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6章

在海漢所能抵達的區域內,福山銅礦是爲數不多品質上乘,儲量龐大,未經開採,且處於海岸線附近的優質銅礦,也是海漢當初選擇遠赴福山縣建立統治區的主要原因之一。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爲了開採這處銅礦,或許就連海漢向北擴張的步伐也會放慢很多,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局勢可能都會因此而走向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作爲海漢治下地區產銅量最高的礦場,執委會對福山銅礦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石碌鐵礦、黑土港煤礦這類大型礦場。而且由於福山銅礦位於遠離海漢本土的大明境內,隨時都會面臨大明施加的軍事壓力,爲了保證這裡不會被大明以強硬手段奪回去,海漢歷年來都在不斷加大對這一地區的軍事投入,以確保這處礦場能夠長期處於海漢的控制之下,穩定向海漢輸出銅這種重要戰略資源。

目前在福山縣境內駐紮的海漢軍,除了芝罘港的少量海軍部隊之外,還有分別位於縣城附近和福山銅礦的兩個步兵營。此外在馬家莊、夾河河口等重要區域,還駐有千人規模的民團。這些由馬家出面組建的民團雖然戰力有限,但對付民間山賊強盜已經不在話下,足以用於維持地方治安了。

其中駐防福山銅礦的步兵營在這幾年裡也沒少跟登州以各種名義派來的小股明軍部隊發生摩擦,而且也有零星死傷發生,只不過雙方都秉承着不撕破臉皮的想法,一直沒有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海漢對這裡的關注從未放鬆,裝備水平甚至能與特戰團這樣的精銳看齊。礦場外的山頭上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並且當地屯有足以讓駐軍和礦工們在礦場內堅守半個月以上的物資。這樣即便明軍對礦場發動攻勢,駐軍也能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

當然了,以海漢軍在當地駐防部隊的戰鬥力而言,只要守住陣地就足以應付萬人左右的敵軍進攻,而登州明軍不太可能傾巢出動來挑戰福山銅礦的防線,所以在當地的部署基本上算是有備無患之舉。

不過這樣的部署雖然能夠震懾登州官府,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但福山銅礦已經開採了兩三年,其產能也不再是什麼秘密,這可是一大塊貨真價實的肥肉。作爲正主的大明官方自然也不願見到自家的礦藏被海外這個外來者長期霸佔,因此三不五時還是會想辦法給福山銅礦製造麻煩。

福山縣衙早就被芝罘島殖民當局架空,在當地的存在感已經跟廟裡供的土地爺差不多,基本淪落成了擺設。但登州府有命,縣衙這邊也不敢怠慢,知縣張普成礙於身份不便去造訪芝罘島,還特地跑了一趟馬家莊,將登州府的意思轉達給馬家。

馬東強雖然絲毫不懼縣衙,但對登州府還是多少有些忌憚,特別是這次傳來的消息竟稱是朝廷的旨意,即便這消息真假難辨,但他也不敢忽視,送走張普成之後便叫來姜盛一起合計對策。

姜盛只是個鄉間儒生,在海漢人來福山縣之前其實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內心深處對皇權仍然充滿了敬畏,聽說這是朝廷下達的旨意也不免有些亂了方寸。而此時在芝罘島已經沒有海漢高官留守,他和馬東強又不太相信那些本就是大明出身的海漢軍官,所以決定還是要向陳一鑫報告此事。

正好姜盛定下了要押送一批貨物到金州,當下便由他乘船到旅順,然後又趕到金州前線向陳一鑫彙報情況。

陳一鑫對這消息的真假倒不是太在意,在他看來即便真是朝廷的旨意,甚至就是崇禎皇帝本人的意思,那也無法動搖執委會的意志,福山銅礦已經被視爲海漢的重要資產,爲了開採這處礦藏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哪怕爲此爆發戰爭,執委會也絕對不會同意放棄這個地方。

但如果大明真爲了收回銅礦控制權而採取強硬手段,那勢必會影響到礦場的正常生產,這肯定是陳一鑫所不願見到的狀況。

陳一鑫沉吟道:“張普成來見馬家莊的時候,有沒有透露什麼口風?”

姜盛道:“張普成說他沒見到書面的旨意,但以登州知府陳鍾盛以往的辦事風格來看,應該不會編出這種理由來唬人。”

“那就是說有可能是真的咯?”陳一鑫搖搖頭道:“眼下還真不是動武時候,但如果他們真打算要用軍事手段解決福山銅礦的歸屬問題,那說不得也只能鬥上一場了!”

姜盛臉色頓時變得有些僵硬:“這要真跟朝廷打起來,那福山縣豈不就毀了?”

陳一鑫道:“就算真開戰了,馬家莊上下也不會有性命之憂,撤到芝罘港就是了。如果連芝罘港都吃緊,那就撤來金州,或者安排你們南下定居。這兩年讓馬家子弟去南方的臺灣島經營種植園,就是給家族留下的退路之一,萬不得已的時候離開登州,也不用擔心沒有地方落腳。”

陳一鑫本想回南方發展未果,但他還是給馬家在南方安排了出路,以免有朝一日自己調離北方之後,馬家會遭受官府的打擊報復。陳一鑫以自己的名義在臺灣島上圈了兩千多畝地,交給馬家子弟經營種植園,雖然那邊暫時還沒什麼盈利,但有這麼大塊的地皮,要安置馬家莊這上上下下幾百號人肯定沒問題。

姜盛嚅喏道:“那能不能有什麼法子,可以跟朝廷商量着解決?這打仗終究不好,會死很多人……”

陳一鑫道:“關於福山銅礦的歸屬,不會有商量的餘地。姜叔,你回去之後可以把我的答覆告知張知縣,讓他轉達給登州府,如果明軍攻擊福山銅礦,那麼我國將作出對等措施,出兵攻打登州府。”

陳一鑫給出的答覆可謂極其強硬,根本就沒有留出什麼商議的空間,不但不準備交出福山銅礦的控制權,而且還將會對大明爲奪取銅礦而採取的軍事措施實施報復。是福山銅礦重要還是登州城重要,他相信陳鍾盛之流應該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判斷。

但如果登州官府還是要鋌而走險,那說不得就只能出動海軍艦隊,到登州城外的海岸附近展示一下武力了。

陳一鑫想了想又補充道:“讓我老丈人多派些耳目去登州城那邊盯着,如果官府想動粗,那事前肯定會有很多跡象可循。”

這種差事原本是該軍情局來負責,不過駐紮在福山的部隊兵員大多來自南方,去到登州城活動很容易會惹人注目。所以後來便將這類打聽情報的差事交給了馬家,派本地人到登州城裡長期住下來,所收集到的情報也更具參考價值。

打發姜盛離開後,陳一鑫起身走到懸掛在牆上的地圖前看了許久。如果不是今年冬季的“踏雪行動”開始在即,他的態度可能還會更爲強硬,甚至不會等到登州官方採取明確的攻勢,就會先行出兵對其實施震懾。

但爲了這次的“踏雪行動”,海漢部署在福山縣的部隊也調了近半到金州參戰,一旦行動展開,作戰部隊幾乎都集結在金州地峽一線,屆時也很難再顧得上福山縣的局勢變化了。

陳一鑫雖然認爲登州官方鋌而走險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敢完全排除會有人利用所謂朝廷旨意的名義發難。想來想去,他只能將駐紮在旅順港的一支海軍艦隊調回福山縣,雖說戰船無法直接增援位距離海岸線二十多裡的福山銅礦,但卻可以直接從海上攻擊登州城防,必要的時候能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

相較於跟大明開戰,陳一鑫當然也還是希望能夠維持現狀,讓福山縣處於太平之中。除了福山銅礦之外,當地已經逐步在成爲整個山東半島的出海貿易通道。山東各個州府與海漢之間的交易,幾乎有九成都是在福山縣境內完成,而馬家莊更是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中心和貨物集散地,早已不再只是馬家人聚居的莊子,慢慢變成了一個規模比福山縣城更大的市鎮。

福山縣當地圍繞貿易發展起來的各種附屬產業,如住宿、餐飲、中介、倉儲、運輸等等,幾乎悉數都在馬家的掌控之中,再加上憑藉姑爺陳一鑫的關係拿到一些海漢商品的專營權,一年下來的營收相當可觀,輕輕鬆鬆就有幾十萬兩銀子進賬。

當然馬東強也沒糊塗到自己獨吞這些收益,他將其中三成交給了女兒馬玉玲,作爲分給陳一鑫的好處。

陳一鑫雖不缺錢用,但也不會清高到嫌兜裡的錢太多,再說這錢是老丈人塞給自己老婆的,要拒絕好像也不太合適,也就默許了馬東強這樣的做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馬家提供各種便利。如果大明與海漢在福山縣開戰,那馬家所掌控的這些產業都將受到直接衝擊,甚至有可能會讓幾年來的經營成果就此付諸東流。這對馬家,對陳一鑫來說,都會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陳一鑫先前安慰姜盛,即便福山縣形勢惡化也有退路可走,但真遷居到南方,就相當於是讓馬家從頭來過,那樣的落差可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就算是陳一鑫自己,也會不甘心在這裡付出的諸多心血毀於戰火。

回想從1634年進入福山縣,到眼下已經有四年多了,但登州官府在這幾年裡一直斷斷續續地在製造麻煩,陳一鑫也不禁有些火大。如果不是礙於目前跟大明的外交關係正處於建立互信的階段,他是真的很想出兵把登州城拿下,然後將那些不安分的官員全部處決,以此給八百里之外的濟南府一記有份量的警告。

但當下自然要以“踏雪行動”爲優先,陳一鑫暗自琢磨,等到行動結束之後,是不是應該設法尋個由頭,把登州這個成年頑疾徹底解決一下。

暫時放下福山縣的問題,陳一鑫將注意力重新放到了金州地峽。最近這兩年雙方的大規模交戰已經越來越少,逐漸陷入長期對峙狀態。

由海漢控制的金州地峽防線在經過兩年多的不斷翻修加固之後,已經由當初的一道土城牆,變成了如今前後縱深達兩裡,圍繞三個大型堡壘和諸多防禦工事組成的防線。即便是自恃天下無敵的清軍鐵騎,也不敢輕易對這道遍佈各種陷阱和重火力工事的防線發動衝擊。

海漢在這道防線上部署的兵力很可能只有對手的十分之一,已經起到了極佳的牽制效果。不過這種牽制也是相對的,因爲對手在北邊常年屯集重兵,海漢自然也不敢輕易放鬆警惕,也必須要一直保持部署狀態,以免給對手留下反攻金州的可趁之機。

在見識過海漢的防禦手段之後,清軍也在地峽防線以北依託大黑山修建了大量堡壘,阻擋海漢軍向北推進的路線。海漢軍嘗試過幾次攻勢之後,便意識到要攻破這種密集的堡壘需要調集大量炮火,而這樣的攻擊強度所需消耗的作戰物資極多,海漢也很難靠着一次性的連續攻勢就徹底攻破對手的防線,所以乾脆就放棄了將戰線繼續往北推進。

這樣的對峙局面越久,雙方的防禦工事就越修越多,想要攻破對方的防線自然就越是困難。所以往年的冬季練兵行動,一般都是繞開金州地峽向遼東半島的敵佔區海岸線投送部隊,而不是在這裡對敵方的堡壘羣展開正面攻勢。

但今年的行動又有所不同,王湯姆和錢天敦希望藉此機會對駐紮在遼東半島的清軍形成有效打擊,看看是否能迫使清軍把精銳部隊投入戰鬥。所以除了在遼東海岸線上襲擾戰之外,金州這邊也必須要同時發動攻勢作爲策應。

這就意味着僅是做做樣子是不夠的,必須得真刀真槍地給敵方施加壓力才行。

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降橫財3116.第3116章2568.第2568章第1209章 基層官員第328章 廣州民亂第1354章 不得不防第2085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師覆滅2729.第2729章第1160章 保護傘第1203章 發展綱要3263.第3263章第2143章第1796章 偵察行動第1821章 厲兵秣馬2991.第2991章3288.第3288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第2004章第1923章第1984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七百二十七章 圍城戰2517.第2517章2598.第2598章第八百八十九章 官方反應第2350章2668.第2668章第1330章 權限之爭2480.第2480章3039.第3039章第1090章 利益衝突第六百三十八章 交手(七)第1397章 攻入馬宅2757.第2757章2924.第2924章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八百九十二章 合作套路第八百二十五章 軍事觀察員第1692章 盤根問底第2278章第1867章 項目拖延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1971章第1215章 安不納見聞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第1185章 利益爲先3187.第3187章2867.第2867章第2065章第1254章 搞平衡2620.第2620章第1957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3332.第3332章第279章 登陸開始第2015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學習方法3056.第3056章第1024章 先遣隊(五)第1329章 戰俘口供2906.第2906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戰後清理第1838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2215章第1282章 昌化縣2436.第2436章2815.第2815章第1870章 前進方向第347章 恩裡克的見聞第五百一十三章 行動開始第354章 北越變局第2336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情報工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新兵訓練2549.第2549章3309.第3309章第93章 殺雞儆猴第1992章2682.第2682章第九百零七章 準備動手第2344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奈的套路3183.第3183章第92章 移民2649.第2649章第2042章2809.第2809章第235章 附加條件2668.第2668章第2134章第2130章第1294章 武器展示的目的第六百七十八章 投資環境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第六百六十八章 戰爭利弊第1977章2609.第26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