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被迫收手 新新並還要過兩關

在金管會連續撂重話後,中信、臺新與新光的併購大戰暫告落幕,但也揭示了臺灣金融業併購過程中複雜的政治、經濟和監管考量,也爲未來金融併購提供了經典教材。(圖/財訊提供)

衆所囑目的新光金併購案,在新光金和臺新金努力多時之後殺出了中信金,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一開始中信金以價格優勢迫使臺新金拉高收購的換股比例,沒想到,金管會在中秋節前夕,提前宣佈緩議中信金的非合意收購申請。

不過,中信金隔日就傳出將在當週董事會上通過修正重送,逼得銀行局不客氣地撂下重話:「緩議就是反對。」因此9月20日的中信金只好在董事會上,做出「停止收購案進行」決定。

這樁併購大戲第1回合暫由臺新金勝出,但由於牽動3大金控發展,已成爲金融業觀察金管會對於金金並態度的重要指標。

最戲劇 金管會出招緩議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這麼多戲劇性的轉折,真的都看不懂了,」一位金控高層觀察,金管會這次在解釋非合意併購時,背後有許多訊息,但最關鍵的是:「對於非合意併購,金融業不得用換股加現金,要100%現金。」

然而,回顧2023年,金管會才爲了保障應賣人的權益,在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相關法規中,增訂可用「國內有價證券」作爲收購對價;但這次針對中信金案,金管會卻駁回股票加現金的模式。「中信挑戰了,才說不適用金融業,的確會讓我們無所適從。」業內人士指出。

中信金退出,就代表新新並就穩了嗎?接下來有兩個觀察點,第1關,當然就是10月9日的新光金股東臨時會。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股務專家透露,雖然先前中信除了自己的通路,也委託通路龍頭元大收委託書,但是合併案只要是2/3出席、1/2贊成就通過,或者1/2出席、2/3通過;換算下來,只要掌握約35%股權,新新並就會通過。

「臺新找的委託書業者是主動上門收,中信只能開據點收,兩者效果完全不一樣,」他分析,臺新陣營本身就有逾10%持股,再收20%絕對沒問題,因此10月9日,臺新與新光可望共同通過新新並,之後就是向金管會申報,審查最多約3個月,臺新新光就可一償時隔22年的合併大願。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