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師舉霸凌8種模式 教長吁加強情緒學習

近日傳出多起職場霸凌事件,在野黨21日至勞動部前舉辦「反霸凌、要真相」記者會抗議。(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傳出多起職場霸凌事件,教育部長鄭英耀已向教育部同仁發佈內部信,表達支持與同理心;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則分析職場霸凌的8種慣用手段,希望教大家打造堅強心防。

教育部長鄭英耀23日出席活動時也再度談到,從教育單位立場出發,防治霸凌不該只是口號,要能有實際作爲,這方面可從社會情緒學習面着手,特別青少年在成長階段,若不懂得好好處理情緒,不僅會影響學習,也會影響未來發展。

鄭英耀建議,在學校方面,可從藝術教育角度做起,例如鼓勵學子多接觸表演藝術活動,從情緒和角色模擬各種情況加以引導,並嘗試在遊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培養出同理心和融入社會的技巧。

林萃芬曾在著作《從說話洞察人心》中分享以嚴格聞名的主管,經常強調:「誰敢混水摸魚,我一定讓他滿地找牙」而這一所謂的「精神訓話」背後反應的是主管自己深受嚴父影響,導致無法信任他人的問題。

林萃芬指出,常見的霸凌模式:揶揄嘲笑,咆哮、羞辱、威脅,貶低被霸凌者的努力、能力,對被霸凌者吹毛求疵、刻意爲難,刻意誤解、扭曲,孤立、排擠、冷凍被霸凌者,言語恐嚇、散佈謠言及冷暴力,長期下來都對被霸凌者造成深遠的心理傷害。

林萃芬建議,要預防霸凌行爲,要先降低環境中的衝突氛圍,同時要避免擴大高壓情勢,可以「暫停法」管理高壓行爲,協助員工找到非暴力的解決方式。對於霸凌者,她也建議權威型人不妨把「肯定命令句」調整成「商量句型」如:「也許你可以參考一下」等彈性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