管1263章 市立圖書館第九百零六章 撈一筆第1648章 令人絕望2672.第2672章第25章 勞改營(三)第2304章第1444章 破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佔領儋州第1814章 各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