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0章
有關杭州火車站周邊地塊的交易和歸屬情況,已經屬於官方機密,普通人當然很難知悉內情。而戴紹因爲工作所需,免不了要跟方方面面打交道,也必須要了解這些情況才能安排好施工進程,所以就算他自己沒有參與瓜分緊俏土地資源的活動中,但也還是知悉其中一些內情。
正如陶弘方所預料的那樣,雖然官方要在這裡興建杭州火車站的決定遲遲未對公衆宣佈,但其實早就有很多消息靈通人士通過各種內部渠道得知了此事,並且對此規劃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火車站對於一個地區的發展前景意味着什麼,只要稍有見識的人便不難想到,特別是那些曾經去到過海南島,甚至是長期在當地生活過的達官貴人,更是十分清楚火車站周邊地區的升值空間有多大。而杭州作爲海漢帝國未來的國都,這裡的火車站顯然有很大機會成爲地區陸運樞紐,今後周邊區域的商業價值將會超乎常人想象。
有這等好事,自然會有人不甘冷眼旁觀,嘗試早早動手收購周邊尚未升值的土地,今後就算只是簡單建個倉庫貨棧在這裡,也能憑藉位置優勢輕鬆獲利了。
當然了,能很早就得到內部消息的人,可不會只有這樣的水準,自然有更多收益豐厚的項目可以經營。
不過僅僅只是得到消息,並不代表就有資格在這邊動手收購地皮。東海大區管委會或許早就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規定辦理相關區域的土地交易手續都需獲得管委會審批後方可成交,然後利用這道官方門檻淘汰掉了一些實力不夠但想趁機會渾水摸魚的人士。
陶弘方聽到這裡點點頭道:“若非如此,必然會有一些人出手搶購地皮,然後靠着擡價轉賣他人來獲利,打亂官方對這個區域的開發計劃。”
戴紹連連點頭道:“閣下高見,情況正是如此。官方本就對周邊地區的發展有統一規劃,就連基建也都要遵循同等標準。若是任由民間人士私搭亂建,擡價轉賣,今後處理起來不免又會生出許多麻煩。”
陶弘方作爲商務部的官員,對於這樣的情況並不陌生。官方要建設某些大型項目的時候,當然希望能將周邊區域也一併作出統一規劃,以便於後續的開發。但官方的項目資金往往比較有限,沒有餘力把項目周邊地區也一併納入到建設計劃中,所以往往都會引入民間資本來負責這些區域的開發建設。
但爲了避免這個過程中出現戴紹所提及的那些亂象,官方一般都會設立一定的門檻,儘可能選擇一些有實力且服從性比較好的對象進行合作。東海大區顯然在杭寧鐵路的規劃中也是遵循了這樣的做法,對有心參與此地建設的民間資本進行了篩選。
雖然門檻是設在了明處,但篩選標準卻未必都會照此執行,這類交易本就是不着痕跡地在私下進行,能否成交就在實權人物的一念之間,大概也不會有多少公平公正可言。不過有一點陶弘方現在就可以確定,那就是能在這裡拿到地皮的人,應該都與東海大區管委會有着不錯的關係。
而陶弘方感興趣的也正是這個環節,他就想知道究竟是哪些人物手眼通天,能在杭寧鐵路開工之前,就將火車站周圍這些地皮收入囊中坐等日後升值。
一番言語誘導之下,戴紹最終還是吐露了幾個他所知的土地買家。毫無意外的是,這中間自然又一次出現了“揚州鹽商”這個熟悉的羣體。
除了鹽商之外,其他買家也大多是實力雄厚的江浙商人,比如來自寧波的大海商,蘇州的綢緞商等等。此外也有陶弘方一聽便知的關係戶,比如替石迪文姻親曲餘同做事的何氏商行,以及一家據說是來自海南島的商行。
來自海南島這家商行的名字對陶弘方來說很陌生,這可是一個不尋常的跡象,畢竟他常年打交道的就是海南島的各大商業機構,數得上號的民間商業機構他都瞭然於胸。如果連印象都沒有,要嘛是戴紹提供的信息有問題,這家商行並非來自海南島,要嘛就是有人想在這邊拿地,臨時成立一個商業機構以便於辦理相關的申購手續。
陶弘方認爲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知道海南島那邊從事商貿的機構多如牛毛,但這些機構並非都在正常經營,這中間有不少其實是爲了享受各種優惠政策,爲了掩護實際經營者的身份,或是爲了某些特殊項目而成立的空殼機構。
如果有來自海南島的某些人物希望能在杭寧鐵路的開發過程中分得一些好處,那麼提前在鐵路沿線的黃金地段收購地皮大概就是最簡單直接的手段。換作陶弘方自己,大概也會選擇類似的方式,成立一家空殼機構來達成目的。
但比較可惜的是戴紹並未與真正的幕後老闆有過接觸,他所掌握的信息也僅僅只是這家商行登記註冊的地方而已。究竟由誰經營,又是以何種價格買下了那塊佔地百畝的地皮,這些關鍵信息就沒法提供給陶弘方了。
按照戴紹所說,這杭州火車站周邊被劃分出了四十多個地塊,其中大部分應該都已被人認購。不過這些地皮是否已經被瓜分完畢,他也不是太清楚,或許真實的信息只掌握在東海大區管委會手中。
根據管委會的規劃,這些周邊地塊的開發進程會略滯後於火車站建設工程,屆時其建築設計、給排水、交通、消防等等基建項目也需全部按照統一的標準來進行修建。戴紹在指揮火車站建設工程的同時,可能還得分出一些時間監理周邊地塊的基建實施狀況。
不過這也算是個有油水的肥差,既然這些工程需要由他代表官府出面監理,那到時候也少不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孝敬。陶弘方甚至有點懷疑,這或許纔是促使戴紹去了解周邊地塊認購情況的主要動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