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4章

衆人聞言都不禁有些驚訝,沒想到近日傳聞中的狠角色便在自己面前。聽鞏虎的口氣,顯然也不是在拿這事吹牛,當下更是敬佩不已。

這些人雖然打算在金州投軍入伍,但大多隻是平民出身,過去也並無從軍經驗,更別說殺人砍頭了,對於提着韃子腦袋投奔海漢的鞏虎,自然而然便是以仰視的角度去看待其行爲。

當下有人便讚道:“若漢人都能像這位兄臺一般硬氣,這遼東的大好江山,又怎會便宜了滿清韃子!”

又有人應道:“韃子全民皆兵,從小便練習騎射,我等漢人哪有這樣的條件?就如眼前一樣,似這位兄弟一樣的好漢,畢竟只是少數,所以大明纔打不過韃子啊!”

“韃子不是刀槍不入,被砍掉的腦袋也不會再長出來,只要敢跟他們拼命,韃子終究沒我們漢人多!”鞏虎自然是主張要跟滿清進行抗爭的一方,但他是軍戶出身,也很清楚大明軍隊的弊端所在,頓了頓又道:“我看這海漢軍也全是漢人,卻能打得韃子還不了手,那就說明這問題不在漢人身上!”

至於到底是哪一個環節的問題,鞏虎隱隱約約能感覺到,但又不太會表達。明明都是漢人當兵,爲何海漢軍如此強大,明軍卻一直被動挨打,這顯然是指揮軍隊的人有問題。但到底出問題的是各支部隊的將軍,是調動軍隊的兵部,是決定戰與不戰的朝廷,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以鞏虎有限的見識實在難以分辨,潛意識也不敢說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話。

“只要你們在海漢軍待幾年,就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在旁邊聽他們討論這個話題的一名海漢軍官也忍不住插了話:“但眼下你們先給我把隊伍排好!不要嘰嘰喳喳的,像羣婆娘一樣!”

被訓斥之後,包括鞏虎在內的衆人皆是噤若寒蟬,趕緊閉嘴排隊,不敢再隨意交談。他們可沒忘了自己是怎麼從滿人手底下解脫的,並沒有挑戰海漢軍的打算。

海漢軍前幾年派到遼東的部隊幾乎都是南方士兵,對於環境的適應一直都不太理想,所以從佔領金州之後,北方兵團便開始就地招募本地兵員,主要以山東、遼東兩地爲主。這些新兵對北方環境的適應情況要好得多,也更利於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從滿清統治區解救出來的漢人,大多都跟滿人有着不可調和的仇恨,這些人也就成爲了徵兵的重點對象。目前在金州駐守的海漢軍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士兵是來自於這個特殊羣體,其受訓之後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所以現在每次一有這樣的移民船到埠,軍方便會先進行一輪招募,將類似鞏虎這樣的人招入軍中。

不過陳一鑫作爲金州地區的一把手,他最關心的倒不是每天又從難民中徵募了多少個新兵,而是這些新來的難民能否順利安置到本地的各個村鎮。

雖說軍隊的戰鬥力是維持金州安定的基礎,但也需要本地社會提供穩定的後勤補給。對金州地區而言,人口的增長就意味着生產力的同步增長,對於外地運來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物資的依賴程度也將得以逐步降低,這樣纔有望讓本地社會進入到正常運轉的狀態。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金州這個地方的狀況實在太特殊,既是帝國邊陲,海外飛地,又是處於交戰狀態的前線地帶,絕大部分作戰物資都必須依賴外地供應。而本地受環境所限,目前所經營的產業就是種植業和漁業爲主的農業項目,難以盤活本地的經濟。

當然以海漢所掌握的技術,要在本地發展製鹽業、造船業這些高利潤產業倒也不難,資金問題也可以通過海漢銀行解決,但最大的問題便是這些行當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金州的人口規模很難滿足這些產業的勞動力需求。

所以對金州的發展前景來說,擴大部隊編制其實遠不如提升人口規模有用,陳一鑫要想讓金州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朝着正常濱海殖民區和貿易港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得設法快速提升人口規模,讓本地能有足夠的勞動力去從事農業之外的其他產業,再以此來改善本地的經濟水平。

隨着地峽前線的對峙狀態隨着隆冬來臨而趨於緩和,特戰團和海軍在幾百裡外的掃蕩行動也正接近尾聲,陳一鑫也就不用每天釘在一線,時刻關注清軍的動向了,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這次聯合行動的收穫上。

近期每一批從長山羣島的接回來的難民數量都在千人上下,這就已經遠遠超過了金州在正常情況下一年的人口輸入量了。對於存在着巨大勞動力缺口的金州來說,這些難民的到來非但不是負擔,反而是陳一鑫翹首以盼的資源。

“今日到港民衆共計一千零七十八人,其中男子八百二十人,女子二百五十八人。其中登記的木匠、鐵匠、泥水匠等匠人共計二十七人,能撰寫文章的秀才六人,皆已另行安排。另有三十七人主動報名入伍,已與駐軍完成人員交接,如體檢無恙便可入伍。”

“這些特殊人員及其家屬將會按照分配去向儘快安置,剩餘民衆還是照以前的規矩,打散分配到金州地區的各個村鎮分散安置……”

“等等!”陳一鑫出聲叫停了劉尚的彙報:“從這一批人開始,需要更改一下安置方式。”

“請大人指示。”劉尚恭敬地應道。

“旅順雙島灣的鹽場,一直都嚴重缺人,你先從這批人裡邊劃五百人過去,抓緊這個冬天的時間把基建工程完成,爭取能在明年開春後就投產。”

陳一鑫頓了頓,又接着說道:“剩下的人照舊分配。另外地峽防線這邊近期應該也不會再有大的戰事爆發,前線的民夫可以先撤回一半,看看各地有什麼基建工程,儘量安排在這個冬天完成。”

劉尚連忙一一應下,心道只要停戰了,不需那麼多民夫堆在前線待命,這後方自然就能騰出人手去完成大型基建工程。只是冬季的環境相對惡劣,施工難度會較另外季節大得多,就算冬天的時間漫長,基建工程也未必能取得多大的進展。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金州地區除了冬季,基本上都處於備戰狀態,隨時都可能要徵召民夫到前線服役,很多大型基建工程就只能斷斷續續地施工。先前陳一鑫所提及的雙島灣鹽場,其建設工期已經從去年冬天拖到今年冬天,陳一鑫已經沒有耐心再等下去了,就打算趁着眼下有富餘勞動力可用,趕緊完工投產。

只要金州這邊開始大量產出食鹽,陳一鑫自有渠道將其賣到渤海灣內的各處地方。到時候來金州運鹽的商船多了,自然也會帶動本地的服務業和航運業發展。

而按照雙島灣鹽場的設計產能,如果能夠全面投產,而且銷路暢通,那每年至少能爲金州地區帶來三四十萬兩銀子的收益,這就足以讓本地的財政狀況大爲好轉,不用再完全依賴於三亞的撥款過緊緊巴巴的日子了。

劉尚道:“大人,我們之前預計的是在這個冬季接收四五千人,如今安置能力快要趨於飽和,如果後續還有大批民衆送抵金州,村鎮一級的安置措施可能會出問題。”

金州方面爲了接收難民所準備的糧食等物資倒是比較充足,但這麼多人來到金州需要解決的不只是吃飯問題,更重要的是得有落腳的地方度過寒冷的冬季。

各個村鎮每年都會修建一些新房,平時當作糧倉庫房使用,有新移民分配到地方上安置的時候,便騰出來給新移民居住。

但近期從長山羣島運來這裡的難民數量已經超出事前預計,如果沒法在本地完成安置工作,那就只能把人先往山東轉運,待開春之後再運回金州了。這樣做雖然可以解決眼下的問題,但未免大費周章,光是來回運費就不是小數目了。

陳一鑫聽到這個情況,沉吟道:“長山羣島那邊起碼還有一兩千人,島上也沒辦法安置這麼多人過冬……這麼說其他的基建工程都得先放一放,先解決住房問題。”

劉尚提醒道:“大人,其實金州還有不少空着的營房……”

陳一鑫一拍大腿道:“對啊,我倒是把這茬給忘了!”

前兩年海漢在北方的駐軍全都堆在金州,因而在距離地峽防線十餘里的地方修建了大量的營房。不過去年特戰團和一部分海軍的駐防地已經遷至朝鮮大同江基地,因此空出了大量營房。但這些營房都是位於軍事禁區範圍內,陳一鑫一時間竟沒想起來還有這個解決辦法。

劉尚道:“這些空置的營房應該能夠安置運回來的民衆,等明年開春之後再將他們分配到地方上。”

陳一鑫點點頭道:“等下我寫張手令,由你負責接管營區安置民衆。但就算開春再分配到地方,這個冬天也不能讓人都閒着,你安排點能做的事情,讓住進營區的這些民衆儘快適應本地。”

劉尚道:“大人放心,卑職自會安排妥當。”

陳一鑫對劉尚的應對很是滿意,話題一轉便說到了另外的事情:“等踏雪行動結束,我就給執委會提交申請,正式任命你爲金州地區民政官。好好做事,莫要讓我失望。”

劉尚聞言大喜,他已經在海漢的官僚體系裡待了幾年,自然明白臨時任職與正式任命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一旦升任金州地區民政官,那可就相當於一方大員,若是按照大明的規制,差不多就是知府的地位了。

這要放在幾年前,他可是想都不敢想自己竟然能夠做官做到這個級別,看來當初陰差陽錯留在了三亞,真是這輩子最爲正確的決定。

劉尚連忙起身長揖,誠懇謝過陳一鑫的提拔。

要說起來,陳一鑫可真算是他的一位大貴人了。劉尚初到山東的時候,便是被分配到陳一鑫手下做事。正是因爲他在福山縣的表現得到了陳一鑫的賞識,纔會有了後來陳一鑫將他調到遼東任職的安排。他若不是調來了這邊,說不定此時仍是在福山縣做一名小小的宣傳幹事。

這樣算來,從宣傳幹事到地方民政官,一路升遷都是拜陳一鑫所賜,劉尚心懷感激,但也知道陳一鑫對於溜鬚拍馬的舉動不太感冒,所以儘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只是沉穩地向陳一鑫表示今後會繼續爲他效力,言語間便已經將自己視作了陳一鑫的家臣一般。

劉尚的能力固然是得到了陳一鑫的認可,但其實這個任命多少也有一點無奈的成分,本地勝任這個職位的官員就只有劉尚一人,執委會也沒有從三亞派人過來任職的打算,所以陳一鑫也就只能任命劉尚爲本地民政官,替自己分擔一些事務。

當然這個任命對劉尚來說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雖然在金州這種海外飛地當民政官並不容易,而且好像也沒有太多的油水可撈,但劉尚卻不會看輕這份差事。這意味着他已經真正跨入了高級官員的行列,哪怕今後回到三亞述職,那也是能在勝利堡裡坐着回話的級別了。

離開陳一鑫的官邸後,劉尚也顧不得慶祝,便帶着陳一鑫的手令,乘馬車去了距離地峽防線十里的南關嶺大營,辦理營區的交接事務。

雖說陳一鑫已經點頭認可了用軍營臨時安置難民的做法,但具體操作起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劉尚與軍方協商解決。這麼多難民的吃喝拉撒需要解決,而如何分配管理權限和責任,劉尚所轄的民政衙門跟駐軍就需要進行一番協調才行。

好在他從來到北方開始,便一直在跟海漢軍打交道,軍方的人脈也有不少,加上有陳一鑫的手令保底,倒是沒有人會在這件事情上爲難他。

2935.第2935章2606.第2606章第153章 關於新航路的意見分歧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2525.第2525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聯盟雛形第四百零二章 新移民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2545.第2545章3208.第3208章第2123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第九百二十五章 南下婆羅洲第2330章第166章 防禦策略的調整第2207章第2075章第1333章 隱患人物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探濁水溪第1264章 參考資料第1938章第5章 籌備進行時(一)2553.第2553章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2917.第2917章第1318章 全力備戰第1204章 實習期第1899章 軍官學員2500.第2500章第398章 善後事宜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昌化城外第八百零一章 陷入困境3043.第3043章第1153章 再訪遼東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第六百九十七章 來年形勢第1350章 情報來源第九百三十九章 勿里洞島第七百二十五章 難得的機會第1288章 儋州軍演第九百九十七章 安全部的使命第八百一十六章 下一個目標第2260章3058.第3058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交手(四)第2265章3194.第3194章第3517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2092章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1734章 態度轉變2383.第2383章第1035章 野外偵查第九百五十九章 偵破進程第1973章第3438章第84章 大生意小買賣第1791章 杭州灣軍演第1082章 懷疑對象2566.第2566章第2236章第1062章 順水推舟第82章 生活問題第25章 勞改營(三)第3449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保命要緊第九百五十四章 信使3007.第3007章第2354章第1539章 一唱一和第1993章第九百二十六章 科學考察第九百八十章 各得其所第1627章 自1627年以來2869.第2869章2972.第2972章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233章 拓殖鐵爐港2473.第2473章第八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2620.第2620章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第1330章 權限之爭第1644章 應對手段3187.第3187章第3516章第391章 盟軍到來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成功3180.第3180章第1231章 戰爭可能第六百二十一章 打掃戰場第2328章第1042章 輕取大甲社第2007章2616.第26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