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智能櫃有機會掀起電商新戰局

智能櫃在臺不能普及原因,與供需面、替代者及創新環境有關,惟在政策、法令、資金、企業投入意願等因素都須配合下,智能櫃等創新才容易發展。圖/本報資料照片

蝦皮推出「智取門市」,也就是在「蝦皮店到店」門市中安裝智慧儲物櫃,可以24小時寄貨與收貨。這個震撼市場的創新,預料將帶給超商與電商同業不小的壓力。肯德基也推出取餐智慧櫃,消費者可用手機點餐後,直接到櫃子取餐飲。智能櫃在臺灣並非創新,但多難以擴大規模,目前臺灣僅有郵局的i郵箱,較爲知名。

過去,智能櫃不能在臺灣普及的原因有四:第一,從供給面看,過去的經營者多爲新創企業,且單獨經營此業務;在本身資源有限,沒有立即的客戶,又須在一開始就投入大成本之下,很難維持營運。中國大陸的智能櫃由淘寶以及五大物流公司經營,美國則由亞馬遜爲主,他們本來就有強烈的投遞需求,都是物流生態裡的大型企業,有更好的條件去發展智能櫃。

第二,從需求面看,美國與大陸的網路購物,大多是免運費,但在臺灣,免運並非常態,因此,方便又能廉價取貨的消費痛點一直是存在的。消費者取貨的需求不成問題,問題出在投遞方,不少臺灣電商業者採用送貨到家方式,若無法第一時間順利交件給客人就會使物流成本大增,也會轉嫁到消費者上,這樣的情況就經常發生在沒有管理員的社區。

以大陸爲例,智能櫃的主要收入就是物流人員無法交件時,以每次約0.5元人民幣的費用,暫存於收貨人附近的智能櫃,並以簡訊通知其領件。相比之下,智能櫃的成本顯然比直接交寄到收貨者手上,或是超商便宜。若臺灣的業者仍傾向以直接送件或是超商等人工方式運作,沒有積極投入智能櫃,這種模式就不會發展起來。

第三,從替代者看,24小時營業,遍佈全臺的超商,能夠以店面空間與人力提供收寄貨,是智慧櫃難以發展的主因之一。

第四,從創新環境看,許多創新產品的市場化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正所謂燒錢教育市場,例如電商平臺、外送平臺、第三方支付等創新,初期經常虧損經營,風險很高。因此,不論是政策、法令、資金、企業投入意願等大環境因素對都必須要有配合,智能櫃等創新才容易發展。

現在,通膨下的企業經營成本高漲,且在疫情的催化下,會有更多企業願意接受智慧銷售。以蝦皮的智慧門市而言,其成本主要包含櫃子的軟硬體、店租費用、網路與電費、維修保養費,但由於店面已經承租,所以這部分費用可分攤不少。長期下來,蝦皮以機器取代人力、24小時、全年無休提供服務能省下來的人力費是相當可觀的,且可以擴大其現有服務時間,給客人更多的選擇。企業採用智能櫃的好處相當多,例如,管理容易:機器不請假、不罷工、不談加薪,可以隨意的擴大與停止使用。另外,多元的行銷方式也是一大優點。機器可以代收款,也可直接連結手機,告知客人取貨或取餐,也可給予立即取件的優惠,或是收取超時的費用,保溫或冷藏也不成問題。

智能櫃可累積行爲數據,甚至有業者用來發展同區域的聯誼交友。當然,智能櫃也能當自動販賣機,販賣各種商品或當作寄物櫃用,也能接受手機預定商品、點餐,或播放廣告來獲利。在商業模式上,可以吸收其他物流公司的送貨與取貨業務,社區團購也可,還可以發展成加盟,吸引更多資源一同參與經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數位時代下有不少人喜歡「孤獨的美食家」式的「安靜消費」,他們不需要熱情的歡迎光臨或貼心的產品介紹,只想靜靜的一人完成消費,智能櫃正好能滿足他們。

用機器取代人力是不可抵擋的全球趨勢,當人不用去做機器就能做的事情,腦力就會被釋放出來去做更有創造力的事情。也許,這樣纔是能提高薪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