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宣傳手段

bookmark

山東自古民風彪悍,民間多有自行組織的地方武裝,戰亂時期結社自保也是常態。登萊之亂的叛軍雖然已經渡海逃往了遼東,但膠東半島地區的社會秩序卻並沒有因此得到根本性的好轉,戰亂期間出現的各種匪幫在戰後取代叛軍成了新的治安威脅,而地方衛所駐軍因爲在戰爭中損耗極大,也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管控和打擊。民間以村莊爲單位自行組織起來的武裝防禦體系,也就成爲了這個時期的常態。

在戰亂中失去家園的一部分難民,也選擇了依附於這些實力較強具備一定自保能力的村莊,以出賣勞動力的方式來換取生存空間。類似楊家莊這樣的大莊子,在戰後零星收羅的難民就多達數百口,但這些難民因爲已經解決了最急迫的生存問題,對於更換生活環境的願望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哪怕他們因爲寄人籬下要遭受一定程度的壓榨,但能夠提供最基本生存條件的楊家莊,大概還是要比前景難以預料的陌生環境更爲可靠一些。

只是海漢作爲局外人,對於這種複雜的形勢還缺乏瞭解,一開始採取的宣傳策略也就未必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海漢動用騎兵作爲宣傳實施者,這種超規格的配置在戰後的膠東半島也的確太打眼了一些,普通民衆哪敢相信他們是什麼好來路。

馬隊在距離楊家莊裡許的山坡上歇了一個多時辰,騎兵們從鞍袋中取出豆餅,掰碎了餵給馬吃。這豆餅算是精料,一天也喂不了多少,執行任務期間,戰馬還是主要依靠野外的青草作爲主食。莊子裡的人在此期間依然保持着較高的警惕性,進出村莊的吊橋就沒放下來過。孫真舉着望遠鏡看了半晌,最後也只能無奈地嘆口氣。

“要是給你們特戰營操作,拿下這地方需要多久?”王進民湊過來問道。

孫真側頭看了一眼王進民,不急不慢地說道:“半柱香吧!如果有炮可用,應該還能更快。你不要覺得不服氣,攻城拔寨難道能靠你們騎兵嗎?聽哥一句勸,你們見着這種村莊還是繞着走吧!”

王進民哼了一聲道:“你可別忘了我們騎兵下馬也一樣是步兵,步兵該有的作戰技能,我們也都會!這小小村莊,豈能難住我騎兵營?”

孫真搖搖頭道:“你這就太想當然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不能簡單用你會的作戰技能往上套。你在軍營裡學的那些作戰技能,未必就適合當下的環境。就像這騎馬我還練一個多月了,動作要領我都知道,不也一樣經常騎不上去。”

“練這麼久還不會,你那是笨!”王進民毫不客氣地吐槽道。

爭論歸爭論,但楊家莊對海漢馬隊所表現的十足戒心是明擺着的,而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取得這些鄉民的信任,他們所能做的也只有離開這裡,去往下一個目標。夾河是福山縣境內的主要水脈,這一地區的村莊幾乎都集中分佈在夾河沿岸,就連福山縣城也不例外,所以馬隊要尋找民衆聚居點並不困難,很快他們就在南邊找到了另一處村莊。

雖然這個村莊也與楊家莊一樣對結隊而來的海漢人充滿了戒心,但這裡卻沒有楊家莊那麼完善的防禦體系,所以倉惶不安的村民們只是將平板推車、門板、碎石和樹枝堆砌到村口作爲路障,顯然沒法與楊家莊的環莊壕溝和吊橋相提並論。

王進民再次單槍匹馬來到村口,向躲在路障後的村民們重複了先前的說辭,當然這次嘗試也毫無懸念地沒能獲得村民的信任,所以他不得不再次隔空投擲海漢印製的告示傳單,以此來與村莊裡的人進行間接溝通。

但這次似乎收到了不一樣的成效,王進民在村口等了片刻之後,竟然便有人讓他下馬入村,當面諮詢告示上所提及的賑災事宜。王進民當即便向後方的同伴打出信號,然後自行下馬走到路障前。村中出來幾個提着獵叉棍棒的漢子,搜了這一人一馬都沒有攜帶武器,這纔將路障移開三尺,放了王進民進村。

王進民進村之後,很快有人將他帶到一名老者跟前,看樣子應該是這村裡主事的人了。

“後生,你這告示上說,有善人在芝罘島發放賑濟糧,可是真的?”那名白髮老者手中拿着海漢的告示,語氣激動地問道。

王進民點頭道:“我家主人是南方來的大善人,爲救山東民衆,特地運來米糧百萬斤,此時便堆放在芝罘島上,是真是假,各位鄉親去到那邊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老者又問道:“這領取賑濟糧,可有什麼講究?”

王進民搖頭道:“沒什麼講究,只要去到芝罘島,保管能有一口飯吃。老丈莫不是覺得這是騙人?”

旁邊有人應道:“早先也有人以賑災之名放糧,殊不知去到當地之後,才發現是山賊設下圈套,凡是青壯都被逼迫入夥,婦孺也全被擄去,只有老弱病殘被驅趕回來,卻連半顆米都沒見着。”

另一人也說道:“有些鄉紳說是放糧賑災,去了之後卻稱糧已放完,打聽了才知道是演戲給官府看,藉此爲自己撈個善丈人翁的名聲而已。”

王進民道:“各位有憂慮,這也可以理解。我家主人在南方有良田數十萬頃,又精於海上貿易,家產富可敵國,足以救這山東一地的百姓。實不相瞞,在下也是登萊之亂爆發後才從登州府逃出去的,如今千里迢迢從南方趕回來,也是想盡力救助父老鄉親。各位若是想尋個長期生計,只需去到芝罘島,我家主人自會一一安排。”

那老者問道:“就算你家主人有金山銀山,這山東如此之多難民,難道就不怕被吃垮了?”

王進民道:“光吃飯不做事自然不行,賑災乃是救急不救窮,我家主人提供的不止是賑濟,還有相應的自救模式。”

王進民在此之前也接受過相關的宣傳培訓,對於海漢的移民政策也算比較熟悉,既然這些村名願意聽,那他也就抓住時機,將自己所知的政策好好宣講一番,當下便將海漢引入移民的種種好處,細細地解說給圍觀村民。他也知道這些普通百姓最關心的莫過於土地政策,海漢的土地雖然是公有制,但使用權卻是私有,除了不能私下轉讓買賣,其實與大明的土地政策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只是將名義上隸屬於皇帝的土地所有權轉到海漢執委會手中而已。

當然這些細節不用在當下就解釋那麼清楚,王進民只需讓這些人知道,只要他們願意遵從海漢的安排移民去南方,就能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標準獲得分配給個人耕種的土地。而對於世代務農的鄉間百姓來說,土地無疑就是立足之本。山東地區在登萊之亂後的土地兼併風潮十分劇烈,失去生產資料的百姓爲了活下去,不得不變賣田產去換取救命糧,這種狀況在登萊兩州尤爲突出,經濟實力較強的地主鄉紳在戰後獲得了大量廉價土地,而更多的農民因此失去了自給自足的能力,徹底淪爲被地主階級壓榨的對象。

其實王進民所說的很多內容都讓村民們感到難以相信,比如海漢在南方海域擁有可居住百萬人口的超大海島,亦或是南方的地方官府都與海漢合作密切,甚至還會幫忙組織民衆從大明統治區移民到海漢統治的海島上。但王進民賭咒發誓說得唾沫橫飛,加之他又是實打實的登州府出身,所說的經歷也有很多切實可信的成分,村民們也拿不準他所說的話中究竟哪些是真的。但關於土地政策的部分,王進民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說得有鼻子有眼,這些村民見識有限,也很難挑出其中有什麼漏洞。

王進民說得口乾舌燥,最後終於說服對方,等過兩天馬隊迴轉的時候,便從這個村莊帶幾個人作爲代表去芝罘島看看實際狀況,再由他們回來以親身經歷證實宣傳告示和王進民所說的這些情況都屬實。

王進民回到馬隊之後向衆人告知了談判結果,也是讓衆人的精神都爲之一振。這次沒有徹底碰釘子,也算是打開了一點局面,看到了招攬移民的希望。

馬隊在下午抵達了福山縣城,而這地方的景象就讓衆人很直觀地明白了上級爲什麼要派他們出來搞這種看似收效緩慢的宣傳活動。

這座縣城的城牆大概周長不過兩裡,但城外搭建的窩棚貧民區,其面積卻至少比縣城還大出了一倍有餘。目力所及之處,幾乎全是低矮破舊的窩棚,衣衫襤褸的百姓,還能聞到隨空氣飄來的陣陣臭氣——在這種髒亂差的環境中大概也不可能有什麼公共衛生設施存在。如果這裡突然爆發大規模的疫病,那真是一點都不稀奇。

馬隊的到來還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小小的騷亂,在福山縣這種小地方,上次有這種規模的馬隊出現要上溯到登萊之亂的時候了,而目前整個福山縣城的駐軍連同文武官員在內,也湊不出十匹像樣的馬。

爲了避免引起更大規模的騷亂,馬隊距離這個環城貧民窟還有大約半里地就收住了腳步。王進民正打算再單獨出陣前去探尋一番,就看到從窩棚之間走出了幾名身着公服的衙役,駐足觀望片刻之後,便朝馬隊這邊行來。

孫真所在的這支分隊以騎兵爲主,帶隊的連長名叫劉賢,不過有事時都是與孫真一起商量,畢竟孫真是特戰營派過來的軍官,又是山東本地人,其意見還是具備比較大的參考價值。劉賢見那幾名衙役朝這邊來了,便將孫真叫到一起下馬等候。

“在下福山縣衙捕頭韓勤,請教各位,這是從何而來?”帶頭的衙役走到馬隊跟前,便自行稟明瞭身份。

“原來是韓大人。”劉賢上前與其見禮,然後大致解釋了一下馬隊的身份和來此的目的。

韓勤聽完之後覺得腦子有點懵,他在福山縣當差已經有快二十年了,期間也經歷了登萊之亂的動盪,這麼久以來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人打算從山東將無衣無食的難民運到南方去安置。這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救濟難民的手段,但卻超乎了他過去的認知。

韓勤認爲有錢人捐銀捐糧賑災纔是正常的路子,哪有過這種將民衆打包運去千里之外進行安置的法子,當下第一個反應,便是覺得自己遇到了一羣衣着光鮮的騙子。但這些已經失去家園的貧民並沒有什麼價值,韓勤也想不通把這些可憐人騙到南方去,對主持此事的人能有什麼好處。

韓勤問道:“你們所說之事,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可有其他實證?”

他見這夥人當中有不少下馬之後都是羅圈腿站姿,一看就是長期騎馬的後遺症,當下對其來歷更是覺得可疑——南方來的騎手也就罷了,難道這些高頭大馬也都是從南方運來的?看這幫人一個個身懷殺氣,多半是山東境內流竄的馬幫匪徒纔對。

劉賢便將印刷的宣傳告示和傳單都拿了出來,向韓勤等人展示,這上面寫明瞭海漢前來山東招攬移民的事宜。但韓勤看過之後,非但沒有就此相信劉賢的說法,反而覺得這夥賊人處心積慮設下圈套引誘民衆,一定是有某種大的圖謀,只是他所知信息太少,一時間難以參透對方的陰謀。

這韓勤也算是個膽大之人,當下便推脫道:“這事在下說了也作不了數,不如這樣,請閣下去趟縣衙,將此事親自報與知縣大人,想必大人也會支持此類善舉。”

劉賢稍一思忖,便要開口答應,旁邊的孫真卻搖頭插話道:“韓大人這話說得岔了,我們來此是救助百姓,不是救助知縣,爲何還要徵求知縣大人的同意?”

3033.第3033章3234.第3234章3006.第3006章2599.第2599章3405.第3405章2972.第2972章第1835章 難以脫身第1820章 拖延作戰第2237章第9章 籌備進行時(五)第330章 馳援李家莊2739.第2739章第1595章 操作方式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第1673章 戰後評功3055.第3055章第2200章第2143章第1813章 雙管齊下第114章 海外考察(一)第八百八十八章 許逸的新工作第1069章 北上準備2527.第2527章第1064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六十章 交易條件第84章 大生意小買賣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打六橫島2377.第2377章第1216章 南海銷金窟3198.第3198章第1794章 難以滿意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2798.第2798章第1596章 真正意圖第2109章第1327章 不識時務第九百八十八章 海口城2629.第2629章第2255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報情況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第七百九十五章 無可遁形第四百三十二章 無法無天第1847章 正式接手2522.第2522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帝六百一十一章 黑科技第1371章 退讓第六百六十章 荷蘭人的應對2502.第2502章2836.第2836章第2038章3270.第3270章2670.第2670章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第1695章 互查底細第62章 火炮(一)第2091章第1268章 入籍手續3283.第3283章3376.第3376章第273章 行動開始第1165章 真相大白2419.第2419章第2080章2913.第2913章3072.第3072章第1508章 利益輸送2929.第2929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交手(三)第1680章 不擇手段3182.第3182章第六百零四章 刺殺第1321章 正式遭遇第1179章 和平談判2506.第2506章第1386章 馬博的秘密第1209章 基層官員第1226章 國家利益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第340章 攻佔擔杆島第八百一十四章 妥協第29章 勞務輸出第九百二十五章 南下婆羅洲第173章 推銷技巧第1794章 難以滿意3039.第3039章3022.第3022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入伍審查第1196章 重獲自由的機會第2250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日島之戰(二)第1112章 襲擾作戰第1840章 戰後清算3156.第3156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210章 貿易進展第1592章 開眼界第2265章2486.第248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