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2章 武力展示(四)

自勝利港經景觀大道到勝利廣場的閱兵行進持續了足足一個半小時,受閱部隊的人數超過四千人,讓在沿途圍觀的數萬民衆大呼過癮。1634年建國慶典舉行了大閱兵之後,接下來兩年的閱兵式都僅僅只是在勝利廣場稍稍走了一下形式,參與人數只在千人左右,遠不如今年的場面大。

至於說這次閱兵式上展示的武力相較於三年前的建國慶典有哪些方面的進步,其實普通人是看不太明白的,畢竟專業知識不夠,也只能看個熱鬧樂呵樂呵。

但類似費策賢、蘇克易,以及其他各國專程來看這閱兵式的文武官員們,則是全程都瞪圓了眼珠子,唯恐錯過了任何一個細節。海漢以前便有在閱兵式和軍演中展示最新武器的做法,雖然閱兵式上不可能公開展示武器的性能,但他們也希望能夠從武器的外形上分辨海漢軍中是否又裝備了什麼新的裝備。

對軍事相對比較外行的文官們要執行這個任務就比較吃力了,費策賢和蘇克易不時要側頭低聲交流幾句,確認他們所注意到的某件武器究竟是新東西還是舊裝備。他們手底下倒也不是沒有稍微懂行一點的武官,不過有資格受邀坐到勝利廣場觀禮臺上觀看閱兵的,也只有各國使者的正職官員一人,所以他們只能先自力更生,至於下屬們就自行到附近找位置觀看了。

費策賢對於這樣的安排是頗有微辭的,因爲海漢爲外國嘉賓搭建的看臺足足有一百來個位置,各國的官員加在一起不過三十多人,完全可以讓他們帶一兩名隨從人員入場,但海漢卻將剩下的座位卻全都交給了各國商人和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民間人士。

不過費策賢也知道這些非官方人士都是非富即貴,與海漢官方的關係大多極爲密切,很多人可能比自己這個大明駐海漢大使要更具影響力,如果公開抱怨也未必能讓海漢官方改變安排,反倒是容易招來其他國家的不滿。

要想辨認出看臺上哪些人是官員,哪些人是非官方人士倒也不難——凡是手裡拿着黃銅外殼雙筒望遠鏡的人,便是各國官員了。這東西在市面上是買不到的,是海漢在之前的外交晚宴上贈送給各國使節的紀念品,一人只有一份,與會的非官方人士是沒份的。

費策賢手裡當然也拿着一個,這雙筒構造比過去從海漢這邊得到的單筒望遠鏡更加好用,而且結構也更爲精細,不用像以前那樣伸縮鏡筒來調解焦距,而是撥動雙筒中間連接部位的一個小齒輪就能起到同樣的作用。這小小的望遠鏡上體現出了海漢高超的工業製造水平,在場除海漢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能力,費策賢一邊心裡發酸,一邊還是不得不繼續舉着望遠鏡觀看廣場上集結的受閱部隊。

而根據海漢官員的說法,贈送給各國官員的這種望遠鏡還並非軍用版,軍中裝備的型號比這個的性能還要更好一些,視野更遠更清晰。這種小東西看着似乎不起眼,但到了戰場上所能發揮的作用可能就比最老練的偵騎還大了,海漢故意當禮物送給各國官員,也未嘗不是在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

費策賢之前也在市立圖書館查詢過這種工具的原理和製造工藝,但說實話以他的學識的確不太能看懂海漢所公佈的那些相關資料,什麼凸透鏡,什麼二次成像,對他而言都是難以理解的概念,而類似光學玻璃之類的材料,似乎也只有海漢才能生產出來,別國想要仿造都極爲困難。

當然這僅是對東亞地區的國家而言,蘇克易對這東西就沒有那麼稀罕,畢竟有史料可查的望遠鏡就是荷蘭人在1608年左右製造出來的,而且雙筒望遠鏡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但讓蘇克易感到不舒服的是,海漢人造的這種雙筒望遠鏡明顯要比荷蘭造更好,不但結構更加精密,成像也更爲清晰,只怕荷蘭國內的巧匠一時半會還做不出同等水平的產品。

所有受閱部隊進入勝利廣場之後,軍鼓聲終於戛然而止,然後觀禮臺前方的幾個大音箱裡傳出了陶東來的聲音:“海漢國民們,還有來自各國的嘉賓們,歡迎各位來到三亞,參與海漢國慶慶典!”

廣場附近的上萬圍觀民衆的聲音立刻便安靜下來,他們聽到這聲音,很快就將注意力從廣場中間的部隊身上轉移到觀禮臺這邊。然後在聽到陶東來自報身份之後,民衆才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

海漢國雖然沒有設立國王皇帝的位子,國家權力由執委會掌管,但海漢國民一般還是會將執委會主席陶東來視爲國家君主一樣的存在,並且將以前對君權的敬畏悉數轉移到了陶東來身上。入籍早的國民還稍微好一點,畢竟對這個新鮮的國家體制已經有所熟悉,而新近來到海漢的移民大多還沒有習慣在一個沒有君主的國家裡生活,還是會下意識地將執委會等同於皇廷王室。甚至對於種種他們所不能理解的事物,都會視作海漢執委會所帶來的神蹟——比如說如何能讓一個人講話的聲音響徹整個勝利廣場。

陶東來等了片刻之後,見歡呼聲沒有減弱的跡象,這才擡手稍稍敲了幾下話筒,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十年前的今天,我們從自己的祖國故土遠涉重洋來到這裡紮根下來,選擇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那時候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模樣,但我們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陶東來舉起一支手臂,向周遭展示一圈之後,繼續說道:“我們最初來到這裡的時候只有不到五百人,靠着自己的雙手,花了十年時間,有了各位今時今日所在的海漢國!”

“我相信有很多人來到海漢國的時候,並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但大家可以記住一件事,我用這雙手能做到的事情,你們也可以!想成爲什麼樣的人,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國家可以爲你們提供最好的機會,但最終要取決於你們是不是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努力爭取!”

“之所以我們要在每一年的國慶日安排閱兵活動,就是希望每一位國民都能牢記,海漢國不論什麼時候都會保持強大的戰鬥力,不論防禦還是進攻,我們的軍隊永遠是能讓國民們安心的存在!”

“站在廣場上的這些將士,都是國家的有功之臣,正是因爲有他們在海外浴血奮戰,國民們才能享受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都值得你們用盡全力爲之歡呼!”

歡呼聲從勝利廣場周圍蔓延開來,很快便響徹了整個三亞市區的上空,能夠親眼見證自己國家的強大,對於民衆的確是極爲有力的精神鼓勵。而民間的這種尚武氣氛,也會讓海漢有底氣將更多資源投入到軍事領域,繼續之前的對外擴張策略。

這對於那些試圖與海漢競爭地區控制權的國家和勢力來說絕非好消息,海漢首腦在國慶活動上公開表示會繼續堅持武力擴張的路線,這就意味着海漢軍在海外的軍事行動並不會在馬尼拉戰役結束之後就告一段落,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就會有新的戰事在東亞某地爆發,只是暫時還難以預料誰會成爲下一個撞上海漢槍口的倒黴鬼。

在場的外交官們都在思考,海漢下一步可能會在海外採取軍事行動的方向,對現在的國際形勢會起到怎樣的影響,自己所在的陣營要如何趨利避害纔是最佳選擇。而商人們則已經開始琢磨要如何從海漢主導的戰事中獲利,富貴險中求,海漢的每一次對外戰爭,對商人們來說都是一次發財良機,就看如何去把握這種機會了。

有少部分人已經注意到,陶東來特地強調了今年是海漢人抵達這裡的第十個年頭,海漢國現有的局面,都是這羣人在十年之內打拼出來的。而如今的海漢國羽翼漸豐,對外出擊也越來越頻繁主動,那接下來的十年當中,海漢國當然不會就此停下腳步,仍會繼續對外擴張地盤,照目前的狀況來看,似乎根本就沒人能夠阻止他們了。

在陶東來的發言結束之後,便是由國防部主導的頒獎儀式了。一年來在各地戰事中立下戰功的個人和集體,都將在萬人矚目之下得到來自執委會和國防部的嘉獎。

由於官方的這個安排早就放出了風聲,所以去年至今的主要戰事,在國慶之前的報紙上便有專門的文章進行了梳理。去年三月海漢軍在遼東半島主動發起了春季攻勢,攻克了原本由後金控制的金州地峽防線,擊斃敵酋揚古利,五月又擊敗耿仲明大軍發動的反撲。而在那之後王湯姆率領艦隊前往朝鮮漢城,逼迫朝鮮簽訂了與海漢的盟約。

然後今年年初由國防部調集了全國的精銳部隊,跨海對西班牙控制下的馬尼拉發動了攻擊,僅僅用時不到一個月,便將西班牙人逐出了該地區,從而搶佔下了第一個位於菲律賓羣島的海外殖民地。這場戰事打掉了西班牙在南海地區的大部分武裝力量,又佔領了他們經營多年的馬尼拉城,讓西班牙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都不用指望能恢復到戰前的實力了。

而這兩場戰事的意義除了達成海漢自身的擴張目標之外,同時也讓地區內各個國家意識到,海漢有能力對數千裡內的任何一處臨海區域發動雷霆攻勢。儘管海漢的對手都做了全力抵抗,但不管是拒敵於海上,還是決戰於陸地,他們的嘗試都未能成功阻擋海漢軍的進攻,最終無奈地成爲了海漢軍的新戰績。

在這兩場戰事當中,海漢幾支長期在一線作戰的精銳部隊再次以不凡的表現搶下了最多的軍功。特戰營、海軍陸戰隊,以及王湯姆親自指揮的特混艦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高橋南、孫丙、武森等軍官,也都代表各自的部隊依次上前領取了記錄集體軍功的獎狀與錦旗。

值得一提的是,執行爆破任務的工兵部隊,因爲在攻克金州防線及攻打馬尼拉的作戰中都起到了一錘定音的關鍵作用,在這次的嘉獎中被特別授予了集體一等功。這兩次爆破作業雖然並非海漢軍第一次在作戰中使用這種非常規手段,但其效果卻是極爲理想,也給海漢軍以後的攻堅作戰提供了作爲參考的成功戰例。

而個人嘉獎方面,幾支一線部隊的指揮官自然人人有份,圍觀民衆也終於認清了傳說中“蛟龍轉世”的海軍將領武森長什麼樣。此外還有在作戰中表現英勇的三十多人,被分別授予了個人一二三等功,並領取了軍功章。

不過嘉獎儀式結束之後,國防部長顏楚傑仍然沒有離開發言的位置,而是宣佈接下來爲這一年中在各項戰事中犧牲的二百七十四名士兵和六十六名隨軍民夫集體默哀。雖然這個數字也不算特別少了,但如果考慮到海漢這一年在東北亞和南海所取得的巨大戰果,這樣的戰損只能用微乎其微來形容了。

在短暫的默哀結束之後,顏楚傑宣佈這些死者的牌位將全部供奉於三亞烈士陵園的忠烈祠內,永久享受國民的祭拜。除了撫卹金之外,這些死者的家人今後都將會在工作、升學、入仕等方面得到國家的特別政策照顧。這樣的官方舉措對於凝聚民心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海漢軍能夠保持極強的戰鬥力,與官方的撫卹政策是不無關係的,家人有了全面的保障,戰士們才能夠完完全全放心在戰場上作戰。

但這樣的陣亡數字聽在費策賢耳中就太不是滋味了,大明去年經歷的任何一場五千人規模以上的戰鬥,死在戰場上的人都不止這個數了。而那些爲大明死去的戰士,可就沒有海漢這麼好的待遇了,很多人甚至連屍骨都沒能收回,更別提官方組織祭拜了。

第1345章 脅迫第1515章 共同利益第1876章 交易中心第2173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測試內容第1904章 繁榮背後第167章 魏平的小算盤第2313章第1428章 三路齊發第81章 未來形勢第1484章 遼東的未來3077.第3077章2987.第2987章第1489章 漢軍旗第2008章第32章 春種第1833章 孤注一擲第1300章 儋州政務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第1198章 南下之旅(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心所向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2705.第2705章第1951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18章 遭遇戰3158.第3158章第211章 最惠價格待遇第四百零九章 入職經歷第1744章 武器與戰術第五百一十七章 兵臨城下2782.第2782章第九百一十一章 飛雷炮第1935章第2299章第1306章 海口新貌第1458章 大遷徙3195.第3195章第九百五十三章 互相算計第五百六十九章 特派專員2859.第2859章第1195章 苦役營的規則第1464章 內部消息第4章 新人的加入第1489章 漢軍旗第2046章第123章 大本營的準備工作第2004章第1506章 合作與結盟3077.第3077章3108.第3108章2446.第2446章第2021章第1160章 保護傘第1895章 實力說話第七百九十六章 移民與建設2720.第2720章第1259章 被迫接受2995.第2995章第2295章第1238章 破釜沉舟3141.第3141章2758.第2758章3196.第3196章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第14章 漫長的一天(四)第1550章 糧食行業第1428章 三路齊發3364.第3364章第2201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降橫財第362章 驅趕地主第87章 何夕的本領(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荷蘭人的計劃2787.第2787章2860.第2860章第1833章 孤注一擲第2113章2602.第2602章第2191章2478.第2478章第1984章第205章 父子對話2451.第2451章第1514章 互相試探第八百五十二章 海沙幫第1972章第1939章3370.第3370章第六百八十章 中伏3006.第3006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貿易協定第1424章 獅子搏兔3353.第3353章第1669章 戰後馬尼拉第2293章第八百一十四章 妥協第2028章第1910章 並不簡單第1377章 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