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報告:中國各資管子行業不同類型金融產品、業務模式均在深度調整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報告(2024)》(下稱《報告》)。《報告》以國家政策導向和經濟發展爲大背景,結合金融市場的發展轉型現狀,通過研究全球先進資產管理業務的業務模式、發展戰略和發展格局,提出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發展難點、戰略定位及實施路徑,並對未來資管行業發展特別是機構能力建設提出了前瞻性建議。

《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大幅反彈,同比增長12%,達到118.7萬億美元,全球財富市場實現復甦,資管行業呈現出較爲樂觀的發展趨勢,但由於費率普降等因素,資管機構也面臨利潤下降等多重壓力。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方面,2023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第二年,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逐漸迴歸資產管理本源,且取得諸多階段性成就。各類資管機構同臺競技、優勢互補,資產管理規模整體保持韌性增長。

《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穩健發展,全面實現淨值化、規範化轉型。一是“大資管”生態穩步邁向規範化、標準化、淨值化、數字化發展;同時由於“資產荒”,機構面臨主動管理能力與差異化競爭能力的挑戰。二是資管子行業稟賦差異較大,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各資管機構根據自身稟賦在各自擅長的賽道,不斷優化和豐富產品體系,以提升競爭力。未來,專業化、差異化發展格局會進一步凸顯。三是行業的合作模式日益多樣,尤其是財富管理型機構和資產管理型機構間的合作,能夠提升客戶體驗和服務質量,促進資管行業的整體發展,與國際經驗相比,仍存在提升空間。

“在不斷加劇的行業競爭下,各資管子行業不同類型金融產品、業務模式均在深度調整。”《報告》表示,整體來看,資管機構在優化完善直銷渠道的同時,積極拓展多元銷售渠道;重視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加強數字化建設提升投研水平;產品設計更加豐富多元,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理財需求;積極開展QDII等境外理財業務,外資控股、外資獨資資管機構逐漸涌現,對外開放穩步推進。

從資金端、資產端與運營端三個維度看,資金端呈現出立足消費者權益保護、重視金融科技等特色;資產端呈現滲透ESG投資理念、加強綠色金融投資、探索彈性策略豐富產品等特色;運營端呈現注重數據質量、重視業務流程閉環管理等特色。

在中國資產管理子行業的發展難點與趨勢展望方面,《報告》認爲,理財公司、信託公司、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資管既面臨需要探索差異化戰略定位、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強化能力建設、多元化策略和產品佈局等共性的問題,也在資金端、資產端和運營管理端有着各自獨有的壓力和發展難點。“由於各類資管子行業的稟賦與優勢不同,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需攜手合作,取長補短,爲廣大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良好投資回報。”

《報告》還特別聚焦了財富管理業務。《報告》顯示,隨着通貨膨脹及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投資者對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財富管理需求正逐漸展現出低波動、穩健性、個性化、全球化與智能化的新特徵。“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監管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居民理財意識的提升,未來,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在戰略規劃、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思考和佈局。這不僅涉及對現有業務模式的優化和調整,也包括對新興市場機會的探索和把握。通過深入分析和前瞻性規劃,資產管理機構將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投資者,同時在財富管理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報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