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目科技“停薪風波”背後:自動駕駛獨角獸的沉浮與挑戰

近日,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則消息震驚業界——縱目科技因業務未達預期,自本月起停發工資,僅發放基本生活費。這一“停薪”傳聞迅速在行業內發酵,引發了廣泛關注。11月27日,有媒體通過內部知情人士證實了這一消息,同時透露公司正在與一家國資洽談數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預計年底前到賬,加之年底部分應收款的回籠,公司現金流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縱目科技,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自動駕駛企業,曾是國內率先獲得整車廠量產項目定點合同的佼佼者,與一汽紅旗、長安汽車等多家主流主機廠商建立了緊密的量產合作關係。然而,如今卻陷入了“停薪”的窘境,這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故事?

縱目科技的創始人唐銳,是一位擁有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的精英,他在美國硅谷積累了近20年的汽車電子半導體研發管理經驗後,毅然回國創業,在上海張江創立了縱目科技。公司起初專注於環視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的研發和應用,並逐步轉型爲一級供應商,形成了從算法軟件到系統硬件的全產品佈局。

在資本的助力下,縱目科技迅速崛起,成爲自動駕駛領域的明星企業。從2015年至2022年,公司完成了A輪到E輪的融資,投資方包括聯想、小米集團、君聯成業等知名機構,估值一度超過90億元。然而,縱目科技的資本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

2017年,縱目科技首次嘗試在新三板掛牌,但數月後便宣佈摘牌。2022年,公司轉戰科創板,卻在2023年9月撤回了IPO申請。今年3月,縱目科技再次向港股遞交IPO申請,但因招股書滿6個月後未能通過聆訊,上市申請於9月失效。三度遞表,三度折戟,縱目科技的資本之路充滿了坎坷。

縱目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曾取得過輝煌的成就。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在中國乘用車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市場,縱目科技曾排名第二;在APA泊車解決方案市場中,更是位列第一。然而,業務的擴展並未能帶來業績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縱目科技雖然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虧損卻持續擴大,三年累計虧損近16億元。公司直到2023年才實現毛利率轉正,但此前的毛利率均爲負值。同時,縱目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極高,這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93%。

在縱目科技的發展過程中,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也成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據公司招股書披露,最初的核心技術人員共有4名,但如今已有兩人離職。此外,還有多名激勵人員離職。技術人員的流失,無疑給縱目科技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帶來了挑戰。

面對困境,縱目科技開始進行調整與轉型。近期,公司宣佈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並行推進智駕、蠶叢機器人兩大業務線。蠶叢機器人是縱目科技子公司,專注於L4級無人駕駛能源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這一調整被視爲縱目科技放棄高階智駕供應服務,轉而聚焦核心客戶的低階智駕業務的起量。

然而,這一轉型能否成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自動駕駛技術雖然發展迅速,但基礎設施的制約、行業技術成熟度的欠缺以及商業化和安全問題仍是擺在衆多企業面前的挑戰。縱目科技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業績的逆轉和資本的突破,仍是一個未知數。

縱目科技的“停薪風波”不僅暴露了公司當前的困境,也反映了自動駕駛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在資本的熱捧下,自動駕駛企業紛紛涌入市場,但真正能夠站穩腳跟、實現盈利的卻寥寥無幾。縱目科技的沉浮歷程,無疑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在自動駕駛的風口之下,縱目科技的前景如何?這不僅是公司自身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整個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未來,縱目科技能否走出困境、實現重生,讓我們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這一事件都將成爲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註腳,提醒着每一個參與者: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既要勇往直前,也要腳踏實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青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