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員到達前 北京45%火災得到處置

大柵欄街道消防夜巡隊在轄區內巡邏

今日是全國消防日。爲破解消防救援力量到場前滅火“黃金時間”無人報警、無人疏散、無人處置的問題,近年來,北京消防加強社會消防自防自救力量的建設,推動社區、村、重點單位和火災高風險場所建成微型消防站2萬餘個。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北京消防根據北京不同區域的特點,“對症下藥”制定了多個方式方法,讓自防自救力量最大程度發揮作用。據119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年11月,微型消防站隊員火災聯動率達到95%,消防站救援人員到達前先期滅火率達到了45%。

平房衚衕區域

社區消防聯絡員、消防所、夜巡隊破解衚衕防火難題

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等城區因平房衚衕較多,人員居住密度高,火災發生後撲救難度大等因素,一直是防滅火的重點地區。爲防止火災發生,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聯合北新橋街道建立“社區消防聯絡員”機制,這是東城消防打通消防安全治理“最後一公里”的一項新機制,是消防救援站和街道建立“消防安全共同體”的首次創新。

社區消防聯絡員有消防救援人員,也有消防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等,分別對接各社區,配合做好日常現場檢查、隱患治理和宣傳教育工作。

北新橋消防救援站副站長曹月赫告訴北青報記者,消防聯絡員在隱患排查和火災發生後先行處置上起了很關鍵作用。曹月赫說,此前,他們轄區發生一起垃圾桶冒煙的火情,“我們到的時候,聯絡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已經用消防栓裡的水喉將火滅了。”

針對地區特點,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在天橋街道成立社區消防所,併爲每個消防所配備一名專職消防員,幫助社區人員排查轄區內的消防安全隱患,對轄區內的單位進行自防自救培訓。

常年駐紮社區的永安路社區消防所專職消防員王子軒表示,消防所成立後,無論是單位還是居民,自防自救能力都有所提升,許多小火在剛剛起火時,還沒來得及撥打報警電話就被微站隊員或者居民撲滅,前門建國飯店在今年夏天就幫助附近居民快速處置了一起廚房火災。

“那家居民距離我們飯店只有一牆之隔,發現冒煙後,我趕緊上樓頂查看情況。”前門建國飯店經理於錚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確認居民家起火後,他迅速呼喊在樓下的員工,讓他們拿着滅火器去救援,從發現冒煙到火被撲滅,用時不到3分鐘。

針對老舊平房區道路狹窄,消防車無法進入而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短板,2020年起,天橋街道給平房區居民家的外牆上安裝消防水喉。“平房院落裡大多有公共水管,消防水喉就接在居民院子裡的水管上。水喉的水管通常有25米到30米,一個消防水喉,可以控制附近半徑30米左右的面積。”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四大隊防火監督員路婷告訴北青報記者,像這樣的消防水喉僅天橋街道就有205個,一旦發生火災,消防水喉可以第一時間控制火勢蔓延。

2023年9月30日,大柵欄街道消防夜巡隊成立。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大柵欄夜巡隊成立一年多以來,共發現十餘起火情,除2起火情是消防救援人員到場進行處置外,其餘火情均爲夜巡隊隊員獨立完成滅火。

“這一年,夜間火災數量減少了,尤其是小火。”在大柵欄消防救援站工作三年的大柵欄消防救援站副站長付翔表示,自防自救的發展,使火災防控由“被動應對”轉變爲“事前預防”。大柵欄街道,人口密度大,衚衕狹窄,房屋建築密集且多爲平房,地區消防安全工作面臨嚴峻考驗,有了夜巡隊、“西城大媽”、企業微站、社區網格員這些自防自救力量的加入,遇到突發情況時自防自救力量能夠第一時間報警、對現場進行簡單處置,切實做到“滅早、滅小、滅初期”。

高層建築小區

滅火有獎金定期專項培訓石景山高層小區保潔員能滅火

在石景山區一高層建築小區,凌晨兩點多,一業主放置在家中的充電寶鋰電池熱失控引燃周圍可燃物造成火災,從門縫中飄出的煙霧觸發樓道煙感探測器,先後兩次向物業消防監控中心報警。微型消防站人員兩次逐戶敲門覈實,最終發現火情,救出業主。隨後,5名微型消防站隊員使用牆壁消火栓出水滅火,與隨後到場的消防員合力將明火撲滅。

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能夠迅速發現火情並參與救援與平日消防培訓有關,“每名員工入職前都接受自防自救培訓,一旦發生火情,清潔人員也可以做到拿起滅火器滅火。”

“石景山區有一個消防安全教育體驗館,支隊會定期組織社區、物業人員到體驗館參觀並安排針對高層建築火災防滅的培訓。”石景山區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科科長雷新勝介紹,在體驗館中,通過專業人員的講解和模擬演練,社區與物業工作人員可以深入瞭解高層建築火災的特點和危險性。從火災的成因、蔓延方式,到消防設施的使用、疏散逃生的要點,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系統學習。

同時,石景山區率先出臺《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獎勵辦法》,該辦法明確規定,對成功參加火災撲救的自防自救人員給予相應獎勵。據統計,2024年以來,71名自防自救力量人員聯合消防站成功處置火情20起,爲嘉獎這些參與救援人員,政府累計發放了44375元獎勵金。

京郊和城鄉結合部

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在西紅門巡邏一年滅小火三四十起

6月23日15時45分,北京南五環內環與志建路交會處有一輛小型貨車的貨物冒煙,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調派西紅門特勤站消防員趕赴現場處置,西紅門特勤站聯動西紅門鎮政府專職隊撲救火災。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撲救這起火災過程中,西紅門鎮政府專職消防隊起到關鍵性作用,他們接警3分鐘就抵達現場,到場2分鐘遏制了火勢蔓延,消防救援站消防員到場後,火已經被撲滅了。

像這種的火情,西紅門鎮政府專職隊建隊6年來已經處置很多起,“垃圾桶冒煙起火這類小火災,每年我們能處置三四十起。”西紅門鎮政府專職消防隊隊長付立軍告訴北青報記者,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12點,專職隊有5輛消防車在西紅門地區巡邏,一旦發現火情,隊員們會進行處置。如遇羣衆報警,消防站在接警後,也會與專職隊聯動。

據悉,2020年至今,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共培養了18.7萬名“準消防員”,覆蓋一線社區民警、多種形式消防隊伍隊員、村(居)委會工作人員、綜治網格員、保安員、物業服務企業職員等,他們熟悉當地道路、建築、消防設施和疏散路線,能夠爲消防救援人員提供最精準的火情信息和路線指引。

順義消防救援支隊爲了讓村中自防自救力量接受到專業、詳實的自防自救培訓,建成了8家社會化消防實操實訓基地,定期會在基地爲自防自救力量做培訓。

文/本報記者王天琪統籌/蔣朔供圖/西城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