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人文精神!臺靜農人文會館揭牌 點亮溫州街文化廊道

歷經兩年整修,臺大已故中文系教授臺靜農故居於今(2)日舉辦開幕紀念展。(臺大文學院提供)

歷經兩年整修,臺大已故中文系教授臺靜農故居於今(2)日舉辦開幕紀念展,「臺靜農人文會館」保留日據時期建築風格,不僅呈現當年「龍坡丈室」風貌,也設有紀念展示區、學術研究室、人文講堂和藝文交流空間,讓空間兼具紀念、研究、教育、交流之用。

「臺靜農人文會館」位於溫州街核心地帶,爲臺靜農晚年與友朋談詩論藝的居所,雖然從遷入到辭世不過數月,卻賦予建築深厚的文化意義。經歲月的洗禮,原已傾頹敗壞,不堪使用,臺大爲發提人文精神,將此棟建築定位爲「承載臺靜農教授精神的場所」。

經校方審慎規畫,所提出之修復再利用計劃於110年2月獲得臺北市文化局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臺大將其正式命名爲「臺靜農人文會館」,並在各界捐款支持之下,展開修復工作,113年年初峻工,移交文學院管理。經半年之籌備,於11月1日揭幕。

臺大教務長王泓仁在致詞指出,這座建物樹立了學校維護人文資產的案例,同時也展現了各大企業的人文關懷。能夠以現在這麼典雅的風貌呈現出來,代表大家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

王泓仁說,過去5年,臺大大約共花了1.5億的經費,從事歷史建物的整修工作,未來也將貫注心力在相關工作。

任內全力推動修復計劃的臺大前校長管中閔,細數當時的決策過程。他提到,當時臺大時常受到社會批評,這項重建案證明,校方、文資審議委員、民間文化團體三方之間可以不必相互猜疑,而是經由合作,共創良好的結果。

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臺靜農做爲一代宗師,在教育傳承與書法創作上都是無與倫比的。此外,文化局也很能體會臺大的處境,「一座城市應該有自己的歷史建物,同時也應該有前瞻的規劃,這兩個理想之間的拉扯,實在很難。」

趨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怡蓁則表示,公司主要業務爲製作軟體,傾向於贊助講座等等軌實力層面,但由於臺先生特殊的人文地位,特別破例贊助這項修復計劃。

陳怡蓁回顧,當年管校長帶着她戴着安全帽來勘查,「心想:天啊,這麼破敗的情況,真的能修復嗎?沒想到今天能有如此令人驚艶的成果。」

臺靜農人文會館外部保留了原先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風格,內部除重現當年「龍坡丈室」的風貌之外,另設有紀念展示區、學術研究室、人文講堂和藝文交流空間,兼具紀念、研究、教育、交流之用。該會館現交由臺大文學院管理,並交由臺大中文系負責營運。

臺大中文系主任劉正忠表示,未來將經由舉辦藝文特展、文學講座、學術研討會,以及各種教育推廣計劃,以期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繼續爲臺灣文學與文化厚植根基。營運時間爲每週二到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週一休館,歡迎各界蒞臨。