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紐斯。
維爾尼亞河與涅里斯河交匯處的維爾紐斯是歐洲有數的大城,城堡建設在一座小山頂部,到了眼下這個時代,整個山頂已經被踏平了,一座大致呈八角形,方圓超過十五里,總面積接近四平方公里、近兩千座以紅褐色爲主基調建築物的城堡矗立在那裡。
這座城堡的城牆高達高達十五米,平均厚度超過兩米,城牆上用於藏兵的圓堡多處,可同時容納幾萬人上城牆守衛,這在此時人煙稀少的歐洲還是很少見的。
但在眼下的立陶宛,經過俄羅斯、瑞典、波蘭、普魯士四者之間錯綜複雜、斷斷續續接近五十年的戰爭後,原本強大的立陶宛大公國已經衰落了。
以前的立陶宛跟波蘭一樣,都是擅長種地和養馬的民族,長達五十年斷斷續續的戰爭後,其人口已經萎縮到幾十萬了,連傳統意義上的小國葡萄牙都不如,在戰爭期間,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波羅的海諸國貴族紛紛跟隨西班牙、葡萄牙的步伐出海殖民。
波羅的海諸國出海殖民的方式分特別,這個時代,在東歐諸國,以城堡爲基地的封建莊園遍佈,往往一個小城堡就代表着一個世襲貴族以及依附於他的農戶、工匠、牧戶,你沒看錯,在波蘭、立陶宛以及他們佔據的烏克蘭一帶有大量專門從事放牧的人口,就算在城堡附近,也會專門留出一些土地給養馬的牧戶。
除了養馬,這些人也會同時餵養牛羊豬等,他們離不了城堡貴族的保護,實際上就跟城堡周圍廣袤農田裡的農奴一樣,成了事實上的牧奴。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從事工匠職業的人,比如鐵匠、木匠、石匠、磚瓦匠等,一個封建城堡,裡面的行業應有盡有,關起門來也能自我發展。
以前我們提到過,在大航海時代,除了那幾個赫赫有名的國度,像波羅的海諸國也有人去非洲、美洲殖民。
這裡面就包括前拉脫維亞殖民者、前塔爾西城堡領主/子爵奧古尼斯,奧古尼斯帶着他的城堡下轄所有人,大約三千多人來到了遙遠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並一度在那裡站穩了腳跟,當然了,隨着大夏國的進入,以前他在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之間左右逢源的時代便結束了。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成了大夏國委內瑞拉省的一個府,而大夏國並沒有完全拋棄奧古尼斯,而是讓他成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府的一名高級官員,多年後,他完全掌握了漢語,又成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府的知府。
眼下,奧古尼斯又調到了維爾紐斯擔任首席高官。
眼下波羅的海東岸諸國的形勢是,在前不久一場大戰裡,俄羅斯、普魯士聯軍擊敗了瑞典人,從瑞典人手裡得到了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最後兩家二一添作五,俄羅斯佔據了愛沙尼亞,普魯士佔據了拉脫維亞,而在之前的一場瓜分波蘭-立陶宛的戰爭中,普魯士得到了立陶宛。
在一場交易中,大夏國先後得到了柯尼斯堡和立陶宛,立陶宛,它進入大夏國政務院的序列也才半年而已。
就是這半年,讓原本被幾乎無休止戰爭摧殘了的立陶宛漸漸煥發了生機。
首先,隨着原本佔據幾乎半個立陶宛的拉齊維烏家族退出,大夏國接管了該家族所有的城堡和土地,當然了,肯定也包括土地上的農戶。
在以前波蘭-立陶宛王國的鄙視鏈中,波蘭人、立陶宛人信仰天主教者處於最上層,信仰東正教、新教的處於第二層,明斯克人(白俄羅斯人)處於第三層,烏克蘭人處於第四層。
這只是大概的劃分,也有大量信仰天主教的農戶、牧戶、匠戶是以半個奴隸身份依附於各個貴族的。
自從維爾紐斯大城完工之後,城堡的主人還是比較開放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都可以在這裡建設教堂、佈道以及進行彌撒、洗禮、婚禮等宗教活動,五十年戰爭過後,依舊維持了這個格局。
大夏國一度成立以東正教爲主的明斯克大公國,不過在最近又將大公國降格爲帝國一個行省,這在整個歐洲都引起了震動。
注意,是震動,不是轟動。
這表明了大夏國的態度,但成立行省之後,大夏國依舊讓東正教成爲了明斯克、柯尼斯堡、立陶宛三地的主要宗教。
在以前的立陶宛,拉齊維烏家族掌控着國家一半的城堡和財富,該家族還擁有一支步軍兩千、騎兵一千的軍隊,這是大公國法律所允許的,在整個立陶宛乃是獨一份。
而在拉齊維烏家族裡,家主乃是以前的亞努什,他是維爾紐斯省高官兼大蓋特曼,另外一個核心人物就是他的堂弟博古斯瓦夫,如果說拉齊維烏家族掌控着立陶宛一半城堡的話,那亞努什手裡就佔據其中的六成,而剩下的四成就在博古斯瓦夫手裡。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拉齊維烏家族在整個歐洲盤根錯節,勢力範圍不僅僅在波蘭、立陶宛,在俄羅斯、德意志、意大利半島都有他們的城堡和莊園,故此,當大戰發生時,各方都有意無意避開了該家族的城堡和莊園,這樣一來,剩下的貴族都遭殃了。
但這對大夏國來說簡直太好不過了,等到大夏國接手後,立陶宛本土剩下的大貴族不多了,大夏國或強制性奪取,或用一定錢財購買,已經將該國大部分城堡和莊園、土地收歸國有,但只有一人除外。
博古斯瓦夫.拉齊維烏。
在眼下的立陶宛,只有博古斯瓦夫還擁有以第二大城市考納斯以及港口城市克萊佩達,依附於這兩個城市的農戶、牧戶、匠戶至少有三萬人。
博古斯瓦夫,是拋去大夏國之外立陶宛第二大勢力。
大夏國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亞努什在不久前死了,在此之前,他將家主的地位讓給了博古斯瓦夫,由於拉齊維烏家族的力量遍佈整個歐洲,他們還在諸如瑞士銀行、熱那亞銀行、弗洛倫斯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擁有股份,人脈又極爲廣泛,若是做的太絕,大夏國設在歐洲各處的領事館和商館也會不得安寧。
故此,大夏國在段時間裡容忍了博古斯瓦夫在立陶宛的存在,這還不止,還讓他擔任了維爾紐斯的副政務官。
大夏國的維爾紐斯高官兼鎮守使則是來自山西武術世家的姬甲傑,那位尼堪非常信任的人物。
接手立陶宛後,總督羅繼志讓東正教大牧首戈仲文來到了維爾紐斯主持那裡的教務,通過與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聯姻後,約瑟夫.戈爾(戈仲文的拉丁名字)的聲望在東正教世界一時無兩,他淵博的宗教知識,口若懸河的講解,平易近人的風格,讓他在整個東正教世界,咳咳,除了被奧斯曼人佔據的巴爾幹半島、俄羅斯之外威望卓著。
對於宗教的執拗,在此時的歐洲,也只有讀過書,通曉文字的貴族階層有一定紛爭,對於處於半奴隸狀態的農戶、牧戶、匠戶來說實際上無所謂,這也給大夏國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莫斯科的這幾年,大夏國也在那裡設置了神學院,戈仲文就是首任院長,他重新梳理、編訂了東正教的教義,並與湯若望一起規範了教義之下的種種活動。
在明斯克施行了大夏版的“土地革命”後,新的東正教已經在明斯克、柯尼斯堡一帶深入人心了。
接管立陶宛之後,大夏國自然將土地革命與宗教革命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此時的東歐,農戶們幾乎沒有自己的土地,此其一,爲貴族或騎士耕種土地後,除了要給老爺們上繳大量的租子,還要給教會提供一部分,有時候,教會爲了徹底控制這些農戶,鼓勵他們將手中的餘糧、餘錢全部捐獻給教會。
此時的立陶宛,與歐洲其它國家一樣,田地產量極爲有限,否則整個歐洲的糧食價格也不會貴比黃金,大夏國出現後,通過輪作、施肥、種子的培育,慢慢地又改變了這一切。
以往在歐洲,小麥產量達到一石就算相當不錯了,大夏國介入後,明斯克、柯尼斯堡的產量多半在兩石左右,這對於歐洲人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
接管立陶宛之後,這樣的方式自然也帶到了那裡。
每戶五十畝上好的土地,隨之進入的各縣農牧司職員根據土地的狀況組織農戶們修建了堰塘,疏浚了河道,修葺了道路,又將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國中國一整套處理土地的技術傳到了這裡,這都給立陶宛的農戶帶來了新生。
耕着自己的土地,收穫以前一倍的糧食,除了上繳給官府以外,不需要再向貴族、教會上繳糧食和財物,娃娃們都跟貴族老爺們的孩童一樣進了學堂。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在以往,這些人實際上是被教會用繁複的儀式捆綁在原地的,除了基本的生活,他們的剩餘時間都被教會的活動以及大量的祈禱、懺悔佔據了,這也是貴族和教會配合起來控制他們的不二法寶。
雖然有些嚴酷,但終究還是讓這些人安定下來。
分到了土地,收穫了糧食,除了大的宗教活動便很少與教會接觸了,這讓相當一部分農戶、牧戶、匠戶不大適應了。
尤尼斯,一位五十歲的前拉齊維烏家族家族農奴就是其中之一。
尤尼斯是亞努什在維爾紐斯幾處莊園的農奴之一,作爲老實肯幹的農奴,尤尼斯沒有成爲貴族老爺們隨時放棄的炮灰,而是成了家在莊園裡過着還不錯的而生活,因爲尤尼斯除了種地,還會養馬,他也是莊園管家的馬伕之一。
今年,尤尼斯一家的五十畝土地上,小麥、黑麥、亞麻、甜菜都大獲豐收,大夏國接手各處莊園時分給他的一匹馬、一頭豬、三隻羊也養的不錯,他的大兒子也成功娶到了媳婦並分家出去了,他的膝下還有一兒一女,與他夫婦一起耕種五十畝土地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尤尼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成天沒有精神。
這一日,他來到了維爾紐斯城裡最大的教堂,原來的聖三一大教堂,現在卻改成了聖潔大教堂。
今日聽說是偉大的約瑟夫大牧首親自在懺悔室接待信衆,聖潔大教堂的人很多。
排隊的人很多,尤尼斯竟然看到了奧古尼斯,還看到了博古斯瓦夫!
奧古尼斯另說,但博古斯瓦夫對於尤尼斯來說,那可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若是在以前,尤尼斯是沒有任何機會見到他的,就算見到了他也只能取下帽子低下頭靜候在一旁,等到博古斯瓦夫遠去後才能擡起頭來。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戈仲文,前不久,戈仲文代表羅馬尼亞、烏克蘭、明斯克等地的東正教大教士,在梵蒂岡與天主教、新教的代表公開辯論了好幾日,最後大獲全勝,就連教皇也不得不承認在戈仲文的闡述下,天父、聖母、聖靈既能三位一體,又能各自表述、各成體系了。
戈仲文作爲東正教的大牧首,平時是不會親自出現在教堂接受信衆的懺悔的,故此這一日包括博古斯瓦夫、奧古尼斯這樣的人物出現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