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德憲看來,擁有強大海上武裝的海漢軍簡直是所有海洋國家的噩夢,這些裝備了大量火炮的戰艦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攻擊力,再加上快到不可思議的極限航速,的確可以作爲無視朝鮮國海防的資本。但也正因爲如此,這支艦隊的出現必然會引起朝鮮軍民的恐慌情緒,哪怕其本身並不是帶着戰爭的目的而來,也有可能會因爲誤會而導致不可控的武裝衝突出現。
羅德憲最擔心地便是讓自己的國度陷入戰火中,哪怕王湯姆在途中已經向他反覆承諾過不會趁機入侵朝鮮,但他也不希望有任何動武的藉口留給海漢人。
王湯姆當然也很清楚自己這趟率領艦隊來朝鮮的目的並不是開戰,要是搞得太過火到後面有可能會收不了場。海漢需要的結果是讓朝鮮儘快臣服,然後從朝鮮這邊得到急需的戰爭後勤服務,讓朝鮮成爲海漢在東北亞地區的補給來源之一。時間的緊迫性纔是這次行動的重點,能夠不傷和氣就達到效果自然最好不過。
王湯姆擔心僅憑一個羅德憲,說話還不夠分量,所以臨走的時候將東江鎮參將沈志祥也一併調到身邊。沈志祥在皮島期間也沒少與朝鮮官方打交道,以他在大明官方的身份地位,朝鮮人多少也會賣幾分面子。
於是在距離朝鮮海漢大約還有四五十海里的地方,王湯姆下令艦隊放慢行進速度,用一艘快船先將羅德憲送回陸地,由其趕回漢城府向朝鮮國王報告海漢軍的到來。
海漢艦隊抵達漢江入海口附近之後,便沒有再繼續冒然前行,選擇了在江華島海岸進行停靠。這個島在高麗時期曾因爲外部軍事壓力而數度成爲高麗國的臨時都城,後世被韓國人當作國寶的《高麗大藏經》,便是在13世紀高麗國在蒙古侵略下再次遷都江華島期間,在島上刻製出來的。這部大藏經共有1496章,6568卷,5238萬個漢字,雕刻在八萬多塊木板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完整的大藏經之一。當然了,這並非高麗人的創作,包括字體在內,整部高麗大藏經都是複製宋朝的大藏經而已。
不過王湯姆對於這些人文方面的東西沒有太大的興趣,即便知道江華島曾經是高麗王朝的都城遺址,他也不打算到這個面積達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島上去探古尋幽。簡單的說,就是沒那閒工夫。
這支由三十多條戰艦和後勤船隻組成的艦隊出現在江華島海岸,很快就被島上的民衆所注意到了。他們當中並沒有人見識過海漢帆船桅杆頂端的紅藍雙色旗,因此也不知道這支艦隊的來意是如何。但很顯然這並不是一支商船船隊,因爲這支船隊在靠岸之後,從船上下來的是大量的武裝人員,並且迅速戒嚴了停靠區附近的海岸區域,這種看起來不是太友好的行爲自然是讓附近民衆大爲恐慌,趕緊各自回家躲避。
江華島畢竟是都城的臨海屏障,朝鮮國在島上也派駐有少量軍隊,不過其駐地是在漢江入海口方向,而非海漢艦隊臨時停靠的西岸。這兩地之間相距約莫有二十餘里,之間的路線正好在東西方向上貫穿整個江華島。等海岸附近的村鎮派人去駐軍的地方報信再回來,至少也是大半天之後了。當然了,王湯姆也不會太在意這島上駐紮的朝鮮軍隊能玩出什麼花來,如果真有人打算靠近這裡,駐紮到海岸上的陸戰隊自然會出手將其驅離。
羅德憲急急匆匆地乘船趕回了漢城之後並沒有立刻進宮覆命,而是先去見了朝中斥和派的代表人物,清西領袖金尚憲。
金尚憲於萬曆十八年參加科舉考試,二十歲就中了進士,之後歷任承文院副編撰、副校理、禮曹、吏曹佐郎等職務,萬曆二十九年被任命爲濟州安撫御史,之後又出任過高山察訪、鏡城判官、開城經歷等官職。不過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在萬曆四十一年的朝鮮政壇鬥爭中,金尚憲受到牽連被罷官還鄉。直到天啓三年現任的朝鮮國王李倧通過政變掌權後,金尚憲才得以重新踏入政界,被拜爲大司憲。
天啓六年,也就是穿越者們來到這個時空的前一年,金尚憲被任命爲聖節兼謝恩陳奏使,前往中國朝拜。而正是他出使中國期間,後金大規模入侵朝鮮爆發了丁卯胡亂,當時在北京的金尚憲聞訊後便立刻向大明兵部上書求援。
而戰後金尚憲回到國內,在崇禎五年又因爲反對國王李倧對其生父追尊爲朝鮮元宗被罷免官職。直到去年才被重新啓用,恢復了他的大司憲官職。金尚憲對主和緩禍的論調一向深惡痛絕,多次要求國王對後金採取強硬政策乃至斷交,只是國王李倧畏於後金的積威,不敢按照他的建議行事。
朝鮮使者羅德憲便是金尚憲一派的官員,但他知道自己在朝鮮政壇人輕言微,直接去跟國王報告目前的狀況怕是很難得到信任,因此一回來便先找上金尚憲,希望這名花甲老臣能夠出面化解當下的危機。
金尚憲聽了羅德憲的彙報之後也大感意外,他沒想到遼東的局勢竟然出現了這種意想不到的變化,後金會被一支南方來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而這支軍隊正嘗試要將朝鮮納入到其後勤體系中。
照理說後金遇到強勁對手對朝鮮而言肯定是利好消息,但海漢這個厲害角色似乎也不是什麼良善好人,從羅德憲的敘述來看,海漢顯然是想逼迫朝鮮站隊,以求能夠在這一地區形成三國抗衡後金一家的態勢。這對朝鮮來說其實是好事,只是這種手段着實有些粗暴。
但金尚憲爲官多年,也曾出訪過大明和後金,對於國際關係的認識要比羅德憲這種後輩深刻得多,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考慮朝鮮是否會因此被牽連到戰火之中,而是思索海漢採取這種措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對方如果是通過使節來往慢慢加深瞭解,按照傳統的外交路數來拉攏朝鮮,合作的事情也未必不能談,但這麼急切地派來軍隊示威,想必就是有更深層的原因促使他們採取這種非常規且不合情理的措施了。
金尚憲根據羅德憲描述的情況,所能想到的便是這支遠道而來的軍隊急需各種補給來穩定局面,否則要跟後金打持久戰,沒有良好的後勤保障顯然會難以爲繼。而他們將軍隊派來朝鮮國示威,顯然是想盡快促成此事,看樣子其後勤狀況應該是頗爲吃緊了,所以纔會顯得如此急切。
他的設想其實已經非常接近於實際狀況,雖然目前海漢軍的後勤狀況還不是那麼吃緊,但軍方的確是希望通過開闢朝鮮這個後勤渠道來緩解當前的補給壓力,如果能從朝鮮引進勞動力當然就更好不過了。軍方的確也沒什麼耐心跟朝鮮慢慢接觸之後再展開談判,那樣搞下來沒個一年半載肯定成不了事,也不符合海漢在遼東的發展計劃。
與後金爲敵,這與朝鮮的利益就有了共通的地方,至於這支軍隊會不會同時也對朝鮮開戰,金尚憲倒是比羅德憲要樂觀得多。因爲按照羅德憲的形容,海漢軍的實力遠在後金之上,那就更不消說朝鮮軍隊了,如果對方要打那直接便打了,何必還要故弄玄虛。派軍隊過來,目的多半還是爲了炫耀武力,好讓朝鮮這邊能夠安心站隊。
不過在作出決定之前,金尚憲還有幾件事要確認一下:“你說東江鎮明軍也在戰場上與海漢人並肩作戰?”
羅德憲道:“回大人,如果說得準確一些,其實是東江鎮明軍在戰場上聽命於海漢人的指揮,海漢人才是戰場上的主力,明軍只是替他們做些後勤輜重、打掃戰場、輪替值守之類的任務。”
金尚憲嘆道:“皮島沈氏叔侄即便被金人連年追殺也未曾服輸,如此厲害的人物,竟然都對海漢人言聽計從,想必他們的確是有真本事了。也難怪沈總兵會特意要求國王派出使者前往遼東,如此說來,倒是怪不得東江鎮沒有站在我們一方。”
羅德憲心道我親眼見到在戰場上被幹掉的金兵至少都有上千人了,那沈志祥更是完全將自己當做了海漢軍的一員,這難道還有假不成。東江鎮軍民現在就靠着海漢存活,所有的事情都是海漢人授意他們做的,又怎麼可能佔在朝鮮一方。
金尚憲接着說道:“他們這麼放心讓你回來,就不怕你進了漢城之後變卦了?”
羅德憲道:“海漢人極爲狡詐,只要下官變卦,他們得到消息便會立刻興兵衝進漢江攻打漢城,並宣稱會與下官裡應外合奪城,亦或是要求城內將下官交出。到時候這真假無從驗證,下官多半會被下獄,很難洗清名聲了。”
金尚憲緩緩點頭道:“兵臨城下再使個反間計,就算你再怎麼清白,到時候也會被視作勾結外人的賣國賊了。如此說來,要是朝廷不同意跟他們合作,那你一樣還是得倒黴啊!”
羅德憲道:“正是如此,海漢人也是這般對下官說的。所以不管是爲國家前途着想,還是爲了自保,下官都必須要促成此事,還望大人成全。”
金尚憲緩緩起身道:“既然對方應該已經到了江華島,那事不宜遲,本官這便進宮,向國王啓奏此事。只是崔鳴吉那幫人要是聽到了風聲,難免又會跳出來唱反調了!”
崔鳴吉是朝鮮政壇上的主和派領袖,經歷了宣祖、光海君、仁祖三朝,如今的官職是禮曹判書。此人的主和倒也不是一味投降,而是主張朝鮮應該儘可能避免被牽涉到任何戰事之中。不管是幫着大明打後金,還是幫着後金打大明,都是不可取的做法,應當保持中立,遠離戰事。當然了,至於朝鮮有沒有資格來保持中立,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海漢的出現顯然會打破朝鮮的虛假中立局面,崔鳴吉作爲主和派的代表,必然會反對朝鮮站隊,這是金尚憲想都不想就能預知的狀況。所以他必須要儘快進宮面見國王李倧,在崔鳴吉還沒做出反應之前先說服李倧與海漢來人進行接觸。按照羅德憲所說,就是讓海漢艦隊由漢江行至漢城外,向國王展示一下武力。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建議,上次有外國軍隊兵臨漢城城下,還是1627年的丁卯胡亂被後金入侵。當時連國王李倧都棄城逃去了江華島躲避,可見形勢之危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朝堂上主張議和的官員,便是崔鳴吉了。雖然已經過去了九年時間,但毫無疑問這對朝鮮國上上下下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要讓國王同意海漢艦隊進入漢江,這個難度着實不小——雖然不同意也未必能把對方攔在漢江之外就是了。
而此時海軍司令王湯姆正唾沫橫飛地向劉尚介紹這個江華島的故事:“……後金入侵朝鮮,朝鮮軍隊扛不了幾下就被人家推到都城了,於是國王大臣就只有棄城跑到這個江華島上避風。如今我們一來就先把這江華島給拿住了,你說朝鮮人會是什麼心思?”
劉尚笑道:“想必朝鮮人會有退路被斷的感覺吧?”
王湯姆道:“沒錯,就是不能給他們留出退路!朝鮮爲什麼不敢跟後金對着幹?就是因爲他們自認爲還有退路,打不過就議和、賠款,反正後金要什麼就給什麼,只要能讓李朝繼續統治朝鮮,他們並不在乎那麼多。但我就要告訴朝鮮人,如果不跟我們合作,那我可不會像後金那麼好打發!”
劉尚連連稱是,心裡卻並不是完全贊同王湯姆的說法。這朝鮮國就算武力再怎麼弱小,那也是一個國家,打敗一個國家跟消滅一個國家可是兩碼事,兩者不能混爲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